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总理对留学生的关怀

陈先玉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周恩来总理十分重视留学生工作,一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二是注意对外影响,把留学生工作看作是外交工作的一部分。他对留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等各方面都关怀备至。现仅就我接触到的几个事例,回忆如下:

“国家再穷也要保证他们的健康”

建国之初,为适应国家长期建设的需要,决定派大量留学生赴苏联、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学习。为此,在北京俄专成立了留苏预备部,1952年是开始大批招收预备生的一年,共有学员1000多人,主要是大学生,还有少量研究生和实习生,“中国的保尔”吴运铎就是实习生之一。

预备部的主要任务是强化俄语训练,同时继续进行政治思想和品德的考查,再者是保证他们身体健康。当时国家经济非常困难,学校领导说,中央首长指出,“出国留学生不能搞得面黄肌瘦,国家再穷,也要保证他们的健康。”后来得知,这是周总理的指示。

学员的伙食非常好,标准为每月十五六元,午餐、晚餐都是四菜一汤,早点花样也很多,有人说比国家机关高级干部的小灶伙食还好。每月发给生活零用费。医疗条件也很好,对每个人都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每天还安排早操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亲切接见出国留学生

1953年7月25日,周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出国留学生,一起参加接见的还有教育部长马叙伦。周总理说:“我国国民经济经过三年恢复,已经开始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今后需要大批的科技人才,党和国家对留学生寄予很高期望,你们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也要吸收人家其他方面好的东西,德智体全面发展。”

他还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年轻,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要遵照毛主席对青年人提出的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把身体搞好,才能保证学习好,毕业后精力充沛地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光荣任务就放在你们身上。我相信,三五年后,等你们光荣地完成学习任务,回到祖国,就一定能接替我们的工作。”

他还强调说:“出国学习,还要加一条‘纪律好’,在国外,你们就是新中国青年的代表,应表现出新中国青年严守纪律的高度自觉性和良好的精神面貌、道德风尚。”总理讲话中间,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周恩来总理在阅读


由于我当时是俄专党委委员、出国留学生总支书记、大队长,领导让我代表全体出国留学生致答词。答词的基本内容是事先和宋健、于陆琳等同志讨论拟就的,经俄专副校长张锡畴同志审定。

我怀着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衷心感谢周总理、马部长百忙之中接见我们,并表示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将以实际行动做到“四好”,刻苦学习,把先进科学技术学到手,将来全心全意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严守纪律,当好新中国青年的代表,维护祖国的声誉和尊严;并请周总理转达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祝福,并祝周总理、马部长身体健康!

晚上,周总理还在怀仁堂招待我们,观看了李和曾、杜近芳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精湛表演。

“在国外不要搞运动”

留学生身居国外,心系祖国,国内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每个留学生的心。他们听说国内经济困难、外汇特别紧张,就自动开展节约助学金、捐献卢布上缴国家的活动,陆续捐出30多万卢布,上缴到大使馆。在一段时间里,国内不再向大使馆拨外汇。苏方有关部门曾非正式探询:怎么很长时间国内没有给你们大使馆拨款?当然,他们不可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国内搞“大跃进”,留学生也闻风而动。在莫斯科,各院校的中国留学生联合起来,借用苏联科学院的房子,举办起中国留学生“大跃进”学习成绩与科研成果展览。季米良捷耶夫农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向校方申请了土地,连夜奋战,大搞深挖、密植亩产万斤小麦试验田。在列宁格勒、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等城市也都相继出现搞展览、搞试验田的情况。

苏联一些专家明确表示:亩产万斤小麦是不可能的,并计算出万斤小麦的颗粒平摊在一亩土地上有多厚。中国留学生拿出报上的照片给苏联专家看,与之辩论。

使馆领导虽然感到有问题,但按照当时国内对“大跃进”只能是“气可鼓而不可泄”的精神,也不便阻止,只好将情况如实报告国内,请求给予指示,很快就得到国内批复说,周总理指示:留学生要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在国外不要搞运动。使馆立刻向留学生做了传达,才平息了“大跃进”之风。

亲自指挥大家唱歌

周总理每次出访苏联,只要有可能,都和留学生见面,形式多种多样。有一次在列宁山上友谊大街我国驻苏联大使馆的迎宾大厅里与使馆工作人员、留学生联欢,边跳舞边交谈。

总理让在延安时期认识的一位女歌唱家唱个歌,她高兴地说,那就唱个《夫妻识字》或《十二把镰刀》吧。总理说,最好唱个新歌,唱《洪湖水浪打浪》吧。她不好意思地说:“哎呀,我没有练过,恐怕唱不好。”总理见她面有难色,就说:“没关系,我来指挥大家一起唱。”先唱了《洪湖水,浪打浪》,又唱了《红色娘子军连歌》。大家高兴极了,毫无拘束地簇拥在总理身边照相,十分亲切。

周总理的记忆好得惊人,边跳舞边攀谈、拉家常,在短短的时间内能记住十多人的姓名、籍贯、简历等,再次见面时不用对方重述,他就能一一说出来,毫无差错,若非亲眼所见,实在难以置信。

热情会见郭绍棠

有一次周总理出访苏联,在克鲁鲍特金大街13号大使官邸与使馆人员、留学生代表会面。有一个情节特别引人注目:周总理与一位客人见面时,先是握手、拥抱,继而亲切交谈。在场的许多人都感到惊讶,相互询问这位客人是谁,为什么总理对他那么熟悉、热情。后来得知他是老留苏生郭绍棠,与苏联姑娘结婚后留在了苏联。

此后,大使馆举行的有些活动也给他发请柬,有时他一人出席,有时与夫人、女儿一起来。当时他的侄子也在苏联学习。他了解到我在留学生管理处工作,就主动来谈谈有关留学生学习、生活及管理方面的情况。交谈中他多次对周总理的热情会见表示感激,另一方面还诉说他在苏联的苦衷。

他说:“我虽然加入了苏联国籍,与苏联公民结了婚,又是老苏共党员,在科学院远东问题研究所任副所长,按理说应当得到信任、有职有权,但实际上是挂个名,任何重要的事都不让我知道,更不用说参与,特别是中苏关系变坏后,就更没法说了……”




-End-

文字 | 《外交纪实(二)》 

作者 | 陈先玉(曾任外交部国外工作部部长)

图片 | 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