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山走出的外交官 | 上任之初

陈国衡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人物简介   


张灿明(1914~2010)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蚌埠市委书记、军管会主任、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华东局工业部副部长兼华东军政委员会劳动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全国总工会华东办事处副主任、党组书记;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驻锡兰(现称斯里兰卡)、蒙古国、阿拉伯也门共和国、芬兰大使,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党组成员,外交部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

(图片来自网络)

锡兰,后改名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中一座美丽的岛国。1957年2月7日,中国和锡兰建交。张灿明于1957年6月作为首任驻锡兰大使,从香港乘维多利亚号航海去锡兰首都科伦坡就职,同行的有大使夫人杨波、使馆工作人员李鹿野(后任中国驻联合国大使)、赵太和、王嵎生、陈依弥、袁对松、马引璋、陈篙禄等。在此之前的2月7日,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访问锡兰时,双方签订了联合公报,正式建交。

维多利亚号航行到新加坡,停泊上岸,在中国银行一位负责人陪同下游览了市容。新加坡市容整洁,道路宽敞,花园、草坪、房舍错落有致,繁华而优雅。在行长陪同下,参观了大学及文化娱乐设施并共进午餐。目之所及,满市的中文店名、商标、霓虹灯;耳之所闻,到处都说中国话。在这异国他乡,不觉生疏,而觉亲切,给张灿明等留下了深刻美好的记忆。回船时,主人送了一大篮子水果。张灿明请随员吃榴莲。这种果子吃起来香,闻起来臭。臭味透过特等舱(特等舱靠近餐厅),英国人赶紧在餐厅洒香水。张灿明发觉了,笑着对随员们说:“英国人是绅士派头,我们还是不要影响他们,快把舱门关上吧。”

驾驶进印度洋,波涛澎湃,风云变幻。望沧海起伏,观红日出没,气势磅礴,张灿明不禁遐想万千,曾吟诗一首,以抒情怀:

春风浩荡扬华幡,印度洋中任纵翩。

烟雨飘泊路漫漫,神州崛起世关关。

美帝封锁又何惧,亚非拉欧均可联。

开展共处总战略,纵横捭阖迎春天。

经过9天9夜乘风破浪、日夜兼程的航行,张灿明一行于6月7日抵达科伦坡,受到锡兰政府和人民以及各国使团、华侨的热情欢迎。6月14日,张灿明向锡兰总督古·狄莱克递交了国书。从此开始了驻外使馆的工作和生活。

锡兰于1948年2月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仍称锡兰,享受主权独立。1972年5月,国民议会通过宪法,改国名斯里兰卡,宣布本国为自由、独立和主权的共和国。1978年8月,议会通过新宪法,改国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仍为英联邦成员国之一。2月4日为独立日和国庆节。

1961年10月21日,张灿明大使(左二)与夫人杨波(右二)在锡兰班达拉奈克夫人总理官邸。(《巴山走出的外交官》图)

张灿明在驻节锡兰任内,广交朋友,他不仅与当权派建立了正常友好的关系,同时同在野合法的各政党、社会团体、宗教团体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他同锡兰的国家元首(当时称总督)、总理、议会领袖及各部部长、国务秘书常任秘书等,除工作关系外,都有正常的个人交往,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张灿明回忆说:“总理班达拉奈克,是一位爱国的民族主义者,为政清廉,生活俭朴,平易近人,接触群众,常参加人民的大小集会。有时我们同车前往,无拘束地交谈,交往融洽;有时去他官邸拜访,总是见到门庭若市,候其接见的人坐满走廊。可见他不拒绝接见任何人,似乎也没有什么警卫阻拦。”

所罗门·班达拉奈克

(图片来自网络)

1951年9月,所罗门·班达拉奈克创立了锡兰自由党,自称是“农民和中产阶级政党”,在农村有很大的势力和影响。

自由党三次执政期间努力清除殖民主义势力,限制外国资本在经济中的作用,实行社会经济改革,推行国有化方针,认为国有化是“宝贵的方针”,“是发展独立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努力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实行优先保护佛教的政策。在国际事务中,自由党主张并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两个超级大国在印度洋地区的争夺,主张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执政期间,斯中关系有很大发展。班达拉奈克施行仁政,事必躬亲。他的宽仁大量超过了限度,这样,人们有事都要找“我们的政府”解决,而班达拉奈克乐此不疲,沉迷于担当安抚者和治病人的角色。

开始,为语言问题酿成民族冲突。政府把僧伽罗语定为国语,“只要僧伽罗语”的议案遭到泰米尔人的强烈反对,以致酿成了暴力冲突。

其后是稻田议案。稻田议案的实质,是要改变传统的租佃关系,减少地租,使佃农有租种土地的保证,同时使农民得到合作开发银行的资助,解决长期负债问题。

这一改革遭到多数阁僚与拥有稻田的利益集团的反对,加深了自由党中左派与右派的裂痕。32名议员策划了一次会议,并让班达拉奈克到场,继续向他施压,各利益集团的代表团纷纷涌向他的住所请愿,反对议案。对于这种局面,班达拉奈克既吃惊又沮丧。

1958年,在锡兰独立10周年庆祝大会上,班达拉奈克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说。用金苹果吸引人民的时候,种族关系已紧张起来,一场大规模种族冲突即将爆发。

班达拉奈克抓住在短期内提高声望的机会,出其不意地重新进行议会的力量组合。他计划突然将一小撮右派分子开除出内阁,而使多数重要的左派领袖进入他的内阁班子。他打算在这一基础上组织政府,推出并实施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

然而,即使他的计划有成功的可能,也已经不能实现了。真正的“黑魔”已向他伸出了黑手。

1959年9月25日,一个名叫索马拉马的僧侣向班达拉奈克开了十枪,经医院抢救,班达拉奈克终因失血过多而与世长辞。参拜遗容者长达数公里。消息传来,张灿明深表哀痛,他钦佩这位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为政清廉的爱国民族主义者。两人之间除了一般的外交往来外,还有深厚的私交。

西丽玛沃·拉特瓦泰·迪亚斯·班达拉奈克

(图片来自网络)

继后,班达拉奈克的遗孀西丽玛沃·拉特瓦泰·迪亚斯·班达拉奈克夫人当选为锡兰总理。她是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她上台后仍然奉行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同中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

1957年10月1日,张灿明大使在我驻锡兰大使馆举行的国庆节招待会上致词。(《巴山走出的外交官》图)

张灿明在驻锡兰大使任上,认真贯彻“万隆会议”精神,对锡兰国内一系列的政治风波,本着“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虽然同执政的自由民主党友好往来,同在野的统一国民党及其他政党也同样保存联系。僧伽罗族是锡兰的多数民族,泰米尔族是少数民族,都一视同仁。

在锡兰,张灿明组织使馆人员学习僧伽罗语,鼓励翻译讲僧伽罗语。中国向锡兰派遣留学生,学习僧伽罗语,中国外交官在大庭广众之下讲僧伽罗语。许多锡兰朋友高兴地说:“西方殖民者把僧伽罗语贬为厨房的语言,而你们中国外交官尊重我们,尊重我们的语言,是真正的朋友。”

1958年中国歌舞团访问锡兰,大使馆专门安排到少数民族聚居的贾夫拉演出。佛教是锡兰的国教,中国使馆同佛教界的僧侣来往较多,但不摒弃同其他宗教人士的接触交往。总之,使馆经常与政府人士交往,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同时也与各政党、各界人士交往,广交朋友,以增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人民之间的交谊。

— END —

文字 | 《巴山走出的外交官》

主编 | 陈国衡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