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好“保镖”与“保姆”
作者简介
陈伟雄 1982年进入外交部工作,先后在外交部非洲司、国际司、我国驻塞拉利昂使馆和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在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五年工作期间,任我国驻联合国安理会大使顾问,安理会反恐怖主义委员会执行局副执行主任。
涉外公干出差是一件既宏伟又琐碎的“系统工程”。我借从事多边外交工作之机,不时走出国门,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我一步一个脚印,经历了随团出访和参团出访的重要环节,最终实现了“率团出访”的历史性飞跃!
要确保团组出访“圆满成功”,除了做好“攘外”,还必须做好“安内”。国人从小到大,大多已养成“一切交给组织”的习惯,因此,一队人马要一路顺风,就需要一位人员一担挑起“保镖”和“保姆”两件差事。
这两项任务总体上可以分为“行前、途中、抵达”三个流程,犹如一盘RPG(注:角色扮演)游戏,每个环节相互紧扣,必须落实到专人。在各个阶段的“攻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字眼是“千万、切记、务必、一定、必须、需要”。不要怕麻烦,否则“第一关”就过不去,麻烦亦会随后找上门来。
首先从最基本的“秘籍”说起。出国切记带上护照!
护照是各主权国家发给本国公民出入境和在国外活动的身份证件。任何国家都不会允许没有护照的“盲流”进入其国境。
出发前要核查全团人员每人手中是否“高高举起”一本护照。通常,一条“马大哈”就会搅乱一锅“海鲜汤”。正如这个世界因为有了小偷才需要有警察一样,我们的“革命队伍”中因为有人丢三落四,才需要给予这些“革命同志”十二分的“革命提醒”。
一位专门负责机场迎送的李司机曾告诉我,有一次他送一位年轻的女公务员到首都机场出公差。抵达首都机场后,这位女公务员才发现行李中的化妆品、手饰盒样样齐全,真是万事具备,唯独护照忘在了宿舍!
我国的护照分为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和普通护照,封面的颜色也不一样,最“耀眼”的恐怕就是红色封面的外交护照了。对于团组内来自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人员就各人手握不同颜色的护照所提出的不同问题,不管是出于好奇,还是出于妒忌,“保姆”都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同的解释。一句话,影响团结事小,造成误会事大。
以前,我们受单一“公有制”的束缚,全团人员不管男女老幼,统统将护照交给一个人管理。现在时代不同了。参照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精神,各人的护照完全可以“分包”到各人。国外从来也没听说过有什么“严打”行动,小偷、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竟敢“与人共舞”,加上国际上仍存在着非常复杂、激烈的“阶级斗争”,因此,需要提醒各人在国外妥善保管各自的护照,行前最好备上一份护照复印件。在异国他乡遇到“万一”时,起码能够多快好省地“验明正身”。
美国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但外强中干。“9·11”事件后,美国各地强化了保安工作。如赴美国出差和需要进入美国政府部门参加官方活动,务必带上护照原件。美国政府机关把门的大个子兵只认证件不认人,哪怕你是列宁同志也不行!
其次是及时了解天气预报。信息时代了,天气变化的速度再快,也赶不上上网电脑的转速。天气弄清楚了,“粮草”就可以准备了。大体上可以按一首“西北风”的歌曲去准备,即:“下雪了,下雪别忘带棉袄;天晴了,天晴别忘带草帽。”要是刮风天,还需要了解是否“昨儿刮、今儿刮、明儿还刮?”衣服多带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如“衣冠不齐”,一旦急需,就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衣服时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目的地的衣着习惯,以免败坏风俗,引起“国际争端”。
再者就是要预先查明我国驻当地国家使领馆的英文地址、电话等重要资料,必要时可以在入境登记表上“大大方方”地填写上这些资料。使领馆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外面的“家”,有事千万别瞒着使领馆,当然无事也千万别打搅使领馆。
另外,要想办法了解当地的电压,便于各人手提电器充电。正如我国领导人多次强调的那样: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电力部门各自的“心眼”不同,因此各国饭店电源插座的“插眼”也不同,既有扁、方、圆、三角的插眼,也有110伏和220伏的电压。若有忽略,届时想要使用手提电脑或为电动刮胡刀充电什么的,只会干着急——电源线插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如果一个团组的人数较多,上下飞机时应该设法清点人数,但做法上要注意“外修形象”,不必列队而行,也不必吹哨集合,更不必随着步伐大喊“一二一,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之类的口令。
美国和欧洲航班上已实行了全程禁烟。对于团组内的“烟民”或“烟鬼”,哪怕他们被安排在公务舱内就座,也如同为他们用了“酷刑”一般,再加上时差等“折磨”,一路上真是“有点烦、有点烦、有点烦”。这时,“保姆”就应该主动开展“送温暖”工程,与他们谈谈天、说说地,回忆一下旧社会的苦,体会两下新社会的甜。
虽然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各国的海关却依然死守各自的“游戏规则”,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严格限制肉类、水果、熟食、植物的“自由进出”。对于美国的海关和移民局,用“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了。美国海关和移民局官员个个都是铁面无私的,对待入境者大多“如冬天一般冷酷无情”。
我认识一位姓唐的老干部。他平时对同志“如春天一般温暖”,一心为公,乐于助人。有一次,他出差到美国,主动帮人捎带了十根一包的广式香肠,结果在入境时被美国海关人员缉获,当场罚了50美元(约合400多元人民币),还当面将其“不良记录”输入电脑资料库中。“一根香肠要价人民币40元”这个数字刻骨铭心。此后,他便像“祥林嫂”一样,逢人便提醒要“以史为鉴”。后来,他听到南方某地有一条关于“一粒荔枝要价55万元人民币”的新闻后,心里才总算平静下来。
“9·11”事件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航空公司草木皆兵,其机场安检人员“宁可错搜一千,决不放过一人”。为了顺利通关,切勿将打火机、刮胡刀、指甲刀、挠耳勺等利器带在身上。在美国机场过安检时,女同胞最好还是少穿时髦的高底“松糕鞋”或尖头“龙舟鞋”,否则一定会被勒令脱鞋检查。届时,“三寸金莲”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暴露无遗。
出差的行李箱最好是用轻便牢固的旅行箱,便于搬运。行李还应有明显的标记,写上中外文姓名、到达的目的地等。团组的行李可用统一标记,以便识别。可以采用一个“土法上马”的办法,即用一节鲜艳的包装绳系在行李箱的把手上。所有文件或印刷品最好随身携带,切勿放在托运行李中。世界上就是有一些人放着“细软”心太软,却专拣装有文件的硬箱子硬下手!
根据“居安思危”的古训,出公差的先生们和女士们还应该设法随身拎着一套西服或正装,以免届时箱丢衣失,不得不以“膀爷”或“露脐女模”的面目参加当天晚上的外交活动。
帮助全团人员分别填写入境登记卡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儿。通常,登记卡是在飞机上由航空公司代发的,需要提前填写,入境时交移民局官员校验。卡片的内容主要包括乘客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地点、国籍、民族、职业、婚否、护照种类和号码、签证种类和号码、有效期限、航班号、离境口岸、日期、逗留期限、家庭地址、目的地联系人、地址及电话号码、本人签字等。无论前往哪个国家,入境卡均可用大写英文填写。
入住旅馆期间,“因私”打电话、洗衣服、用房间内的冰箱或酒吧饮料,以及“因私”收看付费电视,都需要从私人的腰包掏钱自理。应该在行前就将“军令”下达至全体将士。必须在离店前结清集体或各人的账单,该买单时就买单,千万不能发生“跑单”现象。有不少旅店要求住客走前将卡片式的门匙退回,这时,应该及时提醒大家。
国人的肚子就是比夷人的“娇嫩”,在国外肯定需要热开水“侍候”。国外旅馆一般不供应开水。应该设法要求旅馆为房间提供电热壶,以便自己动手,丰衣足“饮”。
入住旅店后,“保姆”要尽快了解和掌握房间和卫生间里各种设备的使用办法,并向每一个人“言传”或“身教”。
有一次,我们出差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在一家名为“丘吉尔”的旅店下榻。这家旅店浴室的喷头开关设计得过于“别致”,使人感到非常“别扭”,结果有人洗澡时一心急、一使劲,将开关“连根”拔出。另外一个人则将洗手间专供女性使用的洗涤池误作尿盆了。
房间内的收费电视通常需要通过遥控器来控制和选择。各人都需要弄清楚使用程序,以免造成被动和尴尬。有时一失手,就如同跳入黄河——洗都洗不清。
还有就是小费了。西方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到了罗马城,就应该按罗马人的规矩办事。”小费习俗虽然姓“资”,但却是国外“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机场或饭店的行李搬运工应塞给小费,每件行李1美元。应根据房价将一定比例的小费放在房间明显处,每天进房打扫的服务员便会“自然地”取走。
上街购物是最容易令老中青女同胞兴奋的活动。事先应该设法打听如何兑换外币。西方国家城市的公共场所几乎都有外币兑换点,而且各家每天的牌价也不一样,因此最好预先派一名“探子”探听虚实,哪怕早起一点、走远一点,只要能多兑换一分钱,也是代表最广大团员的根本利益的。
还有一些属于游戏的“分支”任务,但必须完成。如“保姆”的口袋应该备些小票或硬币,以防平时“小用”。抵达旅店后,应该将全团人员的住房号、如何相互打电话或打外线等写清楚,并及时送给团内其他人员。如需要参加会议,应该将对方用英文提供的具体会议或活动日程安排及时译成中文,分发团内所有人。从入住旅店的头一天晚上起,应该为团内的各人预定次日早上的叫醒服务。此外,还需要及时提醒大家通过旅馆服务台或航空公司将回程的机座“再确认”,否则就等于自动放弃回归祖国的机座。
“保镖”和“保姆”的工作是光荣的,繁杂的,也是艰巨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肯定有疲劳。我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和“深刻反省”,终于领会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领导”就是人民的“公仆”,当“团长”就必须有“前瞻意识、服务意识和全局意识”。只要安排专人耍好“保镖”和“保姆”这两件差事,会议就没有不圆满的,出访就没有不成功的!
-End-
文字 | 《耍一把外交》
作者 | 陈伟雄
图片 | 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