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子酱吃喝指南
本文灵感来源于《风味人间2》第六集《颗粒苍穹录》,将会同步在《风味人间》公众号【风味星球】上发布(内容略有不同)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说:“The play, I remember, pleased not the million; 'twas caviar to the general'.”
其中,“twas”是“it was”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这出戏就跟鱼子酱一样,你们这些屌丝是吃(看)不明白的。”
这种阶级思维是需要批判的,虽然我第一次吃鱼子酱的时候,也没吃明白,只感觉到了咸和腥。
这可是鱼子酱诶!“可以吃的黄金”,“里海里的珍珠”,与松露和鹅肝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顶级食材。从小到大,鱼子酱在心目中就是很高级、很贵、很好吃。
后来我才发现,鱼子酱是好吃的,而它的好吃跟阶级没关系:
(1)吃鱼子酱是有门槛的:海边长大的人可能很容易介绍这种冲入脑门、直接的鲜,但如果从小没有接触这种味道,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著名作家阿城说过:“腥这种味道,搞好了就是非常好的冷鲜。”
(2)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细分的加工食品,鱼子酱有着很清晰的品鉴体系:鲟鱼还是鲑鱼、西伯利亚鲟还是俄罗斯鲟、8年成熟的还是15年成熟的、里海还是波的尼亚湾、养殖、半野生还是野生,都会对颜色、口感、味道造成影响,不断体会,越来越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鲟鱼子和鲑鱼子
(3)搭配是关键:有些人初尝鱼子酱的时候,如果碰到一些不负责任的厨师,没有好好发挥鱼子酱的特性,只是为了胡乱给菜品加价,那么就会让人产生鱼子酱不过尔尔的想法。鱼子酱是一种比较“娇贵”的食材,有时候需要用合适的搭配,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他的味道。
我爱吃鱼子酱,就尝试着自己总结几种关于鱼子酱的搭配和吃法。
1 / 硬核的战斗民族吃法:黑面包、奶油
鱼子酱是俄罗斯人的挚爱。托尔斯泰笔下的俄罗斯餐桌,总少不了鱼子酱的影子。而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苏联,鱼子酱更是凭票发送的,用来表彰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苏维埃。
葡京&奥巴马:俄式鱼子酱外交
2000多年前,里海周围的波斯人开启了吃鱼子酱的先河,鱼子酱就这样经由伏尔加河(俄罗斯人的母亲河)一路直上到达莫斯科,被广大的俄罗斯人民所接受。
我们称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是因为他们硬核、简单、直接的做事方法和审美。而这种审美也体现在了他们吃鱼子酱的方式上——
均匀地涂抹在黑面包上,直接用碳水去中和鱼子酱的咸和鲜。更讲究点的吃法,则是在面包和鱼子酱之间,再加上一层奶油,奶油能提供一丝甜,去掉鱼子酱的腥,而面包则能很好地解除奶油和鱼子酱的腻。小麦香、奶香、鱼子酱的香,丝丝入鼻,不绝如缕。
不少人跟我说,只有鲟鱼卵的腌制品才叫鱼子酱。
但在俄罗斯和很多其他有吃鱼子酱传统的国家里,鲟鱼鱼子酱是只有上流社会吃得到的东西,小个头的鳕鱼鱼卵、红彤彤的鲑鱼鱼卵等,都会被称为鱼子酱。
从美食爱好者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该为了鱼的种类去界定品质的好坏。
在上周日播出的《风味人间2》的 《颗粒苍穹传》里,就有一种特别的鱼子酱——瑞典的卡利克斯地处河流与海水的交汇处,这里盛产一种肉质及其细嫩的欧白鲑,而欧白鲑鱼卵腌制的鱼子酱含有大量游离氨基酸,品质相对于鲟鱼鱼子酱不遑多让,更有一种清新的鲜美。
欧白鲑鱼子酱@风味人间
黑面包切碎,配合着蛋黄酱、胡椒、莳萝碎和欧芹,再铺上一层鱼子酱,谷物和植物的香气之上,鱼子酱带来的是一种淡雅的鲜味。
2 / 高雅的法式大餐吃法:蟹肉龙虾鱼子酱
大约在17世纪,鱼子酱传入法国。初入法国时,鱼子酱并不被大家所喜欢,因为当时保温运输条件太差,从俄国运到西欧,鱼子酱基本都坏了。一口吃下去,不拉肚子就不错了。即使是今天,鱼子酱的保存也需要非常小心,只适合在-2℃到2℃的温度下保存。
大闸蟹原本也不是富贵物。上世纪50年代,香港富商都是江浙移民,好吃家乡口味。但因为运输条件太差的原因,大闸蟹运到香港后基本死伤过半,价格翻倍,从此大闸蟹走上神坛。图片是香港天香楼的天价蟹粉捞面,这家店是蔡澜、金庸的心头好,几十年如一日的出品经典的杭帮菜,图片来自@戴踏踏
于是,一罐品相完好的鱼子酱的价格在那个年代的西欧被越炒越高,鱼子酱就此走向封神之路——日本作家村上龙在《孤独美食家》里两度提到鱼子酱,但一次也没有说起他的味道,只提到了鱼子酱的贵。
也是因为鱼子酱贵,它成为了很多高级餐厅的座上宾——把奶油打成慕斯配鱼子酱、在生蚝上放一朵鱼子酱……各大餐厅各显神通。
全世界拿下最多颗米其林星星(最高达到24颗)的已故法国名厨Joël Robuchon就有一道关于鱼子酱的经典名菜:蟹肉鱼子酱塔龙虾冻配椰菜泥。
蟹肉铺底,上面不吝啬地盖上一层鱼子酱,一片食用金箔,周围则铺上龙虾冻,再点缀上一颗颗椰菜泥,精致地犹如艺术品。吃的时候用勺子从头到底擓着一起吃:
蟹肉的鲜甜、龙虾冻的另一种鲜甜、鱼子酱的咸鲜,三种味道交叠在一起,能在脑海里迸发出烟花。吃一点椰菜泥清零下味觉,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烟花表演。
新派法餐的精致、对味觉、视觉、口感和搭配的多重追求,都在这一道菜里呈现出来了。
食材贵了以后的好处是,会有越来越多的聪明人去钻研如何将这个食材发挥到极致。
3 / 中式神奇吃法——臭豆腐配鱼子酱
中国人吃鱼子酱的历史至少超过100年。
民国七年(1918年),大总统徐世昌办晚宴,第一道菜就是俄国鱼子;著名文学家、美食家梁实秋在上世纪70年代追求歌星韩菁清时,更是带她连续吃了一个礼拜的鱼子酱。
1913年11月29日,总统府宴客菜单,可以看到在当时,中餐和西餐并无明显的界限
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还都是西餐。
中餐与鱼子酱的第一次结合,或是说第一个有影响力的菜品,我记忆里是来自于英国伦敦的中餐厅Hakkasan(客家人)。这个由香港人丘德威创立的餐厅品牌,2014年来到上海,它创造性地将代表西方顶级食材的鱼子酱,和中国最有名的菜肴北京烤鸭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了中餐国际化表达的代表作——鱼子酱片皮鸭:
Hakkasan的鱼子酱片皮鸭@KimiWoo
一撮鱼子酱,一层烤鸭,一层面酱和大葱、一层面皮,再配上一层豌豆苗这类的蔬菜。烤鸭带来的肉类油脂香气和鱼子酱的鱼类油脂香气,伴随着鸭皮的脆、面皮的嫩和鱼子酱的融化,舌头好像经历了一场短平快的按摩。
从Hakkasan的片皮鸭开始,鱼子酱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中餐的餐桌上。
黑珍珠三钻餐厅菁禧荟创始人杜建青的这条怀念Hakkasan的朋友圈,也许能从某种程度上代表这家店曾经给上海带来的影响
特别是从今年开始,疫情过后,越来越多中餐厅开始在菜品研发中使用鱼子酱。我总结了一下,大致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配烤物炸物。这两种烹饪方式产生的美拉德反应和聚合,在食物表面形成了隔热的脆壳,丰富的油质和汁水可以很好匹配鱼子酱的鲜味。
上海醉东用美国猪肉的梅肉裹皮酥炸,配上鱼子酱;
醉东的脆炸美国梅花肉配鱼子酱@KimiWoo
北京拾久则用最平民的油炸糖油饼,豪横地配上了一大朵鱼子酱;
拾久的糖油饼配鱼子酱@包着
最脑洞大开的则是新荣记,一道臭豆腐配鱼子酱这段时间称霸了不少人的朋友圈——绍兴臭豆腐分蒸的和炸的两种,相对来说在,炸的臭豆腐发酵味平衡轻盈,和鱼子酱的发酵味更相得益彰。
新荣记的臭豆腐配鱼子酱@包着
第二种则是凉菜配鱼子酱。鱼子酱馥郁的回味可以给凉菜加长回味。
上海菁禧荟用海胆配鱼子酱,海产品的甜鲜和鱼子酱的咸鲜相结合;
菁禧荟的马粪海胆配鱼子酱@Wenye
而子福慧则用溏心皮蛋配鱼子酱,用法跟新荣记一样,也是发酵味对发酵味。
子福慧的溏心皮蛋配鱼子酱@我,所以拍摄水平有限
需要注意一点,凉菜的味道不能过重,或者汁水不能太足,不然很容易把鱼子酱的味道压过去。
4 / 居家鱼子酱吃法:配冰淇淋吃
单纯就鲟鱼鱼子酱来讲,不同品种的鱼制作的鱼子酱味道其实都有些细微的差别,但这些区别如果搭配上食物会有点难以分辨。
我曾经为了搞清楚鱼子酱味道的不同,同时打开过四罐鱼子酱,空口吃。
鱼子酱和手模小陈
正常来说,买鱼子酱会搭配一个开罐器,将开罐器插入鱼子酱盒子中,一扭就开了。
吃鱼子酱,最好用贝壳勺子吃,因为金属勺子会给鱼子酱带来一种淡淡的金属腥味和酸味,当然,用塑料勺子问题也不大。
最装逼的吃法,是把手握拳,将鱼子酱擓着放到虎口处,用手的温度微微温热鱼子酱,再一口吃下。
四罐卡露伽鱼子酱,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需要7年左右成熟的西伯利亚鲟鱼子酱
需要8年左右成熟的施氏鲟鱼子酱
需要9年左右成熟的海博瑞鲟鱼子酱
需要10年左右成熟的俄罗斯鲟鱼子酱
西伯利亚鲟鱼籽酱颜色较深,咸鲜之下有股奶油味;施氏鲟鱼籽酱鲜度高,相对来说腥度也是其中最高的;海博瑞鲟鱼子酱的咸味最突出,细品之下,有强烈的油质感;而俄罗斯鲟鱼子酱的颜色则接近一半黄一半黑,入口很滑,吃完再咂摸咂摸嘴巴,回味是奶味和坚果香气。
7种不同的鱼子酱,图片是@包着 老师拍的,我也没吃过这么多种
其实,之前提到的所有鱼子酱吃法,说白了都是元素之间的互相搭配。
对我而言,居家吃鱼子酱配餐,就跟居家做调酒一样,最重要的是做减法——
人家是面包配一点鱼子酱,海鲜配一点鱼子酱,炸猪排配一点鱼子酱,数量求多不求少,最好的数量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以内,让自己产生一种罪恶感和满足感,这时候的鱼子酱味道最好。
我还试过一个比较特别的吃法——用冰淇淋配鱼子酱。夏天鱼子酱很容易融化,先把它拿出来一点来微微渗出油脂,然后盖在一小块香草冰淇淋上一起吃,奶味和温度中和了鱼子酱的腥,鱼子酱的咸味和鲜味则让冰淇淋的口感更加复杂,也是一个不错的搭配。
遇外滩的花生汤冰淇淋垫油条脆配鱼子酱@包着
在我脑海里,还有一个进阶版,油炸冰淇淋配鱼子酱,好不好吃我试了再告诉大家。
5 / 鱼子酱配酒:黄酒配鱼子酱
作为一个非资深酒鬼,我也试过用不同的酒来搭配鱼子酱。
最传统的做法是搭配白葡萄酒。白葡萄酒清新的酸度可以平衡鱼子酱的浓醇,这个搭配方法跟海鲜配白葡萄酒的原理是一样的。而升级的方法则是搭配香槟,不断涌起的泡沫更能激发鱼子酱的鲜味。
俄罗斯人喜欢用伏特加配鱼子酱。那是一种用高酒精度去对冲鱼子酱咸腥的快感,伏特加的特点就是纯净、直接,回口甘甜,去搭配各种馥郁复杂的食物都很合适。
俄罗斯人认为,最高品质的鱼子酱需要用欧洲鳇(BELUGA)的鱼子来制作,而俄罗斯本身就有个名为BELUGA的伏特加品牌——连带着杯子把这种伏特加放到冰箱冷冻里冰上一晚,高度酒精让酒不会结冰,而是呈现一种浓稠的状态,配鱼子酱,鲜甜直接滑过喉咙,让人印象深刻。
BELUGA白鲟伏特加,比一般伏特加更甜
在搭配鱼子酱这点上,白兰地和我们中国的白酒就稍差一点——这两款酒都太香了,除非搭配高品质的鱼子酱,不然可能会把鱼子酱细微的风味给压掉。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黄酒也可以用来搭配鱼子酱。黄酒由酒曲和稻米酿造,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鲜味物质,配合着黄酒自带的酸度、甜度、一丝丝苦度和辣度,与同样鲜美的鱼子酱相得益彰。比如塔牌的本酒,馥郁厚重,搭配高品质的鱼子酱犹如双剑合璧;而另一款手工的冬酿酒冬趣,轻盈简单,更适合大部分鱼子酱。
手工冬酿酒塔牌冬趣,江浙沪村村通指定用酒
6 / 高性价比的鱼子酱
鱼子酱,我们既不用神化它的贵、好、奢华,毕竟适口者珍,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喜欢这种味道;也不应该妖魔化鱼子酱。而是应该回归到它作为一个食材的本质,它是否有害?是否好吃?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鱼子酱富含多种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OMEGA3和硒;
从口味来说,最直接的空口吃;到简单的配餐、配酒;再到厨师们花尽心思去找一些最适合这种食材的做法,鱼子酱的舌尖之旅正在越来越精彩。
2003年,中国人王斌将自己的鲟鱼养殖基地从北京房山迁到了浙江千岛湖,创立了卡露伽鱼子酱这个品牌,开启了中国人进军鱼子酱世界的第一章,并从此一步步建立了从平价到顶级的鱼子酱生产链。十七年过后,如今世界鱼子酱市场,中国企业占了七成。
也正是因为中国人的进场,鱼子酱的产量大增,如今价格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昂贵,当你现在打开淘宝搜索鱼子酱链接,不到100元就可以买一小罐,350元就能买一个小礼盒,还包邮。
所以,对于鱼子酱好不好吃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买一罐尝一尝。
7 / 风味人间 颗粒苍穹传
5月31日(大前天),《风味人间》第二季第六集《颗粒苍穹录》在腾讯视频播出,当时就让我感触良多。
除了鱼子酱之外,台湾的乌鱼子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下酒菜之一,配上腌萝卜片一口销魂;苏格兰蛋是我以前宿舍楼下酒吧的必点,那里还有一个神似莫妮卡贝鲁奇的女服务员;三虾面是我老家苏州的特产,但我更爱的是百年老店新聚丰的炒三虾和福1015的三虾豆腐;蚂蚁蛋可以配着mezcal一起喝,而mezcal可以简单理解为龙舌兰的鼻祖......
卵和蛋,作为生命初始的形态,既娇弱,又充满能量。人们运用转化的智慧和变通的灵感,把像鱼子酱这样的食材,变成了餐桌上的日常,本就是一个奇迹。
于是就有了这篇《鱼子酱吃喝指南》。脱胎于我的一篇草稿《我的伏特加生活》,讲得是我从小到大喝伏特加的经历,鱼子酱是伏特加配餐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话说回来,我对鱼子酱并没有那么了解。
也欢迎大家搜索《风味人间》的公众号“风味星球”(直接在微信搜索风味星球即可找到),里面有不少的故事很精彩!我简单摘录了几篇最近我个人很喜欢的:
拆房子、架炉子、串签子,在家做烧鸟不过如此嘛!
“鸡杂好了,整起哈,不吃冷了咯!“
欢迎大家关注!
也许你会对这些内容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