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暮岁心声 我心我语(下)

吕聪敏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往期推荐



暮岁心声 我心我语(上)

暮岁心声 我心我语(中)




 

作者简介    


吕聪敏 先后在中国驻英国代办处、外交部欧美司、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外交部美大司任职,曾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外事秘书、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各国议会联盟执行委员、中美议会交流机制中方副主席、中国加拿大议会协会中方主席等职。


五则:

心结


妻子李兴苑辞世已整整两个月了。这段日子我是在悲痛、迷茫、失落中度过的,总觉得有心结解不开。在精神和情绪稍有稳定的今天,不由得想起我们夫妻二人一起度过的往昔岁月。

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无人能避免和抗拒。我自认为对此有理性认识,但人生的悲剧降临到自己头上时,我还是无法无力做到坦然从容面对。

兴苑患病这些年,受尽折磨和痛苦。我和儿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无时无刻不为她祈福,想尽一切办法四处求医、多方救治,希望有一天她能坐立起来,开口说话,面露笑容。让人心寒的是,等来等去,日夜企盼,这一天还是没有到来!

2021年9月4日下午4时30分,她停止了呼吸。当我和儿子接到病危通知赶到医院时,医护人员正在全力抢救。儿子含着眼泪摇动着妈妈的肩背,呼唤着:“妈,我和爸爸看你来了。”她勉强睁开双眼,直盯盯地看着我们,长达二十几秒钟,眼神里似有千万个不舍。最后还是无奈地闭上了眼睛,无声地走了,永别了与她相守相依58年的丈夫,永别了她疼爱的儿女和孙辈。这是多么令人撕心裂肺的悲痛时刻!

说句心里话,对兴苑的离世不能说我们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毕竟她病了这么久,病情这么重。但对我、儿女和亲友来说,她的离世还是感到突然,难以承受。此时此景,我流尽了眼泪。

在送别她的这些日子,我思绪杂乱,想得最多的是她对这个家的支撑、对家人的关爱、对工作的敬业、对亲朋好友的坦诚。我怀着深情,回忆起过往的一切。





20世纪80年代初,在加拿大工作期间,与夫人在首都渥太华。图源:《外交人生》


我和兴苑是内蒙老乡,中学六年同在呼和浩特第一中学度过,高中是同班、同桌,亲近如兄妹,是真正的青梅竹马。1958年高中毕业时,她因身体原因没有参加高考,直接到内蒙古包头市一家国营兵工厂当了工人,而我到了天津,上了南开大学外文系。在呼市离别前,在双方家长的支持和认可下,机缘加上相互信赖,我们建立了恋爱朋友关系,不离不弃。她耐心等了我整整五年。

1963年秋我大学毕业时,她从包头专程到了天津,陪同我参加南开外文系的毕业典礼。此时,我已被外交部作为驻外人员提前录取。她陪我由津赴京,到外交部报到。经外交部干部司批准,我们于这一年的12月6日在外交部招待所举办了简单的结婚典礼。

婚礼20天后,我启程去英国伦敦,在中国驻英国代办处开始了长达7年的外交生涯。漫长的7年,远在包头工作的妻子李兴苑耐心等着我的归来。在组织的关怀下,兴苑于1972年秋季调到北京,在外交部下属的外交人员服务局从事财务工作。

1979年底,我奉调去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工作。又是数年,妻子在北京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要管好家务、照看孩子。她的辛劳、她的付出,背后是爱的力量、亲情的力量。





与夫人在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正门前合影。图源:《外交人生》


讲到妻子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真是一言难尽,终身难忘。上个世纪80年代后,我的岗位没有离开北京,先后在国务院机关和全国人大机关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特殊,任务繁重,经常早出晚归,加班加点,不能按时回家是常事。家中的大小事务全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

她负担不轻,但没有怨言,从来没有说过“苦”字,总是劝我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对我说:“你的工作很重要,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我懂。”她提醒我工作不能出差错,还要作出成绩。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给了我温暖,给了我力量。如果说这么多年我能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不辱使命,取得一点成绩,妻子李兴苑对我的支持实实在在,功不可没。

她对女儿和儿子的疼爱,我看在眼里。平时,她的性格决定了对孩子没有那么多亲昵的话语,没有那么多甜蜜的表达,但她的心里时时想着自己亲生骨肉的安危和喜怒,关心他们的生活是顺利还是困难。尽管很少看到她与儿女语重心长地促膝交流,但可以从她的眼神看出母爱的那种不折不扣的真情实意。这就是她,我的妻子、儿女们的慈母李兴苑。

妻子是个直性子。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有话直说,不拐弯,有时难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作为她朝夕相守的丈夫,我能理解。她的心地是善良的,品性是正直的。我记得她曾说过,“我怎么想怎么看就怎么说,我不会编假话、说瞎话。至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我管不了那么多。”这就是她,我这位似乎有点不近人情的妻子李兴苑。

回忆我和妻子李兴苑相依相守的几十年,特别是我们进入老年的这些岁月,我对她的关心说不上周到细心。令我自责不已的是,她在医院住院调理的时候,因为我在夜里陪护时的疏忽,她自己下床在厕所门口摔倒,导致腰椎骨断裂,酿成大祸。这次事故是她病情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我没有照看好她,深感内疚。

我的老伴李兴苑走了,结束了她82岁的人生。她留给我们亲人的是不尽的思念、太多的不舍。亲朋好友、领导和同事鼓励我振作精神,尽快解开心结,把悲痛和怀念化作生活的动力,我感谢大家的劝慰。

我在全国人大的老同事、老朋友杨景宇同志给我发微信说:“作为朋友、兄弟,我很清楚,老伴离世,就她而言,除却久病折磨,难说不是一种‘解脱’;对你来说,无疑是一种撕肝裂胆的痛,也是一道难迈又不能不迈的坎儿。人生多难!昨天,我收到信息,知你从痛苦中恢复过来,总算放下一点心来。你好坚强!如今,斯人已去,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理应有质量地活下去,沿着我们年轻时选择的道路无怨无悔地走下去,力所能及地继续做一点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情。这也算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吧!”

景宇的话,说在了我的心里。我愿在此告慰我的老伴李兴苑:你放心走吧!我和孩子们会按照老杨等亲朋好友的真诚劝慰去做事去生活。我怀念我们共同度过的岁月:你我同风同雨手牵手,无怨无悔几十秋;孩子们怀念你和他们彼此的疼爱:知寒问暖恩如初,母子深情言难尽。

怀念你,深情送你归隐青山!

六则:

心债

我的生母去世时我不到三岁,我的继母去世时我刚满十一岁。从小丧母的悲苦经历是泪水浸泡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懂得了一些成长的道理。一些亲朋好友说我小时候是个苦命的孩子。我心里明白,他们说我小时候是个苦命的孩子是真心话。一个幼小的孩童没有母亲的爱抚和陪伴,能不苦吗?我对他们说,我的童年说苦是真苦,但苦中有甜,苦也是甜。至亲给了我加倍的母爱,让我这个“苦孩子”也有幸福的童年。

我在姥姥身边长大,她老人家把对女儿的怀念和爱倾注在外孙身上,把心血花费在外孙的成长上。我的小姨是我妈妈四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四,比我年长仅仅三岁,一同长大。凡是家里的好穿好戴好吃好喝,总是让着我,不让我受一点委屈。我刚上小学时,我的二舅父怕我迟到或路上摔倒,坚持背着我赶往学校才放心。

我离开家乡去呼和浩特上初中时,按学校要求学生须自带行李用品。姥姥在我出发前一天晚上,通宵未眠,为我拆洗了衣服,赶制了一套被褥。第二天早晨,我流着眼泪,穿上姥姥做的新衣服,扛着姥姥缝好的被褥告别家乡,带着姥姥全身心的关爱登上了东去的火车。

我奶奶的晚年是很可怜的,她得了一种手指溃烂的病。当时人们不懂,现在明白了,那就是典型的骨癌晚期。在我的记忆里,她始终没有看过什么医生。我们那个小地方既无医院也无医生,即使外地有医院,也去不起,只能忍着,熬着,听天由命。遭受病痛折磨的奶奶仍牵挂着她的孙儿。当她得知我为交不上学费着急时,把她仅存的三块钱塞进我的上衣口袋。看着她流脓的手把钱交给我时,我按耐不住眼泪,扑在她怀里痛哭不止。

我的父亲是土改时入党的农民共产党员。在我们儿女心里他是一座丰碑。他的一生极不容易,对我们兄妹姐弟三人的疼爱刻骨铭心。他坚强地从丧妻之痛中走出来,全心全意谋生做事,一心一意呵护着自己的两儿一女。我成年后一直在外地上学和工作。每次回家探亲,父亲总是像过年过节一样,让我过得开心愉快。

有一年,我时隔很久才得空回乡探亲,父亲提前开始操劳,准备让我吃到可口的家乡饭菜。他骑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奔往50里外的一家饲养场,购买牛头和羊腿。事有不巧,返回家时,发现放在自行车后座装肉食的袋子不见了,急忙原路返回寻找,东西早已无影无踪,只好去那家饲养场另买了一些,一刻没有停留休息赶回家中。

整整一天,往返200里路,长途劳累和丢失物品的心理打击,老毛病高血压、心脏病复发。事故发生后,弟妹一直没有告诉我,怕我担心。当我到家时,父亲已卧病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我进屋后,父亲看到我站在他床前,说不出一句话,但从他的笑容,可看出他对远道归来的儿子发自内心的欢喜。弟妹看到父亲病倒后难得一见的笑容,都哭成了泪人。我悲痛欲绝,跪地不起,满心愧疚。

至亲对我的爱,一言难尽。几十年过去,依然如此清晰。进入暮年的我,每当回忆起这些点点滴滴,总是有一种缠绕在心扉的痛。人的一生,总是爱与痛相连交织的。至亲给你的爱,是温暖也是幸福。当给你爱的那一位亲人离你而去,远赴天国,你会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痛。这是无法消失的痛,这是无法偿还的心债。这种心债伴随了我一辈子。




-End-

文字 | 吕聪敏 

图片 |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