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响应IB新大纲新要求,上海名师这样为学生做减法

顶思 2019-11-23

以下文章来源于外滩教育 ,作者二馒

 

今年调整后的IBDP中文A大纲,提出建立“学习者档案”。学习者档案是什么,会产生何种影响?七宝德怀特高中的教师丁艳,早在IB大纲前,便注重培养与记录学生的发展。外滩君与丁艳聊了聊,她表示:“学习者档案”对师生都具有重要意义,老师要提供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教学;学生也要提高自身整理与反思能力,适应新要求。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文丨二馒  

编 | 田菁


今年,IBDP阶段的中文A(母语:语言与文学研究)大纲,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整。


除了书目分布、课程组别、考核类别方面,有着较大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新大纲还创造性地提出,要求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者档案”


不同于我们传统理解中,整齐划一,缺少个性、形式大于内容的学生档案,IB新大纲提出的“学习者档案”,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由探索并记录个人的发展。


形式上可以是数码的或非数码的,传统的或多模式的,这都取决于学生的个人偏好。



尽管这一改变,不会直接和学生的考试分数挂钩,只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比如涉及到学术诚信问题,或者对学校进行检查时,才可能被要求出示。


但是,这份侧重学生个人反思记录的“学习者档案”,进一步印证了IB国际课程,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关注,以及对学习者自我认知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今年9月份开始,学生才需要按照新大纲执行,但是来自沪上名校,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的丁艳老师,却已经走在了前面。


用她的话说,“在创建‘学习者档案’这一要求被提出之前,我的课堂一直就是这样做的。”



拥有多年IBDP中文教学经验的丁艳,不仅引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个性化的整理、回顾与反思;并创造性地提出“麻袋”“口袋”与“脑袋”,对应学习者档案中不同重要程度的学习内容,表达了她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想。


可以说,这与新大纲提出创建“学习者档案”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今年5月,在顶思举办的2019国际教师发展大会上,丁艳老师受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学习者档案”的理解。


外滩君采访了丁艳老师,和她聊聊这份引发众多关注的“学习者档案”,究竟应该如何创建?它对学生的整理与反思能力,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丁艳在国际教师发展大会上分享


“麻袋”、“口袋”和“脑袋”


作为IBDP的中文老师,丁艳结合自己对语言与文学这一门课程的理解,她认为,“学习者档案”并非一个简单的、笼统的资料库,所有与课程相关的学习内容,都一股脑儿的丢进去。


相反,“学习者档案”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好像有着不同功能的“智能存储”。


为了更方面理解,丁艳将档案袋的不同功能,形象化地比喻为 “麻袋、口袋和脑袋”,它们对学习者而言,有着不一样的重要程度。


首先,那些储备在“脑袋”里,随时能够调用的,一定是最重要的信息,甚至可以内化为一个人的人格和价值观;


其次,储备在“口袋”里的信息,虽然也很重要,但是并不需要时时记忆,只需要能够及时查找,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信息,都会零时搁置在档案袋中的“麻袋”里,可能只是一次性使用,并且会被不断清理和更新。



那么,对应到IB语言与文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哪些内容会被临时搁置在“麻袋”?哪些会被收纳在“口袋”?最终哪些东西又将永久地储存在学习者的“脑袋”中?


丁艳认为,不同老师可能会有着不一样的价值判断。在她看来,能力和核心素养,相比具体的教学文本和形式,显然是更加重要的


因此,“麻袋“中对应的可能是,全班活动的过程与成果、课堂笔记、小组讨论的意见与反馈等,这些看似热闹,却学生们不需要记忆的东西;


“口袋“则对应的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评价、批判性分析、各种类型创意作业,以及课外的阅读研究等,它们都是对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展现;


最后,能真正储存在“脑袋”中的,是一个人对课程核心概念的理解、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的思考,它们将成为伴随学生一辈子的核心素养,也是IB的育人目标——培养世界公民。


这些核心素养包括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等,它们被称为“21世纪核心素养”



所以,一份完整的“学习者档案”,起码应该储存和记录了一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这三个方面。


丁艳指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会经历,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培养,再到素养内化的过程,就好像是‘学习者档案’,从‘麻袋’到‘口袋’,再到‘脑袋’的不断升级和提炼。”


对学生的整理和反思,提出新要求


丁艳表示,这样一种“学习者档案”,最早来源于艺术类学科。


由于考官无法通过最终的艺术成品,了解学生成长的轨迹,因此需要一份汇集了每一次重要作品、创作手稿的档案,记录学生现有的创意和创作风格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这种可以记录和反思学生个人成长的“学习者档案”,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学科,尤其是人文学科。


因此,IB中文新大纲提出的“学习者档案”,不仅包括课堂上的教学设计、赏析文本、小组讨论内容;还包括各种类型的学生作品,它可能是一部电影、一篇论文、一个剧本、一则采访报道。


芥川龙之介(右)及《竹林中》


丁艳为我们举例说,比如她在对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这部小说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档案”可能会涵盖以下这些内容。


作为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电影的原著小说,芥川的作品探讨了人性与谎言,颇为晦涩难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丁艳在课堂上模拟法庭,由学生扮演陪审团、证人、当事人等角色,根据原著中的人物对话撰写个人的当庭陈述。


然而,作品中的每个人都出于各种原因而选择了撒谎,他们的真实动机并没有在原著中显现出来,所以丁艳又要求学生在当庭陈述的基础上,增加一份人物的“内心独白”


这样一份来源于小说文本,却又高于小说文本的“话剧脚本”,不仅便于故事情节的梳理,更深化了学生们对人物角色和内心的理解。


表演结束后,还有一个视频作业——“用镜头语言来呈现这部作品“。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对文本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曾在广告单元学习过的镜头调度、光线运用、背景音乐的使用等技巧。



这一单元的教学结束后,不论是课堂表演的故事脚本,还是课后的视频作业,都将成为“学习者档案”的重要组成。


听到这里,外滩君不禁疑惑,“整个IBDP阶段的中文学习,每个学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课堂材料和课后作业,这样一个庞杂的‘学习者档案’对学生究竟有什么用?“


丁艳解释说,“学习者档案”其实对学生的整理和反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绝不是简单的做加法,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做减法。它需要学生不断地往回看,不断反思,对已有的学习材料做减法。正如学习是一个越学越少的过程,档案袋也是一个从多变少的过程。”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减法?


丁艳表示,学生可以按主题归类合并、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对复杂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炼。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材料和作业实践,最终将“麻袋”里的东西,装进“口袋”甚至“脑袋”中,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核心素养。


“翻译”单元学习中的思维导图

学生常见的“口袋”作业(点击查看大图)


保障学习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和传统的档案袋相比,“学习者档案”的一大特色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进行个性化地创建,档案袋内容因人而异。


可是,学习同样的课程,由同样的老师教授,怎么能做到档案袋内容的不同?


丁艳解释说,“‘学习者档案’并不是对每天课堂的简单记录,学生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能动性。这就像做菜一样,虽然课堂上的原材料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做法。”


首先,在作业布置上,要让学生最大化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个性化的方式,进行作业的呈现。


比如,丁艳的学生邵佳童,因为酷爱赛车,她的大部分作业内容,都跟赛车有关。在学习广告这一章节时,她会通过某个赛车手代言的手表广告,分析名人效应是如何拉动消费的;在学习新闻这一章节时,她会分析娱乐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媒体,如何对同一赛车手事件进行不同的新闻报道?


学生的一次次作业实践,都在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帮助学习者慢慢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最终,每位学生的“学习者档案”都是各不相同的。



其次,为了保证“学习者档案”的多样性,需要老师尽可能多的将各种类型的文本,引入课堂。


比如,在关于北岛的诗歌教学中,丁艳鼓励学生把北岛的散文、小说、演讲等同一主题的不同体裁文本也放进档案袋中,让学生在互文性阅读中,加深对主题意义和文体知识的理解。


最后,同样一节课,哪些内容会被学生放在“麻袋”,哪些内容被装在“口袋”,甚至“脑袋”?丁艳认为,这往往取决于老师本身对作品的理解深度,以及所作的教学准备。


丁艳的诀窍是:引入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学习,带学生像走迷宫一样,“玩转”语言和文学的课堂。


因此,在进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本散文书的教学时,她没有“照本宣科”,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要段落、语句有什么含义,而是请来了《人世间》这部大型医疗纪录片的总导演,到课堂上给学生们做了一场关于生命的讲座。


“人间世”讲座海报


这部纪录片曾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生老与病死,医生与患者,绝望与希望,命悬一线与奋力相救......每个镜头的背后,都有着感人至深的病房故事,引发我们去追问生死、探寻生命的意义。


它的内核与意义,与史铁生的作品,天然相通。


“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关键是,怎么让学生们在这个年纪,严肃地对待身体的残缺?怎么和他们深刻地探讨死亡话题?”


丁艳相信,由这样一部纪录片的总导演,来和学生们来分享,他在这三年的拍摄期间,所经历和感悟到的,将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触动。


最后,回到史铁生的《我与地铁》,她让学生结合这一作品中的任意主题,“母子关系”“生死之间”“绝望与希望”,选择一个身边的人物进行采访。


“这样一堂课,一定会被学生放进脑袋里,成了他们一生的难忘。”


丁艳表示,每一堂课,老师对它的处理的方式,以及学生对它的回应方式,都决定了它能否被学生从“麻袋”中放进“口袋”,甚至装进“脑袋”,对学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学习者档案”的重要意义


在丁艳看来,“学习者档案”的提出,虽然没有和学生成绩直接挂钩,但是却有着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它能督促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反思习惯;另一方面,它也给老师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要求老师开展更有序的教学设计,保证档案袋里的内容是体系化的、有效的,且高质量的。


“在此之前,很多老师在教学或布置作业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随意性,出现一些重复、低效的作业。而‘学习者档案’的提出,其实也是对老师进行隐行的考核,比如规定一学期的档案数量,其中至少包含多少类型的作业… …”


因此,“学习者档案”的构建,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不仅仅需要学生进行不断地归纳和反思,也需要老师对已有的教学内容和作业设置,进行规划。


丁艳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


丁艳举例说,当自己在教授新闻这一单元时,一开始的“学习者档案”,会涵盖有关新闻学的方方面面,包括新闻学知识、新闻理论、新闻报道的范文案例等,让学生尽可能掌握最完整的知识内容。


但是,接下里的作业设计,则要遵循“由多变少”的原则。


“学习初期,学生可能需要写出一篇很完整的新闻;学习中期,只需要写出一份新闻提纲即可;最后,可能只需要考核学生对某些关键词或者核心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丁艳经常和学生强调,语文学习不要“功利性”太强,欲速则不达。


正如世界经合组织(OECD)在2018年PISA评估框架汇中,首次提出了“全球胜任力”这一评估项目,考查各国学生指对地区、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分析能力;对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观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为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


丁艳希望除了考试的知识和技能,她能给学生的档案袋里多装一些“务虚”的东西。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比如将教学文本与“人与社会的关系”“信仰和价值观”“人类的艺术创作”“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等全球性议题相关联,激发学生对全球性议题的关注和思考。


“如果只有技巧性的训练,你也许能写出四平八稳、逻辑严谨的分析论文,但是那些有更深的人文素养支撑的学生,写作表达会更具创意,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有更高层次的核心素养、价值观念和人文关怀。这才是陪伴他们终身的能力。”


当然,这些核心素养和全球胜任力,看似虚无缥缈,也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呈现,它可能是“学习者档案”中的一篇文章、一个采访视频、或是某一场活动设计。


丁艳相信,“学习者档案”的创建,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值得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认真对待。


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并系列化提供面向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优质在线课程。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国际学校薪酬与教师发展报告(2019版)

NEW

● 国际学校服务商名录(2019版)

NEW

● 中国国际学校图谱(2018版 中/英文)

重磅

国际学校课程创新报告(2018版)

专业发展

● EYFS课程及学前教育管理培训

NEW

 SHAPE创变管理者国际校长培训(第二期)

 美国PBL项目式学习教学创新培训

 2019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学培训

 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在线教育硕士

NEW

 国际学校品牌传播与危机管理

社群活动

 2019国际学校升学指导峰会

NEW

● 2019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


人才招聘

顶思人才—国际学校精准猎聘服务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相关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