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小时的战火
乌干达
(图源:丽江)
1985年3月,我奉命出使乌干达。这个国家从70年代初开始,长期战乱不已。3月末,我抵达它的首都坎帕拉时,第一眼看到的是战乱的遗迹:炮火摧毁的建筑物历历在目,战车辗坏的道路坑坑洼洼……几年前以色列突击队解救其被劫的飞机人质时被炸毁的乌干达军机残骸,还弃置在机场的一角。一路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夜晚时远时近的枪声响彻在这个山城的上空。使馆的同事们介绍说,大家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了。形势已发展到山雨欲来的时刻,总统奥博特和军队司令奥凯洛之间的斗争一触即发。
进入卡盖拉地区的乌干达士兵
7月27日早晨,我打开当天的报纸,看到关于军队司令逃亡北方的报道,同时有全国各地的军事首长致电总统表示效忠的消息。
上午10时许,我们使馆的政务参赞匆匆前来告诉我说,据一位美国外交官刚通报的最新消息,反政府的北方叛军已于凌晨攻占了首都以北的第一重镇马辛迪。我们查看了一下地图,粗算起来离首都还有一百多公里。为防万一,使馆上下立即作出了应变的准备。
11时半,只听得市区传来密集的枪声,随之是车流和人群的奔忙声。这场战火虽在我们预料之中,但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我收拾好正在阅读的文件,随即离开住宿前往预定的隐蔽场所去。刚走到院内台阶上时,背后一声轰响,我随着震波的冲击蹲坐在台阶上。正在一旁躲避的当地雇员问我受伤没有,我摸摸身后并无感觉,庆幸没事。我刚走进厨房旁的隐蔽夹道时,看到一颗炮弹在我住所的屋顶上炸起一股浓烟。
使馆的同事们已先后集中到预定的隐蔽夹道里来了。一点人数,发现一位外交官去市区办事未返,一位司机去东部的我国医疗队驻地看病去了。
12时,那位去市区办事的外交官从郊区的一个警察所打来电话报告说,半小时以前反政府的政变部队已长驱直入地冲进了市区,他适逢此险,只能顺着逃命的车流把车开到了郊外一商铺内暂避,安全无恙。
从枪声判断,在使馆附近的一些军事要地和高官们的住处有战斗,但很快就平静下来。不久后,当地电台广播,奥博特的政府已被推翻。
下午,去医疗队看病的司机在经历一点风险后也安全地返回使馆。
入夜,枪炮声又起。听电台广播说,是双方在争夺郊外的一处军营。使馆人员就在隐蔽处凑合地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
28日清晨,赤道的骄阳又像往常一样照耀着美丽的山城,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当我驱车前往附近的我援外专家驻地探望时,一路上看到大街上满是弹片、弹壳和燃烧着的一些建筑物,人们在从容地搬运着死尸……来自北方的胜利的士兵们三三两两地在大街上游荡着。
几个月之后,指挥这次进军坎帕拉的奥拉拉上校来使馆参加我国庆招待会时,我好奇地问他那次攻占首都为何如此神速。他说,事前他们已经串通好了首都大部分的驻军,那天他们还征用了大批民用车辆,故而能长驱直入首都。
在非洲,一夜之间改朝换代,似乎已是家常便饭。但对于我,刚到这个国家三个多月,就经历了一场事变,却是难以忘怀的。
— END —
文章来源 |《一个历史性时刻》
作者 | 金伯雄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