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lomo 的 2021 和 2022

lightory flomo浮墨笔记 2023-06-07

春假结束,重新投入工作之际,来补上缺失的一项工作——

回顾 flomo 的 2021,也捋一捋 2022 的规划。

2021

2021 开始之际,局面是:

•产品:在一个公认的红海市场,基于独特定位、以及 rethink 后的若干创新,获得一小群用户的认可,稍稍站稳脚跟;•商业:会员模式初步验证,更少的一群人认可产品提供的价值,愿意支付真金白银;•团队:没有全职人员,只有 2 人兼职工作。


我们很快做出决策:

•我和 @少楠 都在 2 月底各自离职,开始全职投入,尽管这意味着个人收入腰斩再腰斩,但我们决定奋力抓住互联网古典时代的一点余晖;•找到两位老伙计 @呵呵 @DK,以兼职形式启动 Android App 和 iOS App。


一年过去:

•iOS 更新 14 个版本;•Android 更新 13 个版本;•Web 没有版本概念,但有 1000 多次代码提交。


除了提供手机原生 App、持续改进细节体验、以及完善基础模块外,在这一年 flomo 也新增了若干功能,如:

•MEMO 双向链接•标签图标•标签置顶•微信语音输入•App URL Schema 输入•同步到 Notion•月度/年度总结•深色模式•字号调整•  导入微信读书/得到/Kindle/微博/即刻/Twitter 的笔记或动态(感谢共建者)•etc...



这只是阳,还有阴。


增加新功能总是简单的,难的是确保产品不变复杂。你永远不会理解,为了维持 flomo 的简单,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我们下线了口(xue)碑(tou)功能“随机漫步”(但对老用户保留),因为它的实际使用率极低。•我们开发过一套更强大的内容组织机制,并以实验室方式向小部分用户提供。但它的理解成本太高,更遑论实践成本,纠结两个月后,我们删掉了全部代码。•我们论证和设计过更多功能,但大多都决定不再继续推进。•etc...


形式追随功能,功能追随动机。产品也应有自己的核心动机,所有工作围绕着这个核心动机展开;而非持续实现一个没有灵魂的需求列表。


flomo 的核心动机,始终是实际帮助大多数知识工作者更为有效的记录和思考。所以你应该能理解,为什么 flomo 不会做双链 graph,为什么 flomo 不考虑支持 markdown。



flomo 也经历了一些抄袭,或者不妨说致敬。这雄辩地证明,flomo 做的一些创新已得到同行认可,荣幸之至,ego++。


当然,也有残酷的方面,flomo 如何面对这种竞争呢?有很多回答的角度,此刻我选择——“你问我们和竞争对手有什么区别,我说我们没有他们那些臃肿艳俗的部分”。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张小龙说的。


另一个重要角度是,我们总是基于长期视角来做决策,这决定了 flomo 所做的事情与竞争对手有着本质的不同。就算形式可能类似,但就是本质的不同。短期或许看不出来,但长期却会截然不同。


坦率地说,这是一种结构性优势。



flomo 不仅提供产品功能,更加关心你如何使用。在这一年,我们从 0 开始搭建起名为 flomo 101 的知识库,内容不仅包括 flomo 的基础功能和进阶用法,更有大量:

•写笔记的正确姿势(同时也是 flomo 背后的设计理念);•各行各业人士使用 flomo 的具体实践案例。


我们其实做了两个产品,flomo 101 是另外的那一个。



我们很高兴看到 flomo 帮助到更多的知识工作者,比如:

研究生 @歌屿 用 flomo 写论文自媒体人 @秦细细 用 flomo 积累素材创业者 @王端端 用 flomo 沉淀思考剪辑师 @玉米 用 flomo 写剧本与短评医疗人 @Neonity 用 flomo 整理核磁共振知识库体制内 @Dongtao 用 flomo 积累公文素材商业分析师 @何佳 用 flomo 记录思考F.I.R.E 生活践行者 @Abby 用 flomo 实践 8+1 生活系统人文爱好者 @OrangeJcer 用 flomo 记录打动自己的瞬间产品女孩 @阿湘 用 flomo 梳理自己的情绪日常


这只是 flomo 用户中的冰山一角,我们还接触过许多教师、科研工作者、公务员、作家、运营、产品、记者、脱口秀演员等各种用户。



通过创造更多价值,我们的个人收入亦有增加,虽然仍不及过往,却也足以支撑体面的生活。


在这一年里,说没有恐惧、犹疑、摇摆,那自然是假的。感谢过去的我们,但更感谢你们,帮助我们坚持了下来。当一年结束时,我们更加确信自己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

2022

我们深知 flomo 还远不是一个足够完善的产品。所以,2022 也会是 flomo 的 depth year(深度年)。


我们将重点优化两块核心体验:

•提供更流畅的编辑体验,尤其是 iOS 编辑器,有若干硬伤亟待解决;•提供更彻底的离线模式,确保无网环境和弱网环境也能使用 flomo 的大部分功能。


这两块都不仅意味着工作量,还有着技术难点,但我们会花大力气来攻克。预期在第二季度将逐渐看到成效。


之后是一些更具体的功能:

•支持更多维度检索 memo•标签的 memo 数量展示•每日回顾机制升级•分享功能升级•导出功能升级•更强大的 API(谨慎考虑中)•etc...


若还有余力,则会投入在出海和覆盖更多端(Mac / Win / Apple Watch)。



们还启动了一个新产品,小报童。这是一个付费专栏服务,亦是我们更大计划的一部分。


记录和思考并不会凭空发生,而是需要源头,一个源头是你自己的实践,另一个源头则是优质信息源。我们开始为构建优质信息源做一些努力。


这并非是一时脑热,在 2020 年 6 月我和 @少楠 讨论 flomo 的时候,就清晰地在图上画着:记录的上游是更优质的信息源。(左上角的 People RSS)


如有兴趣看看我们都为此准备了什么,可关注“小报童精选”公众号,不定期推荐优质的付费专栏。

如果你想成为小报童的作者,也可看看这篇介绍,文末有申请入口。事实上,现在的部分作者,就是通过 flomo 养成了持续不断记录的习惯,有了足够积累后,开始在小报童撰写付费专栏。我们希望你也能成为其中之一。



为了完成上述计划,也更为长远未来,2022 我们还将投入精力到团队的建设。两人团队只是一个过程,一个阶段解,不会成为常态。Two Men Army 固然爽,但当我们期望创造更多价值时,建设团队始终是不二解。



2022,我们继续同行。

愿我们都能:不疾不徐,绘制一条坚决向上的曲线。


持续不断记录,意义自然浮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