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看懂脑脊液常规结果?

啰嗦探案 离床医学 2023-11-22


引子


这是前不久我管理过的一位患者,因意识障碍入院的青年男性,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如图,那么如何看懂这个结果呢?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思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炎症(或非炎症)性疾病。


何为脑脊液?

脑脊液是充满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在正常情况下:
脑脊液中细胞很少,其中大多数为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占60%~70%,少数为单核粒细胞,偶见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成人的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值为(0-5)×10*6 /L;对红细胞应单独予以计数。

在病理情况下:
脑脊液中的细胞可迅速增加,出现各种激活状态的细胞。
白细胞比例变化属异常;
出现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激活的淋巴细胞、激活的单核细胞与浆细胞等炎性细胞,视为异常。

  • 脑脊液细胞主要来源于血液中的细胞,在病理情况下,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和单核样细胞尚可通过自身分裂进行增殖。

  • 脑脊液这些细胞的去向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引流,变性和血液回流也是脑脊液细胞的重要去向之一。


采集脑脊液的一些注意事项?



脑脊液的细胞学分类及意义


脑脊液“常规”报告中的单个核细胞实际上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和其他病理性细胞等。

常见细胞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
正常脑脊液中不存在红细胞。
若出现红细胞,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如脑出血(病理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性)及腰穿损伤出血(非病理性)等。

2.淋巴细胞 :
正常脑脊液中有少量的淋巴细胞,约占有核细胞总数的 60% -70%。
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形态和功能可发生改变,按形态学分为小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激活淋巴细胞等。

3.浆细胞:
正常脑脊液中不存在浆细胞。
浆细胞的出现,提示体液免疫反应的存在。

4.单核细胞 :
正常脑脊液中有少量的单核细胞,形态与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相似,约占有核细胞总数的 30% ~ 40%,与淋巴细胞的比例为 4∶6 或3∶7。
疾病状态下,单核细胞受到抗原或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时,形态会发生变化,表现为胞体、胞核增大,胞膜不规整,可有瘤状突起,胞质着色加深,胞质出现多个空泡,称为激活单核细胞。

5.中性粒细胞:
正常脑脊液中不存在中性粒细胞,但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可因腰椎穿刺损伤随红细胞带入,应予识别。
若出现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常见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诊断特异性;也可见于颅脑外伤、颅脑术后、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6.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脑脊液中不存在嗜酸性粒细胞。
若数量或比例明显增多时,提示机体存在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的可能。

7.嗜碱性粒细胞:
正常脑脊液中不存在嗜碱性粒细胞。
若出现提示存在过敏反应,可见于各种炎症、异物反应、寄生虫感染等,无诊断特异性。

8.吞噬细胞:
正常脑脊液中不存在吞噬细胞。
红细胞吞噬细胞、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及胆红素,若出现提示陈旧性出血。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强大,可吞噬各种异物,包括变性的白细胞、吞噬细胞和病原体等。

9.脱落细胞:
各种原因导致脑室中的室管膜细胞、脉络丛细胞及蛛网膜下腔中的蛛网膜细胞脱落时,可在脑脊液中偶然发现,无诊断特异性。

10.肿瘤细胞:
脑脊液中的肿瘤细胞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
前者可见于恶性程度较高的髓母细胞瘤、胶质瘤、生殖细胞瘤、室管膜瘤和脑膜瘤等;
后者常见于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胃癌、白血病及淋巴瘤等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相关阅读:

1.病例分享:头痛、咳嗽:罕见的颅内巨球为哪般?

2.离床医学:22岁女性,反复抽搐、惊厥7天,高热1天。思路在哪里?

3.离床医学:麻痹大意,发热、头痛当感冒,入院后抽搐不止!

4.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诊疗研究进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