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成长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你好,我是慢成长创始人花时间欢迎扫码添加我的私人微信▽
前不久,和朋友聊天,说起给孩子们报的课,竟生出一股惺惺相惜的共鸣:
小时候觉得一年花1、2万给他报个早教班就够贵的了,没想到,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什么英语、绘画、思维、乐高、科学、轮滑......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你钱包够不到的。
别说我是啥鸡血妈,这一堆都是娃扒拉着我的大腿根,连撒娇带脾气地求着我给他报的......哎,这届娃都长了一张吃钱的脸。可最让我头疼的是,这石头扔进水里还有个响,咋这钱砸出去连个水花都没有,只要问他学的啥,每次都睁着一双特无辜的大眼睛:妈,我忘了。
不止一位朋友跟我唠过,说给孩子报了半年的英语课,结果后来水平一测定,还得从零开始,她瞬间就要崩溃了。这届中年人太不容易,前期恨不得一个个化身测评小能手,搜索无数信息,才千挑万选出一个来。可这好不容易报上了课,结果甭管课上玩的多欢实,下课一秒回到解放前。本来以为找了个靠谱的老师,没想到没啥用啊,但说来也奇怪,为啥同班别的小孩英语进步很快呢?之前刚给孩子报课的时候,我也有这种感觉,钱也花了,课也上了,可娃几乎原地踏步呀?我安慰自己可能人家孩子天生脑子好用,既然咱们是个普通孩子,就降低期望吧。
但凡带娃体验过线上线下课,老母亲们知道,对于咱们现在学龄前的小娃来说,一节课的知识密度真的很低。恨不得一节40分钟的课,玩游戏、唱个歌就占了大半时间,再加上几个小朋友要轮流来一遍,能让娃真正记到脑子里的单词没几个。
这倒不是说老师不行,相反对于学前幼儿来说,没办法和咱们成人一样,光笔记就能记上十几页。再加上一周的课程频率低,上节课好不容易记住了一个crab,都不用等到下次课,基本上吃过晚饭就忘干净了。这也不是娃的问题,我在学普通心理学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过:咱们成人的记忆多是有意记忆,而且多是会转变为“文字编码”记在脑子里的,但学前的娃不行,不仅是无意记忆偏多,而且很多记忆都不会转为文字编码。那你看,这不是老师的问题,也不是娃的问题,那到底该咋办?难道还要指望我们吗?好不容易把娃交给老师,以为能清闲清闲,咋又回到我们手里了?“况且我要有这个时间,那就自己教了,还去上课干啥?”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后来我想明白了。有时候我们找老师,不是指望她带孩子会做一道题,会说一句英语句子,而是在花钱买这堂课背后的教研、以及思维启蒙的系统性。如果把知识比作一门大树,我可能更擅长给孩子的是树上的果子,但老师可能给孩子的是这一整颗大树。但就算老师能把果子递给孩子,她还是没办法保证,娃真吃下了这个果子,或者吃下去后没消化不良。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吃掉果子,而且如果她没吃饱,我可能需要给他找更多的果子。
也就是,在给娃报课之后,我需要做的不是甩手掌柜,而应该是最好的助教。和很多妈妈一样,因为工作比较忙,所以我也很难做到每节课都陪他跟一遍,但线上课的好处是,课程会自动录屏,可以看回放。所以,平时如果没时间跟的课,我一定会去过一遍课程回放,这个过程我会主要做三件事:
记录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观察孩子的上课状态;
关注他最擅长的地方和卡壳的地方
观察娃的状态,是想了解娃上课的习惯、情绪、和感受,关注他擅长和卡壳的地方,也是为了帮我更好的了解娃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卡壳的地方,有可能就是他没想明白,需要查缺补漏的地方,也是我需要助力的地方。因为记录了课程内容,记录了娃的疑惑点,我就知道了这节课老师给了什么果子,他有哪些果子啃不动,从而也就知道了,这周怎么给他助力。比如,根据课程记录,我看到他这节英语课上学习的句式和词汇。
(晒出这么潦草的课堂笔记,我也是拼了)
有的是他已经掌握熟练的,比如man,pan,this等,但adjective(形容词)这部分对他来说,是比较新的语法知识。
所以在接下来这一周内,我会经常时不时地和他用adjective的输出练习。
再比如,有一节课的内容是华容道,里面提到三个解题方法(旋转门法,手拉手法,哥哥弟弟站队走法)。我注意到前两个方法他在课上就用的很顺溜,但对于第三个方法的应用就不是那么清晰了。
于是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我特别注重引导他练习第三种方法。在做完题目后,特别请他像小老师一样,给我讲解题目。其实,这里也有一个学习小心机,用的就是费曼学习法。
指的就是让孩子在学习完这个知识后,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思路,讲解这个知识。他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那里卡顿,进而再学习,直到他能讲清。
而当一个孩子能把这个题给别人讲清,这个知识点他基本上也就掌握了。
之前在学心理学的时候,其中有一节是有关“记忆”的,我听的格外认真。老师也格外负责,除了跟我们讲到原理知识,还特意和我们分享了一些记忆方法(联想记忆,定桩记忆……)和记忆工具。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觉得最好用的记忆工具——艾宾浩斯记忆复习表。
这名字说起来大家可能有点熟,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人类的记忆遗忘规律: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学习后的遗忘是不均衡的,在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所以,这也给人们一个启示,学过后越及时复习,知识记忆的越牢固。
可到底按怎么个频率更好呢?这就有点不好下手了。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个复习表就可以用上了。
它的使用可以说上手就会:
在学习内容一栏中写下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按后面所示的记忆周期提示,复习所标注序号天的内容。
比如第二天复习的是序号1的内容,第三天复习的是序号1、2的内容,第四天复习的是序号2、3的内容......
这个表是真的带给我不少惊喜,在带儿子学古诗和汉字的过程中,小家伙明显进步很快。
就说汉字吧,我是从去年开始带他断断续续用起的识字app。根据app上的进度,每天大概学6个新字。
不知道有多少妈妈和我以前一样,因为比较忙,带他做过当天的识字内容后,很少在生活中练习。
结果有一天在读绘本的时候,我发现他明明之前学过的字,依然都不认识,我才特别正式地认识到,纯靠app真的不行。
后来我就用起了这个表,每天6个字,按照上面的记忆频率复习,在泡脚、饭前或者间隙和他玩造句、联想等字词游戏,没想到,半个月后我问他前面的字,几乎90%的汉字,小家伙都认得,自主阅读能力也大大提升。
自从在汉字上用爽了,我们就又加上了古诗,不希望他太辛苦,所以放缓了节奏,大概2-3天记忆一首诗。
时间长了,他自己也特有成就感,有时候高兴,也会催着想今天多看一首诗。
在这个过程中,最让我觉得值得的,不是说孩子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在潜移默化里,分享给了他一种学习的方法和习惯。
甚至有时候还会拷问我,最近上课学的内容有没有掌握?有没有练习?😂
尤其是最近,在他获得了一套奥特曼卡牌后,为了记住这一堆绕口的名字,硬逼着我给他做一个“奥特曼”的记忆复习表。
老母亲真的想疯啊!
作者介绍:元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儿童心理学硕士在读,愿和你一起,用心理学的眼睛,看人间烟火。孩子的专注力和记忆力原本就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大人的规则去要求孩子。比起跟娃死磕、着急,我觉得好方法更重要,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帮到大家。
上周日发了慢成长的招聘需求之后,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许多妈妈、爸爸投来的申请信,我已经开始读起来了,看到很多精英,也读到很多真挚的话语,特别感动,真觉得咱们的读者卧虎藏龙呐!也欢迎更多有兴趣的朋友来发来简历、尝试加入哦!
最后,我已经把元妈用的记忆复习表放在了网盘中分享给大家:
可以按下面的方式获取哈:
你好,我是花时间
一个当妈四年后赴美国读研
爱知识、有温度的心理学科班生
请一定记得备注一个理由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