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民办教育机构正进入加快转型新时期!

顶思 2022-10-0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培校长参考 Author 刘林

10月25日,《中国民办教育论坛暨2021年中国民办教育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以《民办教育如何在发展前景不确定的前提下发展》为题进行了分享,他认为今后国家在整个制度环境上将是全覆盖无死角,在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上也将会无空白无漏洞。现在是民办教育转型的好时机。


本文来源:教培校长参考


文 |  刘林

编 | Chris_guo


为保证阅读体验,以下内容为第一人称


1、“十四五”期间中国民办教育的走向可以概括为16个字:增量降减、结构巨变、转型加快、光明在前。

 

2、经过一年至一年半的调整,剩下的机构数量大体上将达到原来的1/3。

 

3、整个民办教育的发展结构也正在呈现新的、巨大的变化,不仅各个板块的指数发生了新变化,以传统内容为主的业态也正在向新的以技术、资源、平台等为主新民办教育业态发展。

 

4、凡是涉及到民生刚需的问题,一定是以公益为主,不能让资本把民生刚需变成谋利和谋报的工具,这一点希望大家能有正确的判断。

 

5、制度环境正在走向定型,资本和教育的关系也被大幅度调整,民办教育机构正进入加快转型新时期!

 

6、民办教育转型认为要树立一个协同发展的思维,要注重处理好内外6个关系的协同性。


我讲的主题是:《民办教育如何在发展前景不确定的前提下发展?》,确实,民办教育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大的调整期,但我觉得确定性还是比较明显的。在去年10月18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民办教育蓝皮书发布会上,我曾大胆预测过十四五期间中国民办教育的走向,当时一共讲了16个字,分别是“增量降减、结构据变、转型加快、光明在前”,现在看来前两个观点至少已经得到了印证。


但是,整体来看我觉得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仍然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预期,为什么这么说?


从2016年正式通过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新《民促法》)的决定,到这几年不断制定政策不断进行试点的过程,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大体上已经逐渐清晰了。现在要考虑就是政策何时出台以及市场如何演变的问题。


未来的市场会如何演变?就是去年讲过的那16个字:


第一,增量降减,其中增是增幅,量是数量。


我当时认为中国民办教育经过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后期的黄金10年,必然要出现一个规模发展的拐点,而这个拐点就是2020年。当时还没有这么大的信心,后来我们看到2020年民办教育统计数据通报显示,2019年全国民办学校是19.15万所到2020年就变成了18.67万,数量上已经出现了拐点而且增幅也出现了明显下降,在未来这个拐点还将继续持续下去。


再看一下培训机构,3月30号参加论坛时,我说培训机构的数量会减少一半,而且会以中小型为主,但是那时候还有头部教育机构说互联网教育已经进入下半场,一副要决胜的样子。其实当时我们已经做了判断,第一从市场角度来看,国家不可能让这些头部企业形成集中、垄断的态势,第二,当时政策已经在拟定了。


我现在每天都在关注三个数据,第一个是各地的营改非登记数量,第二个是停业倒闭数量,第三个是爆雷跑路数量,我感觉经过一年至一年半的调整,剩下的机构数量大体上会达到原来的1/3。


所以,现在正是民办教育的回调期,降减将是今年、明年以及后年的持续发展趋势,学科、非学科都会受到影响。我们预计十四五的最后一、两年降减会到达底部,然后出现一个新的增长。


第二,结构剧变。


增量降减也带来了结构的剧变,我们当时只对学前教育普惠和非普惠政策做了一个分析,发现变化很剧烈,普惠学校的比例一下就达到了很高。所以我们那时候就认为针对民办中小学的政策估计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现在看来确实出现了剧变。


另外,整个民办教育的发展结构也正在呈现新的、巨大的变化。不仅各个板块的指数发生了新变化,以传统内容为主的业态也正在向新的以技术、资源、平台等为主新民办教育业态发展。


第三,转型加快。


这是我们要讲的重点,我认为现在进入到了最合适民办教育转型的时期。教育是个慢活,而且是慢工出细活还能出好活,在政策和市场剧烈变化的时候就应该慢下来。在今年校外培训机构经历疫情、市场及政策调整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了转型,但是也不能盲目转型,这也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比如我们当时在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很多领域,都发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要转向体育,现在体育的规范文件已经出来,艺术教育的也在路上了。所以希望大家在变动时期不急于转型,但是一旦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就要当机立断抢占先机。



那么,我认为现在进入加快转型新时期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判断:


第一,我们的制度环境正在走向定型。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一直沿着两条主线在发展,个主线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个更多是在学校层面去执行,比如全面梳理公办民办学校现有的制度和发展,其目的就是要让教育回归到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发展,而且2021年4月29号,全国人民大会也把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转化为中国教育法的第5条。这就是一套政策主线,大家要判断未来政策走向,就好好研究党的教育方针,这里面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另一个主线是跟资本的关系,这方面也进行了很大的调整。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市场判断,认为当前情况是国进民退甚至说要把民办教育全部消灭,其实这是不对的。从总书记到中央领导的态度都是非常鲜明的,无论是对民营经济、民办教育还是其它各个领域,现在出台的制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调整资本和教育的关系、资本和经济的关系


其实研究这些制度,并不专门针对民办教育,公办教育也在进行调整,比如公参民,这看似是民办学校其实是在调整公办学校和资本的关系。所以调整资本和教育的关系也是自2016年到现在的政策落地的一个主线。


大体上对资本关系的调整,比较明晰的是在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学前教育就是普惠,义务教育阶段是营利和非营利分类发展。在这里我特别说明一下,2016年实行分类发展以后,很多人认为分类就是鼓励大家大力发展营利性教育,其实不是的,非营利才是国家鼓励和坚持的方向。当然国家正在制定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办法,也将进一步明确这个问题。


其它几个阶段怎么来调整和把控教育和资本的关系呢?我觉得总体走向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凡是涉及到民生刚需的问题,一定是以公益为主,不能让资本把民生刚需变成谋利的工具,这一点希望大家能有正确的判断。


为什么制度环境正在走向定型呢?目前来看整个的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一方面是我们国家整个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结果。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后来十八大报告也再次进行强调,所以在今年和明年我们应该会基本完成制度体系的定型。


接下来不止学科培训,针对非学科培训的管理规定也会很快出台,而且针对高校培训班、高校研修班等培训教育的管理规定也已经在征求意见。今后国家在整个制度环境上将是全覆盖无死角,在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上也将会无空白无漏洞


这次双减将全面调动国家的整个教育管理体系,之前关于教育的很多问题都没办法管理解决,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合理的体系。双减对整个中国的教育都有深远影响,这个影响不局限于校外教育,也不单指对校内教育的研究,它最重要的是对整个教育治理能力的改革


第二,是市场空间在深度调整。


这个调整对大家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我简单说调整主要分为领域变化和业态变化,业态变化是从过去以to C为主,逐渐发展成toB和toG为主,而且这一块空间很大。领域变化是从过去提供内容转向提供技术和资源,比如说现在一部分科技平台,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基本都是民办教育在做,这个市场空间巨大。就是教育新基建和教育发展不均衡,为民办教育新业态发展提供服务



在这样政策和市场两个方面的影响下,我们说正是民办教育转型的好时机。对于转型我认为要树立一个协同发展的思维。当前民办教育转型当中,要注重处理好内外6个关系的协同性。


外部关系来讲有三个协同性


第一个是公校和民校的协同,就是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怎么协同发展,民办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和公办学校之间的定位关系。为什么针对校外教育的调整力度这么大?核心就是一部分校外教育机构提出要打造另外一个教育体系,这是不允许的,所以今年几个头部机构都回归了;第二个是家庭和学校的协同,要依法分清家庭和学校的责任;第三个学校和社会的协同,一定要建立学校和社会的伙伴性发展原则,注重发展民办教育和所在的社区,特别是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对内也要处理好三个协同性


第一个是教学和研究的协同,我们要提高教育的质量要重视教学质量。我对校外培训做了一个梳理,口碑好或者能产生刚需效应的机构,都主要是教研做的好,所以我觉得要注重对教研投入,加强教学和研究的培训;第二个是教学和科技的协同,这个科技是指教育手段的科技,特别要注重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发展下未来教育的新形态;第三个是教学和产业的协同,民办教育靠学费来培养学生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我们对各地的经费变化做了一个深刻调研,有大量的财务数据能够说明,如果仅靠学费,学校教育将会成为低质量发展的模式,因此学校不仅要发展教育教学,还要发展相关产业并且以产业来反哺。


有老师说过去未去,确实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仍然很大,但是我也觉得未来已来,一方面政策已经在加快调整进入到持续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还有大家这些有情怀有能力的教育者存在,所以我相信民办教育未来一定是一片光明!



往期精选

东方创科新品重磅发布,新东方对公业务正式推出

托福考试和GRE考试进入中国四十周年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营转非”、规范“公参民”,都迟来了几年

海归变“海废”:出国读书花费140万,回国月薪却只有4000……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768001

北京:010-5338276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