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获得“绘本界奥斯卡”,他的书孩子不应该错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童行学院 Author 山听
经常给娃买绘本,你一定对凯迪克奖不陌生。它有“绘本界奥斯卡奖”之称。
有一位绘本大师,曾经五次获得凯迪克奖,影响了几代人。他就是莫里斯·桑达克。
他的绘本为何能成为经典?为什么他的书是孩子成长的必读书?就让我们走进桑达克的奇幻世界一探究竟。
文末有桑达克作品的中文版书单,供剁手时参考~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童行学院(ID:tongxingplan),童行学院是为3-12岁孩子提供系统性通识教育的课外学院,致力于成为儿童通识教育的引领者。
文|山听
编|Jade
▲莫里斯·桑达克(1928-2012)
先来讲一个奇幻的故事,一个关于野兽王国的故事。
晚上,麦克斯穿上他的野狼装,在家里没完没了地胡闹。
妈妈忍无可忍,呵斥到:“你这个野兽!”。麦克斯不服,向妈妈吼道:“我要把你吃掉!”
或许是工作太辛苦,妈妈无力对付麦克斯,就打发他去睡觉。
那天晚上,麦克斯的房间长出了树,长成了一片森林,长到天花板垂下藤蔓,长到四面的墙壁瓦解,散落成一片荒野。
一波波的海浪为麦克斯带来一艘小船。他驾着小船出发了。
▲《野兽国》插图
过了晚上,又过了白天,过了一周又一周,过了几乎一整年,他终于到了野兽国。野兽们发出可怕的吼声,露出可怕的牙齿,还转动着可怕的眼睛,伸出了可怕的爪子。
麦克斯没有被吓到,他像妈妈吼他一样对他们说:“不许动!”他狠狠地瞪着野兽,黄色的眼睛一眨也不眨,用魔力把它们驯服。
野兽们吓坏了,说他是最最野的野兽,还要他做野兽国的国王。
“孩儿们,开始狂欢吧!”麦克斯大声说。他享受着发布命令的快感,不准野兽吃东西,要他们去睡觉。野兽们也都乖乖听他的话,睡去了。
夜深了,麦克斯国王觉得好孤单,他想回到最爱他的人身边。忽然间,他闻到了美食的香味,从世界的那一头远远的飘了过来。
他决定放弃野兽国的王位。可是,野兽们大声喊:“不要走,不要走!我们要吃掉你!我们好爱你。”
麦克斯说:“不行!”
▲《野兽国》插图
野兽们发出了可怕的吼声,露出可怕的牙齿,转动可怕的眼睛,伸出可怕的爪子。但是麦克斯还是上了他的小船,挥手向野兽们说再见。
小船走了近一年,过了一周又一周,过了一整天……麦克斯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麦克斯发现有晚饭在等着它,还是热的呢。
你可能读过这个《野兽国》的故事,作者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享誉世界的绘本大师莫里斯·桑达克。
他曾五次获得美国绘本最高奖项,有绘本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凯迪克奖,他也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插画大奖的美国人。
桑达克一生创作了无数本童书经典,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这本《野兽国》。就像我们国家有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一样,西方有关《野兽国》的讨论与研究,也足以开一门“野学”了。学者们从精神分析、文艺理论、母题与原型的解读等等路径,揭示《野兽国》背后的深刻意涵。
《野兽国》是一本给孩子看的薄薄的童书,背后能藏着多深的道理呢?它何以成为影响几代人的经典呢?桑达克又为什么能称得上是大师呢?
我们再来看一遍《野兽国》的故事,看看它背后有什么寓意:
穿上野狼装的麦克斯在家里疯闹,他陷入了自我的世界——他疯癫的举动像一场梦境,他自说自话,像梦中的呓语。
我们的孩子,不也经常幻想自己披着动物的外皮,陷入这样自我的世界吗?
刚刚下班回家的妈妈当然看不见孩子隐秘的世界。她突然闯了进来,莫名其妙地命令道:“你这个野兽!把屋子收拾干净,不然不可以吃饭。”
前一秒,孩子还在他的精神王国中快乐地做着国王;后一秒,他就被无情地叫醒,拉回了充满限制的现实世界。
可以想象,麦克斯有多么委屈。他对妈妈大叫道:“我要吃了你!”妈妈的听到这句话,有几个不火冒三丈?妈妈甚至觉得孩子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才敢发出这种弑母的冒犯。
妈妈和麦克斯陷入了沉默和对峙,两个人都觉得无辜、受伤。
▲《野兽国》插图
那天晚上,麦克斯的房间里长出了一片森林,他来到了野兽国——他的幻想王国。那野兽,就是他心中的愤懑、委屈、不满。
在现实中,麦克斯受到了家长的辖制,于是在幻想中,麦克斯转而辖制他人。他变成了一个勇敢的国王,勇敢地向野兽们发号施令。他重新感受到了自我的力量,那个现实中受到创伤的心灵在幻想中得到了治愈。
可是,欲望一旦达到,便落了空。幻想一旦发展到极致,便展露出了空虚和孤寂。正如爬山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山顶,是希望;而到了山顶,看到的却是一片苍茫。
麦克斯的心绪如潮水一般慢慢平复了。夜幕降临,他感到了一丝凉意。野兽国开始让他感到害怕。他感受到了自由的孤独——像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
他毕竟只是个孩子,离开了父母会冷、会饿、会害怕、会被人欺负。他开始想家了,幻想出的野兽王国也完成了治愈他的使命,可以退场了。
▲《野兽国》后被改编成电影
他和野兽们说了再见。野兽们感到委屈,向他大吼道:“我要吃了你!”就像他感到委屈时,对妈妈说了同一句话一样。
一缕饭香将麦克斯彻底地拉回了现实。他控制住了内心的野兽,在他的幻想世界里完成了成长。
可以看出,《野兽国》虽然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距离现实却一点也不遥远,它反映了最深刻的、却少有人揭露的现实——那就是孩子心中的隐秘世界。
在桑达克创作《野兽国》的年代,这个世界并不为童书界广泛承认。那时的童书描绘的孩子还是乖巧天真的样子。童年就像一片童话王国,里面的小人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心思、没有烦恼。
又或者,孩子的心思和反叛被用一种扭曲的、贬低的方式描绘了出来——调皮的孩子不听大人的话,总是闯祸,他们被当做教育孩子的反面案例。
可是,孩子只有像天使一样美好,才是正常孩子吗?熊孩子闯祸,真的不好吗?乖孩子才是好孩子吗?
不是的。
实际上,“乖孩子”不是真实的孩子,而是成人对儿童的理想化的矫饰、浪漫的幻想。
为什么孩子干坏事会让我们如此生气?
因为我们的文化,似乎一直把乖巧、听话的孩子看成好孩子。家长和老师也在用打骂、训诫,不遗余力地消灭一切恶,把孩子培养成“好孩子”“乖孩子”。我们似乎相信,只要根除了恶,孩子就能长成一棵笔直的大树。
不仅如此,我们的文化还很重视“面子”。孩子乖巧,家长就有面子,熊孩子的家长则在街坊和老师面前抬不起头。所以,孩子在家里淘气,或许还能忍;可在别人面前干坏事,则可能让父母大发雷霆,羞愧难当。
然而,孩子的恶与优点密不可分。孩子不会破坏了,也就不再会创造;不再反抗父母,也就不再想着成为自己;不跟人吵到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又怎会懂得正义与和平为何物。
正如哲学家齐奥朗(Emil Cioran)所说:“一切善良都不可能创造,因为善良太缺乏想象力。”
▲《野兽国》英文版,曾获凯迪克金奖
所以,把孩子的坏与恶都清除干净,他就会变成一个好孩子吗?
不,他会变成一个残缺的人,变成一朵塑料假花,看似美丽,却毫无生机。
虽然我们都经历过万恶的童年,可是当了家长以后,我们被“乖孩子”的观念施了魔咒,忘记了我们曾经也是麦克斯,忘了我们的心里也住着一个野兽。
可是,这个世界桑达克还记得。他说:“我清晰的记得我的童年。我知道那些可怕的事情。但我也知道不能让大人知道我知道,否则他们会吓坏的。”
他成年以后,成了一位绘本作家,把那个人人都经历过,却讳莫如深的世界画了出来。他仿佛在对全世界的孩子说:“别怕!我和你一样,心里也有一个野兽王国。你心里的阴郁、暴躁、孤僻、委屈,我都懂,我画给你看。”
桑达克说,他不对孩子撒谎。他笔下的童年也不是粉色的,而是如夜晚的森林一般,在灰暗中透露出冷冷的光芒。
正因如此,他的《野兽国》刚一出版时,人们的反应就像是第一次在画展中看到马蒂斯的野兽派作品一样,一片哗然。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就像马蒂斯的画一样,曾经被禁、被嘲讽,如今却成为了经典。
因为桑达克,大人接纳了儿童真实的样子,孩子们知道了不乖也是正常的。
桑达克为什么对童年的灰暗,有如此强烈的理解和同情呢?
这就要说说他的童年。
1928年,桑达克出生在纽约的布鲁克林。
他的父母是第一代犹太移民。母亲16岁时走投无路,只身从波兰来美国投靠亲戚,可是没多久,亲戚就被车撞死了。他的父亲追随她来到美国,干苦力为生。他们不懂英语,没受过教育,艰难求生。不久之后,欧洲反犹太运动高涨,家族里绝大多亲戚在集中营里悲惨地死去。
▲二战时期,犹太人在集中营
因此,桑达克从小就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中长大。大人们在他心中植入了一种“负罪感”——一切快乐都是罪恶,因为大洋彼岸的亲戚们正遭受人间地狱。玩游戏,甚至连笑都是一种罪过,因为集中营里的小孩不能笑,不能游戏。
然而,正是在童年的阴影,孕育出他独特的艺术才华,孕育出了他作品中黑暗的想象、邪恶的投影、逃亡的冲动,半醒的梦境……
他笔下的孩子常常是无礼、野蛮、专横的,他让我们真切地看到儿童内心强烈的挣扎,那些被压制的,或者无从表达的,对于自己或对于所爱的人的焦虑、恐惧和愤怒。
他把这一切都说了出来,因为他认为,只有真相才是真正的抚慰。
桑达克是一位敢于揭穿真相的勇士。他与真理站在一起,因真理而伟大。
我想到了前一段时间火遍全网的《后浪》视频。
许多年轻人看到后不适,因为视频里展现的分明不是自己的生活——自己拼命学习、考试,为了一份糊口的工作;不停地加班,赚钱养家。可是视频中的年轻人却在消费、享受,无忧无虑。
听视频里说:“我羡慕你们。”,多少人产生了被误解、被侮辱的愤怒。
正如《我们为什么膜拜青春》一书中说的那样:
“
乍看之下,这个世界现在主要属于年青一代,但实质上,我们时代正自觉或不自觉地夺去年轻人赖以茁壮成长所需要的东西——
夺去他们的闲散、孤独和创造性(而这些都是人格的生成本源);夺去他们的自发性、惊奇和失败的自由;夺去他们闭上眼睛自行想象的能力,让他们无法在电影、电视和计算机荧屏的框架外思考。
前辈对后辈粉色的称赞,是一种精神活埋。
将心比心,我们对孩子的很多言论,和《后浪》视频里又有什么不同呢?
“你们赶上好时候了。我们小时候哪有这么多书,哪有这么多课可以上,哪能出国玩?”
“爸爸妈妈辛苦工作还不是为了你,你自己算算花了多少钱?你多幸福。”
“你听话、好好学习是为了我吗?不是,是为了你自己。”
10后、15后的这些后浪们嘴皮子还没磨利索,还没办法有理有据地反驳我们。多数时候,他们只是默默地听着我们这些牢骚,然后像麦克斯一样,躲进幻想的世界中,疗愈自己。
这时候,递给他一本桑达克吧,就像递给他一只爱与信任的手,扶着他,从黑暗中站起来。
活
动
预
告
欢迎扫码报名7月15-16日
首届TIPS国际幼教峰会
【童行学院(ID:tongxingplan)】由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发起,涵盖科学、人文、艺术、思维4大学习领域,为3-12岁儿童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通识启蒙课程,通过探索型跨学科融合学习,让儿童思维宽广,思考深入(think big, think deep)。
往期精选
一个学校如果让被离开的人保持赞赏和祝福,那是真正的成功
他把4个“问题”儿女全部送进世界名校,育儿观却只有1个字
5年差距140万个词,提升阅读能力靠兴趣or能力?
库克致“后浪”演讲:打造充满未知的更好未来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