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是韩国著名小学的校长,在女儿崩溃自残后,她做了什么?

顶思 2021-11-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童行学院 Author 韩乐


韩国是出了名的体罚国家,是全球197个国家中允许校园体罚的89个国家之一;也是经合组织国家中,允许家庭体罚和校园体罚的七个国家之一。

——赵碧(韩国阿洛伊修斯康复中心)《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自杀连续十年成为(韩国)青少年头号死因,平均每四名青少年(9-24岁)中就有一名经历过严重的抑郁。

——韩国统计厅和女性家庭部公布的《2018青少年统计资料》


今天,介绍一位韩国妈妈拯救儿女的故事。她将儿女休学的原因以及自己的事后弥补,全都写了出来,集结在《妈妈的悔过书》里。


这篇文章,将用故事讲述的方式,为大家呈现家庭教育的真相。你会看到,这位妈妈身上,有着你我的影子。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童行学院(ID:tongxingplan) 


童行学院是为3-12岁孩子提供系统性通识教育的课外学院,致力于成为儿童通识教育的引领者。


文 | Jade 

编 | Mina



李柳南,一名韩国知名小学的校长,一名优秀的教育专家,也是一双儿女的家长。


在她的学校,家长们挤破头想让孩子进她的班级学习。她出过一本书,名叫《五十五个给孩子的学校生活成功策略》,这本书成为了家长的必读书。


就在书出版的那一年,她儿子告诉她不想去学校了,想休学。


她大怒,用了半个小时把儿子骂了一通,儿子摔门进了自己的屋子之后,她将儿子叫了出来,又用了半个小时来骂儿子为什么那么没有礼貌,敢在大人面前摔门。


面对强势的妈妈,儿子毫无招架之力,只好用懈怠的办法对付妈妈。早晨,儿子起得越来越晚,后来上学迟到,去了学校之后又以各种理由早退回家,再后来干脆不出门。



儿子不去学校后,母子两人每天都会对吼,儿子嘴里还会冒出脏话。经过四个月的战争,她败了。孩子还是在休学书上盖了章。那个时候离高考只差三个月了。之前,儿子在模拟考中,成绩喜人,是全校的希望之星。


儿子休学之后,女儿要求和她谈话,她不想听,但是还是听到女儿用弱弱的声音告诉她,比自己优秀很多的哥哥都不去学校了,她也要休学。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怕什么就偏偏来什么。


她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刚和儿子做完斗争、疲惫不堪的李柳南,打起精神继续和女儿斗。她用强力将校服套到早已长大的女儿身上,将女儿送进学校。她前脚送女儿进去,女儿后脚从学校出来。与女儿纠缠了一个月后,她又败了下来。女儿在她哥哥休学后的第二个月,也休学了。


两个孩子休学之后,拒绝和父母交流,看她的眼神,就像“看到蟑螂一样厌恶”。


她偶尔会想:“如果有消音枪的话,干脆把两个孩子杀掉,我再自杀算了。”



孩子休学后,战争并没有结束,相反开启了长达一年半的持久战。孩子们倒无所谓,每天吃、睡、玩游戏、看电影。气急败坏的是她,摔孩子的电脑、扔孩子的手机、剪孩子的数据线。被气坏的她,曾三次晕倒被送往急诊室,三次被车撞,三次开车撞人,其中有两次还动了大手术。


在这段时间,她感受到的只有愤怒,她自觉是一位完美妈妈,一定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




“像我这样的妈妈哪里找”




她自认是一个最完美的妈妈,“像我这样的妈妈哪里找。”


为了让儿子上到名小学,她将孩子的户籍迁入附近认识的人家中。


为了让儿子当上学生会会长,她会发动全家,提前很长时间精心谋划。所以,每年她的孩子都能成为学生干部。


她像经纪人一样,费尽心机让孩子的时间达到最大化利用。即使家在郊区,也要将孩子送去市中心最好的补习班,琢磨着怎样才能让孩子和名校的学生一起上课。


为了让孩子进入好高中,她将孩子送入了交通工具都无法到达的寄宿学校。在这种学校里,有老师督促孩子五点起床,学习到晚上十二点。


在她的铁腕管理,和孩子们的乖乖配合之下,她的两个孩子学业成绩都很优秀。儿子在非常好的高中读书,是全校的学生干部,高三的时候成绩排名全校前三;女孩也在知名女中读书。


眼看儿子马上就要高考,一准能进入名牌大学,这也意味着孩子将来会拥有亮闪闪的人生。


为什么,为什么孩子偏偏要在这临门一脚的时候选择休学呢?



她想不通,她不甘心,她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



来自孩子的报复




有一天,她用哀求的语气,向儿子说起了责备的话:“你怎么这个样子呢?到底为什么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呢?”


这个时候,儿子恶狠狠地看着她说:“我为什么这样你知道吗?我会这样,都是你,都是因为你。你想想过去是怎么对我,是怎么对妹妹的?被压得喘不过气的生活,这还算活着吗?”


听到这些话,李柳南快晕过去了。她放声哭喊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说,我是多么辛苦才把你养大的。为了你,我想去的地方没有去,想穿的衣服没有穿,想买的东西没有买。”


儿子毫不领情:“谁叫你这么过的?不是你自己喜欢才做的吗?你现在想干什么就去干啊,没人会拦着你。”


听了这话,她气急了,拿起身边的扫帚朝儿子打了几下后,就被身高一米八的儿子逼到了墙角,仿佛下一秒,她就会被儿子掐死。她心惊胆战,落荒而逃。


她不敢再招惹儿子,只好将注意力转移到女儿身上,没想到女儿更惨烈。一天夜里,女儿崩溃大哭,衣柜门被砸坏,整个头剃得精光,满手鲜血,脸上的表情也很古怪。


即使在这个时候,她还是愤怒,想要教训女儿一通。突然有一个念头跑进她的脑海,如果有一天,她的孩子真的自杀了(这在韩国并不少见),她该怎么办?孩子死了,那她自己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女儿后来告诉她说:“我之前想自杀时,我的目的就是为了报复,只要一想到,如果我死了,爸爸妈妈会最难过,我就想这么做。”


那一晚,她在自己的房间里号啕大哭。她开始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的女儿得多痛苦才会那样呀。





母亲“夹枪带棒”的仇人式对话

与来自孩子的报复




她想知道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于是她开始自救,开始疯狂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有一次,她参加了一个讲座,里面谈到了父母和孩子对话的类型,其中有一个类型是“仇人的对话”。


这个时候,她恍然大悟,原来之前无论她怎样努力,和孩子的关系都搞不好,就是因为她一直在对孩子说着仇人的语言


儿子拿到全校第一名的成绩回来的时候,她会说,语文是进步了,可是数学怎么退步了呢?你知道你报名的数学补习班有多贵吗?


女儿第二天有听写考试,晚上她会带女儿突击。女儿太累了,想要睡觉,她会大声说:“现在是睡觉的时候吗?洗把脸再回来”。就这样练到深夜。在这样疲惫的状态之下,女儿的成绩可想而知,只考了六十分。她自然又是将女儿臭骂一通。


当女儿考试进步二十分时,面对女儿期待的表情,她冷冰冰地嘲笑:“是因为这次考试比较简单吧。”


没办法,女儿只好继续努力,后来终于考了一百分。面对这个来之不易的一百分,她很不屑地对女儿说:“你们班个个都拿一百分吧?有几个人一百分呢?”


她的孩子几乎每天都会面对这样的对话,讽刺、轻蔑,从早晨睁开眼到晚上闭上眼。


女儿在小学没有交到任何一个朋友。她挖苦道:“书念不好当然没朋友,休息时间朋友不跟你玩的话,你就看书或者做题啊!”


上中学时,女儿被同学抢走了手机,她说:“笨蛋一样,手机为什么会被抢走?”


听着仇人话长大的孩子,最想做的大概就是报复吧。


怎么报复?既然妈妈最在乎的就是上学,那就不去上学。孩子得逞了。


“妈妈不在乎我的情绪,那我也没必要在乎妈妈的情绪。”在她生病住院的时候,孩子一次都没有去看过她。


孩子报复的手段真是又准又狠。


当意识到她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之后,她决定做出改变,她想要孩子成为幸福的孩子,而不是成为她的炫耀品。





情绪教练式辅导




她想改善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好在她遇到了情绪教练式辅导(Emotion Coach)。


情绪教练式辅导的创始人约翰·戈特曼,曾在长达36年的时间里,针对3000个家庭进行研究和调查,后来又针对这些家庭中的孩子进行了10年的跟踪研究。


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戈特曼博士发现: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被父母接纳和认同时,也较易于感知和接受他人的情绪,不仅能够建立圆满的人际关系,同时在自信心、集中力、学习能力、健康等诸多方面也有较优异表现,成年后也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感。


戈特曼在实验室里证实了情绪教练式辅导的神奇效应。韩国的崔星爱(又译崔成爱)和赵璧(又译为赵碧)将情绪管理训练广泛实践于韩国的家庭、学校和咨询工作室。


我们文中的这位韩国校长妈妈李柳南也就是在听了崔星爱的演讲之后,决定开始学习情绪教练式辅导。


在开始这项辅导之前,需要家长问自己一个问题:“有没有真正感受过孩子的内心。




有没有真正感受孩子的内心




在我们问孩子:“你到底怎么了”之前,有必要扪心自问,作为父母,我到底有没有真正感受他的内心。



这位韩国校长妈妈在孩子有休学想法的时候,做了什么呢?她用仇人的语言,将孩子骂了又骂,逼了又逼。


女儿还在上学的时候,因为胃病住了院,她觉得女儿是在装病,她觉得女儿应该上的补习班没有去,学校的课也缺了,所以每次下班去医院看女儿,她都带着气,进了病房就开始用仇人的语气问女儿,“今天看了什么书,做了什么题。”


女儿的病半个多月了都没有好,还耽误了半个月的课,所以她很生气,跑去质问医生。医生给她看了一张照片,是她女儿胃部的照片。她女儿当时胃的状态相当于是,胃壁被长长的指甲刮伤了,血正不停地流着,这是很痛苦的。她女儿因为很会忍耐才能忍得住。


后来她想到自己曾像对待仇人一样对待女儿,她觉得自己很过分,也很惭愧。


你可以想象,这个情感被如此忽视的孩子,她的自我存在感得有多低,后来女儿消沉、抑郁、还开始了自残,也就变得容易理解。



要想让被自己伤害得如此之深的孩子重新接受自己,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是在用情绪来面对世界

首先要在情绪上和孩子相互沟通




解决的首要办法就是,要重视孩子的情绪,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就是情绪人,即使是到了青春期也是情绪人。控制情绪的大脑部位在婴幼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一直保持着相当活跃的发育状态。即使孩子到了青春期,长得像个大人了,他依然会对情绪非常敏感,不能在情绪、思维和行为之间把握好平稳与协调。


也就是说,他们是依靠情绪来行动的。所以,不要和孩子讲道理,孩子听不懂。孩子最能听懂、看懂的信号,是情绪。


在面对大道理时,孩子首先感受到的是情绪。比如:“妈妈总是叨叨个不停,烦(情绪)死了!我讨厌(情绪)妈妈的声音!要是妈妈能不管我就好了。”


孩子也很会表达情绪。当自己微小的情绪没被看到后,他们会发脾气、大声喊叫,用这种极大的情绪音量,期望别人读懂他们的内心挣扎。因为他们只能感受到情绪,却不懂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


他们不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他们只会被动等待,发出情绪信号来求别人能够帮助自己。可惜的是,很多时候,大人会忽视他们的情绪,只注意到他们的行为,并怒斥他们的行为。


韩国妈妈的儿子后来告诉她为什么想休学,是因为得了恐慌症。原本应该是全校第一名毕业的孩子,因为妈妈的计划和逼迫已濒临崩溃,孩子担心成绩不如预期,妈妈肯定会生气,加上家里状况又很不好,爸爸事业失败,所以只要到了学校,就会觉得胸闷、头痛到快要炸了。


“母亲,我当时想活下来,只要去学校就觉得快要死了一样,所以才想休学。但当时没有一个人理解我、听我说话。”



我想,如果在孩子的父母中,哪怕只有一位,是接纳孩子情绪的,孩子也不至于那样和她对着干。韩国校长妈妈家里,因为妈妈是教育专家,全家人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是以妈妈的方法为重。妈妈骂孩子的时候,丈夫会在一旁摇旗呐喊。


李柳南,也就是校长妈妈所做是的压抑孩子的情绪。也有些家长是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但是因为少做了一步,同样让孩子陷入了危机。




接纳,并不是要放任孩子的情绪




现在不少家长都会包容孩子的情绪,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他们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觉得能够做的只有包容孩子的情绪,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他们认为孩子的情绪一旦发泄出来,就万事大吉了,对于孩子如何处理情绪及解决问题,他们从来不重视。


这些家长对孩子情绪的处理,就是放任型的。那位韩国妈妈的做法是属于压抑型的。


当孩子遇到情绪困扰时,放任型的家长会这样说:


“考不好没关系,只要身体健康就行了”,再就是“下次考好就行了”。他们也会对孩子说,“难过的时候就哭出来吧。”“生气的时候打人也是很正常的。”


一味放任孩子情绪,会让孩子感觉像是陷入了海绵堆里,情绪没有找到着力点。他们会分不清哪些行为是合理的,反而会变得惴惴不安,心智不成熟,人际关系方面也会表现得难以与他人沟通。


所以说,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意味着要放任孩子的情绪。在接纳了孩子的所有情绪后,务必给孩子的行为划定明确的界限。




为孩子的行为划定明确的界限

用问题引导的方式

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办法




怎么面对孩子的情绪呢?接纳了孩子的情绪之后,还需要用问题来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想到解决办法。


女儿休学之后,她有一天想明白了,不再去逼孩子去上学了,她问女儿,你有没有想做的事,不上大学也行,只要你想做什么事,妈妈都可以帮忙。



女儿小心翼翼地问她,可不可以学烘焙。咱们这位韩国妈妈内心其实是崩溃的,在强忍住之后,首先用镜面语言给予支持(也就是重复孩子的话):“原来你想做的是糕点烘焙的工作呀?”


之后,她用问题引导孩子自己想到解决办法:妈妈可以帮什么忙呢?


她女儿说,“妈妈出钱就行了”。


自那之后,女儿上网查找,找到一家烘焙教室,开始苦练并拿到了证书。女儿很开心她告诉妈妈说:“我第一次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接下来其他的事也办得到。”


再后来,女儿考入大学,这个大学的烘焙专业非常有名。可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女儿上了两个月大学之后,又休学了。


她气坏了,仇人的语言差点脱口而出。但她明白那样的话是没用的,于是她忍住暴脾气,改用平静的语言告诉自己:“人活着就好,人活着就好。”


女儿这次休学和上一次的高中休学完全不一样,女儿并没有在家里宅着,她出门的时间很多。后来,女儿又有新目标了,要考取心理学,在发愤读书之后,她考上了大学,但是这所大学并非她的心中首选。


两个月之后,女儿又一次休学,理由是班上同学的程度太糟糕了。


她想狠揍女儿一通,可又在心里想,只要孩子活着就好。


就这样女儿又开始晃荡,并很快有了新的目标,她想去美国。


听到女儿说要去美国,她心里真实的想法是这样的:丈夫经商失败,一家人差点就要流落街头,女儿怎么敢想要去美国?


不过,她还是给出了支持性回馈并引导孩子:“哇,你想去美国呀?到了美国想要做什么呢?”


女儿告诉她说,想去读心理学。听到这话,这位妈妈又开始了复杂的心理活动:“学心理学将来哪有饭吃呀,而且你英语又那么差,凭什么去美国读心理学?”


即使心理已经乱到不行了,她还是选择了支持性的回馈:“你想读心理学专业呀?读完之后想做什么呢?”


女儿回答说:我有勇气休学离开学校,但是没有勇气的同学就得边吃抗抑郁药边上学。我的学校一年就有一到两个同学自杀。我想帮他们。



于是……后来……


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她的女儿真的去了美国,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费了很大的辛苦考上了心理系,第一学期成绩全A,还交到了男朋友。


她的儿子也上了大学,经过一番周折,完成了大学学业,将来想要成为作家。


她和孩子的关系怎样了呢?


有一次,她想知道,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努力修复后,她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有没有发生变化。于是,她请孩子给她画一幅画。画什么呢?当想到妈妈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下面是儿子给她画的图像。



儿子还为这幅图,写了一首长长的说明诗,这里摘选两段:


我的妈妈就像是炎热沙漠中的绿洲一样,

可是这绿洲还真奇怪,

有着不会生锈的铁制树木,

底下有着茂盛的大叶子形成的,

宽大凉爽的树荫。

……

她用宽厚的心,

宽容地接纳并理解,

儿子和女儿无数的失误与过错,

默默忍受并一再地等待等待。


到这里,故事完美地结束了。


很佩服这位妈妈的耐心和勇气,也很感激她能够将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写出来。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几个。”与其羡慕别人的教育资源,不如心明眼亮地绕过一些教育弯路。


【童行学院(ID:tongxingplan)】由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发起,涵盖科学、人文、艺术、思维4大学习领域,为3-12岁儿童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通识启蒙课程,通过探索型跨学科融合学习,让儿童思维宽广,思考深入(think big, think deep)。










活动预告



欢迎扫码报名7月15-16日

首届TIPS国际幼教峰会



往期精选


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越不快乐,只因我们忘记教孩子这件事


一位精神科医生的北大观察:厌学、自杀、抑郁…是什么毁掉了我们的孩子?


一位教授的深度分析: 焦虑时代, 怎样做一个“恰到好处”的母亲?


每5个学生就有1个想过自杀,到底是谁把孩子们推向深渊?


谁来当儿童保护吹哨人?英国学校的管理经验分享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2019中国国际学校图谱


● 国际学校薪酬与教师发展报告


● 国际学校服务商名录


专业发展

● 2020升学指导证书课程


教学管理综合能力提升研修班


● iPGCE国际教师资格证课程


社群活动

2020第五届升学指导峰会

● 2020TIPS国际幼教峰会


人才招聘

顶思人才-国际学校精准猎聘服务


● 顶思国际教育行业联合校招


会员服务

● SMILE学校会员计划


● 思选服务商会员计划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