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的外交风格
作者简介
王殊 历任苏皖边区教育厅编审室编审,华东野战军卫生部医学院教员,新华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记者,新华社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分社记者,新华社国际部南亚组副组长,新华社驻巴基斯坦、几内亚、加纳、马里、古巴、联邦德国分社记者,驻联邦德国大使馆参赞、大使,《红旗杂志》总编辑,外交部副部长,驻奥地利大使兼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邓小平同志逝世的消息传来,我正在从新德里开完各国议会联盟特别会议后飞往曼谷的途中,立刻想起了20世纪70年代曾三次陪他会见联邦德国领导人的情景,更是哀思绵绵,心潮起伏。
那时我国与联邦德国建交不久,联邦德国的领导人相继到北京访问,其中有联邦总理施密特、反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施特劳斯和后来担任联邦总理的州长科尔等,周总理已经病重住院,由邓小平副总理代表他进行会谈和宴请。小平同志当时复出不久,大家看到他不仅身体健康,而且精神状态很好,仍保持他原来的心情乐观、思想敏捷、作风严谨、谈话风趣的特点,都很高兴。
小平副总理在会见联邦德国客人之前听取外交部负责接待的同志汇报情况时,仍像过去一样要求简明扼要,不讲套话、空话,他提出问题时也是切中要害,主题鲜明,显出了大家都很熟悉的干净利落的工作作风。我们都感到,他对外交部送去的材料都已仔细看过,并且作了考虑,对同外宾谈什么、如何谈也已胸有成竹。
• 作者与联邦德国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施特劳斯合影。
那时,联邦德国的领导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小平同志,对他谈话的思想明确、说话坦率印象都非常深刻。
施特劳斯在1975年第一次访华时,受到了当时苏联、东欧报刊的猛烈攻击。小平同志在会见时对他表示欢迎后风趣地说:“有些人对你访华很恼火,给你戴了三顶帽子,和平、缓和、安全的敌人。他们给我们戴的帽子更多得多,照这些人的说法,今天我们的会晤是世界上最坏的人的会晤。”这番话引起了全场的大笑,而且成为第二天联邦德国和世界上主要报刊的大标题。施特劳斯常常提起和称赞小平同志谈话的机智和风趣。
• 作者与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握手。
小平同志在1975年10月会见施密特总理时,深知他身处的地位和面临的困难,谈得十分灵活。当时施密特政府正在推行新东方政策,力图改善同苏联、东欧的关系,因此他在会谈中十分谨慎,以避免引起苏联、东欧方面的误解和不满。
小平同志在阐述我国政府对欧洲和国际局势的看法后强调说:“是中国政府的看法,各国处境和角度不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我们都不强加于人。”后来,施密特一再对德国记者说,他对邓小平同志的印象深刻,彼此的性格也很相似,讲话十分坦率、爽快,也一样一天抽三包烟。
不久,小平同志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再次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解除了职务。施密特多次对记者说,而且在遇到我时也说,他的印象是小平先生一直非常谨慎地执行了中国的政策,他不相信小平先生犯了什么错误。
我在这几次陪同会见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我深深感到,小平同志的外交风格是讲原则而又灵活,坦率而又严谨,严肃而又风趣,深受外宾的钦佩和尊敬。现在,虽然他已离开了我们,可是我们将一直学习他的外交风格。
-End-
图文 | 《静夜思故人》
作者 | 王殊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