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人谈|汪锋:面向人类复杂系统的语言学跨学科研究

汪锋 语言战略研究 2022-04-13

2021年第1期

语言交叉学科

多人谈

何莲珍,李宇明,Stephen Crain

徐大明,汪   锋,陆   烁

本期嘉宾

汪 锋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教授

面向人类复杂系统的语言学跨学科研究

 如何看待语言,决定了语言学研究的方向。自索绪尔开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们一直在追求同质化的语言,或许可以类比于物理学家们探索真空环境下的各种物理关系。无论语言学家还是物理学家的探索,长期以来都试图通过层层细分来解决问题,比如,索绪尔先区分言语与语言,再区分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一直区分到共时结构中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认为最基本的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找到了,语言问题就解决了。后来的结构主义从分布出发,确定从音系到句子各个层面的单位以及其中的组合规则,只是这一思路的精密化。再后来的生成语法貌似用转换颠覆了结构主义,但其实质要求假定更“纯”的语言,这样才能用一套普遍语法生成所有的句子。这样一路下来,造就了语言学的专门化和独立。


然而,语言学的自立门户导致很多重大问题被忽略,还原哲学下的方法论不能解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复杂问题。魏茵莱希(Weinrech)、拉波夫(Labov)等在上世纪中叶就指出了索绪尔以来把共时系统和历时系统割裂开所造成的悖论,必须将社会变异纳入语言研究才能建立语言演变的基础。语言的社会面向由此得到重视,语言变异的研究即是语言学与社会学的结合。拉波夫甚至认为社会语言学的提法是不对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而语言学不研究其社会面向实在是说不过去。


随着复杂系统理论的发展,王士元等在本世纪初提出,语言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这种语言观进一步为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了一条大路。并没有什么独立先在的语言官能(language faculty),语言是人类在交际活动中涌现(emerge)出来的。类似地,蜂巢规整的正六边形并不存在于工蜂的建设蓝图之中;亚马逊蚁群的高度组织行为是单个蚂蚁简单行为适应环境的复杂后果;市场之看不见的手肇始自简单的个体买卖。近二十年来,在国际顶级科学刊物上发表的与语言学相关的重要研究主要集中于认知和演化,要研究认知,不可能不研究大脑。就目前所知,大脑的基本组成成分神经元构造很简单: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神经元的行为也很简单,相互传递电信号或化学信号而已。而这正是复杂认知行为的基础。人类的大脑和认知都是通过漫长的演化而来,因此这两个方面可以统一到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上来,本质上都是要回答语言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特性以及演化过程。当前科技前沿中的人工智能概念引人瞩目,而人工智能本质上要探讨如何以机器和算法来实现人的智能,离开语言与大脑,则智能无从谈起。著名的图灵测试其实就是将智能转化为可观察的语言交际。从人类复杂系统角度来研究语言完全没有可能局限于纯语言学内部,如果有,那一定只是闭门造车。


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就是不断打破语言学的旧有界限,与其他学科融合的过程,目标是解决重大问题。元音是如何涌现的?音节是如何形成的?语言的涌现过程如何?在互动交际的背景下,个体的接触如何造成了语言的适应变化?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语言的根本作用是什么?这些重大议题的解决都需要借力于其他领域。


北京大学与台湾联合大学系统、香港中文大学三方,于2013年签署协议,共建“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Joint Center for Language and Human Complexity),三方参与人员除了语言学者外,还来自考古系、数学系、心理系、医学部、电子工程系、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系、生物医学院等。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三方紧密合作,轮流召开年会,以与国际学界建立良好的对话交流渠道。2014年联合研究中心组织了“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国际研讨会”,主题为“语言变化”,从8个不同的维度展示了语言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特性(详见《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云南大学出版社,2017)。2015年联合研究中心组织了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国际学者“黉门对话”,包括5场:第一场是语言学家王士元和基因学家曾长青的对话,主题是“单源还是多源?”;第二场是语言学家聂鸿音和心理学家曾志朗的对话,主题是“文字认知与神经系统的演化”;第三场是语言学家陈保亚和考古学家雷兴山的对话,主题是“语言接触与考古背景”;第四场是语言学家沈钟伟和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的对话,主题是“语言接触的社会历史边界”;第五场是语言学家孔江平和数学家姚远的对话,主题是“语言演化与接触的数学模型”(详见《黉门对话——以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化为中心的跨学科视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7)。从这些初步的探索中,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面向人类复杂系统的语言学研究在跨学科道路上的勃勃生机。


相关推荐


徐大明:社会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跨学科视角
Stephen Crain:语言研究的生物语言学视角概览李宇明:语言学的学科交叉问题
何莲珍:做好顶层设计,推动人文社科领域交叉研究周鹏:儿童语言习得机制跨学科研究:进展、问题和前景梁丹丹:理论语言学对病理语言学的贡献游汝杰:中国古代文化制度与语言演变
陈平:语言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陈平 | 交叉学科教学与研究:做什么,怎么做
卷首语 | 陆俭明:语言研究要与未来接轨
《语言战略研究》2021年第1期目录及提要
Chinese Journal of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No. 1, 2021

约稿启事 |《语言战略研究》 “世界语言生活”专栏(2021年第5期)
俄罗斯《社会语言学》杂志翻译刊载《语言战略研究》5篇论文
摆脱“圾无力”,分类“轮到你”!垃圾分类名称引社会关注 | 语言生活皮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