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s | 性别启示录——《模度》与朗香教堂
Talks 是我为 张楠同学 开的新栏目
较于更为简单直接的 Methods,她的方法分析更有深度
所以看到的一瞬间我就内心呐喊状 “约!..................约稿!”
不想用原先的栏目框架来限制她,期待未来更多的内容拉
La Chapelle de Ronchamp朗香教堂 的设计开始于 1950 年,这个让人无法用几何来描述的建筑成为柯布西耶六十年建筑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几乎是在朗香教堂逐渐落地的同时,柯布西耶完成了《模度》的写作。简单回顾柯布不同时期的作品不难发现,这两个在 1950 年左右完成的建筑作品以 不同的媒介,以及 表面上完全对立的建筑思考 共同促成了柯布西耶建筑生涯的重要转折——从“肥皂盒”式的外形到连续,妖娆的曲线表面。理性的度量与自由的曲线,柯布向建筑界同时宣告的两个作品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
- 模数 -
模度的思考起源于音乐。将乐曲的声音性信息转化为文字而记录就是模数化音频的高低,将连续的旋律片段化一系列级数。因此,柯布西耶提出的模度体系可以类比为乐器。更确切的来说不是小提琴这类弦乐器,而是类似钢琴这样,有明确键盘划分的乐器。打破连续的意义在于标准化的记录,进而扩大创作的自由度,音节如此,柯布对于模度的初衷,亦是如此。
柯布创立模度的目的有二,其一是以人体为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度量衡。二是满足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姑且不论这个野心勃勃的构想最终是否沦为一场模棱两可的宣言,在许多人的帮助下,柯布用欧洲美学传统中最为常见的两种工具——“黄金分割” 和 “直角规线”,创造了一套新的度量比例体系。经过一些的研究与不断调整,最终柯布推出的比例人高1.83米,举高2.26米,并引入斐波那契数列,完成了一套完整的模度体系。
然而,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柯布的助手将模度人的换成一名女性,并改变了她的姿势,将她与维特鲁威圆结合在一起。模度人由此变成了一个身高1.83的女人。这个偶然产生的图示对模度体系提出了质疑:这套尺度是否适用于女性,或者是其他矮小的人种呢?为了标准化生产所提出的尺度是否能够真正的满足所有人类的需求?这个由黄金比例推导出的人形真的可以代表人的尺度吗?
当性别的概念出现时,最终的选择便值得我们更多一步的思考。柯布西耶坚持使用男性形象作为模度人,那么,男性所代表的力量,理性,甚至是控制,等一系列的特质是否也是模度所指代的呢?
- 绘画 -
柯布作品风格的转变或许是源于 对于女性身体与特征的回应。这种变化先是呈现在画作中,随后出现在建筑作品里。在他的画作《Apollo and Medusa cameo》中,两张不同性别的半脸拼凑成一张全脸,或者说是两张不同性别的半脸撞击融合在一起。左侧的Medusa具有攻击性的女性的脸孔,右侧的Apollo反而呈现平和的男性脸孔。此时,性别特征反相到两张半脸上,女性的Medusa看起来像是男性,男性的Apollo则像是女性。同样的,《Le poème de l'angle droit》人物形象的性别特征变得更加冲突,甚至是刻意营造的混肴。
值得注意的是,《Apollo and Medusa cameo》的出版时间是1948年,而《Le poème de l'angle droit》则是1955年。或许,柯布在更早期就完成了这些画作,那么他选择在这个时期将他们推向公众视野,或者更大胆的说,将这些作品,与模度,与朗香教堂一起抛出,难道仅仅是为了颠覆自己早期的 “方盒子” 吗?
- 朗香教堂 -
此时,目光再回到朗香教堂,它的曲线与不知所云的曼妙越发像是女性的身体。柯布试图为这所教堂创立一个女性的形象,或者说,用女性身上的柔软来表现这个教堂。同时,柯布还用三个女性的名字来命名朗香教堂的三个塔,Virgin Mary, 他的母亲 Marie 和妻子 Yvonne。
这样的 “柯布风格” 甚至在更早就有所萌芽,早在1911年的东方之旅途中,柯布就曾在日记中不遗余力的赞叹一个农民的陶罐,对于它的混润的形态与手作的质感。所以,柯布曾不止一次的宣称,朗香教堂是一个用手工来表达的脑海中纯净形象,它像是一个巨大的被无数双手所制造出来的手工艺品,就像一个花瓶一样。
那么如柯布所言,模度是如何在朗香教堂中自由的表达呢?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建筑中铺地与家具都是由模度所控制的。其次,朗香教堂大门上有一幅由柯布亲手绘制的模度人的形象。以及隐藏在蜿蜒的墙壁后的模数控制体系。
模度与朗香教堂所呈现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转了传统的建筑构成。通常情况下,建筑的结构体系通常是正交的直角的体系,而建筑内的装饰则是曲线的,形态柔软的,像是藤曼一样的迎合结构体系;而朗香教堂中,装饰性元素保持了线性与正交的特点,而结构则变得弯曲,甚至起到了装饰的效果。
一组更有趣的对比发生在朗香教堂与 Alberto 在瑞士的一座教堂。从某一角度来看,朗香与这座建造于1932年的教堂有着不容分辩的雷同。甚至可以说,柯布照搬了这座教堂的一切元素,除了最不具有再次利用价值的方盒子外形。
时间再次倒回至1928年,柯布在第一次探访高迪的作品时画了这样的速写,图中所示的波浪型的屋顶是不是也预言了三十年后朗香的出现呢?
柯布的转变从来都不是因世事而顺势而为,从方盒子到自由曲线,柯布西耶站在对立的两端,用自我颠覆的方式对建筑进行了两次颠覆。从自我创立,再自我颠覆。这一场长达六十年的布局规划,更像是柯布苦心经营,为建筑学所自导自演的电影。
引用 Robin Evans 的话总结:
“a cut must be made before a wound can be sewn, the deeper the cut, the greater the healer's achievement.”
文字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书本The Projective Cast 及网络的整理再译,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供稿作者:
不 要 介 绍 的 张 楠
#La Chapelle de Ronchamp #Modulor #Gender
有的同学在后台问我要之前推送里的电子书,我这里倒是有一些,但是担心之前版权的问题所以考虑了一下开放分享的事情就放弃了,如果有同学也希望看到一些电子书,可以发书名到后台,如果有电子书我会一并整理到百度云盘或者什么的地方分享出来,我这里有的都一并分享。最近这个月是 Q3 尾声,所以我有很多事情,更新肯定会减缓,一旦有空即会补上:)
更多文章:
Meth | 做一个主导时尚界的建筑师,他们50年前就这么想了
ArchBang | 纪念去年今日,扎哈建筑画解读
Meth | 小小打字机中的大艺术学问
Photo | 不会摄影的科学家不是一个好医生,还要影响建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