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大团队研究:关乎过半老人!多种慢性病同时出现,痴呆症风险升高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2023-09-05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共病通常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病共存的状态。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中老年人群患有多种慢性病。既往研究表明,共病状态可能与老年人群认知功能下降以及痴呆症的发病风险相关。然而,当前研究大多聚焦于单个时间点的共病状态,而慢性病累积的动态进展与老年认知功能的关联还未被充分揭示。


2022年11月25日,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袁长征研究员课题组和徐小林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Alzheimer’s & Dementia上发表一项题为“Multimorbidity burden and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in relation to later-life dementia: a prospective study”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健康与退休研究(HRS),分析了老年人群中共病状态和共病发展轨迹与老年人群痴呆症之间的关联。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陈辉和周亚冠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袁长征研究员和徐小林研究员为共同资深作者。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特邀袁长征研究员徐小林研究员为我们解读这项研究。


截图来源:Alzheimer’s & Dementia


浙江大学袁长征&徐小林研究员解读


问题1:与既往研究相比,这项研究有哪些全新发现?

袁长征研究员&徐小林研究员:既往研究表明,共病是老年人群痴呆症的潜在风险因素,但大多数研究聚焦于单一时间点的共病状态。我们利用健康与退休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关注老年人群的共病发展轨迹,并探究了其与痴呆症发病风险的关联。我们发现:相比于“无新发疾病”模式,“快速增长”模式(从1994年到2008年,慢病患病数量逐年递增,随访时间平均增长3种慢性疾病)的共病人群痴呆症的发病风险高出32%。这一研究结果增进了我们对于共病和痴呆症关联的了解。

问题2:共病发展轨迹与痴呆症之间的关联,背后可能存在哪些潜在机制?

袁长征研究员&徐小林研究员:目前共病与痴呆症之间关联的生物学机制并不十分明确,但部分疾病与痴呆症的关联已经得到了解释:高血压和糖尿病能够影响血管和退行性脑改变,心脏病和中风可能通过心脏代谢异常引起大脑病理变化,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障碍则可能通过免疫失调和大脑结构改变而导致痴呆症的风险上升。除了慢性病与痴呆症的独立关联外,炎症、血管因素和衰老的多系统效应也可能解释共病发展轨迹与痴呆症之间的关联。未来仍然需要有更多研究来探明其背后的机制。

问题3:这项成果对于老年人群痴呆症的预防有哪些指导意义?

袁长征研究员&徐小林研究员:我们的研究发现,共病数量增长较快的人群具有较高的痴呆症发病风险。这一发现拓宽了科学界对于共病和痴呆症的认知,也提示未来的公共卫生与临床实践可以将共病发展状态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识别痴呆症高危人群。我们的结果也提示,痴呆症的预防并非孤立进行的,需要同时关注其他疾病的预防。

问题4:针对共病与痴呆症风险,还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您团队有哪些研究计划?

袁长征研究员&徐小林研究员:首先,共病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的共病组合模式对痴呆症发病风险的影响也不同,不同的共病组合模式与痴呆症的关联值得更深入的探索;其次,在共病人群中,研究哪些因素可以延缓或预防痴呆症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考虑到心理障碍与痴呆症的密切关系,我们也将进一步研究躯体共病、痴呆症与抑郁症三者之间的关联,探索老年人群中躯体、心理和认知健康的关系。

研究论文介绍


该研究共纳入来自健康与退休研究(HRS)的5923例中老年人,受访者在研究基线(2008年)时的平均年龄为73.6岁,女性占58.6%。研究者记录了1994~2008年共14年期间受访者的疾病历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肺病、心脏病、卒中、心理障碍和关节炎),随访时间为2008-2018年(中位数8年)。研究主要终点为全因痴呆症发病风险;次要终点为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类型痴呆症发病风险。


研究发现,同时伴有多种慢性病的受访者更有可能具有如下特征:年龄更大、具有吸烟史、肥胖、身体活动水平更低(p值均<0.001)。


随访期间,共有701例受访者出现痴呆症。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2008年无共病(患有0或1种疾病)的人群,具有共病(至少2种疾病)的人群未来发生痴呆症的风险高出26%(HR=1.26;95%CI=1.06~1.50)。


不仅如此,共病的数量越多,痴呆症的风险也明显更高,具有4种慢性疾病的受访者痴呆症风险高出达50%(HR=1.50;95%CI=1.17~1.93),具有5种慢性疾病的受访者痴呆症风险高出达116%(HR=2.16;95%CI=1.61~2.91)。


分析还显示,不同疾病对痴呆症风险的贡献程度不同,关联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心理障碍、卒中、糖尿病、心脏病、以及高血压。与此同时,研究并未发现肺病和关节炎与痴呆症风险具有独立显著关联。


研究者进一步识别了受访者在1994~2008年期间的四种共病发展轨迹(包括:无新发疾病、缓慢增长、稳定增长、快速增长)。分析发现,相比于具有“无新发疾病”模式的人群,具有“快速增长”模式的人群痴呆症发病风险高出32%。


▲共病发展轨迹与痴呆症的关联(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总体而言,当前这项基于人群的纵向研究表明,同时存在的慢性疾病数量越多或者增长速度越快的人群,后期痴呆症的发病风险均显著升高。值得关注的是,研究还发现,对于基线时年龄<80岁的老年人群而言,这种潜在影响更加明显。此外,这项研究也证实,某些特定疾病(如心脏病、卒中、心理障碍)与痴呆症发病风险之间呈现更加明显的关联。这些发现强调了在老龄化社会中进行共病监测、管理对于预防痴呆症的重要性。


专家介绍



袁长征博士,研究员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双聘教授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兼职助理教授


研究领域:营养流行病学方法学,营养与认知健康

教育经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学士,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方法学硕士、营养流行病学博士


徐小林博士,研究员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慢病流行病学,生命历程流行病学

教育经历:昆士兰大学流行病学博士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Alzheimer’s & Dementia官网阅读完整论文。

相关阅读

老年人如何更长寿?选对植物性食物很关键!中国人群研究发表《自然》子刊

浙大团队解读:近1/3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8大相关因素需注意!《柳叶刀》子刊发表全球数据

空气污染伤脑,植物性饮食模式或有益预防!中国人群研究发表《柳叶刀》子刊

浙大徐小林:最简单改善慢病的首选方式,大多患者都忽视了!哪些因素在影响?


参考资料

[1] Hui Chen et al., Multimorbidity burden and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in relation to later-life dementia: a prospective study. Alzheimer’s & Dementia (2022). doi: 10.1002/alz.12840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在看,传递医学新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