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喀喇昆仑公路巡礼

陈若雷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作者简介 

陈若雷 中国前驻巴基斯坦P711&P781项目专家组首席翻译。

冰峰巍峨,怪石嶙峋,急流溅珠,陡壁如削。

在帕米尔、喀喇昆仑和兴都库什三大山脉的结合部,一条神奇的公路在重峦叠嶂间起伏跌宕,如插翅的猛虎,穿幽谷,越深涧,气势磅礴,一往无前。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喀喇昆仑公路,像梦一样飘逸,像金子般闪烁。它唤醒了冰川千年的沉睡,它编织着丝绸之路新的传奇。

这也是一条凝结着中国和巴基斯坦兄弟情谊的路。

中国专家组与巴方军代表合影(左1为陈若雷)

1980年仲夏,我们中国专家组与几位巴方军人乘坐军用吉普,从吉尔吉特切上喀喇昆仑公路。这条公路是沿着丝绸之路的南支线修筑的,起点在新疆的喀什,经红其拉甫山口(平均海拔近5000米)进入巴基斯坦后穿洪扎,进吉尔吉斯特与奔腾的印度河并行,可以到哈维里昂。喀喇昆仑公路在巴境内长880多公里,在哈维里昂衔接上通往伊斯兰堡的高速公路。公路为碎石水泥路面,宽约20米,沿途大型桥涵达100多座,中巴两国政府动员了十几万工程兵部队和民工,耗时十多年方才合作建成。

喀喇昆仑公路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的越野车在喀喇昆仑公路上疾驰,山从人面起,云傍车头生,一路高峡深谷,开凿的艰辛可想而知。突然,车停住了。拉希德准将带着我走到路旁一个高约三公尺的石碑前,碑上赫然刻着几行英语:此点距北京6500公里,距卡拉奇2500公里。

不远的山脊上屹立着一座烈士陵园,园内林木葱郁,芳草萋萋,数十座坟茔依次排列。我在墓碑间仔细辨别,除巴方外,共有17名中国工程兵战士长眠于此。拉希德准将和库洛西德上校感慨地说:“为了修建这条公路,我们两国共伤亡了近千名士兵,中国士兵就有近200人,他们都是值得永远崇敬的英雄啊!”

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

(图片来自网络)

机灵的巴基斯坦司机、陆军中尉弗洛扎已用松柏和山花扎成了两个花环,递给了我们和拉希德准将。我们肩并着肩,诚挚地把花环摆在烈士墓碑之下,寄我们的哀思于九泉,以清水为酒祭奠英魂。此时,我不禁想起了一桩往事。

80年代末,我在瓦赫兵工厂工作,与我共事两年多的巴陆军少校阿米尔亲口告诉我一件他毕生难忘的事情:几年前,阿米尔少校曾率巴工程兵部队在喀喇昆仑公路施工,一天晚上突然发生强烈地震,工区山摇地动,房屋倒塌,死伤惨重。阿米尔少校被埋在钻砖石下面,顿时昏迷过去。他在医院里苏醒过来后,护士告诉他说,他是被9名中国工程兵战士用手拼命地从废墟中救出来的,送他到医院时,中国工程兵战士身上伤痕累累,十指鲜血长流。

这么多年过去了,阿米尔少校一直都记得这件事。他很想知道救他的9名中国工程兵的姓名,以便当面致谢。他到处打听甚至去了几趟中国大使馆。然而,由于人员调动频繁,边沿山区信息不灵便,查找非常困难,这件事只能成为中巴友谊的一段佳话。

陈若雷(左2)与巴方POF军工代表团在成都

几年后,我重访巴基斯坦,在卡拉奇陆军学院的一次庆典招待会上,意外地又见到了当年的阿米尔少校,他已经晋升为陆军少将。老友重逢,欣喜万分,拥抱久久,胜似亲人。言谈之中,阿米尔仍然深深地怀念那几名救过他的中国工程兵。阿米尔将军的经历正是中巴全天候友谊的最好佐证。

— END —

图文来源 |《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故事》

作者 | 陈若雷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