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捷友谊之花永远绽放 ——中国首台6000千瓦汽轮机诞生纪实

张要武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中国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是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帮助下,由上海汽轮机厂生产制造的。该机从1953年一季度开工制造,到1955年4月9日顺利完成试车,历时两年之久。



1955年10月7日,上海《解放日报》的报道:“第一台6000千瓦燃气轮机在上海制成”。


该发电设备属巨型汽轮机,是当时新中国迫切需要的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装备,每套发电机可提供25-30万人口规模城市的照明用电。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此前中国只能制造300千瓦发电机的现状,大大增加了新中国的电力生产能力和煤炭机械化开采能力。为此,捷克斯洛伐克提供了全套的设计和制造资料、重要原材料和机器设备,还派来了专家小组,指导试制工作。

捷克斯洛伐克专家包括:组长克拉托赫维尔、设备专家克莱姆、制造专家哈特、安装专家叶尔玛舍和检验专家乃德五人。




捷克斯洛伐克专家在上海汽轮机厂


在专家们的指导下,上海汽轮机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经过艰苦的努力,克服了很多重大困难,试造成功了我国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机。我们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在试制过程中学会了制造汽轮机的技术。

专家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汽轮机的试造工作。他们到厂后,就毫不客气地指出试造中的缺点,特别是进度太慢的问题。原来,工厂害怕试造弄不好会造出废品,为了保险,就在各个工序中采取了保守的定额,不敢采用先进的工作方法。如在叶轮上装叶片,过去是工人用榔头把一片一片的叶片敲进去的,效率低,质量又不好。

专家哈特问:“为什么不用冷泵枪打?”大家都怕冷泵枪打坏了叶片,不敢试验。哈特就亲自拿起冷泵枪,“哒哒哒”,打好了一片又一片,又快又好,工人们才普遍学习并采用了这个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进度。后来,专家们又亲自装配一支叶轮,比我们改进后的速度又加快了三倍。

专家们在工作中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我们的工人和技术人员。

设计专家克莱姆为设计人员讲了30多次课,把捷克斯洛伐克50多年设计的宝贵经验扼要地传授给我国的设计人员。我国设计师根据克莱姆的讲课原理,设计出了一种汽轮机的草图,克莱姆审核后很满意。他说:“中国工人们已经掌握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新技术,我可以放心回国去了。”

在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机试造完成进行试车时,安装专家叶尔玛舍一面亲自动手开车,一面指导给大家看。此后,他又尽力培养中国工人自己试车,第三台汽轮机就是我们的工人自己试车的。

两年多里,捷克斯洛伐克专家们同我们的工人们并肩工作着,汗流在一起,培植了友谊的花朵。




中捷友谊之花——新中国第一台汽轮机


1955年4月9日,6000千瓦汽轮机试车那天,国营上海汽轮机厂试车间里的气氛是沉静的。准备试车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工怀着愉快而又紧张激动的心情坚守在岗位上,一分钟一分钟地等待着。帮助试制汽轮机的三位捷克斯洛伐克专家正在做最后的巡查。

“现在,试车开始!”汽轮机厂总工程师印均田坚定而有力地发出了命令。技师陈振声按下电钮,通红的信号灯亮了。接着,人们的笑声和机器的响起同时传遍了整个车间。不久,人们沉静了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转向一个方向——显示机器旋转速度的转速表上的指针。人们知道,汽轮机顺利地达到每分钟旋转三千转的要求时,就将从这里显示出来。但是,人们特别注意的还是1500转到2300转之间的这道危险关,这时,稍有疏忽,机器就会损坏。

转速表的指针逐渐接近了1500转,危险关临近了。安装专家叶尔玛舍全神贯注,盯着转速表、压力表等的走动;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师傅们拿着听棒,紧靠在机器上,倾听着内部的旋转是否正常。忽然,专家叶尔玛舍向总工程师做了一个手势,总工程师会意地发出了加大蒸汽的命令,陈振声又一次按动了电钮,伴随着叮铃铃的电铃声,发出了信号。

霎时间,元素表上的指针指向了1700,接着,1800……2000……2300,迅速越过了危险转速。这时,人们紧张的心情立刻变成了愉快的欢笑,相互点头示意。制造专家哈特兴奋地伸出大拇指,用中国话说:“好!好!好!”

转速顺利地达到了规定的要求,人们拿着听棒仔细地听着。机器内部发出了匀称的沙沙声,证明了一切良好。顿时,全车间欢腾起来。汽轮机厂党委书记龙跃双手握着专家的手,感激地说:“我国自制的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机今天能够顺利完成试车,这是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和专家们无私帮助的成果。”专家谦逊地说:“这是全厂职工努力的结果。”




1957年3月,一机部部长黄敬(前排左3)陪同捷克斯洛伐克总理西罗基视察上海汽轮机长。


1957年3月23日,威廉·西罗基总理和他所率领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代表团莅临上海,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曹荻秋等到机场热烈欢迎。

在蓝蓝的天空下,中捷两国国旗迎风飘扬,到处都是鲜花、彩旗和欢笑的人群。一群活泼可爱的儿童把芬芳的鲜花献给贵宾们。全国劳动模范、上海汽轮机厂工人朱顺余把鲜花献给西罗基总理。在这个难忘的时刻,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正是由于捷克斯洛伐克专家费尽心血的帮助,他和全厂工人的技术水平才能大大提高。

闸北发电厂工人陈荣卿从人群中跑出来,激动地对西罗基总理说:“感谢你们的帮助。新试汽机设备从土建到安装发电,都是在捷克斯洛伐克专家一手帮助之下进行的,专家组长哈维塞克从新汽机开始试行运转到发电的整整一星期时间里,日日夜夜守在机器旁边,这种国际主义精神,不只是令人感动,也深深教育了这个厂的工人们。

汽轮机厂厂长王佐群赠送给贵宾两件象征中捷友谊的礼物——一台12000千瓦汽轮机模型和一盒12000千瓦汽轮机叶片,以感谢捷克斯洛伐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持和帮助。

1955年,汽轮机厂在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供给全部技术资料和派遣专家具体指导下,试造成功我国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机。1956年,在专家指导下,又自行设计制成了12000千瓦汽轮机。紧接着,1957年又试制了25000千瓦汽轮机。

陪同贵宾参观的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黄敬对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说:“种子能开花,这种子就是从捷克斯洛伐克来的。”

这是友谊的种子,绽开的是友谊之花。

今天,上海汽轮机厂已能够设计制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火电、核电汽轮机、工业汽轮机和燃气轮机,还能够提供设备、工程和维修、改造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吃水不忘挖井人”,上海汽轮机厂希望从中捷合作中汲取成功经验,抓住新机遇,开展与捷克同行的合作,续写两国友谊的新篇章。




-End-

图文 | 《中国和捷克的故事》 

作者 | 张要武(曾任捷克使馆一秘)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