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齐如山:“画画讲烘云托月,作文章讲陪笔,编戏也可用这个道理”

齐如山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画画讲烘云托月,作文章讲陪笔,编戏有时候也可用这个道理。在西洋戏中,因为大半正幕多,所以这路情形尚少。我们中国旧戏,这路地方很多,或用这几场陪那一场,或用这几个人陪那个人,或用这几句陪那一句,各种情形不同。所以戏界每议论一出戏,往往说戏胆是哪一个角(就是主要角的意思),捧的可是这一个角,就是这种道理,现可议论一两出。

 

用几场陪一场的戏


 这种戏甚多。比方武戏里头,先胜几场,末后败一场,或先败几场,末后胜一场的这种场子,大致都是此一种,不必细说。


梅兰芳、于莲仙之《樊江关》


用几人陪一个人的戏


 《马上缘》,这一出戏戏胆本是樊梨花,捧的可是薛丁山,为什么呢?樊一出场,就说到薛丁山,赶到城下叫城,指名又叫薛丁山出马。这个时候,不但樊梨花想着看看薛丁山,台下的人都想着看看薛丁山。因为这出戏,樊梨花大半是一个漂亮人物,台下因爱樊梨花,就盼着她得一个佳婿,所以也就很盼着薛丁山出来。这个心理,不但是自己想着看看,也很盼着使樊梨花早一点看见薛丁山,自己才痛快,所以自樊初次叫城,就盼薛丁山出来。


 可是编戏的,第一次偏不着他出来,所以先垫上了一个二路青衣,说是薛丁山的媳妇。回头台下又盼第二个出来,他还不着他出来,又垫上了一个丑脚。又因第四次是个丑脚,所以扮作一个怪物,说是薛丁山的爱妻。第三次又垫上了一个二路闺门旦,说是薛丁山的妹子。前三次都是女的,第四次自然应当垫一个男的,若垫一个平常不丑的人,又恐怕于薛丁山有妨害,所以又垫上了一个丑。这个时候不但樊梨花心里着急,台下也急的了不得。所以薛丁山一出场,只要扮相稍微漂亮一点,台下必定欢迎,这是心理的关系。

 

 《风筝误》,按这部曲子说,笠翁当年本就是用戚施来陪韩世勋,用爱娟来陪淑娟。然而在原曲子里头,还每人都有他的正场,谁也不轻,谁也不闲。到现在班中演此剧,都是择出《惊丑》《婚闹》《诧美》三出来连唱,就纯全是捧淑娟的戏了,戏胆可是韩世勋同爱娟。两个唱许久,淑娟出来只有几句。然而每逢演这出戏,大家必先议论饰淑娟的是哪一个脚,其实他事情并不多。


《雁门关》王瑶卿饰萧太后 朱素云饰杨延顺

王少卿饰青莲女 王幼卿饰青莲子

 

 《连营寨》,这出戏戏胆是刘先主,捧的可是赵云。须生唱许多,各脚打许多,赵云出场便完,可是出场总要得好。也是因为台下见先主狼狈,恨不得赵云一时来到才好的原故。类似这种的戏也很多,比方《雁门关》八郎、青莲的情形都是此种,不必细说。

 

用几句捧一句的戏


 这类的句法尤其多,比方《能仁寺》里头,十三妹同张金凤彼此看见的时候,十三妹说“怎么他长的像我呀”,张金凤也说“怎么他长的像我呀”,丑婆就着说“怎么我们三个人模样一个样呵”,这句话说出去,台下没有不哄堂大笑的时候。其实这一句有什么意思呢,都是前两句托出来的。若是没有前两句,只有丑婆说这一句,那是一点意思也没有。戏中这种句法甚多,不必尽述。


荣蝶仙、程砚秋师徒之《能仁寺》剧照,程砚秋饰张金凤

 

 总而言之,用几场陪一场,用几人陪一人,用几句陪一句,无论哪一种,都很有意思,且是我们中国旧戏特别的地方。编戏的时候偶尔用一次,定有精神。


(《春柳》1918年第1期)


- 历史推荐 -


京剧《杨家将·碰碑》中的“石虎”究竟是什么?

旧影|孟小冬的旦角扮相是什么样的?

京剧影片《望江亭》全彩修复版(1958年张君秋主演)

演戏不能浅薄:好演员上台,让自己的个性“死掉”,把戏里的人演活

“可惜中国一千年来,传统绘画和戏曲很少在舞台布景上接触过”

梅兰芳谈《凤还巢》:“喜剧与闹剧的区别就在这里”

张君秋在《望江亭》中的几段唱:“不是单纯地靠本钱,耍技巧”

谈唱戏保嗓:抽烟、喝酒和吃辣咸等对嗓子不利,但也有人不在乎

戏改臆说:“故事新编远离古人生活,老观众们宁肯看传统戏”

俞平伯谈昆曲的保存:“即谓中国文化全部在崩溃中,亦非过言也”

汪曾祺:“京剧现状,只有正视危机,才能走出危机”

岑范谈京剧电影《荒山泪》:“戏曲电影还要尊重戏曲”

1933年京剧与歌曲的混搭(胡蝶演唱的《您不见》《最后一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