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声音 | “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能解放被英语压垮的年轻人吗?

戈多、余音 语言服务 2022-05-04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韩梅梅与李雷之后,无数中国人与英语产生了难以言喻的爱恨纠缠。/课本截图


比起“英语是否应该是一门必修课”的讨论,更核心的问题永远都是——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学习英语。

1984年,英语正式被列入高考科目。此后的三十多年间,无数中国人与英语产生了难以言喻的爱恨纠缠。在英语单词上用中文标注读音,曾是一代人“开口说英语”的艰难第一步。 2021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许进提议,取消英语的必修课地位,并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科目。 

在英语单词上用中文标注读音,曾是一代人“开口说英语”的艰难第一步。/微博截图


提案立刻让网友们吵翻了天。反对者认为,提高素质教育不是靠压低英语的地位来实现的,英语仍旧很重要,只是当前服务于应试选拔的英语教学方法不对。支持者认为,被英语折磨了小半生,结果到头来发现英语根本就用不着。 不可否认的是,国人在英语上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越来越多。 早在2013年,某教育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人每年花费300亿元学习英语。如今,在北京地区,少儿英语培训课的学费可以高达3万元一年。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年龄也不断下放,一线城市的外语教育机构开始向两岁的幼儿提供英语课程。电梯里、大街上对“双语宝宝”的营销,加深了父母的教育焦虑,学英语,成了“鸡娃”人生中的第一步。 英语的意涵早已不止于一门语言。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意味着在全球化的今天,你是否有能力掌握最前沿的资讯、是否可以与国际接轨获得“世界眼光”。

英语的意涵早已不止于一门语言。/《中国合伙人》剧照


但有不少网友认为,国内的英语教育是典型的“教育内卷化”的缩影。许进提出,很多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足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也就是说,青少年阶段竞争激烈的英语学习,可能只是为了选拔考试。此外,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翻译软件,已经可以解决生活中诸多英语应用场景的需求。 如此看来,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可以对抗这种“内卷”吗?在人工智能时代,学习英语真的不再重要吗? 我们不妨对许进委员提议的3个理由,一一进行论述: 
 “许进指出,在美国,大学毕业生通常能掌握3万至5万个单词。在我国,掌握4千个单词就可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了上重点中学,很多小学生取得了相当于大学英语4级考试或者更高级的英语考试证书。英语教学课时约占学生总课时的10%,但英语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成果应用率低,课程设置不普惠。” (中青报《许进委员:建议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科地位》)
 
现在人们对学习英语投入的成本的确越来越大。 对于很多人来说,初次接触英语并非是从小学开始,而是从幼儿园、早教班甚至胎教就已经开始。

学英语,成了“鸡娃”人生中的第一步。/pexels


现在普遍的英语等级考试已经从大学的CET低龄化为如今的KET、PET(注:KET、PET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英国剑桥大学地方考试委员会合作举办的考试)。这些考试内容并不简单,比如KET要求的词汇量就比新课标还多出750个,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吃力的。 学校的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家长们的期望,英语课外班就变成了学生的第二个教室。比如全国某知名培训机构,仅KET培训从入门到精通,就开设了敏学、勤思、通识、创新预备、创新A、B、兴趣小组7个班型。 然而,上更多的课似乎并不能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那些等级证书,也仅仅是用来“小升初”时提升含金量。 根据教育集团发布的《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尽管中国人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在学习英语上,但实际效果依然不佳,在全球46个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与地区中,中国人的英语熟练度排名倒数第7。 真真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悲惨的是,在全球46个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与地区中,中国人的英语熟练度排名倒数第7。 


不少赞同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的人表示,不是每个人未来都会在“需要英语技能”的空间里去发展的,但每个人对英语都投入如此之大的成本,是一种“不划算”。 但也有网友指出,以此限制投入,也不见得是最稳妥的方式。因为投入与收获不成正比时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投入的方法出现了问题。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有它独特的魅力,TED演讲中触动人心的表述、美剧或英剧中俏皮生动的表达......都是我们愿意去领略这门语言的理由。 但偏偏我们在与英语相处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背着枯燥无味的单词、捋着连英语母语者都搞不懂的主谓宾定状补、看着试卷上模棱两可的答案.......这样的现状才亟待改变。

美剧或英剧中俏皮生动的表达,都是我们愿意去领略这门语言的理由。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用不着英语,是因为我们还没能力用它。当你有了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时,你会忍着不开吗? 值得关注的是,今时今日,全球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与日俱增。比如2020年7月,日本就对英语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实行“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英语教育义务化”。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或许更应该探讨怎样在“划算”之下,让英语在国人的学习过程中走得更加顺畅。 


“许进通过调研发现,现在,翻译机可以提供包括英语在内多种语言的、衣食住行等领域的、不低于大学英语6级水平的口语翻译服务,技术十分成熟。智慧手机为大家提供的翻译软件,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于贯穿义务教育全过程的英语《教学目标》。在人工智能时代,翻译职业位居即将被淘汰职业的前10名。” 中青报《许进委员:建议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科地位》


2016年末,英国《自然》杂志盘点了年度十大突破,人工智能(AI)入选。随后,关于“人工智能是否能取代人工翻译”的讨论不绝于耳。

近十年,翻译软件的精准度有了质的飞跃,翻译俚语、互联网热梗都不在话下。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我们还需要学习外语吗?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回答学习外语的原因。 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交流。 2010年前,翻译软件死板僵硬,英语只能逐词翻译,由于英语的语法结构与汉语迥异,翻译后的内容让人不知所云。但近十年,翻译软件的精准度有了质的飞跃,翻译俚语、互联网热梗都不在话下。就连我的一位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的朋友也曾跟我叹息,谷歌翻译抢走了她的工作。 对于大部分工作中不需要和英语打交道的普通人来说,翻译软件的确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尤其是“扫描”功能推出以后,我们只需要对着看不懂的英文扫一扫,汉语就即时出现了。 但学习和掌握另一门语言,绝不仅仅只是“工具”这么简单。

对于法国人来说,“桌子table”是阴性,“沙发fauteuil”就是阳性。/pexels


交流之外,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塑造着不同的思维。外语,正是打开不同文化的那把钥匙。 语言学家乔姆斯说过,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不同的语法结构、词汇,塑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感受。比如,日语包含一般语和敬语,法语分阴性和阳性。对于中国人来说,“桌子是男是女”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但是对于法国人来说,“桌子table”是阴性,“沙发fauteuil”就是阳性,语言让没有生命的物品有了性别。 同样的,英语和汉语也有着思维上的差异。主流观点认为,英语的形式逻辑更强,汉语语言更主观,有很多“感性的波谱”。比如,英语有丰富的连词和指示代词,语言的形态变化很有规律,因此,在追求“精准”的学术写作中,汉语也严重受到了英语语言的影响。 此外,我们会发现在两种语言翻译中,总会出现一些盲点。不同的词汇绑有不同的文化概念,一种语言中有的文化,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就不存在。最日常的例子是,对于喜欢吃面包的西方人来说,跟“面包”有关的词汇多种多样,但对中国人来说,“面包”一词足以概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

不同的词汇绑有不同的文化概念,“面包”的表述就是实例。 


多学一门语言,可以让我们对这个世界上的事物产生更多样化的认知。那些原本在你母语中不存在的事物,得以在另一门语言中栩栩如生。 BBC评论人工智能取代人工翻译时说:“人类的语言系统既恢弘又精密,温度和色调的丰富多彩及千变万化,机器一时半会儿还无法完全掌握。”——不同语言中的温度、色调,是无法靠翻译软件去获知的,只有在深入学习后才能悟到。 所以,纵然英语可以被“工具化”,但它依然有着强大的“非工具” 属性。
不同语言中的温度、色调,是无法靠翻译软件去获知的,只有在深入学习后才能悟到。
 
“音乐、体育和美术‘三小科’等素质教育课程占比偏低是各级学校面对的实际问题。不再将英语课设置为必修主课,将解决素质教育缺乏课时的问题。学校应该用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青报《许进委员:建议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科地位》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美学教育在近些年备受关注。 2020年10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试点将音乐、美术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争取在2022年达到全覆盖。 体育更是在2007年起就被纳入中考总分。近些年,云南、天津、江西、福建等省都在逐步加大体育的分值,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但是在纳入考试、提高分值的背后,也有质疑的声音出现。每周的课时只有那么多,孩子们在完成各项主科任务后还要另挤时间完成“小三科”的学习,实则负担更重。
许进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减少英语课时,可以给孩子们的“美育”学习留出更多的时间。/pexels

近些年办得如火如荼的“体能班”,就是针对孩子们平时没有时间系统训练而开设的。 如果学校减少英语的课程来提高“小三科”课程的占比,孩子的时间分配会更加均衡,且能在学校完成大部分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更加高效的一种方式。 然而,减少英语课程的占比势必会影响到英语学习效果。 比如背单词使用的“艾宾浩斯曲线记忆周期”,就是要通过不断重复才能使记忆牢固。尤其是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没有英语的环境中,如果课时太少,学生对这门语言只会更加陌生。
当英语成为副课,你确定新学的单词还能记得吗? 

周一英语课上学到的新单词,到了周五上课时,还记得多少? 说到底,根源不是在“主科”与否上、而是在学习方法上。不论是语言还是美育、体育,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培养兴趣出发,以需求促学习,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做了十几年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到头来仍旧无法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这是长期以来国内英语教育的现状。更可怕的是,围绕应试教育的英语学习,不仅掏空了父母的钱包,也让青少年过早地沦为“鸡娃”。
 
英语,作为一个“内卷”严重的科目,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下,的确应该向更实用的方向发展,让英语回归“交流”。但这不等同于“英语不再重要”,比起“英语是否应该是一门必修课”的讨论,更核心的问题永远都是——

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学习英语。


本文来源:新周刊

对于“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

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分享



焦点/声音


焦点 | 2021全国两会语言文字类提案盘点

焦点 |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提高来华留学生招生标准,不可滥竽充数

焦点 | 教育部发文: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迎来重大改革!

焦点 | 教育部发文:每年抽检本科毕业论文,有这些行为将撤销学位

焦点 | 2021研究生招生报告出炉,博士每年招生超10万人

声音 | 十不得!教育部发文:破除高校社科领域“唯论文”不良导向

声音 | 破“五唯”?高校教师职称改革意见稿发布!你怎么看?

声音 | 政协委员呼吁:人文社科期刊要多支持青年学者!

声音 | 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国内新闻发布会的外文翻译,你怎么看?

声音 | 政协委员提案:让国内用户免费使用中国知网!

两会声音 | 王灿龙、张博委员:建议将语言学设置为一级学科及独立学科门类

声音 | 众学者谈:语言学应该成为一级学科

声音 | 语言学家刘丹青:方言是一种思维方式

声音 | 为什么中国人要讲方言?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声音 | 陆俭明:语言研究要与未来接轨

声音 | 陆俭明:科学研究的第一要素是兴趣

声音 | 李宇明:中文怎样才能成为世界通用第二语言

声音 | 胡壮麟:我所经历的新中国外语教育 & 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再出发

声音 | 王宁先生:中国语言文字学面临的抉择

声音 | 李朝:对英语专业办学和大学英语教师转型之管见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语言服务

11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欢迎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聆听更多声音


大家都“在看”,就差你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