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藤校教授到国际学校校长,他说学校以“老师”“学生”为中心,都错了!
从世界一流名校的教授、跨国公司管理顾问、创业者,再到国际学校校长。Andrea Aparo von Flüe以独特的企业家角度出发,认为未来学校的目光视野应该更开阔,而不是局限于一隅。他支持以“顾客”为中心的观点,但他同时也指出,这一观点的前提是每一个学校的从业者、经营者都应该准确了解学校的“顾客”群体到底包括哪些。
文 | Virginia
编 | Kimberly
北京达罗捷派学院虽然只有三年建校时间,但其原汁原味的美式教育体系,主打的项目式学习,精英化的教学资源配置,使其成为“小而美”的国际学校典范。
北京达罗捷派学院
达罗捷派的母校美国达罗中学,1932年创校,同样作为小而美典范私校,至今学生数量只有一百多名,是美国唯一坐落于历史遗址上的学校。
达罗捷派作为在中国的唯一分校,由达罗中学校董引进,秉持了母校达罗中学的办学精髓,以全人教育为中心,致力于发掘每一个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学生所具有的天资的使命,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动手实践的综合能力。
在每年的美国达罗中学的游学中,与人文、艺术、科学跨学科相关的Darrow Project 更是让中国的学生,切身感受都在快乐中学习、在参与中学习的乐趣,多学科的互动和跨学科的交流,也使学生在戏剧、音乐、科学等不同学科之间,感受事物之间的奇妙连接。
一所学校的独特与成功之处,一定离不开建校人员的前瞻眼光以及经营者的独特教育理念,在这一点上,北京达罗捷派学院副校长Andrea Aparo von Flüe的学习经历、教育背景、职业生涯,都共同打造了他的独特性,而Andrea校长的独特性似乎也是与北京达罗捷派学院的风格相一致的。
北京达罗捷派学院副校长Andrea Aparo von Flüe
据学校官网介绍,可以看出Andrea校长是一个绝对的跨学科学习者和跨领域的经营者,他大学时学习物理,后研究教育,也精通写作,曾担任意大利新闻全球栏目特邀作家;他有丰富且多领域的从业经验,从教40多年,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商学院、芝加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他也是一个商人,不仅作为跨国企业的管理顾问,自己也创立数家公司。
在2019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上,顶思有幸邀请到Andrea校长出席本次会议,在大会辩论环节现场,虽然他并不是任何一方辩手,但在自由发言环节,他同时驳斥了正反双方的“未来学校以老师为中心”以及“未来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
他以独特的企业家角度出发,认为未来学校的目光视野应该更开阔,而不是局限于一隅,而应该以“顾客”为中心,而这样做的前提是每一个学校的从业者、经营者都应该准确了解学校的“顾客”群体到底包括哪些。
正如他的出场言论给人带来的“惊艳”一样,在随后的记者专访中,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看法,使得他几乎脱离了校长、教师这样具象的职位,而是作为一个教育家这样一个相对抽象的身份,来谈一谈真正的教育。
以下为对谈内容:
T=TopSchools
A=Andrea
T:您有非常精彩的工作履历,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比如您曾经任教过的麻省理工、哥大、芝大等世界一流大学,您也是跨国公司的顾问,并且自己创办公司,那是什么原因让您涉足了大学教育领域、商业领域、创业等职业之后,进入到国际学校这个教育领域呢?
A:首先,我并不觉得自己成功,我从没有把成功当成我人生的标签,但我很快乐、幸福。很多年前,我的职业就是从在高中当老师开始的,这份工作给了我很多有趣的体验,所以现在我回到这个领域来了。我有很多有用的、专业的实践让我可以胜任学校的工作。
Andrea与学生在课堂上
当下,回到国际学校教育行业是非常值得的,其实不光是国际教育,更重要的是中国,如果是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学校来邀请我,我可能就不会同意了。
当我年轻的时候,像我一样的很多年轻人的梦想是去美国学习,美国是那个时候人们必须要去的地方,但今天,中国成为你必须要去的地方,中国成为教育行业关注的中心。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地方,它是面向下一个时代的门户,所以我也强烈建议想拥有国际水平的专业学习的人们把时间花在中国,这并不意味着让你去理解中国,因为你站在它的对立面,根本无法理解它,而是去体验它,不带任何评断,只是去学习。
Andrea在2019TIDE跨学科学习分论坛与嘉宾的对谈
T:从您的经历来看,您有非常多的跨学科学习经验以及跨领域工作经验。“跨学科”也成为当下教育圈热点词汇,请问您如何看待跨学科学习?
A:我们现在用的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STEAM跨学科学习,PBL项目式学习法等等,其实只是问题的部分解决方式,其实更重要的是解决如何建立充分的、有效的、长期的教育系统,这个教育系统并不是只包含高中、学院、大学的教育,而是将它们融合在一起,而且是在幼儿园时间就开始融合教育的。
从幼儿园时期一直到他人生的终点,贯穿始终的价值体系、哲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下我们认同了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从前那种人生中一段时间属于学习,另一段时间属于工作的方式已经过去了,今天我们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学习,而学习也是一种工作,每个人应该在其一生中努力地学习。
Andrea在2019TIDE大会辩论中自由发言环节发言
T:在2019TIDE大会的辩论现场,您提出了不同于正反两方的观点,即未来学校以“顾客”为中心,可以再详细解释一下吗?
A:我曾经经商,以商人的视角来说,学校应该是以顾客为中心的,但是我们应该理解谁是学校教育系统的顾客。
正如我所说的,是我们的家长吗?还是学生?在我看来,当今学校的真正顾客是社会,这是一个很广的范围,从政府、政治体系、社会制度到家庭。
当然,学校体系的产物是学生,经营者是老师,但是学生很有可能是接受完学校教育之后的四到六年才会成熟。
所以我们要长远地看待学校的教学成果,一个学生可能在毕业之后几年,才能真正认识到老师的为人和教学。所以我们要理解学校的真正顾客是那些在意学校教育体系的人。
Andrea校长与学生互动
T:我看到一篇跟您相关的文章,里面称您是学校的“孩子王”,你如何看待这个称呼?作为校长,您是如何跟孩子相处?
A:我并不确定自己是孩子王,但我知道,如果你想更多地挖掘自我,你必须与孩子互动。而且如果你想要过正派的适宜的生活,那就要追随孔子的教学。他曾经说过:给愚蠢的人钱,给普通人财产,但是应该把所有人交给智者。
我认为我们应该能去理解别人的选择。儿童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老了但却没有因此而老练成熟,我就是这样做的。
T:那您作为校长,在学校的角色是怎样的?
A:其实校长的角色很简单。有很多人想做老大,但在我所有从业生涯中,我都居于老二。这就是我想做的。很多人享受站在舞台中央接受别人的关注,但是我更喜欢在幕后工作,而不是舞台的中央。
Andrea与学生在课堂上
T:您在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中又获得了哪些经验呢?
A : 我学到,在学校中我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学习。没有一种解决方案可以让你用两次,因为环境会变,同样你也不能用相同的互动方式跟不同学生相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环境改变得很快,学校是由不同的学生组成的,他们每一个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每一个在每一天都获得成长。
改变你的解决方式,从解决方式中学习,这些都会让事情变得很有趣。所以学校是一个不能用提前预设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地方,我必须要不停地思考问题,去探讨问题,要找出新的解决方式。
那它们有效吗?你只能去试。如果它有效,那很好,如果无效,那就再找另外的方法。这就是学校的生存之道。我不喜欢这样的观点,每一个系统(不止学校),无论其中充满多少矛盾和冲突,都会随着时间停止更新进化, 我认为所有的事物都要保持鲜活、有生机。
T:您对中国家长的看法如何?
A:我是半个意大利人,我有一个意大利母亲,她比中国母亲更有控制欲。我对中国的家长和家庭是很尊敬的,关键是我们应该理解,事情越复杂,家长越应该信任老师,因为他们的工作有很多是家长无法替代的。
家长是一份很艰难的工作,老师是另一份很艰难的工作,两者应该沟通,但是老师不会跟家长说你应该做什么,就好像家长也不应该告诉老师如何教学,他们分属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责任,所以他们更应该彼此信任。
而且这份信任也不是其中一方的问题,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中国了解很少,我十分关注中国家长对学校的决定能产生多深的影响。
T:那作为学校管理者,如何让家长信任学校的教育体系?
A:这不是劝服他们相信的问题,而是让他们质疑。我们应该去教育学生,也应该去教育学生的父母。当然我们也要从学生和父母身上学习。
教育是双向的互相学习,这也是一种关系,一种健康的合理的关系,只有先有信任,良性的结果才能随之而来。如果没有沟通、对话,就不会有互相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毕竟在教育系统中,一个人不可能完成一切。所以不是劝服的问题,而是与彼此学习有关。
T:可以具体谈一谈您认可的教育哲学吗?
A:在教育系统里面的每一个人,教师、学生、校长,或者政策制定者、教育部等等,都需要具有一定的视野,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观念。
这里涉及到两个很简单的问题,第一个是,我们在做的事情是为了谁、为了什么,第二个是,你是谁、你有哪些能力、技术、才华、热情、感受。这些并不是可以一次性做完的,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进化地进入教育系统的方式,但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却陷入了停滞的状态。
教育是一种产业,在这里你将会有一系列的过程或环节参与进去。同时你会以得到某个产品而告终,最重要的是这个产品是我们跟人类、社会、以及未来的自己相互作用的产物。
达罗捷派师生合影
T:当我们在谈到当今的教育时,习得幸福好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您怎样看待?
A:这是一个哲学的问题,也是价值观念的问题。跟前面提到的教育哲学一样,“你在做什么,为什么做,以及为谁而做”,是很重要的问题。说自己不幸福很简单,问题是为什么不幸福。
如果你不知道你在做的是什么,你就会丧失自己。就好像你拥有的越多,想要的更多,或者你挣钱越多,你越想挣钱是一样的。
去理解你的目标是什么,而且是长远的目标,这对学生、老师、社会和企业来说,都是一样的,如果你找不到方式去理解你的目标,那就没有意义,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意义,那你怎么会快乐幸福呢。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NEW
NEW
重磅
专业发展
NEW
NEW
社群活动
NEW
人才招聘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