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剖腹产术后,伤口为何逐渐加重?| 湘雅医院皮肤科BMJ发表病例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2023-04-13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剖腹产是分娩婴儿的方式之一,已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剖腹产妈妈腹部的伤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愈合,一般是5-7天出院。

然而,有位产妇的伤口不但没有逐渐愈合,反而逐渐加重,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近期,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就发表了这样一个病例,并探讨了诊疗过程,目前她的伤口已愈合且没有复发。该病例的通讯作者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李吉主任

截图来源:BMJ


患者女,30岁。

因出现发热(≤42℃)、剖腹产伤口发红、肿胀、疼痛8天、进行性溃疡而入院。后转诊至多学科诊疗团队(皮肤科、医院感染控制、烧伤、微生物学和伤口护理)。

患者剖腹产术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症状。术后第4天,给患者进行了简单的切开引流,并静脉注射了广谱抗生素和免疫球蛋白。但溃疡仍然迅速扩散,疼痛增加。

术后第8天溃疡面积已扩大至25厘米×15厘米,切口部位周围出现不规则隆起,有紫红色边缘(如下图所示)。

剖宫产术后第8天,患者出现坏死渗出性皮肤溃疡,边缘呈不规则红紫色,无结节(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辅助检查




剖腹产术后第9天,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图)显示:白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红细胞沉降率等炎症因子增加

剖腹产术后第9天相关化验结果(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部分翻译:医学新视点)



诊断





术后坏疽性脓皮病

坏疽性脓皮病的病生理机制和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异常的免疫应答反应有关,可表现为多种亚型。


坏疽性脓皮病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血管炎、γ-球蛋白病、类风湿关节炎、白血病、淋巴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多关节炎、白塞病、化脓性汗腺炎、炎症性肠病等有关。


各亚型的症状和体征差异很大,主要临床表现有:
  • 起初为炎症性红色丘疹、脓疱或结节;

  • 随后出现溃疡并迅速扩大、形成肿胀坏死基底,边缘隆起、呈暗红色至紫色;

  • 溃疡可融合成大溃疡,常形成筛状瘢痕。

  • 系统症状有发热和疼痛等。


外科手术引起的皮肤创伤是导致溃疡的触发事件,因此常将病变误诊为感染性溃疡,伤口组织的其他染色和培养有助于排除感染。该病例中,血液和病灶微生物培养均支持诊断坏疽性脓皮病。



治疗




患者接受口服皮质类固醇、环孢素和负压伤口治疗。


治疗原则如下:


  • 首先减轻炎症、控制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对于侵袭性较大的病灶可选择:

    1.皮质类固醇治疗;

    2.皮质类固醇联合环孢素;

    3.皮质类固醇联合吗替麦考酚酯等辅助免疫抑制剂治疗。


  • 一旦炎症得到控制,伤口护理很重要。


  • 在数月内缓慢减量免疫抑制剂,以降低复发风险。


  • 避免手术清创,如果需要请先咨询外科医生。


评估患者坏疽性脓皮病的风险因素,如炎性肠病、自身免疫性关节炎或癌症病史。治疗开始后,每1-3周进行一次皮肤病学和手术评估。就诊后三周行断层植皮术。

目前负压伤口治疗和断层皮肤移植术可能存在争议,尽管存在支持性病例系列证据和文献综述,但是这些手术可能会加重病情。

建议患者注意避免创伤或损伤。如果复发,需要进行紧急皮肤病学评估。

图片来源:123RF




预后及随访




植皮一周内创面愈合完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逐渐减量,6个月后停药。

4年后随访发现,病情没有复发。



病例学习要点




  • 对于术后出现疼痛、进展迅速的坏死性溃疡,且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考虑坏疽性脓皮病;

  • 如果怀疑坏疽性脓皮病,皮肤科会诊至关重要;

  • 疾病可通过活检确诊。

相关阅读
为什么眨眼能看见“漂浮球”?| 浙大二院NEJM发表病例
痛风患者不好好吃药,5年后这么严重?!北京协和医院NEJM发表病例
牙齿竟然长进鼻孔,几年才发现?| 美国西奈山医疗系统NEJM发表病例

30岁小伙突然瘫痪,竟是因为结核?西安交大红会医院BMJ发表病例

单侧鼻塞流涕10个月,竟是因为息肉?| 中山三院耳鼻咽喉科BMJ病例


参考资料

[1] Rao, S., Tang, Y., (2022). A rapidly progressing, painful ulcer at a surgical wound site. bmj, 376.

[2] 坏疽性脓皮病 retrieved 7月 2017, from https://www.msdmanuals.cn/professional/dermatologic-disorders/hypersensitivity-and-inflammatory-skin-disorders/pyoderma-gangrenosu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在看,传递医学新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