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谈几个潦倒的须生:“难道他们的艺术不及那些花衫么?”

沈菊痴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现代的戏剧界,可算是青衣的世界了(其实真正的青衣,简实可说没有,不过是些蒙人的花衫罢了!)至于向为台柱的须生,却是天天的潦倒下去,能够独树一帜的,只有余、高、马(叔岩、庆奎、连良)三人,其余的,只好依靠花衫去吃饭了。


言菊朋之《空城计》


 像言菊朋、王凤卿、谭富英,无一不是很好的艺术,唱工、做派,各有各的妙处,但都屈伏在花衫之下,难道他们的艺术不及那些花衫么?唉!这是须生的厄运哪!但有一层,言、王、谭诸伶,虽不能独树一帜,也还算一个红角儿,最可叹的是几个抱了很好的艺术,潦倒一世,无人闻问的角儿,作者凭着观客的眼光,且把这几个人给诸位介绍一下:


(一)瑞德宝


 谁都知道李吉瑞是个冒牌的黄派武生,可是他的名誉却比真正黄派的瑞德宝高出百倍,德宝允文允武、不曼不支,他的艺术,我们可在《桑园寄子》《长板坡》那些戏里看出他是何等的佳妙、高深。


瑞德宝、李胜奎之《长坂坡》


 他的把子、他的唱功,都有相当的价值,可是声名,竟和三四路角色相等,他的嗓子虽不十分响亮,可是总比喇叭式的哑嗓子好些,但人家成了红角儿,他却潦倒不堪,怎不令人叹惋呢?


(二)于雨亭


 票友下海的须生,人们只知道大名鼎鼎的孙菊仙、言菊朋,却不知道还有一个和言老板差仿不多的于雨亭,他的嗓子可以唱工半调,在现代的须生界,除高庆奎、孟小如外,还有谁敌得过他?王又宸不过唱六半调,马连良和谭富英都是软六字,而且韵味都没有他那么厚,做工也不及他的细腻,只是他扮相苍老,不如他伶的漂亮,他的艺术,可说现在的头等角色也比不上,并且虚怀若谷,不敢演靠把戏,像《珠帘寨》《南阳关》,他都唱的有味,他因不会靠把,始终不肯演唱,比较一般厚颜唱靠把戏的,真个高尚得多!可是他的名气,也和瑞德宝一样,令人叹息,现在居在于桂芬、吴翠云之下,做前三四出戏,这是何等可恨的事啊!我真不懂为什么社会人士,竟把这等唱做俱佳的谭派须生湮没掉,反把非驴非马的冒牌谭派的角儿驾在九霄云外了。


于雨亭之《碰碑》


(三)刘桐轩


 诸君大都知道有个赛三胜吧!他从前不是很有名么?他的念白、做工不是被内行和评剧家所称颂的么?他不是有真正的艺术么?他不是余派正宗么?唉!他现在就是久居天蟾舞台的二路角色刘桐轩啊!他的艺术实足与雨亭媲美,我们在他的《九更天》一剧就可以看出来了,可是不幸的很,他的声价恰恰和瑞、于一辙,真令人叹惜不置!


 此外尚有梅春奎、李逢南、陈福寿、孙馨舫等,都有相当艺术,却都没有相当的名誉。


小杨月楼、梅春奎之《四郎探母》


 我们应该尽力的把他们抬高起来,以发扬他们的佳处,并且竭力把没有真正艺术的打倒,以保持旧有的精彩,质诸诸公,以为何如?


(《戏剧月刊》1929年第1卷第8期)


- 历史推荐 -


京剧的武戏为什么一天比一天吵?

谈京剧《四郎探母》用辙之整洁

“戏曲要编得雅俗共赏,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德国女票友雍竹君:“旧北京第一位洋花旦”

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究竟看了哪几出京剧?

京剧只宜演古装戏:“要警惕那些现代化了的古装戏”

漫谈京剧的男旦现象:“不主张完全废弃”

论样板戏:“我不认为英雄是超凡入圣的神人”

石挥谈影片《生死恨》:应加拍梅兰芳的幕后生活

张古愚:“杨派”已成绝响,杨小楼死不瞑目(1938年)

闲话票友:“尤其是旦行的票友们,要特别慎重”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