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啸庐杂谭:韩世昌与梅兰芳之昆曲皆不正宗

优优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近读本报天亶君《仙韶寸知录》,窃喜我道不孤,为沉闷寂寥之昆曲吐气扬眉。而于韩世昌梢加指摘,尤为称快,爰就二三感想所及,拉杂书此,博天亶一粲。


 北方昆曲,余常谓自咸同以来,厥有三变,最初杨鸣玉、朱莲芬辈均以南中名伶为北地巨擘,以故当时昆曲最为纯正;自后北人习此,典型虽存,精神已失,然字眼尚知校订舛误,身段亦逈异乱弹,若陈德霖、乔蕙兰即其例也。


朱莲芬、陈桂庭之《琴挑》


 所谓韩世昌之昆剧者,不过袭昆曲之躯壳,戴昆曲之假面具而已!盖咸同及光绪初元之际,士大夫躭嗜昆曲,习为风尚,恭亲王辈甚至非昆戏不看,府中仆役亦均能歌“收拾起”也!同时朝贵复创立昆班,养诸邸中,如是者若干年,駸駸乎已,由杨鸣玉、朱莲芬辈之昆曲,一变而为陈德霖、乔蕙兰矣。


陈德霖、余玉琴之《断桥》


 洎夫二簧继起,昆声中歇,此府中仆役之能歌者,以及邸第子弟,遂奔食四乡为江湖班教师,江湖班者,散处于京兆外县各处之戏班也,江湖班以高腔为宗,习昆曲不过其绪余耳,因此吾可以总括其所谓昆曲者:


 一、已变相的昆曲,再辗转介绍于江湖班;

 

 二、江湖班之昆曲,其精神已一宗高腔。


韩世昌之《思凡》


 有此数因,昆曲复变为高腔式的昆曲,而与陈德霖、乔蕙兰者又逈异矣!


 抑吾又有进者,以为昆曲至今日固已三变,梅兰芳者,崛起于老谭后,为乱弹方面之健将,彼亦常排演昆剧矣,此种昆曲又如何耶?


梅兰芳、姜妙香之《乔醋》


 余亦有说陈德霖,虽兼唱黄腔,然尚能分别,不相混淆,试一聆其《武家坡》与《游园惊梦》可晓然也;乔蕙兰以北人而习昆曲,较之杨、朱固成变调,然乔终其身却未尝一唱乱弹,至于梅,则始终生长于黄腔中,其所熏陶者,西皮也,二黄也,二六也,反调也……固无一日不在黄腔中讨生活者。


 近来之始习昆曲,其心理又别有在,故我亦可以总括其所谓昆剧者:


 一、浸淫于乱弹久,故其昆剧与韩世昌之出身江湖班,宗尚高腔,其趋势正复相同;


 二、梅中途炫于新剧《天女散花》等,均系别成一派,彼之昆剧,亦为此好奇心理发明妄想所支配,而有所更张,别成一种富有二黄气息,并带有特别改良色彩的昆剧。


梅兰芳、韩世昌晚年之《游园》


 由此观之,昆剧在今日,一方面为高腔式的昆剧,一方面为富有二黄气息并带有特别改良色彩的昆剧,正不必彼此讥嘲,互相夸耀。而吾人秉笔批评者,亦何必曰若为昆剧中兴名旦,若为昆剧大王哉!质之天亶,以为何如。


(《申报》1919年12月26日)


- 历史推荐 -


反对梅兰芳出洋(1925年)

观谭富英《失街亭》:声容并茂、精彩绝伦

京剧应该亲世俗、趋时尚、多戏说

老的忘不了:回忆“反右”之前与盖叫天的交往

谈京剧流派:敢于向旧的习惯势力作无情冲刺

《虹霓关》的丫环:“该是个陪嫁娘,而不是妾”

曹心泉谈剧:“脂粉气乃小生之大忌,愿今之同业之复古也”

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观赏梅兰芳《刺虎》之警卫记忆

谈旦角表演:如只演“行当”不讲人物,就成了“一道汤”

《奇双会》二事:赵宠问夫人的名字究竟合不合理?

要让胡琴“唱”(为张君秋伴奏的点滴体会)

五十年代在武汉看程砚秋先生演出《锁麟囊》

京剧的“韵白”是不是真的难懂呢?其实并不难懂

许姬传谈《贵妃醉酒》:“没有扎实的腰腿功很难胜任”

梅兰芳谈《凤还巢》:“喜剧与闹剧的区别就在这里”

旧戏曲的魔障:“玩古董”、“看稀奇罕儿”的标榜万万要不得!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