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线名师:教育惩戒如何做到合情、合理、合法?

顶思 2021-11-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星教师 Author 于洁沙龙出品

不久前,9岁小学生因为上课讲话被老师揪头发拎到讲台罚站,导致皮骨分离的新闻引起了大众关注,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尺度问题重新成为焦点。


以下文章来源于星教师 ,作者于洁沙龙出品


文 | 于洁沙龙

编 |  Vincent


在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已明确指出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面对教育惩戒的“回归”,不少教师表现得“冰火两重天”,一是坚持佛系原则,多管少管不如不管。二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准备随时向学生“开炮”。面对如此景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厘清惩戒的边界,规范惩戒方式,指向学生生命的充盈与完善呢?


01


教育惩戒的两种误区

佛系


  • 镜头一 :赵老师的无奈


赵老师是学校的中坚,成绩显著。在带2014级学生教“有理数的加法”的过程中,班上有个学生经常出现计算错误。为此,赵老师非常着急,也有点上火。


在看到印同学的一个低级错误后忍无可忍了,便用教棒在她的手指上敲了一下。哪知道第二天一早就接到了孩子妈妈的电话,说孩子的手指被打肿了,并且声明:自己是讲理的,如果按家里人的想法,是要来学校闹一下的,想看看赵老师什么态度。


面对这样的形势,赵老师心理暗叹:低头认错呗!经过这次风波,赵老师再遇到可管可不管的学生和事情,想想历史上教训,无奈地摇摇头,算了。 


成“佛”原因:由于教育惩戒过激遇到了挫折,又没有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于是选择放弃原则而明哲保身。 


  • 镜头二 :孙老师的变化


孙老师刚工作不久,是单位里的新鲜血液。在刚工作的一段时间里,他工作上风风火火,为了学生的成绩着实比较拼。但过了一段时间,孙老师的同事、父母发现他工作的积极性一落千丈。在一次家庭聊天时,孙老师说到:单位里的老教师也常常提醒自己别好心办错事、网上经常报导“哪哪老师被处理了”,所以还是混混算了!


成“佛”原因:因为整个社会和网络环境对老师的要求越越高,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确实也影响许多老师的工作热情,就怕一不留神而“湿鞋”。


  • 镜头三 :钱老师的“愉快教学法”


钱老师是单位的前辈,教物理,天生的乐天派。他的课上,经常充满着欢声笑语;有些孩子讲个闲话、做个小动作啥的,也从来不用担心被责罚。钱老师自己也经常说,这就是“愉快教学法”。


成“佛”原因:个人性格使然,完全属于天生的乐天派,丝毫没有要管孩子的念头。


当然,形成“佛系”的态度也存在其它的因素,以上三种情形相对较为明显。 


自古以来,惩戒配合教育,本就是传统而有效的教育方法。汪国真先生小时候因偷吃柿子被老师罚扫了一个月的院子,因此一辈子牢记“决不拿别人一针一线的习惯”。鲁迅先生因迟到而被寿镜吾老先生批评,从此再无迟到,并且做到了时时早,事事早。 


而现今课堂,戒尺早已失了踪迹,而网络对老师的监管却无处不在。面对犯错的学生,别说拿起戒尺,连口头的批评都要三思而行可以说老师们大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过激


与佛系对应的就是过激,近年来,我们常常会在社会新闻上看到一些学校老师体罚学生的事件,有时是语言侮辱,有时是拳脚相向。我相信大部分老师的初衷都是“为了学生好!”但无论是哪种行为,毋庸置疑都是错误的,并且是违法的。


  • 过激原因:


1. 教师的师风师德有问题,本身就缺乏仁爱之心,更缺乏职业道德素养,打内心就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也不是真心爱护学生。 


2.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过关,教育水平不高,不会正确的处理矛盾,引导学生。而是选择了“打骂”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3.教师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较大,情绪失控而造成了失言和失手,相信很多老师在冲动过后也是极其后悔的。



而这些行为除了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有的学生因为老师的挖苦讽刺和刻意孤立而患上了抑郁症或事自闭症。而有的学生因为老师动手不知轻重而变成了残疾,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警示着我们“教育惩戒不能过激”!


02


实施教育惩戒:兼顾尺度与温度


当“戒尺”又重新回到手中时,我们该如何合理利用呢?


惩戒前,把握时机、注意场合


要认真研读《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文件,尤其是文件中被允许的惩戒方式以及不可取的行为,要做到心中有数。保证自己所有做法和说的话是符合文件要求的,有法可依,并无违规举措。 


在实施的过程中,做到不为自己的尊严而惩戒,不为惩戒而惩戒,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作为出发点


惩戒需要把握时机。有时适当缓一缓,可以消除学生的紧迫感。老师可以给予期待,说清楚“你应该……我在等着你的改变呢!”还要注意场合,在大庭广众之下多用正面教导的语言,尽量避免严厉训斥,以防学生因过度自我保护而心生反


方法更要因人而异,老师要有同理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揣摩其心理,引导其说出真心,探究深层内因;通过倾听,循循善诱,不断启迪,唤起学生的深刻反思



惩戒时,讲究艺术、要有温度


点名批评,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学生违纪时,教师不是单纯的批评,应该先指出错误所在,指导正确的做法,然后再批评教育,让学生心悦诚服地不愿再犯类似的错误。 


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要有公开公正的评判,合乎惩戒的程序和规范,并且要指导该怎么说、怎么写,让学生能做并且做好,他就不会有抵触行为了。


需要用站立一类的惩戒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状况,随时观察学生的神色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千万不能罚了他却忘了他。 


课后教导,要及时告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教导要摆事实讲道理,不能一味批评发泄情绪。更要教导正确的做法,补习因违纪而缺失的功课。


惩戒后,注意善后、爱心关注


不同惩戒带给学生的总会有心灵上的失落、沮丧感,处理不好还会有反感、愤怒的情绪。 


教师善于做好善后工作,与家长联系达成教育一致,并且注意多观察被惩戒者的言行,除却错误事件外,要一视同仁地关心他,让他不会自卑自轻。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导其身心,让他能积极面对惩戒,改正错误,积极上进。


任何的惩戒违背了育人的规律都是要受到谴责的。我们坦诚地帮助学生分析,就事论事,给学生适切的建议,学生就会在无形中进行了反思,此时无声胜有声,惩戒有时不必要大声大吼,彼此之间的一段沉默,一会冷静思考,一次对话,相信更有意义。



03


审视教育惩戒:化解不良情绪


奥里森马登在《一生的资本》中所写:“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情绪像水,稳定的情绪是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不稳定的情绪,则是波涛骇浪,伤人终伤己。作为老师的我们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于人,亦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


转变原有观念,避免受害者想法


受害者想法就是 “这可不是我的错!”这种想法会把我们变成无辜的受害者,当老师与学生有冲突时,老师往往借着“自己为学生好”这么一个理由而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对于学生的行为愤愤不平,殊不知“为学生好”的方法千千万,这不是唯一,如果一种行不通,大可换一种,不必过于坚持。


运用积极暂停,给彼此一点时间


我们都听说过“冲动是魔鬼”,因为人在暴怒的瞬间,理性脑的盖子打开了,人在此刻处于被“动物脑”控制的时刻,这个时候说出来的话就是气话,做出来的事也是极具破坏性。所以,老师们在意识到自己有脾气来了,理性脑的盖子即将要掀开了,要有意识的察觉并采取“积极暂停”的方法。


尝试合理方法,自我调控情绪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面对着因学生的各种状况引起的情绪,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调控。比如合理宣泄法,在不妨碍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运用“哭、喊、动、诉”等方法去达到情绪分流的目的。比如理智调节法,当因学生受到伤害时,教师可以尝试自我安慰、心理换位思考、暗示调适等方法拜托负面情绪。


运动锻炼身体,良好习惯常相


运动是排解内心情绪不安的好方式运动可以刺激我们体内的内啡肽的分泌,实现心情愉悦。教师可以安排自己下班后一周3-5次的健身,一来锻炼身体,二来可以缓解负面情绪。


教育惩戒”虽是一把棘手的“双刃剑”,是一把沉重、严厉的戒尺,但教师以行为为戒,以法为尺,端正其作用,将其树立为知识的旗帜,教育的良方,便能达到“教育惩戒”的本质目的。



七条“红线”教师牢记不能碰:


1.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


2.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以及刻意孤立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


3.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


4.因个人或者少数人违规违纪而惩罚全体学生


5.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


6.因个人情绪、好恶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教育惩戒;


7. 指派学生对其他学生实施教育惩戒;


8.其他侵害学生权利的。


往期精选

民办教育新政落槌,谁的利空?谁的利好?


谁,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


比肩苏杭,力压重庆,这座强市正成为西部国际教育新高地


郝景芳:中国传统与国际教育,是否可以兼得?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768001

北京:010-53382767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