科学决策引领中国教育强国之路
从1978年到2018年,40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指引的结果。
40年教育改革开放,波澜壮阔,走过了光辉历程,取得了伟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系列根本问题,科学阐释了关系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政策是体现执政党性质宗旨的试金石,是反映治国理政水平的显著标志。教育政策体现了对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把握尺度,是教育发展理念的实施载体。政策牵一发而动全局,始于制定,成于执行,重在实效。毛泽东同志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的正确和灵活与否,决定政治斗争的胜负。决策正确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决策正确是最大的智慧,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教育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推进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中,在从立足教育为人民服务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突破性进展中,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发挥了动力源、指挥棒、风向标、平衡器的多重作用,奏响了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因此,基于智库视角,本书编写组按照时序选择了40项重大教育决策进行案例分析。之所以言其重大,是因为这些政策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局;之所以言其重大,是因为这些政策面临艰难选择,要破除经济条件制约、认识藩篱和体制机制障碍;之所以言其重大,是因为这些决策富有远见,影响深远。本书以小见大,梳理教育改革发展的运行轨迹,呈现国家教育政策的产生过程,还原真实的背景,忠实于决策过程的实情,阐述用于理解政策的共识性观点,概括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探索教育内在发展规律,面向国内外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为新时代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舆论基础。
1
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充分体现服务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思想
民为国本,国为民器,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教育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属性,人民有所呼,政策必有所应。制定任何教育政策都必须坚持服务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既要服务于国家人才战略需求,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困难群体的特殊利益,着眼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多样化教育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制定出切实管用的政策措施,为所有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保障人人有成才机会,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
2
教育政策是重大历史关头的艰难选择
教育政策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千秋基业和亿万家庭福祉的公共政策,需要审时度势,抉择取舍,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越是重大就越有争议和博弈,越难于选择,重大历史关头越显伟人远见和中央决断。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拍板,明确了“三个面向”的发展思路,作出了考试取才、开放出国留学、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及普职教育分流等重大决策,开创性地实施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艰难博弈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启动“211工程”与“985工程”建设。在新世纪教育公平和效率选择问题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首次提出要以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强调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问题,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坚持中国特色和向世界水平看齐的重大战略取向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时代新人,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把建设教育强国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在实处,推动教育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3
教育政策的制定是集思广益、坚持民主科学法治的过程
教育问题从来就是社会问题,关系到方方面面,制定教育政策仅凭领导拍脑袋和走专家路线是根本行不通的。要保证教育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必须拥有全面的信息、丰富的经验、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要有思想的深度、理论的高度、战略的预见。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并贯穿于决策和执行全过程,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全面掌握第一手情况,解剖典型经验,实事求是反映情况,增强感性认识,形成正确结论。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是一大典范。二是民主决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需要广泛听取利益相关者意见,集民情、汇民意、聚民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高考改革就是集思广益的成果。三是科学决策。需要专业化的思想库、智囊团的积极参与,要求有可靠的理论支撑和有力的智力支持,把基于经验、案例的判断上升为大数据分析,使其更加真实、精准、有效,做到建可信之言、献可行之策。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就是代表性例证。四是依法决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依法健全决策机制,确保集体决策、程序透明、结果公开,部分政策的内容被纳入教育法律法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就是典型案例。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政府的教育决策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决策的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着力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吸取专家智慧和群众意见,体现决策主体多元化、决策思维民主化、决策依据科学化、决策过程透明化、决策结构开放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相结合,使教育政策举措符合现实情况,反映客观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有的放矢,辨证论治,精准发力。
4
教育政策的效果必须接受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政策实效的主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例如:恢复高考取才,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了国民素质,奠定了强国富民的基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又如:有考试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负担,但负担过重、竞争过头就有问题,针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国家先后颁布了40多道“减负令”(见图0-1),但该问题至今“久治不愈”,说明这并不单纯是教育问题,学校“减负”抵不过家庭“增压”、社会功利,“减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内外结合,长短兼顾,标本兼治,共同走出困境。
5
教育政策的调整需要与时俱进
政策具有针对性,也具有时效性,没有永远不变的政策,变化是政策的本性。政策生命期是包含了议题设定、调查研究、文件制定、选点试行、风险评估、全面实施、成效评估、反馈调整、逐步取消等诸多环节的过程(见图0-2)。
教育政策在发展目标上的循序渐进,体现在分步实施上,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历了“基本—全面—均衡”的发展阶段,最终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和让每个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发展目标。教育政策在时间序列上的与时俱进,体现在分期推进上;在空间上的与时俱进,体现在因地制宜、由点及面上。教育政策在解决问题上的与时俱进,体现在先易后难,逐步解决普及、公平、结构、质量、效益问题上,依据教育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升级换代(见图0-3)。教育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推进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也就永无止境。
教育政策受外界影响大,多数是由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倒逼形成的,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会有新问题产生,需要解决,政策需要持续改进。例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因户籍制度而生,也因户籍制度改革而变化,政策逐步从借读、“两为主”发展到“两纳入”。有些教育政策解决的是发展中的问题,如从实施素质教育到发展素质教育,从宏观的落实素质教育到微观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科素养、关键能力。
教育是百年大计,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教育活动周期长,相应的教育政策寿命也较长,一般在10年左右。有些政策需要长期坚持,如对民族地区与民族学生的照顾、倾斜和支持政策;有些政策需要强化,如对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从关心、重视到支持再到办好,对农村教育从重视、支持到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有些政策要有超前性,如教育现代化;有些政策要适时终止,如取消高考特长加分项等。
6
教育政策需要跟踪研究与反思改进
回顾教育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每个重要关口的通过,都是一次观念的突破、思想的解放、政策的确立。这一切充分印证了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政策是制胜法宝。
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分析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取得成功的原因,不仅在于善于总结成功经验,还在于善于吸取前车之鉴,从中寻找政策取得成功的基因。没有调查研究不出政策,没有风险评估不出政策,没有预案对比不出政策,没有预警应急不出政策。不用改革中提出的政策的优点去比较现行政策的缺点,而要综合考虑,权衡利弊,作出理性判断,确保程序合规合法。政策决断不追求“不可能三角”,只追求效益最大化或社会满意。放眼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全局,教育改革需要思想指导,教育开放需要集聚正能量,教育创新需要政策推动,要加强教育政策研究,实施精准靶向治疗,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凝聚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真正的历史不是没有生命力的材料的编排和堆积,而是活生生的历史,研究历史不单纯是为了回忆,而是要以史为鉴。从这个意义上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历史的叙事无非是后人对历史的一种解释,但任何解释如果离开真实也就失去了意义。本书所选取的40项重大教育决策全部来自教育改革开放40年中的真实故事与典型案例,把它们如同珍珠般串联起来进行客观分析,构成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政策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改革开放的成功在于勇于自我革命,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些成功之处正是决定当代中国教育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教育事业大步赶上时代发展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文章节选自《教育强国之道——改革开放以来重大教育决策研究》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微信编辑时文章有删减。
《教育强国之道——改革开放以来重大教育决策研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组织编写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微商城”购买图书!
内容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稳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向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政策发挥了最为重要的引领和指挥作用。本书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以教育智库的视角,选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40项重大教育决策,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这些重大教育决策进行全景展现、经验总结和规律提炼。本书有助于从理论、实践和决策层面深化对中国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参考。
往期文章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去微商城购买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