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观赏梅兰芳《刺虎》之警卫记忆

张毓中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1946年2月12日,蒋先生视察上海市政府的当天晚上,莅上海美琪大戏院,观赏梅兰芳的拿手好戏:《费宫人刺虎》。梅兰芳是应我军方主办的“中美陆海空三军同乐晚会”,特别演出此出名剧,以示敬军劳军的心意。


 美琪大戏院外型雄伟瑰丽,内部富丽堂皇,座位宽大舒适,灯光音响一流,楼上楼下可容数千人,为上海颇有名气的戏院。被邀请者除中美双方海陆空三军将领与军官之外,尚有市府高级官员,工商社会名流,星光闪闪,冠盖云集,珠光宝气,中外交辉,为上海前所未有的盛会。


1945年10月10日梅兰芳抗战胜利后首次登台,演出《刺虎》

 

 晚会7时半开始已座无虚席,全场秩序井然,肃静无哗,充分显示晚会之水准。八时许娱乐节目正式开始,演出逗笑杂耍等,至九时中场休息。蒋先生伉俪于九时五分左右,在无人注意时,愉快从容地莅临戏院。

 

 此时广播声中突然响起中英双语,报告蒋先生伉俪莅临戏院与大众同乐的消息,灯光也同时向蒋先生伉俪打照过来,因此全场人士,可清楚地看到伉俪风采,人人莫不惊喜兴奋,一致起立致敬,并以如雷的掌声表示欢迎。


蒋介石、宋美龄夫妇1946年2月12日晚观看梅兰芳《刺虎》留影


 蒋先生伉俪满面笑容,一面频频颔首致意,一面以手势示意请大家坐下,等蒋先生伉俪坐下以后,全场才又安静下来。跟着大灯改为小灯,揭开帷幕……先响起一阵短暂的锣鼓声,继而飘出悠扬的国乐,再灯光一亮……艳丽如仙的梅兰芳出场,马上一阵如雷的掌声响了起来,人人陶醉在他那神乎其技的演出之中。尤其外宾们目睹一堂堂男子,一笑一颦,一举手,一投足,比女人还女人,兴起大有不可思议的惊叹。

 

 演出时间约一小时,不仅观众如醉如痴,鸦雀无声,就连蒋先生伉俪也愉快地欣赏到剧终(刺虎为压轴戏)才离场。不消说,蒋先生伉俪起立离开时,全场观众都在原座位上肃立不动,鼓掌欢送,情况极为热情。然秩序井然,毫无凌乱现象,可见观众之水准,以及对蒋先生之尊敬。

 

 就警卫而言,上海的环境十分复杂,安全顾虑不少,幸好蒋先生伉俪莅临美琪大戏院观赏京剧一事,事先保密非常成功。按照常理,蒋先生绝不会轻易去参加同乐晚会的,就连情治宪警和军方也只知道中外高级将领、政府政要和社会名流,为敬军劳军,在美琪大戏院举行同乐晚会,邀请名伶梅兰芳演出拿手好戏。至于安全措施,以为只不过是一般性的秩序维持而已。


梅兰芳在美国演出《刺虎》


 这次警卫措施,虚虚实实,有虚有实,是俞侍卫长亲自秘密与有关负责人安排妥当的。我奉俞侍卫长命令,仍负先遣任务,采秘密方式,对美琪大戏院之座位、休息室、停车处等处,率侍卫等作周密的勘察检查,然后再指派侍卫官、侍卫、警务员在暗中控制监视,我自己则不时的在各处视察。俟蒋先生伉俪进戏院后,我就公开我的身份,与安全警卫人员密切联系配合,控制所有门户的进出,作必要时的检查和盘问,总算安然无事,完成了这特殊的警卫任务。


(《侍从蒋介石:我的特勤生涯》)


- 历史推荐 -


齐如山:“唱戏一行本就难,中国比外国尤其难”

京剧的“韵白”是不是真的难懂呢?其实并不难懂

许姬传谈《贵妃醉酒》:“没有扎实的腰腿功很难胜任”

记忆中的徐凌霄:“三句不离本行,戏词冲口而出”

“可惜中国一千年来,传统绘画和戏曲很少在舞台布景上接触过”

为什么中国戏剧一定要保留脸谱?

说《伍子胥》:杨宝森的唱腔没有汪派的昂扬刚劲,但更挂味儿

谈谈杨宝森的唱腔:“听起来不是那么锋芒毕露,但很有味道”

周信芳细说杨宝森:“救了一批调门不高的老生演员”

张君秋:谈京剧流派的继承和发展问题

由马连良之《四进士》谈到周信芳与余洪元

漫谈「阎婆惜」与张文远之死:看了洪深将「乌龙院」改编「阎婆惜」以后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