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唱戏保嗓:抽烟、喝酒和吃辣咸等对嗓子不利,但也有人不在乎

白云生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戏剧报》最近接到一些读者来信,询问戏曲演员怎样保喉与练声,要我解答。来信中所提出的,大体上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问题:一、演员怎样才能练好嗓子,有什么简易的科学方法?二、嗓子要如何保护?三、有人在童年时代,嗓音本来很好,但到发育成年之后,嗓子却变得沙哑起来,这是什么道理?有什么办法使它转好?四、过去有些老艺人都说练嗓子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为什么在三九天不间断的喊嗓子反而越喊越哑?这是什么原因?嗓子已哑了之后,是应该继续喊,还是应该停止?

 

 关于这些问题,我在去年《戏剧报》十二月号上发表的那篇文章里,有的已经谈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现将那篇文章未谈到的有些问题提出来谈谈我的看法,希望同志们在看本文时,能参看那篇文章。


白云生之《拾画叫画》


 中国戏曲演员对练嗓子的传统说法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要演员在最冷最热的时候不间断。并非是在三九、三伏时才拚命练,平常时候就放松。

 

 有人说在三九练嗓子反而哑了,这是什么原因?据我想可能有这几个原因:(一)没有注意自己嗓子能力,喊得太久,使之疲劳过度,因而沙哑。(二)没有注意生活条件忽冷忽热,使嗓子受了伤害,因而沙哑。我们从前住的下处(集体宿舍),是村外搭的席棚,时常是用破席搭的,在棚里能见星斗,有时夜间风雪交加,当时生活条件虽然恶劣,但是协调;现在我们演员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宿舍里有炉子,非常暖,在大都市还有暖气,屋里温度很高,只能穿夹衣,而外面依旧是冷风刺骨。在这种环境下,有时忽冷,有时忽热,嗓子很容易受影响。我们戏曲演员,过去一向不睡温度高的屋,以免忽冷忽热,受刺激太大。在关外严寒的地方,人们出外回来,必须先用雪把手脸擦一遍才进屋,还不立即靠近火盆,以免耳朵和手指会脱落,这个办法就是使身子逐渐与寒热协调。

 

 抽烟、喝酒和吃辣咸等对嗓子也不利,但也有人不在乎,这是极个别极少数的。如昆曲班的名演员郝振基和陶显庭二人,郝是每逢嗓哑就喝白干酒,嗓子更冲。陶是烟酒不闻,但逢嗓子缺乏尖音时,他吃炸辣椒,反而出尖音。这是因为生理上需要的不同,不能作为范例。我从前也是烟酒不闻,偶然喝一次黄酒,嗓子感觉有力而响亮,如吃白干酒,嗓子就发干,高音上拔时发哑。现在我也抽烟,但抽得太多时,嗓子就有痰发堵,吃了太咸的,必定口渴,不喝水嗓子干,喝水多了,肚涨气短,这不但对歌唱不利,而且走身段动作时,肚里水动荡,对剧烈武打更不相宜。


郝振基之《安天会》

 

 我们少吃这些东西是有益无损,但以为终身不吃,准能出好嗓子,谁也不敢肯定。肯定的是在唱戏以前这顿饭最好不吃,唱完时也要歇一时再吃。有时在招待晚会结束后,后台摆上汽水、鲜果等,演员们常常不顾一切,拿起就吃,很可能把嗓子激坏。我在年轻时在农村演完戏后,常有老乡们送来西瓜给演员们吃,因我是主要演员,唱最后一个戏,刚散戏,如果不吃就没有了,所以唱完就吃,结果嗓子哑了好几天。这是因为年轻,见东西就吃,没有考虑到嗓子受伤。从这次经验,我感觉到老师说的“不要在请客的场合上顾吃不顾命”,是有道理的。

 

 睡觉时不要用被子盖脸,这样闷一夜,出气会不舒服。睡眠要足,人不睡眠对嗓子最有害。还有生气、打架、吵闹等都会影响到嗓子,这都是应该禁止的。科班的徒弟们,在未结婚前当然严禁手淫和乱搞男女关系,就是结婚后,夫妻同房也要有节制。同房一夜,次日戏码必是轻小的,不使徒弟演重头戏。


 在演戏前,不要多写字或看书。这样易闷气,使嗓子吃亏。现在男女青年同志热恋时,在演出前,还要长篇大套的给对方写信,甚至有人来催才慌慌张张心神不定的赶去化装,直忙乱到上场,这不但对嗓子有害,表演情绪也会受影响。俗话说:“早扮三光,晚扮三慌。”出场前,早些扮好,静坐时,想想戏词,不要多说话,使精神镇定安详,这一点很重要,就是在平常说话太多也不好。师父说“人过千言,不损必伤”。演员们平时话说多了,到了舞台上要用力提气来念唱,就感到不够用了。

 

 关于“倒仓”的问题。按照过去老先生们说法是:“罄其所蓄而出之,犹医家之倒仓法”。又如做买卖的人亏尽了本钱。演员倒仓是声音全完了,要再练声,从新积蓄起声音来练到恢复后,就等于仓库空了又积满了物资。人由童年至成年身体变化,嗓音也随之变化,因此童伶的科班时,嗓子虽好,不能肯定他成年后还是好的;但是童年时嗓子好,如在倒仓时不过度的使用,将来仍可以是好嗓子,只是因为人的生理不同,恢复的时期长短也不同。昆曲班名武生侯永奎同志倒仓时几个月并未停止演出,现今嗓子还是很好的。郝振基老先生倒仓十几年之久才出来好嗓子,所以他一度在京东益顺和科班作教师。京戏中前辈汪桂芬倒仓时曾给人拉胡琴,在这个时期,他每日清早拿着大月琴到郊外吊嗓子,几年后他的嗓子那样响亮使人称绝。


白云生、马祥麟、韩世昌之《佳期》

 

 人的嗓子天赋不同,如果因天赋好而不用功,便不能持久,甚至以后坏了不能恢复。天赋差的只要用功苦练,还是能有成就的。如马祥麟同志从小声音就低,但他父亲马凤彩老先生每天清早带他去喊嗓达三年之久,后来嗓音高低都有了,只是声音有点发干,稍欠圆润。所以他便在身段动作武功等方面求发展来弥补,因此成为名演员。


 还有人说,喊嗓子非要喊哑了,再喊出来才能好,这个话是完全错误的。喊嗓子喊哑了,只要遛遛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等不哑再喊。嗓子哑一次受一次伤,既哑了,就得休息,切不可再喊。

 

 现在的青年同志们一种错误的倾向,就是急于求成。对艺术上的热爱,精神虽可嘉,但是欲速则不达。要知道一个人的艺术成就决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达到的,必须长期勤学苦练,才能艺随年长。因为现今有些同志存在着急性病,对唱、念、打、做,只求量不求质,只讲会,不讲精,而更谈不到进入化境。排演节目多为突击,所以现在的有些新节目只能猛看,不能细看,只能看一遍,不能像旧节目百观不厌,百听不烦。


 我举个浅近的例子:拿蒸馒头来说,一样的面粉,揉的功夫大,蒸出馒头又白又好吃,揉的不到,蒸出来又黑又糙,既不受吃,外皮也不光滑。讲到这个“揉”字,是“柔”加一个提手,我们搞文艺工作的离不开一个柔字,唱要柔,动作身段也要柔,性情更要柔,柔才能静,静才能安,安才能得,柔能生刚,也就是刚柔并济。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供同志们参考而已。


(《戏曲的唱念和形体锻炼》)


- 历史推荐 -


中秋节唱不完的“八月十五”

京剧《杨家将·碰碑》中的“石虎”究竟是什么?

旧影|孟小冬的旦角扮相是什么样的?

绿雨馆漫笔:“余叔岩可比韩昌黎,马连良如苏东坡”

说谭鑫培:“谭的唱已离开了唱的境界”

梅兰芳谈京剧编剧:“紧凑不等于拥挤,通俗不等于粗鄙”

梅兰芳谈《凤还巢》:“喜剧与闹剧的区别就在这里”

戏曲界要注重职业道德:“一台无二戏”,一出戏好比“一棵菜”

学昆曲怎样入门?“昆曲之难,莫难于唱法,决非一蹴所能”

唱戏与年龄:“听童伶的戏,过瘾可以说,韵味则谈不到了”

岑范谈京剧电影《荒山泪》:“戏曲电影还要尊重戏曲”

谈程砚秋之《四郎探母》:“和四郎并立台上,比四郎还要高大”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