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京剧布景:“给表演增添了许多不方便、不合适”

齐如山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有许多人说国剧布景太简单,这话自然是不错,但是也得分开了说。若按写实戏的办法,自然是太简单,若按国剧的组织法说,还嫌他太多余,因为有他倒添了许多不方便、不合适的地方。


 一因国剧是场制,与西洋幕制者不同,幕制的戏,演完一幕休息片刻,将幕闭下,里头装设布景,布景安好,开幕再演,所以多繁杂的布景,也可以随便安置。场制则不然,必须一场连一场的接演,不但前场与后场不许中断,就是前出与后出也不许间断。


 总之,自开戏至散戏,没有一点时候,场上可以闲着。前一戏演完后、一戏未上之时,场上虽然没人,也须将锣鼓敲打,名词叫作缓锣鼓。这样情形哪有闲空来布景呢?所以每逢有布景的戏,只管是极简单的布景,也是闹的场上乱七八糟。同时唱戏的唱戏,布景的布景,这个有道理么,这便是不方便的地方。


更新舞台《西游记》之布景


 二因国剧动作都是舞式,布景中应有一切的事情,都要由身段动作形容出来,添上布景,身段倒不好作。不用说新式写实的布景,就说戏中所用的城门,固然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但是仍觉不甚合适。


 比方《空城计》一戏,诸葛亮坐在城楼,司马懿在城下,两人相去至少也应该有一箭多远,若相离太近,司马懿性命岂不危险。所以司马懿察看城中情形,都是要作远望的身段。只因要用城门作布景,城门离司马懿的眼不过四五尺远,若作远望的身段,则城门就在下巴颏的下边,若低着头望城门里去看,又像司马懿是近视眼,怎么作怎么不合适。


谭富英之《空城计》


 再如《御碑亭》的亭子,不用说安排亭子的时候捣乱,既有亭子,便应有台子,而此则无。旦脚进亭、出亭,都得作出上下台阶的身段来。且进亭之后,仍坐在椅子上,衣服仍然放在桌子上,也是有种种的不合适。


梅兰芳之《御碑亭》


 一出戏如此,出出戏都是如此;一件事情如此,件件事情都是如此;小的布景如此,大的布景就更不必提了。本来最初是绝对不要布景的,种种应布景的事情都有规定的办法,余有《戏中的建筑物》一书已略论之,兹不赘。

 

 后人不解戏剧之原理,往往加添布景、切末。如乾隆年间,盐商家中之戏班,常常以此竞斗奢侈,后来北京、上海亦都效仿。在未曾看见过布景之人,偶尔一见,自然也觉着新颖,妇人孺子,更不必提。但是讲究听戏的人,总是嫌其扰乱,因为于脚色的技术,有妨碍之处太多也。


 二三十年以来,因稍染西洋风尚,更重布景,没布景的戏,欢迎者少,有布景的戏,欢迎者多,便可加价,所以有许多旧戏都加添了布景。只管是驴唇不对马嘴,可是也有人欢迎。



 余与梅兰芳编戏,因为这种情形,也有几出加添布景,余于研究加添布景之时,也颇费许多脑思。因为既想用布景,便不应该照平常戏班,模模糊糊就随便添上,必须要稍微研究研究。所以词句、身段、场子等等,都要去将就他。虽这样将就,终归不甚合宜。总之,有情节曲折整本的戏,绝对不宜用布景。无论如何,总不会熨帖。


 后来乃特编了一出《俊袭人》,全出只有一幕,安上布景,颇得识者赞许,但是倘不用布景演之,亦未见得戏就减色。且于脚色技术,亦终小有妨害,是此剧没有布景亦无妨也。


姚玉芙、梅兰芳、李斐叔、姜妙香、齐如山与《俊袭人》布景


 但以后如果想添用布景,则亦须独幕之戏或场子少、幕稍长之戏尚可,否则必是驴唇不对马嘴,于戏情有损而无益也。


(《新思潮》1946年第1卷第3期)


- 历史推荐 -


京剧之衰,到底始于何时?

郑逸梅:回忆梅兰芳与“甲午同庚会”

程砚秋未演过《白蛇传》吗?

京剧的武戏为什么一天比一天吵?

谈京剧《四郎探母》用辙之整洁

说《汾河湾》《武家坡》剧本中的漏洞

罗亮生:中国戏曲唱片史话

《思凡·下山》的来历和演变

余叔岩逝世详记(1943年)

吴祖光:中国戏曲是世界第一流的艺术

萧军:“京剧必须要被利用和改造”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