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流年 | 汪林立:李凖与北影的往事

汪林立 新三届2 2020-08-25


  人物档案


,1928年7月4日生于河南洛阳孟津县。1953年在《河南日报》上发表首部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1960年发表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1962年担任喜剧电影《李双双》的编剧,获最佳编剧奖。1968年被划为“黑帮”分子遭批斗。1978年担任电影《大河奔流》编剧。1984年与李存葆联合担任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编剧,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获茅盾文学奖。1990年担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1993年担任电影《老人与狗》编剧。199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0年2月2日,李准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李凖与北影的往事


作者:汪林立



李凖共为北影厂写了四个电影剧本,从六十年代的《耕云播雨》《龙马精神》到文革后的《大河奔流》《双雄会》。他和北影的成功合作,被父亲戏称做“缘分”。

李凖和父亲汪洋确实有着很深的缘分。

当时,电影界流传着“南徐北汪”的说法,即,在中国,南方有上影厂的徐桑楚厂长,北方有北影厂的汪洋。他们两位都是李凖的好朋友,李準为这两个厂连写带改共搞了近二十个电影剧本,可以称为多产作家。

父亲早在五十年代就认识了李凖,他告诉父亲,他写作上的恩师是邵荃麟,而真正引导他写电影剧本的是上海电影厂的导演沈浮。

李凖与父亲的频繁接触,还是在开文代会、电影会议或一些文艺界集会期间。父亲大嗓门能侃,直爽,开朗,豪放,无拘无束,与李凖性格十分投缘。

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只要一聚到我家讨论剧本,客厅里总是烟雾弥漫。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分清满屋子人里究竟坐了哪几位,父亲和李準却总能凭借他们高亢的声音,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每当他们谈到激动之处,客厅还会传出争论声和大笑声。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几个孩子根本没办法写作业,也没法休息,我会好奇地走进去观看,并把这当成一种乐趣,结果总是被大人们轰出来。

父亲汪洋爱交朋友人尽皆知,尤其难得,他还是个美食家。李凖每次到北影都要和父亲一起吃饭,他开玩笑说:“这吃,可全是跟汪洋学会的。”

研究剧本,给某人接风,给某人送行……都会成为父亲自掏腰包请人吃饭的理由,李凖自从给北影写本子起,就顺理成章地跟着父亲到处吃喝,北影的几个摄影大师、导演大帅当然也都在此行列之中。为此,他常这样形容父亲:“坐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李凖为上海电影厂写的《老兵新传》上演后,在社会上反应强烈,除了崔嵬演得好,剧本精彩更是其中关键。

一次开会,父亲见到李凖,连一句客气话都没有,就直截了当地说:“我和你这么熟,你怎么没给我们北影写几个本子呀?”

李凖也是个爽快人,他毫不推托,反问道:“你想要哪方面的?农村的,还是人物传记?”

父亲想了想,说:“还是写你最熟悉的农村吧!”

那时,正是“大跃进”时期,什么都讲一个“快”字,一个星期后,父亲就拿到了李凖写的剧本《耕云播雨》。一个星期,真的只用了一个星期,父亲觉得神了!阅读完本子后,他更加高兴,觉得体裁新,有时代感。

几天后,他就和艺委会研究决定拍这部片子,并很快就组成了摄制组,让刚演完《红旗谱》的女演员俞平来演该片的女主角。李凖这个剧本的手稿现在还收藏在北影资料室。

在家时,常听父亲这样夸赞李準:“李凖一辈子都在写工农兵,因为他熟悉这些人,所以写得生动。”

李凖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写作技巧也把握得特别好,他和父亲坐在一起聊天时,常说:“我早就应该和北影厂合作,在这里我痛快,你是个肩膀宽,能识货的人,有你和田方这对黄金搭档,谁都愿意在你们手下干活!”

1963年,李凖又给北影写了《龙马精神》,这是根据他的话剧《槽头兴旺》改编的。当时,北影厂已经开始整风,本来这部片子是由谢添来执导,然而,那时要讲出身,讲成分,电影开拍前临阵换将,改成石一夫导演。

当时,上面强调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像我父亲这样的干部也不得不在夹缝中生存。他明知李凖的剧本好,内容是写公私矛盾,为了不放弃这个剧本,他不得不劝李凖,一定要加上阶级斗争的内容,还要真实可信,还要观众爱看。李凖艰难地进行了五次修改,剧本才最终通过审查。

李凖对我们回忆这段时光时,说:“当时的创作真是举步维艰啊!唯一使我快乐的,就是演员陈裕德,在讨论剧本时,陈裕德总是把大家逗乐,缓解了紧张的气氛。”

记得看样片时,我也在场。李凖总是和父亲嚷:“你让我改的这个片子,现在已经不伦不类了,和舞台剧完全不一样。”

父亲也是一脸无奈。

不管怎样,他俩对这电影中几位演员的表现都非常满意,正是这部戏,把喜剧演员陈裕德推出来了。

公映后,观众反应相当不错,认为这部影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市委领导林默寒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江青看完电影后却说:“李凖就会写中间人物。”

就这样,文革期间,李凖因为江青的这句话被揪了出来。他很不服气,一次,在周总理接见文艺工作者时,曾委屈地向总理抱怨道:“我三十六岁就开始写工农兵,为什么到如今,却成了什么反动权威?”总理幽默地说:“现在连炊事员都是反动权威,把问题想开一些吧。”

文革后期,父亲汪洋和李凖的交往就更多了。

1974年,父亲重回北影厂领导生产。

当时,缺乏优秀剧本是个严重问题,各厂都在抓剧本。为了解决剧本的急需,北影除了开办剧本写作班,同时还将一批较有名望的,已被解放出来的作家请到北影厂招待所写剧本,李凖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他正在改《大河奔流》,父亲特别想把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也改为电影剧本,并希望他来亲自执笔。

李凖和父亲熟不拘礼,便提出:“住在招待所,来人多,精力不集中,—天也写不出多少字来,手里同时写两个本子,必须有个安静的地方才行。”

父亲是个实在人,他竟然当场决定,把我们位于西四四条五号的家让给李凖写剧本。

我家小院是我们从小到大生活成长的地方,院子分为三进,前院有一个长长的带玻璃的暖廊连接着所有房子,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这里也温暖如春。爸爸妈妈的卧室在第二进院子里,那是一个带厨房的独门独院,院里有一棵大槐树。屋子上面有很高的天窗,很敞亮,后来,这里就成了李凖起居工作的地方。后院有锅炉房,仓库,那里摆放着我们儿时的玩具和冰鞋,庭院里有几棵枣树。

父亲把我们几个孩子叫到一起说:“李凖叔叔要在咱们家改本子,我住厂办公室,你们几个孩子去西山八大处妈妈部队里住,熊熊(指我弟弟)在西四负责照顾李凖叔叔的生活。”

那时交通很不方便,只有347路汽车通往八大处,父亲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李凖在我们家西四小院一住就是两年多,父亲很关心他,却因为自己也工作忙,加上文革期间,家中电话也撤了,联系很不方便,就让弟弟来做通讯员。后来,李凖的夫人、孩子也都来到北京,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是弟弟主动帮助解决。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我的大弟弟“文革”前,就去新疆建设兵团支边,他并不知道家中的变化。当他回京探亲时,一进家门就愣住了,只见大作家李凖正在院里忙活,他以为自己走错了门。李凖向他述说了情况,他感到难以置信,小弟弟回来,才解开了一场误会。

作为家中大姐,我也不时过去看看李準叔叔,我觉得他很会生活,把这个新家布置得既简朴,又很有书香气。平时,除了写作,他还练习书法、看书,累了就到平安里的二手家具店逛逛。当时,正赶上机关单位上五七干校,卖家具的人特别多,而买家具的人却很少,硬木家具摆满了店堂,李凖就抓住这个机会买了不少硬木家具。

今天去,他会给你看他新买的硬木椅子,下次去,他又拿出一只雕花架子显摆。有趣的是,当他津津乐道于自己新买来的古董家具之时,并不知道它们都来自同一位主人。十几年后,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的儿子找到了李凖,并告诉他:这些硬木家具都是当年迫不得已卖的,现在希望能收回来。李凖是个重情义的人,又将这些家具都还给了裘家。

李凖居住在这个小院中,心情非常愉快,写起东西自然也很轻松。他形容在这个小院中的生活是“老树无语看人忙”。

在这个小院中招待客人是李準的另一个爱好,只要一来人,他就会放下书稿海阔天空地和他们聊天。李凖知识渊博,古今中外什么书都看,他和我弟弟特别聊得来,要求我弟弟每天阅读一篇《古文观止》,大部分文章都要求全文背诵。他说:“从古代皇帝到毛泽东都在读这本书,这本书你要是看透了,不但解决起社会问题来游刃有余,还能受益终生。”

李準喜欢谈天说地,却不曾耽误手头的工作。这段时间,他同时驾驭,完成了多部电影剧本和小说作品,诸如《大河奔流》《双雄会》《李双双小传》和《春笋集》等。

这也着实令人称绝!

多年后,他曾这样向我表达过对我父亲的谢意:“那个时期,是我思想最活跃的时候,感谢汪厂长给了我那样难得的创作空间。”

《大河奔流》是“文革”后北影拍的一部重点片,分上、下集,由著名导演谢铁骊、陈怀皑导演,著名的摄影师钱江和李辰生拍摄。

这部片子筹备之初,是由赵丹来扮演周总理,这也是父亲汪洋的愿望。当时,赵丹为能演周总理一角非常激动,试妆从上午九点进行到下午三点,父亲开玩笑的说:“这部片子由赵丹、张瑞芳来演,真是把上影厂半边河山抢过来了。”

然而,就在影片即将开机之际,一位领导夫人说:“赵丹怎么能演周总理呢?他演齐白石,李自成更合适。”

这使父亲颇感为难。他和赵丹是好朋友,知道赵丹其人自尊心极强,很担心此事伤了他的心。父亲就拉着李凖去和赵丹谈,谈得十分婉转,最终换成了王铁成,他不负重望,将周总理演得出神入化。

这部影片是第一次将毛泽东、周恩来的形象搬上银幕,第一次使用大特技,用自制蓄水池来拍滚滚黄河,影片上演后反响不错。

李凖一向反对写高、大、全的人物,他笔下的人物性格都很鲜明。他常在西四小院中和我们说:“写人要可信,要有血有肉,这才是人。”

电影剧本《大河奔流》中的人物刻画历来为人称道,经张瑞芳、王铁成、李秀明等演员的精湛表演,又使影片增色不少。

《双雄会》是陈怀皑导演的一部大片,李準从人物出发,把这个农民领袖写得有声有色。记得当年李凖多次提道:“我写李自成,是写一个农民领袖,他身上充满了农民的意识,农民的感情,农民的思想,农民的语言,他之所以起义不成功,就在于他是这样一个人!”

为了工作调动问题,有一阵子李凖情绪比较低,他希望能留在北京。我父亲知道他在北京没住处,就亲自出面找国务院事务管理局,请他们到北影来看拍电影,力图把关系搞好后,再提起李凖的住房问题。

当时,我正好在房管局工作,和局领导都很熟,父亲就让我来落实一些具体的事情。

我和局领导商量过后,给李準叔叔打电话,说要过两天带他去找房管局领导。得到这个消息后,他想必十分兴奋,竟然不知从哪儿弄到一辆军用吉普车。

那天,司机开车带着我们,威风凛凛地来到房管局负责人康绍庭家。我把情况详细说了一下,康绍庭碰巧是个电影迷,对《李双双》《耕云播雨》《老兵新传》等李凖的影片都很熟悉,也很佩服李凖,就很痛快地给解决了房子问题,将他安排到前三门的高层。

在那个年代,前三门就是好房子了,李凖为了感谢我们,送我们每人一本《黄河东流去》的小说,并亲笔题字作为纪念。那是1980年1月29日的事。

1985年父亲从第一线退了下来,和李凖见面的机会就少了许多,但是我知道父亲对李凖写的电影剧本很欣赏,当上影厂导演谢晋满世界寻找好小说,想要改成电影剧本时,父亲就向谢导演推荐:“你去找李凖,不会错的。”

后来,《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清凉寺钟声》等脍炙人口的影片相继问世,这些剧本都是出自李凖之手。

父亲常和电影界人说:“要说写剧本,一个是海默,一个是李凖!他们懂电影,懂人物,懂怎么样写电影文学剧本。”这也是父亲和李凖共同合作所得出的结论。

最后一次见到李凖,是在1998年4月24日。

当时,北影准备为父亲出一本传记,我采访了许多熟悉和了解父亲的朋友、同事、同行,也采访了李凖。

对于相隔十多年后再见到我和弟弟,李準表现出特别的兴奋。我们一起回忆起,他在北影工作的情况,畅谈他和父亲之间的友谊,还聊到了我家位于西四的小院。他一直很留恋那个小院,搬走后,还深入调查过这座小院的历史,并在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北京胡同》一书中发表了一篇文章,专写对这个小院的特殊情愫。

在采访中李凖谈到他想写李白、杜甫、齐白石,他说:“我脑子里故事太多了,都想写出来,可身体不争气。”

他还不无感慨地说:“我李凖一辈子没说过假话,第一是真,第二是真,第三还是真!”

夜幕降临了,他仍拉着我和弟弟,苍老的面庞上浮现出依依不舍之情。我们提出请他吃饭,他叹了口气说:“岁数大了,晚上能不出去吃,就不出去了。”

或许是怕我和弟弟失望,他拿起书桌上的毛笔,饱蘸墨汁,即兴为我们各写一个条幅。他还用微微发颤的双手捧出一块亲自雕刻的黄河石,硬是要送给我留作纪念。我看到,那块石头上面赫然镌着“月是故乡明”五个苍劲有力的字。

他风趣地说:“这算是给你们家几年来补交的房费吧!”

我们告辞要走,他披了件衣将我们送至门口。不成想,自此一别,竟成永诀。

李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对中国电影事业贡献颇丰,虽身为名人,但与人交往亲切率真。和李凖在一起,我从未把他看成名人,只当他是家里的一个长辈。

我想怀念他,他与父亲的情缘长留在我的记忆中。

文章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图片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
就摁下二维码打赏吧


父辈的背影

刘玉民:CBA改革受委屈时,爸爸默默支持我
父亲刘建章两次运动中蒙受不白之冤
父亲马洪: 坎坷人生赤子心
马雅:父亲马洪在改革开放年代
项苏云:我与父亲项英,两代人的沧桑往事
田力:从延安到东北,父亲起伏跌宕的人生轨迹
阎明复:"阎家大院"就这样瓦解了
马小冈:老人家一生握笔,晚年"返老还童"
彭小莲:我的父亲彭柏山
徐永清:父亲徐明,戎马关山镌诗行
王永刚:70年前父亲在滚滚洪流中南下贵州
李榕:爸爸的故事
李杭:我爹居然是台湾归来的地下党
乔冠华龚澎儿女忆父母:30年婚姻恩爱如初
父亲王近山与母亲离婚后的命运纠葛
葛佩琦之女葛希平:回眸一甲子,风雨故人情
彭小莲:爸爸妈妈的岁月,终于就这样结束了
任正非:我的父亲母亲
我是杜月笙的女儿,跨越万水千山归来
严家汉:我把赴台湾68年的老爸接回家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