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挽救京剧的危机?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怎么样才能挽救现在平剧的危机,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平剧在现在已成强弓之弩,而伶人们非但不知觉悟,自抬其身价者还不在少数,初不知民十五六之盛况已过(那时北平盛行大堂会,一剧之赏,动辄近万,院子座价当在二三元,灌一片,价数千),落没垂亡之时际立待(大堂会难逢,唱片戏院跌价,还是无人过问)。
发祥区的北平,减低座价,再演双出,上座还是异常清淡,老板多典当行头维持,配角都节省开支度日,头脑新鲜些,向外埠发展,心气和平的,专为坤伶跨刀。
在发展地上海,近五年来老顾曲说海上没有平剧(老成凋谢后辈不值一睹),新人物完全集中上等电影(洋产),中下阶级受市面不景气影响,经济方面重大打击,要娱乐亦群趋低价电影,对于座位不舒服,时间太长久,座价极高贵,案目多讨厌的平剧,多觉厌弃,这都是上海平剧崩溃和失败的主要原因。
梅兰芳参观电影《打渔杀家》的拍摄
院子老板,所以近年多不敢邀北平名角,而愿演机关本戏,因为聘北平名伶包银恒须数万(一月),尚要管接送吃住,上座能差七八成,已算难得,二三成,四五成,已见不少,排机关戏,伶人包银既少,又无其他开支,只要一本卖出,还怕下本不红,虽关布置,花费亦巨,但一用仍可再用,较之聘平角还是合算,所以机关戏在上海之势力格外的大,因此平角无形中断送了生财之道。
其实上海平剧崩溃落没、平伶断路和机关戏的盛行,其罪恶都是平伶自作,为平伶本身设想,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伶人能识千个以上的十个里恐怕还不到二个),在商界里月二三十元已算难得,现在一个二路角色月挣千元,多心还未足,夏罗冬裘,俨然富商,前拥后扶,无异王候,无怪平地有子必习伶,无票不下海,艺术还没有头绪,架子倒已成身份。
更新舞台《西游记》之布景
刚会几出戏,便想挂头牌,嗓仅扒字调,就要生懒病,不肯求教能者,只想高攀权门,绣花枕头,塞了一肚稻草,还要空排场面,雪白国币,买些二口冷气,不如围坐谈天,关心长老去指示正经,当你狗屁,滑头码子来教授胡调,称他金言,小报家只要抹抹嘴,连屁都香,大人物能够拜拜门,凡事无妨,上馆子好像小鬼见阎王,出院子无异犯人出公堂,调嗓子赛如病人吃苦药,换行头可比小孩换新装,台上唱戏无精彩,榻中揪烟有神气,挽救平剧四字,满不在乎心上,提倡电影(外关)一语,倒印些儿脑际,没落伦亡,像煞不是他们事,所在急的我们几个有心人,实在无补于事实。
我想最好能院子收为国有,伶人都要国植,最低限度由国家收罗各地剧学家,立一戏剧监察会(现在内地都有了戏剧检查委员会,职员既无才学,间多不管人格,掏乱有余指导不足),对于院子设备座价,伶人包银行头,都应归该会指定。
戏校练功踩跷
至科班教师之选择,童伶之训练,亦须由该会监察指导,严禁私收门徒(私收门徒之罪恶不胜笔录),审查公共教师(票房)这都是刻不容缓的事,我念头只管这般转,可是当局一些儿都不来注意,有什么办法。
(《戏剧旬刊》1936年第12期)
- 历史推荐 -
演戏不能浅薄:好演员上台,让自己的个性“死掉”,把戏里的人演活
俞平伯谈昆曲的保存:“即谓中国文化全部在崩溃中,亦非过言也”
1933年京剧与歌曲的混搭(胡蝶演唱的《您不见》《最后一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