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版)【可下载打印】



音体美资料下载长按上面二维码

中小学资料下载的长按上面二维码

文末查看下载说

文末查看下载说

进度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备课时间


课题(内容)

时、分、秒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1秒,1分的时间观念

 

 

钟表及模型。

 

   学   过   程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一、复习(填空)

1、钟面上有(  )个大格,有(  )个小格。

2、时针走1个大格是(   )时。

3、分针走1个小格是(   )分,走1个大格是(   )分。

4、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   )圈,是(  )分

5、1时=(  )分

   二、导入新课。

   1.仔细观察课本情景图,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2.我们一起学着喊一次。

   3.师说明:人们倒计时喊的“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问:谁知道刚才倒计时用的是什么时间单位?介绍说明每个数字之间经历的时间大约是一秒。

   4.师总结: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而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问:你知道有关秒的什么知识?

   5.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如跑步,神舟5号上天,计算脉

    搏跳动次数,电子显示屏上跳动的数相等)。

  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

   1.观察课本情景图。师:像“秒”这样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问:图中有些什么样的表?

   电子表、手表、钟表、秒表。

   2.师出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学生观察后汇报所得的信息。

   汇报: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揭示:a、同学们说得很正确,有些钟面上又细又长,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b、问:钟面上秒针是怎么计时的?(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

       c、师在模型钟面上演示一秒。

   3.体会1秒的长短。

       a、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一听,钟表发出“滴答”     

          的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b、拍手练习,每秒拍一下。

4、体验1秒的价值(教材63页3题)师可做适当补充。(师板书在小黑板上)

5、.认识几秒。

a、问:秒针从12走到1走了几秒?秒针从2走到4走了几秒?

b、你还能说一说,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就是几秒?

    6、.教学1分=60秒。

a、教具(用真实钟)演示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分针走多少是几分?(将学生分成两组,男生观察分针,女生观察秒针,然后再交换观察一次)

b、板书:1分=60秒

    7.做游戏,体验1分钟能做些什么?

     a、做口算    b、数数  C、写字(生汇报自己1分钟做了些什么事?)

    8、1秒钟能做什么?教育学生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失,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   (三)练习设计。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学生每天大约睡9(    )。  2煮饭大约需要25(    )。

     3小新跑60米要12(    )。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5飞机飞行500米要2(    )。  6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要17(    )。

   2.完成练习十四1、2题。

(四)课堂小结。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备课时间


课题(内容)

时间的计算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2.会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

2.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学   过   程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一、课前准备。

1.填空

1)钟表上面有(    )个大格,一共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    )个小格。

2)时针从上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时;分针从上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

3)1时=(    )分    1分=(    )秒  (介绍时间之间的进率)

2.写出下面钟面上所指的时刻。

       a、出示钟面让学生写。13:00(3时) 24:30(4时30分)

          36:50(6时50分)④10:05(10时5分)

 b、小结认识方法,回忆两种写法。

3.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和时间有关的数学知识  

      ——时间的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

      2时=(    )分

     (1)独立思考:2时等于多少分?

     (2)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班级汇报:(因为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也就是60分+60分 

          =120分。所以2时等于120分。)  板书:2时=120分

     (4)抽个别说。

     (5)及时练习:(P62做一做1题)

          3时=(    )分      4分=(    )秒

          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出示例2:

      (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搜集信息。

      学生汇报:小明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3)班级汇报:1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245-30=15分。③7:45-7:30=15(分)或7时45分-7时30分=15分

     (4)如果是7:45离家8:05到校,那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去多少时间?

      独立思考后交流:1分针从9走到1走了4个大格,每个大格5分钟,

      所以一共是20分。28:05-7:45=20分。着重讲第二种方法。(说明:

       时间的进率是60,从8时中拿出1时也就是60分加上5分得65分,

           65-45=20分。)

   小结: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三、练习设计。

1.课本62页做一做2题。(说出是怎样想的)

2.指导完成4题。

3.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7、9题。

4、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四、课外作业:练习十四第7、9题

五、课堂小结: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备课时间


课题(内容)

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复习。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的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会进行一些较复杂的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


 


   学   过   程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一、基本练习。

1、4时=(   )分   6时=(  )分  3分=(  )秒  1时30分=(   )分 

1分50秒=(   )秒    70分=(   )时(  )分    150秒=(   )分(   )秒

  2.在○里填上“>”“<”或“=”。

     40秒○1分           3时○300分        180秒○3分

     2时30分○150分     1时○52分         1分12秒○80秒

 3.请在(    )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列火车从北京到天津大约需要2(    )。

2)刘翔跑110米栏所用的时间大约是13(    )。

3)张杰做80道口算题用的时间是3(    )。

4)人呼吸一次大约是1(    )。

4.我会判断。

1)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0大格。(    )

2)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60秒。(    )

3)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

4)秒针从1个数字走到下1个数字是1秒。(    )

5)妈妈早上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个小时。(    )

二、加深练习。

1、复习练:明明学校8:30上课,他7:50到校,离上课时间还有多长?

2、对比练:

一汽车本应12:00到站,由于路上堵车,结果晚点了20分钟。它实际什么时候到站?

一列火车本应9:40到站。如果提前12分钟进站,那么这列火车实际什么时间到站?

3、          学校组织100米短跑比赛,小明用了22秒,小丽用了26秒。谁跑得快?快多少秒?

4、         爸爸从家到单位要走25分钟,他要在7:35到达单位。爸爸最迟要几时从家里出发?

5、王叔叔从早上8:30开始从A地出发,经过了2小时50分钟到达B地。王叔叔到B地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6、豆豆从1楼到2楼用9秒,照这样,他到5楼需要多少时间?

三、作业:填一填

1、填空:5时=(   )分  4分=(   )秒  180分=(   )时   90分=( )时( )分

   2、数学书第5题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备课时间


课题(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学   过   程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一、自学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得数,再抽生口答集体订正)

8+7=       7+6=     8+3=   7+5=      8+5=     5+6=    9+6= 

5+5=   6+8=      8+6+1=    8+2+1=       6+5+1=

2、笔算

36+62=      48+37=

36            48   (抽生板演,教师巡视)

    +62          +37  (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讲评,说一说48+37的笔算过程)

3、同桌交流一下计算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抽生汇报)  

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

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二)设疑自探

1、设疑激趣

1)出示四张动物图片

仔细观察这四幅图,你知道它们都属于哪类动物吗?(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

2)出示教材15页的统计表

请看统计表,从这张表里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根据你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独立思考后,抽生汇报)

3)小黑板出示:老师想知道中国特有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能解决吗?(学生尝试独立列式,抽生汇报,师板书:98+25=)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特点,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2、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进行评价,整理。

3、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探。

1)估一估98+25大约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的?

2)那准确的得数是多少呢?你们会计算吗?你认为选择什么方法比较合适,试试看,如果遇到问题,与你的同桌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尝试进行计算,再小组讨论)

3)交流算法: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4)如果你用竖式计算的,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

(三)解疑合探,

1、抽生汇报估算结果和方法。

2、选择竖式计算的同学汇报算法: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个位8+5=1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3,十位9+2=11,再加上进的1就是12,十位满十再向百位进1,十位写3百位写1,算出来是123,所以,98+25=123。

           9   8

       +   2    5         为什么十位的9+2=11写的却是12?

                       

       1   2   3

  (抽生复述计算过程。)

3、笔算时哪些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1)列竖式计算时要把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这里的个位8+5)(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先写进位的1,再在个位写3)

2)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不要忘记加进的1(9+2=11还得加上进来的1得12.)

3)横式上不要忘记写答案。

二、导学

1、教师小结:笔算加法应注意的问题: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横式上不要忘记写答案。

2、强调用竖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和格式。

三、运用

1、笔算:81+19=         47+96=         25+89=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抽生板演,集体讲评,以47+96为例抽生口述计算过程。。

3)学生及时改错。

 2、练习四第三题。

主题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找出数学信息:养殖场有小鸡85只,公鸡59只,母鸡77只。)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1),(2)要求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再解答。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说出算式和算法;纠错)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备课时间


课题(内容)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2、在掌握两位

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学   过   程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一、自学

(一)基本练习

1、口算:8+5=     7+5=     4+9=    7+8+1=     5+9+1=  6+8+1=

2、列竖式计算: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抽生板演。

59+74=      83+68=     76+84=

集体讲评,重点以一题为例口述计算过程。

及时改错,同桌检查。

提问: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答师小结后强调1、忘记加上进位的1。2、两次进位的书写格式)

(二)设疑自探

1、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书18页例2统计表,谁能根据题中的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板书学生列式:376+284=

请同学们观察两个加数的特点,揭示课题板书。

2、学生根据课题提问,教师评价整理。

3、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探。

1)估一估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

2)如果要想知道准确的得数,你会计算吗?你认为该选择什么方法?试一试。

3)选择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解疑合探。

1抽生汇报估算情况。

教师小结:在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时,一般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和的范围。

2、选择笔算方法汇报,师板书:

             3  7   6        个位上6+4=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

          +   2  8  4         十位上7+8+1=16,向百位进1,十位写0。

                            为什么百位上是3+2=5写的是6呢?

             6  6  0

3、在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1)相同数位要对齐,不要忘记写加号。

2)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强调先写进位,再写本位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忘记了。)

  (3)不能忘记加进位1。

二、导学

1、师小结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强调书写格式,提醒学生注意检查。

三、运用

  1、P18做一做。

先独立做两题选一题抽生口述计算过程,讲评后再做后两题。

2、专家门诊。(出示第20页第7题)

      1   3  5         4   2  7          1   6  2

   +   6  9         +   5  4  3        +  9  5  9

――――――      ―――――――   ―――――――

      8   2  5         9   6  0         1   0  1  1

   (1)仔细观察,找出问题。

   (2)抽生口述错在哪里,1小题相同数位未齐,2小题个位相加满十未进位,3小题十位百位都没有加进上来的1。

   (3)动笔改正,强调改错方法和格式。

3、提高练。

      出示:           甲

                 +  甲  乙  

                    乙  丙    

    生独立完成,抽生汇报,讲评交给学生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十位和个位说明甲+1=乙且甲+乙进位了那么甲可以是5、6、7、8,乙可以是6、7、8、9,丙则是1、3、5、7。

1、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应注意哪些地方?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备课时间


课题(内容)

练习课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算式卡片和得数卡片

   学   过   程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一、课前复习

1、口算

500+900=   140+50=   1300+700=   400+3700=    38+40=    70+80= 

960+500=   69+8=    60+20=       1100+300=     24+30=    190+30=

5+9+1=     6+7+1=    9+8 =1=     4+8+1=       8+7+1=    7+9+1=

1)生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出得数

2)抽生汇报,集体订正

2、先估后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68+459=             680+492=          986+114=

1)抽生估算。

2)用竖式计算,抽生板演。

3)组织学生集体评议,以1题为例抽生口述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过程。

4)强调: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数位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的1,横式上不要忘记写答案。)

二、基本练习

1、处理练习五第5题。

419+506=   683+279=    239+79=  365+461=   148+630=   549+225= 

1)生独立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边计算,边检查。

2)进行集体交流。

3)学生改错。

2、学生游戏中处理书上6题。

三、综合练习
 错题门诊:

出示:1  3  5         4  2  7       1  6  3

+6  9          +5   4  3     +9   5  6

8  2  5         9  6  0      1 0  1  1

1)独立思考,检查三道竖式,作出判断

2)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判断

3)抽生汇报错在那里,怎样改正,强调改正格式。

4)我们在今后的计算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四、提高练习

1、下面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呢?生仔细观察思考,(提醒观察每一个数位上的数有什么关系)把你的答案和同桌交流。

出示:536、915、351、85、464、208、649、873、127、 792

1)抽生汇报:

536和464,915和85 ,351和649,127和873)

仔细观察,能发现什么?小组一起讨论讨论!

交流规律:我发现他们个位上的数相加是十;十位和百位上的数相加都九

师小结:相加是1000的两个数,都是个位相加刚好满十,十位和百位上的

数相加都是9.

五、练习                      作业

365+461=      978+92 =         683+279=       283+79=

536+464=       846+655=        338+751=       456+687=

 

 

 




课后心得(1)

课后心得(2)

课后心得(3)


















 

进度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   时

课型


备课时间


课题(内容)

测量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学   过   程

旁批1

旁批2

旁批3

一、自学

(一)口答: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用手势比一比1米,1厘米各有多长?

2、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是怎样测的?(一般从0刻度起,将直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在在直尺的什么位置。)

(二)引入新课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分小组测量: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你是怎样估算的?)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分小组活动,组长记录,看谁估得准)

估计测量                      估计值          测量结果

 数学书 的长:    

 数 学 书 的 宽 : 

 数 学 书 的 厚:

、汇报估测结果,并说说估测的方法。

生: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5厘米、厚大约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估的?

生: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盖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0个指甲盖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5个指甲盖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盖那么厚。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发现测量时所遇到的问题。

(数学书的厚度还不到1厘米,数学书的长和宽都不是整厘米)

3)板书揭题

问:当测量的结果不够整厘米数时怎么办?(要用到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生活中只有米厘米是远远不够的,要准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得有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三)设疑自探

1、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毫米的那些知识?

2、出示自学提纲,生自主学习课本P1——3

①在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表示多少?请在练习本上画出1,厘米和1毫米。

②厘米和毫米是什么关系?

③用直尺再次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将测量的结果填在数学书第1页。

二、解疑合探,师导学(建立1毫米的概念)

1、抽生回答自学提纲①,介绍自己找的毫米。教师结合刻度尺向学生介绍1毫米,并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让学生在直尺上指出5毫米,6毫米、8毫米10毫米和15毫米(同桌检查)

3、数一数0—1,1—2之间有多少毫米,比一比1厘米和10毫  米,(观察直尺)问:你发现了1厘米和10毫米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知道的?)

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

4、及时练:2厘米=(  )毫米   4厘米=(  )毫米  50毫米=(  )厘米

30毫米=(  )毫米  (抽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5、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1分硬币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10页纸的厚度等)

6、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较短的物体和需要比较准确的结果时,如测量钉子的长度、墨水盒的高度、橡皮檫的厚度等。

7、准确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抽生汇报,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师再小结怎样认识的。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抽生说小题为什么是1厘米4毫米。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其中第二题教师先帮助学生理解“用毫米作单位”的意思,学生再独立完成,最后组织全班交流。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橡皮的厚度、文具盒的长、宽。)

四、全课总结

1、今后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要求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2、这节课你还收获了那些知识?




▍素材来源:网络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需要本资料的扫码或长按第一个二维码关注我们后复制双括号里的字到公众号主页底部发送就会收到相关资料《小学数学上册表格教案》注:去公众号后台不会下载的,反回来长按第二个二维直接下载文档,无须网盘。


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下载更多学习资料

没有百度网盘的和不会公众号下载的请长按下面二维码

下载

电脑端网址下载: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http://jazpan.com/view/25069.html

        http://hcjzyw.com/





往期精彩资料推荐,点下面标题就查看内容

  

往期推荐

初中数学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题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下载打印】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修订版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合并同类项》精品课件

高一物理开学第一课【可下载】

高中生物开学第一课(上课)【可下载】

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可下载】

语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可下载打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可下载打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可下载打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可下载打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可下载打印】 

语文教学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可下载打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可下载打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秋季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课件【可下载打印】

秋季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可下载打印】

第一学期开学第一课课件【可下载打印】

中小学校开学第一课课件【可下载打印】

高中秋季开学第一课课件【可下载打印】


语文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PPT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学资源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PPT课件(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可下载打印】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可下载打印 】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ppt【可下载打印】

2019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可下载打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可下载打印】 

科学上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可下载打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ppt【可下载打印】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课件【可下载打印】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和教案【可下载打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可下载打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文末查看关健词下载)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文末查看关健词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文末查看关健词下载)

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教案(文末查看关健词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文末查看关健词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文末查看关健词下载)


上期精彩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可下载打印】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可下载打印】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可下载打印】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可下载打印】

二年级下心理健康教学计划【可下载打印】

一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可下载打印】


英语


外研版三年级英语(三年级起点)上册电子课本

外研版四年级英语(三年级起点)上册电子课本

外研版五年级英语(三年级起点)上册电子课本

外研版英语六年级(上)教材高清电子版

初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电子课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电子课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电子课本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高清电子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高清电子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高清电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高清电子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高清电子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高清电子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高清电子版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可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2020秋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2020秋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2020秋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可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语文

2020秋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2020秋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2020秋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2020秋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2020秋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2020秋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2020秋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2020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2020秋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没有百度网盘的和不会公众号下载的请长按下面二维码

下载

电脑端网址下载: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http://jazpan.com/view/25069.html

        http://hcjzyw.com/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请点个在看,谢谢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