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记忆 | 同加利夫妇的深厚情谊

詹世亮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詹世亮 1954年9月参加外交工作,曾先后任驻伊拉克使馆和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参赞、驻土耳其大使、驻埃及大使。


布特罗斯·加利博士是我在埃及任职期间交往的一位领导人。当我向穆巴拉克总统呈递国书时,他作为外交国务部长陪同接见。两天后他又代表埃及政府出席我到任后首次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他那亲切的微笑、优雅的学者风度、真诚待人的作风和对中国的亲近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四年我们接触频繁,相互间也建立起较深的友谊,我的爱人邵木兰同加利夫人莉娅也成为要好的朋友。



1996年3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访华期间,在北京中南海。


加利博士的经历比较独特。他出身埃及名门望族,生活在一个典型的科普特基督教家庭(科普特教是一种深受埃及传统文化熏陶,具有埃及特色的基督教,现在埃及信奉科普特基督教的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0%)。他的爷爷曾在旧王朝官居首相,父亲曾任财政大臣。

他本人毕业于开罗大学法学院,后来在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政治学和国际法,27岁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担任开罗大学国际法和政治学教授,20世纪50年代曾一度去美国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60年代,由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当选为海牙国际法研究中心副主席兼海牙国际法教授协会主席。

他不仅在国际法方面造诣很深,而且还精通国际问题,特别是非洲问题与第三世界问题,写下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和著作。

加利学识渊博,兴趣广泛。他对新闻工作也有着深厚的兴趣,曾长期担任埃及《金字塔报》的撰稿人,并创建了《金字塔报》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



加利博士


1977年10月,在萨达特总统出访以色列前夕,加利被任命为外交国务部长。1987年10月我到任后去拜访他时,他自我介绍说,他坐在这个座位上已经整整10年。他出任部长后接受的第一件重要任务就是要为萨达特准备在以色列发表演说的提纲,这是当时担任副总统的穆巴拉克直接布置的。穆巴拉克对他说:萨达特总统对他的学术与政论文章十分欣赏,并且知道他与其他国家有较多的联系,所以分配给他这个既重要又秘密的工作。

接着,他被明确任命为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部长,并以代理外交部长的身份,参加陪同萨达特总统出访以色列的代表团。后来他作为外交国务部长参加了出席戴维营会议的埃及代表团,参与了埃及同以色列媾和的各次重要外交活动。

穆巴拉克继任总统后,加利留任,除参与外交决策外,着重负责各种国际会议,特别是有关非洲、拉美和不结盟运动等方面的活动以及欧洲事务。1991年加利被任命为副总理兼移民、侨民事务国务部长。

加利博士对中国非常友好。1984年8月首次访华。1985年他以学者身份同我国时任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总干事的宦乡同志共同发起举办中埃两国国际问题研究学者论坛,并在1987年10月亲自率领埃及代表团到北京参加该论坛第二次研讨会。李先念主席会见了他(李主席1984年访问埃及时,他是陪同团团长)。

这次访问回国后,他对记者发表了长篇谈话,长谈访华观感,强调埃及同中国发展关系越来越重要。他在谈话中还客观地全面介绍了我国在中东、两伊战争等问题的原则立场。1988年12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殊率团来开罗参加第三次中埃学者研讨会,加利不仅会见代表团,而且到会讲话。1991年8月,加利以副总理身份再次访华,主要谈竞选联合国秘书长的事宜,钱其琛外长同他会谈,李鹏总理接见了他,我们对他竞选持积极态度。



1987年9月30日,加利夫妇出席我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


我在埃及工作四年期间,每逢举行大型招待会,加利夫妇都积极参加。使馆工作遇到困难请他帮忙时,他都热情地给予协助。特别是当台湾当局图谋利用通航来制造两个中国时,他多次向穆巴拉克总统反映,终于制止了台湾当局的活动。

在开罗,一些社会名流如前总理、前部长、著名律师、医生和企业界人士经常在自己家中或郊外别墅举行社交活动,加利夫妇在开罗上层社会是知名的活跃人物。我同邵木兰因为平时同名流们有较好的交情,因此也经常被邀请参加,有机会同加利夫妇有较深的接触。

我们常在一起交谈对形势的看法,有时也深入地探讨一些问题,如我向他请教埃以和谈的背景等,从而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友好关系。我离任时,加利和夫人参加了我们举行的告别招待会,并在我同他合影的照片上签名留念。



1991年10月,当作者离任时,加利副总理在合影照片背后签名留念。


后来加利博士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来中国访问时,我曾多次同他见面。1998年我曾随一代表团去法国访问,当时加利担任法语国家组织秘书长,常驻巴黎,我去拜访他,相见甚欢。

2001年9月,他来北京参加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主办的“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并发表演讲,题为“面对一超和全球化,中国应扮演的角色”。他深入分析了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和对外政策,并提醒人们在新的千年伊始时,不应该忘记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人类发展史上,中国多次站在思想革命的前沿。

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论坛,并同他见面。餐后他在其著作《埃及——通向耶路撒冷之路》中译本的扉页上为我签名留念。




-End-

文字 | 《出使土耳其埃及记》 

作者 | 詹世亮

图片 | 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