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难忘巴基斯坦,想念卡拉奇(下)

庞荣谦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庞荣谦 中国驻卡拉奇总领馆原商务参赞。

点击阅读 往期精彩

难忘巴基斯坦,想念卡拉奇(上)



03

美好的记忆

在卡拉奇工作的三年半时间,是我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领导信任,同事支持,上下和顺,工作起来得心应手。那段时间留给我的,有许多愉快的美好的记忆。

我在卡拉奇工作时,遇到了两位好领导。前一位是王修才总领事,学普什图语的。王总为人本分,原则性强,有容人的雅量,是一位忠厚长者。他对我信任,我对他尊重,关系一直很融洽。后一位是安启光总领事。安总是1997年夏秋之际到卡拉奇的,比我年长6岁,沈阳人,身材魁梧,性格中有一种东北人特有的豪爽。他是学乌尔都语的,1962年从北大东语系毕业,曾四次在中国驻巴使馆或总领馆常驻,在外交工作特别是对巴事务中有着丰富的经验。我非常希望从他那里得到工作上的指导和启示。安总对我则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全力的支持。和安总一起共事和相处,我总是感到很舒适,很轻松。总领馆本部和经商室虽然分驻两处,相隔约10公里,但来往很多,就像一家人一样。

经商室有6个编制,包括轮换的,那几年前后有十多位同事在这里工作。这些人都是从外经贸系统的几个不同的部门抽调来的,来之前基本上都互不相识。但大家在这远离祖国的地方,都以大局为重,团结协作,忠于职守,圆满地完成了各自承担的任务。作为经商室的领导,我在工作上提出的要求,比如加强调研、增强服务意识、“有信必复”等,都得到大家的支持。室内同事坦诚相待,有分歧,但从不争吵;有不同意见,但无人搬弄是非。为了中巴经贸关系的发展,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付出了许多的辛劳和汗水。

毋庸讳言,卡拉奇的环境有较艰苦的一面,我们想出办法,克服了各种困难。

——天气炎热。卡拉奇一年中多数时间是炎热的,4-6月间,最高气温经常保持在40-43℃。参加一些需要着正装的大活动,常常汗流浃背。平时在烈日下面,也总感到灼热难忍。

——治安形势欠佳。由于种族矛盾、教派分歧、政党争斗等原因,那几年卡拉奇的治安情况不理想,有时还有骚乱、抢劫和暴力事件。经商室曾专门召集在卡拉奇的中国公司开会,共商对策。大家达成的共识是,首先必须加强自身防范意识,远离出事地点,一旦发生被抢的情况,则首先注意保护人身安全,不作任何无谓的反抗。至于财产方面,则尽可能避免损失。汽车事先上保险,以便在出事以后找保险公司理赔。

——缺水缺电。卡拉奇人口众多,水资源缺乏,用的水主要是从印度河引过来的。本来卡拉奇有完备的自来水系统,但由于常年干旱,自来水供应一直不正常。水不够了,就要用车到水站拉水。后来有人做起专门送水的生意。水车来后,先把水放入水窖,之后用水泵把水送到楼顶的蓄水池,最后蓄水池的水再流到自来水水管。供电也不正常,拉闸限电是家常便饭。总领馆和我们经商室都自备了柴油发电机,供电一停,立刻启用。

我们经商室的同志忙于为双方企业牵线搭桥,解决困难,同巴方政府部门商谈问题,向国内主管部门报送信息和建议。每天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工作生活也很紧张繁忙。为了丰富年轻人的生活,我们因地制宜,想方设法,组织一些娱乐活动。首先是参观游览。最常去的地方是真纳墓、海军教堂和月亮湾。

卡拉奇市,巴基斯坦独立之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的陵墓。(供图:FOTOE)

真纳墓是卡拉奇第一景点,是巴基斯坦的建国领袖、被称作“国父”的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的陵墓,位于卡拉奇市中心。墓顶冠以巨大的半圆形曲面,四周是白色的围墙,大理石砌成的台基呈四方形,伊斯兰风格的方形白大理石陵墓主体屹立于棕榈树和各色鲜花之中。整体环境清新幽静,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这里必须提到的是,陵墓大厅中央悬挂的富丽堂皇的巨大吊灯,是中国赠送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巴基斯坦立国之父的崇高敬意。进陵墓参观要先脱鞋,并要保持安静。

图巴大清真寺

(网络图)

海军教堂的正式名称为图巴大清真寺,是卡拉奇最大的清真寺,位于卡拉奇国防区。该清真寺的主体建筑——祷告大厅呈半球形,全部由白色大理石建成,通体洁白,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庄严圣洁。据说大厅可容纳5000人同时祷告,如果加上外面的平台、走廊和草坪,最多可容纳3万人。

月亮湾属于自然风光类的景点,在卡拉奇西南方向约30公里的海滨,开车约一个小时可以到达。海边有一段厚厚的长长的砖墙,深入海水里,墙体中间有一个拱形圆洞,海水在洞下相通,因而人们给这里起了一个颇有诗意的名字——月亮湾。那里有个小卖部,供应食品和饮料。沿台阶而下,可以直到水边。沙滩上有骆驼和马,供游人租骑照相。也有吹葫芦笙的弄蛇人,指挥眼镜蛇随乐曲起舞。

有时也会去捉蟹、钓鱼。捉蟹的地方距月亮湾不远。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海边的沙滩上就露出一个个的小洞,伸手进去,很可能里面就有一只螃蟹。我们在周末曾几次去那个地方,手拎塑料桶在沙滩上寻找蟹洞。螃蟹个头不大,当地人称之为沙蟹。个头虽小,但味道鲜美,非市场买来的大个螃蟹可比。

周末或节假日,我们还去钓过几次鱼。在卡拉奇钓鱼跟别处可不太一样。首先地方不一样。别处钓鱼都是在水边——河边、湖边或海边,也有在鱼塘边钓的,在卡拉奇则是到海里去。乘着租来的机动船,从岸边向海里开上5公里至10公里,把船停下,就到了钓鱼的水面。其次,别处钓鱼必须使用鱼竿,一套好鱼竿可是价值不菲。这里就完全不用鱼竿。船工已经事先为我们准备好一根根线绳,绳尾栓上鱼钩及铅坠儿,我们站在或坐在船边,把鱼钩垂直放进海水,就等鱼儿上钩了。鱼钓上来以后,船工会洗净、去鳞,并在船上烹炸,现做现吃。或许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果实,感觉味道特别鲜美。

令我经常想起及念念不忘的,还有卡拉奇的许多好吃的东西,因为我属于贪吃一族。烤羊腿和馕,那是穆斯林的美餐,我在别的地方也吃过,但没有卡拉奇的好吃。

巴基斯坦水果摊贩

(网络图)

多种多样的水果,也让我回味不已。先说芒果,巴基斯坦盛产芒果,1968年巴领导人曾向毛泽东主席赠送芒果,毛主席又把芒果转送给工宣队。当时新闻媒体上有大量的宣传报道,有两个芒果还在清华大学展出过。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我,就是在那个时候才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种珍贵的水果的。这次来到卡拉奇,香甜的芒果几乎天天都可以吃到。再说西瓜,或许是由于气温高、日照长,卡拉奇的西瓜不用挑选,个个都特别甜。在暑热难挡的季节里,吃上几块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西瓜,那可是莫大的享受。还有石榴,巴基斯坦的石榴又大又红,汁多味甜,比我以前吃过的任何石榴都要好。还有番石榴,俗名“臭梨”,名字不太雅,吃起来却独有一种清香甜美的滋味。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名句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模仿先贤的口气,在一首记述卡拉奇生活的打油诗中也写道:“芒果甜又香,西瓜解暑长。日日食不停,身心健而康。”

回首卡拉奇的往事,有艰苦困难的一面,也有快乐幸福的一面,但我还是愿意用“美好”两个字来概括那几年的日子。



04

梦回卡拉奇

2012年2月,在我离开卡拉奇12年之后,又有机会重返巴基斯坦,旧地重游。这次是参加“中国前外交官七人代表团”,由巴基斯坦政府邀请并接待。出访是由北京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组织的。团长是前驻巴大使周刚,成员包括前驻巴大使陆树林,前驻卡拉奇总领事安启光,前驻卡拉奇文化领事、北京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唐孟生教授等。

这次访问,我们再次深深体会到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谊。我们访问了伊斯兰堡和拉合尔两个城市。在首都伊斯兰堡,我们访问了巴基斯坦外交部、世界事务委员会、战略研究所、国防大学和巴中友好学会。在拉合尔,访问了国家博物馆和艾奇森学院。在艾奇森学院,我们受到极其热情友好的接待,院长艾贾祖丁先生请我们观礼学院的年度活动,还请我们乘坐观礼马车。此外,东道主还安排我们会见了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先生以及旁遮普省省督,给予了很高的礼遇。在和各个部门的座谈中,双方畅叙6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巴关系的发展,也表达了共同努力把中巴友好发展到更高水平的愿望。

再次访问巴基斯坦,目睹了巴基斯坦近年来的一些变化,有的变化令人欣喜,也有些地方令人忧虑。

访问即将结束的时候,巴方陪同人员带我们去拉合尔一家叫做Hyper Star的超市购物。这是家新开的超市,规模很大,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这样的超市,以前在卡拉奇、伊斯兰堡和拉合尔都不曾见过。拉合尔国际机场也是近几年重建的,规模大了,也更加现代化了。作为巴基斯坦的朋友,对于她任何的进步与发展,我们都感到由衷的高兴。与此同时,也为她面临的一些困扰而忧虑。

这次访问中一个突出的印象是治安形势依然严峻。无论总理府还是外交部,凡属重要部门,都是戒备森严。从大门外很远的地方开始,就设置用水泥墩或钢架制成的蛇形路障,车队只能缓慢曲折地前行。荷枪实弹的军警严加守护。总理府甚至连手机、相机和手提包都不得带入。

所住的万豪酒店也是戒备森严,除本国领导人和外国高级代表团的车辆外,外来车辆包括使馆车辆都不得入内,只能停在外面,由“代驾”把车开到停车场,来人则步行进入酒店。进门要经过仪器扫描加上人工搜索,众多保安人员在周围巡查。

2008年9月20日20时左右(北京时间22时左右),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市内万豪酒店遭到汽车炸弹袭击,截至目前已经造成数1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图为万豪酒店爆炸现场。(网络图)

加强戒备令人望而生畏,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2008年9月,就是我们住的这家万豪酒店,就曾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酒店被炸去半边,死亡50余人,伤者200余人,被称为巴基斯坦的“9·11”事件。巴基斯坦是恐怖主义的重灾区啊!按照日程,此次访问只到伊斯兰堡和拉合尔,未去卡拉奇。据说是因为时间不够,但估计还有安全上的顾虑。

卡拉奇去不了,未免遗憾。希望有机会再次去巴基斯坦,特别是想再到卡拉奇看一看。实际上,在梦境里我已多次回到卡拉奇了。

朋友们或许都老了,我自己也已是七旬老人,但我们的友谊却历久弥坚。我们的后代也会继续友好下去。纳赛尔的两个儿子,都在继续做中国生意。哈立克的三个儿子,我离开时只有3-5岁,弹指间15年过去,如今应该已是18-20岁的翩翩少年了,就不知道会不会接他们爸爸的班跟中国做贸易呢?

希望两国高层领导增加互访,希望两国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更多地交流,也希望两国人民更多地往来。

如今中国人出国旅游的越来越多,但是去巴基斯坦旅游的人还较少。其实巴基斯坦值得一看的旅游景点很多。我们这次在拉合尔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博物馆里有大量文物,反映着巴基斯坦的历史。展览从塔克西拉讲起,塔克西拉在伊斯兰堡北方约50公里,是古印度也是巴基斯坦的发祥地之一,有2500年的历史。史书记载,著名的高僧玄奘西天取经时就到过这里,今天那里还很好地保存着玄奘学习和讲经的古庙遗址。听说今天的塔克西拉已比较荒凉,如果把它开发成旅游景点,相信很多中国游客会到那里去。

没去过巴基斯坦的人,很难真正地了解巴基斯坦;去过巴基斯坦的人,则大多会成为“巴粉”。

当然,也希望有更多的巴基斯坦人到中国来。

愿中巴两国永远携手,共同走向繁荣富强。

愿中巴两国人民永远幸福,永远安宁。

-end-

文字 |《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故事》

作者 | 庞荣谦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