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GF观点 | 中小微企业参与绿色供应链金融现状及对策浅析
一、中小微企业参与绿色供应链金融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绿色低碳转型,许多核心企业主动施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承担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带动自身及产业链上下游高质量发展。从政策倡导和国家战略来看,宏观环境对绿色效益要求日渐增高,“双碳”目标推动产业转型,节能减排与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与鼓励各金融机构以及中小微企业参与绿色供应链金融,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节能低碳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
表1 中小微企业参与绿色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政策名称 | 出台时间 | 发布方 | 主要内容 |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 | 2016年 | 国务院 |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对绿色供应链金融的支持力度等政策措施。 |
《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 | 2018年 | 商务部等八部委 | 建立绿色供应链制度,研究制定重点产业企业绿色供应链构建指南,建立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依法依规公开供应链全环节的环境违法信息。 |
《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的通知》 | 2021年 | 国务院办公厅 |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政策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等 |
二、绿色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
绿色供应链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目前国内外对于其概念并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义。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融合模式:通过运用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和模式,加大对绿色金融领域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的金融支持,实现供应链金融与绿色金融的有效融合。
“绿色供应链+供应链金融”融合模式:银行依托核心企业(品牌企业),在给其上游供应商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的过程中,除了考虑财务、技术和市场等因素,对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加入环境绩效的考虑,即实现绿色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的融合。
“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融合模式:银行加大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支持,以金融的手段促进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实现绿色供应链与绿色金融的有机融合。
三、中小微企业绿色供应链金融重要性研究
(一)增强环境效益
中小微企业绿色供应链金融能够帮助企业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通过引入绿色供应链金融,企业可以获得资金支持,用于改善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性能,例如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采用可再生能源等,从而降低碳排放、减少废物排放和资源消耗,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产业供应链对环境影响较大,与只针对单个企业、单个行业的绿色金融相比,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要涵盖的企业和行业更加广泛。绿色供应链金融能在最大限度上引导企业加大绿色投资,减少碳及污染物的排放,为利益相关者创造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提升自身竞争力
从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端看,若想取得企业长远发展,提升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长期价值,绿色转型势在必行。绿色供应链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绿色供应链金融赋予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新的金融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制约绿色供应链管理发展的资金缺口,为进一步优化升级提供了可能。借助绿色供应链金融,中小微企业能够实施绿色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友好性。这不仅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者绿色消费的需求,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拓展新的市场份额,并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三)强化风险管理
中小微企业在绿色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管理包括法律合规风险、声誉风险和财务风险。通过绿色供应链金融,企业可以获得资金支持来提高合规能力,降低法律合规风险。此外,绿色供应链金融提供了资金支持的机会,帮助企业进行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从而降低财务风险。通过获得绿色贷款、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企业可以平衡环境投资和财务健康,减轻财务风险的压力。同时,绿色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的运营具有一定协同效应,能够强化中小企业在财务、环境方面的风险管理。通过引入核心企业,银行从全供应链角度动态审核中小企业的财务和信用,同时,核心企业的参与能够使中小企业更规范地开展环境管理工作,也能够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环境管理上由于评估不足带来地风险,使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从而解决资金难题,实现可持续经营的目标。
四、创新案例: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供应链金融实践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创环保集团,2021年6月前简称首创股份)是水务板块的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较完整,现金流稳定,主体信用评级连续多年为AAA级。近年来,首创环保集团不断推进各类创新型ABS以及基础设施领域REITs业务,畅通自身资金融通及上下游供应商资金流。从首创环保集团的供应商管理情况来看,公司针对上游供应商构建专业化的管理体系,贯彻绿色采购、责任采购。公司内部设有供应商分类制度,将供应商划分计入黑白名单进行管理,为首创环保集团供应链融资创新提供坚实基础。
公司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围绕行业上游展开。公司上游为工程建设行业,上游公司资金压力较大。首创的采购业务特性决定了其上游主要为工程建设方,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商占比微小,总体采购集中度较低;同时上游供应商多为中小微企业,具有较大资金压力,适合开展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强化与中小微企业间的信息与资金互通。
公司绿色供应链金融为反向保理模式。首创作为债务人,利用自身AAA级的优势对应收款项的按期偿还提供了有力保证。一方面有助于上游供应商资金的融通及周转,活跃供应链上的资金流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首创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企业黏性,形成产业集群增强外部竞争力。
资料来源:《中国中投证券-国富保理-首创股份1-24期绿色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之专项计划说明书》
2019年6月,首创作为核心企业的绿色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发行,项目储架规模为50亿元,底层资产为相关供应商对于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债权及其附属权益,这是全国首单绿色供应链资产证券化产品。
图2 首创股份绿色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交易结构图
资料来源:《中国中投证券-国富保理-首创股份1-24期绿色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之专项计划说明书》
五、中小微企业绿色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若想实现“双碳”目标,中小微企业绿色转型刻不容缓,更好地发挥绿色供应链金融的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但目前,绿色金融供应链管理体系、企业参与意愿以及金融机构支持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绿色供应链金融缺乏标准和评价体系
绿色供应链金融评价维度暂无统一标准。目前常见的维度有三个:一是从绿色企业维度设定评价指标,对于满足该指标的企业,其所有融资行为被纳入绿色金融范围,各贸易环节所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也纳入绿色供应链金融统计范围;二是从绿色项目维度评判,如果供应链金融项下的融资用途,为符合评判标准的绿色建设与投资项目,可纳入统计范围;三是从绿色装备/产品维度,企业为购买绿色装备/产品而开展的订单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活动,可纳入统计。虽然我国业务实践中对开展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评价已有部分有益探索,如人民银行济南中心支行、广州市花都区等发布了相关标准,但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评价体系,仍待完善。
(二)产业面临供应链减排挑战,企业参与动力不足
从产业角度来看,供应链减排面临着多个挑战。首先,碳排放涉及多个环节和供应商的复杂供应链网络,确切地追踪和量化每个环节的碳排放需要收集大量数据,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准确地计算碳排放存在难度。其次,企业在开展绿色项目、生产绿色产品或实现绿色转型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些投资可能对企业的运营流程和盈利能力产生初期的影响,导致企业对参与减排行动的意愿不足。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如何定义和实现“绿色”也是一项重大挑战。由于资源和能力的限制,这些企业可能缺乏清晰的绿色制造标准和指导,并且可能面临高成本的技术改造和能力建设。这些因素导致小微企业对参与绿色供应链金融持观望态度。
(三)金融机构缺乏推进绿色供应链金融有力抓手
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力量,目前在部分商业银行已展开探索,但仍缺乏规模化推广的有力抓手。目前以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主,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未能充分体现“绿色”优势,产品结构亟待升级。再次,专业人才、专业系统等保障资源不足,兼具绿色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知识储备的人才较为缺乏,相关专业系统不完备,也加大了业务推动难度。个别项目改造周期长,配套政策错位。新能源改造或碳改造的周期较长,银行现有产品仍将其作为信贷支持,主要系监管部门政策不配套所致;此外,目前的大部分金融产品不适用于小微企业,微贷款中绿色比重较低。
(一)强化对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引导与激励
从政策支持上,可以通过设立绿色供应链金融专项基金或提供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向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这些专项基金可以专门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进行环境改善和绿色创新,降低其融资难度和成本。同时将绿色供应链融资余额纳入监管统计范畴,对于满足条件的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纳入绿色信贷及绿色贷款统计范畴,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扶持业务开展。此外,相关产业部委可以加快确定引导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不断覆盖更多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基础好的核心企业与金融部门进行信息共享。提供财务支持和激励机制,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奖励措施,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投资和减排行动。这可以包括低息贷款、补贴和碳交易等金融工具,帮助企业应对初期的投资压力。
(二)创新绿色供应链金融专属产品
在绿色贷款产品创新上,银行可以设计专门的绿色贷款产品,针对中小微企业在绿色供应链中的环保投资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优惠的贷款条件,例如低利率、灵活还款期限和抵押品要求等,以鼓励中小微企业积极参与绿色供应链,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银行可以建立绿色供应链金融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在线融资申请、绿色项目评估和监测、交易结算等服务。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建设,银行可以提高中小微企业获取绿色供应链金融的便利性和透明度,促进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此外,银行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绿色供应链数据管理和监测系统,跟踪企业在供应链中的环境绩效、碳排放情况等指标。通过数据管理和监测,银行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绿色风险和可信度,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绿色供应链金融支持。
(三)开展培训活动提升小微企业参与意识
政府、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可以建立培训合作机制,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中小微企业绿色供应链金融培训计划。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小微企业了解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具体操作和应用,并为其定制化绿色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同时,可以联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课程、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分享成功的绿色供应链金融案例和企业的经验故事,向中小微企业宣传绿色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和优势,增强其意识。激发中小微企业的兴趣和参与度。对于中小微企业自身而言,可以积极招聘和引进具有绿色供应链金融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人才,具备相关的金融知识、环境管理专长和供应链技能,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绿色供应链金融咨询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单明威.多方参与下的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44(03):64-67.
[2]工信部:我国中小企业呈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 https://m.gmw.cn/baijia/2022-08/30/35989416.html
[3]黄晓宁.绿色金融在供应链领域的创新应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8,No.559(18):64-65.
[4]李柯.首创环保绿色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案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2.[5]闵晓鸣.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及服务体系构建[J].金融纵横,2022,No.533(12):61-65.
[6]陶可.基于绿色供应链金融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21,No.1076(13):13-16+20.
[7]夏平.“双碳”目标下绿色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对策建议[J].金融纵横,2022,No.530(09):3-10.
[8]《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摘编)[J].环境保护,2023,51(03):49-57.
[9]杨雪,冯鲍.绿色供应链金融实践及风险防范[J].海南金融,2023,No.412(03):47-54.
[10]钱立华,鲁政委.绿色供应链金融三大发展模式[J].中国银行业,2019(08):78-79.
作者:
朱晨晨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研究员傅奕蕾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研究员吴艺贝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施懿宸 中财绿指 (北京) 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新媒体编辑:林紫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