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信不是升学指导的专利,国际学校老师人人都要掌握!
对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说,申请大学的过程中,推荐信是必不可少的;对升学指导老师来说,写推荐信也是每年绕不开的工作内容。将学生送入合适的大学相信是每一位升学指导老师甚至是所有老师的的理想。那么,要实现这个目标,作为升学指导老师,怎么向大学推荐学生?又怎样和学科老师合作帮助学生写出个性化推荐信?2019升学指导峰会上,创办了中国升学指导研究会的林凡茗老师,带来了专业的解答。
文 | Luna
编 | Kimberly
推荐信是升学申请中必要一环。申请美国、英国、香港的大学,推荐信是必需的,加拿大和澳洲的部分项目也要求学生提供推荐信。
相对于考试等测评方式,推荐信属于一种主观的外部评价机制,是描述型评价,而非量化评价。
而推荐信最主要的作用是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学生在学校中具体是一个怎样的人,具备什么样的综合素质,以及如何为人处世。因为这些综合素质是不能完全由孤立的分数来体现的,学生自己提交的活动列表也不能全部涵盖。
有比较才能体现出水平,在推荐信中,老师需要解释学生的成绩在学校中具体处于哪一水平。比如,是在一所有一半学生得A的学校里得到A,还是在一所没有学生得A的学校里得到B+,学生的成绩等级具体体现了他是什么层级的学术水平。
图源pixabay
在介绍学生个人时,除了提及学生参与的活动,还应当把学生的个人魅力展现出来。学生在学校有怎样的影响力?为学校的整个社区带来了什么改变?这些内容都可以为推荐信锦上添花。
所有学生无法“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东西,都需要老师作为推荐人在推荐信中展示出来。把学生送入合适的大学、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是每一位升学指导老师的初心。那么,作为升学指导老师,怎么向大学推荐学生?怎样和学科老师合作帮助学生写出个性化推荐信?
在2019年升学指导峰会上,升学指导专家林凡茗分享了她多年来的一线经验。林凡茗老师于2013年-2018年创办并负责世外升学团队,打造了优质的本土校内升学指导体系。同时,在2015-2018期间,林老师担任海外升学指导协会委员,并于2018年创办中国升学指导研究会,在今年她成立元马教育,主导定制化个性化升学规划与申请辅导服务。
林凡茗老师在2019升学指导峰会上
升学指导老师和学科老师的推荐信有何区别?
通常来说,不同国家、不同大学对于推荐信都有不同的要求,需要老师写推荐信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美国方向
申请美国大学,一般需要一封升学指导推荐信和两封学科老师推荐信。
升学指导的推荐信主要是综合的学术评价、学生个人品质,以及学生活动情况,应包含以下几点:
可以在学校背景下评价活动的效果,介绍学生在活动中具体做了什么;
可以谈谈学生平时怎样和别人交往,其他同龄人对他有怎样的评价;
还可以从别的老师那里了解他们对学生的看法,这些不同的评价为学生提供了怎样的支持。
学科老师的推荐信内容则一般会以学术为主,主要是介绍学生的学术情况,以及评析与学科相关的活动。
图源pixabay
值得注意的是,升学指导和学科老师的推荐信是有差别的。作为升学指导去写推荐信时,一定要谈学生的整体情况,着重体现学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过在有些学校,升学指导老师可能同时还兼任学科老师,这时就需要在推荐信中做好内容的平衡。升学指导老师不太适宜去长篇大论学生的某一学科成就,重点还是要综合评价学生的为人处事,对于授课学科的学术素养,挑最亮点、核心的添一笔即可。
作为学科老师写推荐信也是一样,在信中应当重点要评价学生在学术方面的成就和潜力,以及和自己学科相关的项目活动成就,针对学生个人品质等综合层面的内容应该简写。
还有些家长会有一个误区,觉得孩子一定要有一封文科和一封理科的推荐信。
其实,对美国的大部分学校而言,除非特别要求,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科和学生申请的专业相关,哪怕两封学科推荐信都是文科或者都是理科,都是没有问题的。学科推荐信里没提到的学科,可以由升学指导老师在他的推荐信中提及。
图源pixabay
英国方向
英国方向的推荐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基本只需要谈学生在学术上的表现,阐述学生在专业方向上有怎样的发展,一般只需要一封对应专业学科教师的推荐信。
其他方向的推荐信
还有的大学只要求提供一封推荐信,不分升学指导和学科老师。这时候,就需要升学指导老师把学生的综合评价和相应的学术表现结合在一起。
比如说,申请香港大学的数学专业,升学指导老师在自己的推荐信中,除了阐述学生的综合情况,也可以提一下数学老师对学生有怎样的评价;或者说,数学老师在推荐信中,除了评价学生在学术上的表现,也评价一下他的综合素养,这样的推荐信对学生的申请可能会大有帮助。
万一把学生优势写漏了怎么办?
推荐信的流程在各个学校应该都大同小异。但是,有些学校可能只是建议学生,告诉他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去找升学指导老师,具体的执行就全靠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交流,没有校方监管了。
这种情况,建议可以考虑一下图中的流程。
因为这些步骤有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而且需要学生自己准备许多材料,可以减轻升学指导的负担。
学生有时注重将精力放在标化考试和活动上,而忽略了与升学指导、学科老师沟通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老师什么都知道,没有充分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
但是学科老师和升学指导有时也会有困惑——万一自己把学生的一些优势写漏了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其实就需要鼓励学生,甚至鼓励家长帮助学生一起,把他整体的资料做得尽可能全面一些。不管是升学指导,还是学科老师,当他们手上有纸质材料可以参考的时候,写推荐信肯定就会容易很多。
必要的时候,升学指导也可以拿着学生的纸质资料,和他们当面聊聊,聊得深入一些、细致一些,然后把升学指导自己对学生的看法告诉学生,就是否要将一些个人特点放进推荐信中征询他们的意见。
图源pixabay
学生有时并不记得自己做过什么事,不清楚那些事会如何影响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也就忽略了自身的一些特点。当升学指导具体问他们在学科上的闪光点时,学生往往会希望老师帮他们发掘。
这种情况下,升学指导肯定是要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因为老师和学生自己的看法不会完全一致。
关于推荐信的提交,每个学校的程序都不太一样,建议学校和老师根据申请系统的不同要求,确保升学指导和学科老师的推荐信都能按时提交。
以美国大学Common Application通用申请系统来说,要求升学指导和学科老师的推荐信分别单独提交,那么一定要嘱咐学生确保学科老师的推荐信按时提交。一旦出现没有及时提交的情况,学生和家长都会非常焦虑,甚至会产生矛盾,这些都是大家不希望看到的。
校内推荐信工作坊必须要做!
升学作为学校每年必须要面对的一件事,推荐信自然也是每年都要写的。那么,是否有必要开设推荐信主题的工作坊呢?
林凡茗老师认为,开设工作坊非常有必要,一定要每年做。甚至每年可能要做两次,一次面向全体教师的,一次针对小范围教师比如新教师、升学指导或班主任的。
图源unsplash
帮助新老师熟悉流程
现在,因为国际学校的体量在不断增长,许多新老师在大学毕业或硕士毕业以后就直接进入了工作岗位。如果老师本身有在国外读大学的经历,那么情况会稍好一些。但是大部分新老师是初次进入国际学校的升学流程,没有接触过推荐信,也就不知道怎么写推荐信、需要哪些材料。
工作坊正好可以给新老师提供一个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告诉新老师写什么样的内容是合适的。小范围的工作坊可以让新老师明确知道怎么写推荐信,还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推荐信的素材包、工具箱。
模板
林凡茗老师曾在世外工作了五年,期间创办并负责世外的升学团队。在世外,新老师首先会拿到推荐信的模板,模板会给出一封标准的推荐信需要哪些内容。升学指导老师可以根据模板的建议去搜集学生的信息,在自己写推荐信的过程中也能有所参考。
词库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升学指导老师会遇到的一个难点是负责的学生人数很多,很难在每一封推荐信中写出特色,内容和用词容易同质化。
如果说有一个专门的词库,积累多年以来在网上搜集的夸奖学生的词汇,也有往年的优秀推荐信中摘取的范本,那么就可以帮助老师在写推荐信时,语句变得多样化。
中国的传统习惯是以谦虚为美德,所以不太会花式夸人,这时候就要看一看外国人是如何花式夸人的。如果一个学生特别优秀,他的推荐信会是什么样子?
这种推荐信可以从既往的优秀学生的推荐信里挑,也可以从网上找模板。有的时候,升学指导也许真的遇到了一个很特别很优秀的学生,非常有影响力,甚至改变了整个学校的风气。
这时候,升学指导不要觉得不可能,也不要觉得自己对学生的称赞会过誉,这时候的推荐其实是十分有用的。
图源pixabay
中等推荐信
在诸多推荐信中,不可否认的是推荐信的质量根据实际情况会有优劣。优异的学生加上优异的履历,升学指导自然能够为他写出一封同样优秀的推荐信。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业情况和个人品质实在令升学指导难以下笔,也许也会写出一些敷衍的推荐信。
而这两者之间,还存在中等推荐信。这些信中,升学指导只是就事论事,没有热情地夸赞或推荐学生,也没有很敷衍地应付这封必需的推荐信。
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些学生,升学指导也许真的无法和他们建立起联系,或是喜欢上他们。这个时候,可以让老师们看看,中等程度的推荐信可以写到什么程度。一来,对老师能起到安抚情绪的作用;二来,不至于让老师们写推荐信写得很敷衍。
回顾录取情况和推荐信的关系
每年大学申请结果出来之后,每个升学指导团队内部都应该分析一下当年的录取情况,评价一下老师的推荐信。因为一般四五月份大学申请结果出来的时候,也是后一届学生开始做大学申请准备的时候。
这个时候,既要复盘申请结果优秀的学生,也要回顾一下申请结果出人意料的学生——一是学生素质良好,录取情况不佳;二是学生素质不算优异,但录取情况超出预期。
此外,高中低各种不同情况的学生的资料,都要拿出来研究分析一下,看看其中是否到底有什么问题。
在整个工作坊中,把往年的优秀推荐信作为学习案例分享给大家,也是对升学指导老师辛勤工作的认可。等工作坊的学习结束,各位升学指导老师们基本就可以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了。
图源pixabay
写推荐信过程中的矛盾与痛点
在升学指导峰会上,还有许多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分享了工作中遇到的矛盾与痛点,还有自己宝贵的实践经验。
1
升学指导老师也负责学科教学,既要写升学指导的推荐信,也要写学科老师推荐信,工作量太大。
可借鉴的解决办法:
增加升学指导老师的人数,调整学校的升学指导流程。
建议学生在高二下学期或者高二学年结束之前,把所有材料先递交给写推荐信的老师。老师也可以尽量在高二学期末把推荐信写完,减轻后期的一些压力。避免出现学生在高三上学期扎堆找升学指导咨询和写推荐信的情况。
2
学科老师英文水平不够,需要对推荐信进行翻译,翻译过程中觉得词穷,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准确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别。
可借鉴的解决办法:
请学科老师尽量写英文推荐信,实在无法完成的请老师给出重要词汇的英文。以世外为例,IB中文文学中有许多文学术语,学校建立了一个词库,供翻译参考。
3
学术老师的推荐信内容千篇一律,没有突出学生的特点。
可借鉴的解决办法:
某校的国际班每班配备中方和外方班主任各一名,采取小班教学(每班不超过20人)和进班制,班主任日常在教室内办公。中方班主任会从学术方面来评价孩子,外方班主任会从课堂表现、课外活动、与人互动来写学生的特点,可以写出比较中肯的推荐信,还可以帮忙修改学术老师的推荐信。
有些学校虽然没有条件让外教做班主任,但也可以请了解学生的外教,尤其是英语学科的外教,帮忙修改和审核推荐信。
4
这个学生真的表现很好,但就是成绩不给力。
可借鉴的解决办法:
升学指导要抱着以诚相待的态度,跟学生谈清楚。告诉学生作为升学指导,不能在推荐信中夸大他的成绩,但同时,推荐信会侧重他其他方面的表现。
在推荐信中可以一笔带过学术评价,委婉地表示“S/he has a great academic potential.”。然后,着重描写学生的优秀表现,用学生的优秀事迹,连结可以预期的大学表现。在此过程中,可以放心表达对学生的赞赏。
5
不得不写熊孩子的推荐信。
可借鉴的解决办法:
可以理解,升学老师都有一颗柔软的心,很少会拒绝学生写推荐信的请求。而将学生送进适合他们的大学,未来顺利发展,也是许多老师的初心。
这种时候,可以在前期就反复和学生说明,与老师关系的重要性,请学生自律,不要在前期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在家长会上,也要反复提醒家长。
因为家长和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国际学校的学生跟高考生相比人数很少,所以高中前两年可以随便胡闹,高三肯定可以解决升学问题。但我们都知道国际教育非常讲究整体过程,不管是IB还是AP,如果课没学好,考试成绩不理想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老师也不会认为学生能够在学术上突飞猛进。
我们要让学生和家长明白,学生如果坚持不改善自己的态度,日后就算进了大学,也会遇到新的问题。劝退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学生可以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就是从好好对待升学指导的开始。
在写推荐信前,升学指导可以再努力一下,多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向与学生优势学科的老师了解情况,建立对学生的信任,提高好感。在推荐信中,可以按照认识学生时间,如实评价客观事实(例如成绩)。
学生的重大事故是否要写进推荐信,还需要升学指导老师自己根据学生的情况做考量。
6
是否有必要给很多推荐信?
可借鉴的解决办法:
没有必要。对于一些学术特别优秀的学生,升学指导可能会在在推荐信中提到学生整体的学术成绩和能力非常优秀,因为多门学科的成绩是不可能通过多个学科老师的推荐信去展现的,两到三封学科老师推荐信已经是上限。
如果学生这时候还在机构的帮助下,再额外投出五六封教授推荐信,不仅内容会同质化,对大学来说也是一种负担。极有可能,大学不会好好读这些推荐信。
所以,升学指导要提前告知学生和家长,没必要递交过多的推荐信。推荐信数量很多,内容也很笼统或者很相似,对学生升学没有太多帮助。
大学之所以要求提供推荐信,是希望看到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真实情况。如果学生在高中时已经很优秀、很成熟了,愿意承担责任,那么,正常情况下,进入大学以后也不会发生很重大的问题。
图源pixabay
升学指导老师肩负着协助学生完成大学申请、规划人生发展的重任,是国际学校中不可或缺的部门。然而,他们的工作离不开其他老师的理解和配合,离不开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和投入。升学指导老师必须与学科老师、学生甚至家庭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协作关系,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效力,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为学校的良性发展添砖加瓦。
谨以此文,分享大学申请推荐信的一些写作技巧和管理经验,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升学指导工作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引发更多关于升学指导部门专业化建设的思考和讨论。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NEW
NEW
重磅
专业发展
NEW
●
教学领导力研修营社群活动
NEW
NEW
人才招聘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