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中家长抗议,素质教育又成背锅侠?
很多人认为南京一中的家长抗议是素质教育惹的祸:宽松的教育环境;重视音体美、轻数理化的学习状态使得南京一中在2020届高考中输给了应试教育的南京二十九中。因而下结论:素质教育敌不过应试教育。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
文/编 | Jade
最近,“南京一中事件”在整个教育圈引发了热议。起因是南京一中今年的高考成绩没能达到家长的心理预期,部分家长举着“校长下课”、“一中不行”的标语在学校门口抗议。
南京一中家长抗议
但南京一中今年的高考成绩真的很差吗?
根据南京一中发出的喜报,在该校2020届的考生中,一本达线率高达95.34%,400分以上人数创新高,还有两位同学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
南京一中2020届高考喜报
从2012、2013年的本科上线率不到90%到2019年的一本达线率破90%,再到今年95.34%的一本达线率。
南京一中历年高考成绩
我们可以看到,对比往年的高考成绩,事实上,南京一中的高考成绩一直在稳步提高。那么家长反应这么强烈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还得从南京一中的背景说起。
南京一中作为南京四大老牌名校(其余三所分别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陵中学、中华中学)之一,几乎囊括了全市最优秀的一批学生,其家长对其寄托了厚望,但今年的高考成绩却被其余学校“碾压”。
排在南京一中前面的学校分别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金陵中学和南京外国语学校。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组数据:2020届高考生的生源就是2017年入校的中考生。
南京各中学2020届高考成绩
在2017年各校的中考录取分数线中,南京师范附中是647分、金陵中学640分,南京一中631分(满分700分)。
这些学校的学生高考成绩高居榜单前列,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让人觉得诧异的是,如异军突起般排在第二位的南京二十九中。要知道,当年南京二十九中的中考录取分数线则仅有589分。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
589分的中考录取分数线,比南京一中的631分少了整整42分!在“一分一个操场”的理论下,南京二十九中的生源与南京一中的生源隔了42个操场!
这就是家长们如此气愤的点:以631分的高分笼络了南京市5万名初中毕业生中的前1600名的优质生源的南京一中的高考成绩还不如分数线589分的二十九中!
前两天,我和南京的朋友聊到这个话题,朋友很激动地说“你知道吗?南京一中的这次高考踏空,让很多原本可以去985的孩子只能去211!”
网上更有网友戏称南京一中的孩子是“奥迪进去,奥拓出来”。
素质教育的全面溃败?
为何南京二十九成绩“开挂”,这可能得益于其严酷的教育模式。其采用的是以高强度刷题著称的“县中模式”(“县中模式”指的是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通过大量的时间投入,促使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全力以赴应对高考,以获得高考佳绩为惟一目标的应试方式,是应试教育的极端代表。)
在“县中模式”下,南京二十九中近几年的高考成绩一路攀升。
而被甩在身后的南京一中的教育理念则是素质教育。
根据网友搜集的消息,南京一中提倡的素质教育包括:不补课、不考试、不排名也不公布成绩;不允许书包里有试卷和课外辅导书;课程时间由45分钟减少至40分钟一节课,每天课时少一节;积极开展社团活动。
网传南京一中的教育理念
抗议事件发生后,南京一中迅速出了《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尤小平校长出来道歉,并推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研究新高考,做好明年新高考应对;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与管理,比如延长晚自习到十点;加强尖子生培优,比如分层教学,组建尖子生团队等等。
《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
这一举措让网友们认定,这代表着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比拼中,素质教育全面溃败。
那么,果真如此吗?
素质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应试教育的反面,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读。
应试教育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十年文革后,中国教育界终于恢复了高考制度。
80年代中期开始,高考竞争日益激烈,开始了中国考生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路。不少中学以毕业生能考上名校为荣,升学率成为基础教育乃至地方政府的政绩。
于是,一些中学开始剑走偏锋,违反教育规律。高中最后一年完全进行“应试”训练,大搞“猜题”“押题”“标准答案”“题海战术”。
慢慢地,这种现象开始下移,发展到初中升高中、小学升初中甚至幼儿入小学都搞“应试”训练的地步。舆论对这种现象做了一个负面概括,名曰“应试教育”。
可以说,应试教育是标准化考试的产物。而与应试教育相对的素质教育则被扣上了重音体美、轻数理化和宽松教育的帽子。
素质教育=重音体美,轻数理化?
很多人以为素质教育是近几十年美国教育理念的舶来品(比起标化考试成绩的高分获得者,美国大学更青睐于具有运动、音乐等特长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其实,北京大学的创始人蔡元培先生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宗旨,堪称素质教育的鼻祖。
军国民教育,即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也就是智育;公民道德教育,就是德育;世界观教育;以及美育。蔡元培还强调“五者不可偏废”。
而如今,很多人却认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大力培养音乐、体育、艺术等方面的能力,并对语数外科学等课程的学习嗤之以鼻。
实际上,素质教育本身强调的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非仅仅是艺体或德育美育。
素质教育=宽松教育?
网上所传的南京一中的素质教育政策让很多人“似曾相识”。
没错,这就是去年10月南京推行的减负措施。当时还有网友写过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热文。
《南京家长已疯》原文
当时就有很多人质疑南京教育局,在以标化考试选拔人才这一基点不动摇的背景下,“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突击检查学校,查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卷子、课外辅导教材、作业本,抵制花里胡哨的课外辅导,只能用教材配套的教辅 ”…真的可以吗?
这些措施在南京引起广泛热议后,有的学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严格执行,例如南京二十九中。但南京一中却是实实在在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来规范学校的师生。
其实,南京教育局去年的举措与日本上世纪70年代的行径有相似之处。
当时的日本经济飞速增长,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日本家长开始对高强度的学业产生怀疑,这些家长表示:不想给孩子一个“考试地狱”。
于是,文部省在1976年12月18日发布教科答复报告《关于改善小学、中学及高中的教育课程基准》,指出“精选教育内容,旨在实现学生过上宽裕而又充实的学校生活的目标”。成为著名的“宽松教育”的标志。
日本的宽松教育
不过,日本宽松教育的结果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当年由于日本当局对“高强度教育”的矫枉过正,导致日本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幅度下降,本意是企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但是日本政府发现宽松教育并没有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甚至出现了“垮掉的一代”。因此,在2016年,日本又宣布实行“去宽松教育”。
此处需要指出的是,宽松教育和素质教育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理念。前者是对高压教育的松绑,而后者类似于全人教育,有着更深刻和复杂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享受学习的过程
就像学习音乐是素质教育,但只为了考级而学习音乐则是应试教育一样;也可以用素质教育的方式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例如在国际学校课堂很流行的PBL项目式的学习、IB的探究式学习、STEM的课程融合式学习等方式,都是素质教育的学习方式。
不死记硬背方程式,而是通过实验的方式一样能够了解数学的奥秘;不埋头刷题,而是学习如何写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一样可以锻炼英语的写作能力……
而当学生牢牢地掌握了这些知识,考试的成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著名的历史、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秦晖就曾表示:“素质教育”和“考不考试”完全是两回事。素质教育是就教育目的而言的,它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应试”是针对教育过程而言的,是一种成就评估手段。
回归素质教育本质,它看中的并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知识累积或者考高分,而是站在更宏观的维度,其终极目的是指向人本身,意在培养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下一代。
倘若,南京一中仅仅是因为分数不理想,家长们就反对素质教育,这可以说是教育的一种倒退。
学生的声音不该被忽视
“学生才是一所学校的主体,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应该多倾听这所学校学生的声音。”
南京一中事件发生后,身边不少老师向笔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笔者注意到,在网络上众多一中往届学生纷纷站出来为母校说话,表示非常喜欢南京一中德智美体育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并表示“一中的教学成果不是在高中毕业时显现,而是在毕业5-10年才逐渐展现”。
南京一中往届生的评论
如果说高考是一段森林之旅。
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好好享受这个过程:飞来飞去如唱歌般鸣叫的鸟儿、透过大树落在地上的斑驳阳光、在树上一闪而过的俏皮的松鼠,都可以尽收眼底、铭记在心。
应试教育则更像是能够快速到达终点的羊肠近道,这条路上没有风景,学生们需要的是聚精会神、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地通向终点。
素质教育的学生到达终点后可以通过所见所闻,讲述一个美好动听的故事、画一幅生动的画。应试教育的学生到达终点后则会茫然失措,正如同那些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中的小镇做题家们。
南京一中的高中毕业生中或许上985学校的数量不如其它学校,但他们未来人生的宽度或许会更加辽阔。
正如南京一中的校长尤小平所说的,“作为一个百年老校,一方面肯定要提高应试成绩,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也是要面向未来,办适合每一个人的教育。”
那么这一次南京一中为什么会受到家长们的抗议呢?除了表层上不满于分数外,笔者认为问题还出在家校沟通上。
南京一中家长抗议
还在于家校沟通不畅通
针对这一次的“南京家长抗议事件”,尤小平校长曾对媒体表示“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办学思路,我们也会从细节上把各个方面做到位,希望家长、学校、学生、老师共同配合,家长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及时沟通。”
尤小平是17年才开始实行素质教育的吗?
尤小平是2010年4月开始在南京一中担任校长一职。
2013年,尤小平就曾对媒体(中国教育之声网)表示过“现行的高考制度在培养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方面还显得不够,我希望一中的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应对高考,更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从兴趣到志趣。”
由此可见,尤小平早在几年前就在南京一中推行素质教育。
如果家长事先了解了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并经过比较觉得不符合自己对孩子的期望,那么可以不选这所学校。
让人遗憾的是,很多公立学校并没有像民办学校一样有宣讲会,更多的是在进校后才有机会聆听校长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民办学校的考试成绩要优于公立学校,很多人归结于民办学校的掐尖行为。对此,政府还出台了“公民同招”、“民办摇号”的政策,以抑制“民优公劣”的教育生态。
但是他们似乎没有想过,除了掐尖以外,民办学校通常会在学生入学之前就告知家长自己学校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入学后,更是通过有效的家校沟通把学生、老师、家长拧成一股合力的绳子,才有了不俗的成绩。
此时此刻,笔者忍不住设想,如果当初南京一中在学生报考之前就通过介绍会告诉学生及家长自己学校的教学理念,那么倾向于应试教育或孩子更适合应试教育的家庭自然会选择类似于南京二十九中这样的学校,而赞同南京一中教育理念的家庭,就算这次高考考试成绩不佳,也没有理由去怪罪学校、怪罪校长。
而针对校长尤小平道歉一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向媒体表示,任何学校都应反思自己的高考成绩下滑,但完全没必要为坚守的正确的教育观道歉。学校和全社会都应反思,但目前反思的方向完全不对头。
笔者深以为然。
参考资料:
《谈谈“南京一中事件”,素质教育的困境》,作者:吴主任
《南京一中为“低分高考”认错:搞素质教育是在玩火?》作者俞杨,中国新闻周刊
《素质教育:回顾与反思》,作者:王义遒,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日本教育减负30年反思:国民学力显著下跌》,作者: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陆一,中国青年报
往期精选
教育局门口下跪的家长,背后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
与“盛产硅谷CEO”的印度人相比,我们差在哪里?
美国华裔藤校妈妈的选择:我为何让儿子来到上海上公立幼儿园
近40%的A Level预估成绩被降分,英国学生抗议游行,中国学生何处申诉?
幼儿园“小学化”:超前教育的危害,等孩子上二年级才真正爆发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