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因编辑治疗致命性遗传疾病再获新进展,碱基编辑策略成未来趋势丨医麦新观察

江江 医麦客 2021-04-01
医麦客近期热门报道

CD19/CD22双靶点CAR-T斩获2021年首张临床批件丨医麦猛爆料

专访臻格生物创始人陈建新:至臻品质服务中国,尽善匠心健康世界



2021年1月9日/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一直以来,无论是出于对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需要,还是对延长寿命的美好期望,科学界对于对抗衰老的研究尤为感兴趣,尤其衰老是许多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心脏病、癌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


早衰治疗的突破


早衰症(Progeria),也称为Hutchinson-Gilford早衰综合症(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HGPS,儿童早衰症),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遗传疾病,由核纤层蛋白A(LMNA)基因的突变引起,该基因中的一个DNA碱基C改变为T(C-G——T-A),这种改变会增加毒性蛋白质progerin(早衰蛋白)的产生,从而导致快速老化过程。


大约400万儿童中就有1人在出生后两年内被诊断患有早衰症,可导致儿童极度的过早衰老,显著缩短他们的预期寿命;并且几乎所有这些儿童在儿童期和青春期都会出现与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血管疾病(心脏病和中风),脱发,骨骼问题,皮下脂肪减少和皮肤变硬,一直以来,针对该病症都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0年11月,衰症治疗研究迎来一项里程碑,美国FDA批准了首个早衰治疗药物lonafarnib(Zokinvy),用于减少HGPS患者的死亡风险,以及治疗患有特定早老样核纤层蛋白病的1-2岁患者,这一药物治疗可以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


直接纠正基因缺陷,或许是对付早衰症最彻底的方法。


基因编辑策略对抗早衰屡现潜力



基因疗法一直是遗传性疾病创新治疗领域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其中基于基因编辑的策略更是使得精确修饰遗传变异成为可能,有潜力为这类疾病提供另外的甚至更引人注目的治疗方法。

2019年,两个团队分别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报告了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方法修复小鼠中编码核纤层蛋白A的基因的相关突变。



在其中一篇题为“Single-dose CRISPR–Cas9 therapy extends lifespan of mice with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的研究论文中,研究人员开发的一项基于AAV9递送CRISPR/Cas9的策略,有效的减少了LMNA(编码核纤层蛋白A的基因)突变引起的毒性progerin(早衰蛋白)的积累,成功使早衰症小鼠的寿命延长约25%



近日,基因编辑技术治疗早衰又迎来了另一项重大突破。


2021年1月6日,一项由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的David R. Liu(刘如谦)团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的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的Jonathan D. Brown团队、以及Vanderbilt大学医学中心Jonathan D. Brown团队合作的研究在线发表于Nature杂志上,题为“In vivo base editing rescues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in mice”。


该研究描述了使用单碱基基因编辑工具——腺嘌呤碱基编辑器 (ABE)直接纠正源自早衰症儿童的成纤维细胞和HGPS小鼠模型中的致病性HGPS突变,并且未检测到脱靶编辑。



腺嘌呤碱基编辑器 (ABE)是刘如谦教授团队开发的一种单碱基基因编辑工具,于2017年10月25日发表在Nature上。它可以将A-T碱基对转换成G-C碱基对。加之该团队在2016年开发出的世界首个CRISPR-Cas9单碱基编辑器(CBE)可将C-G碱基对转换成T-A 碱基对的成果,研究人员目前已经实现了不依赖于DNA断裂而能够将DNA四种碱基A、T、G、C进行替换的单碱基基因编辑技术。


▲ CBE和ABE机制图(图片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刘如谦教授表示:“ CRISPR编辑虽然具有革命性意义,但仍无法在多种细胞中进行精确的DNA改变。我们开发的碱基编辑技术就像文字处理器中的查找和替换功能。在将一个碱基对转换为另一个碱基对方面非常有效,我们认为这对治疗早衰等疾病非常有效。”


在此次发表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ABE碱基编辑技术,在不破坏DNA的情况下,用一个DNA碱基替换另一个DNA碱基,以研究改变这种突变可能如何影响小鼠中类似的早衰症状。


NHGRI医学基因组学和代谢遗传学分部高级研究员,NIH主任以及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Francis S. Collins博士表示:“这一毁灭性疾病对患病儿童及其家庭造成的损失不可低估。而几乎所有受该疾病影响的儿童都由一个特定的突变导致,这一事实使我们意识到,我们可能有办法解决其根本原因。”


为了测试这一碱基编辑方法的有效性,该团队最初与Progeria研究基金会合作,在实验室中对来自早衰患儿的成纤维细胞递送了ABE(慢病毒递送),从而编辑其LMNA基因,结果显示在87%至91%的细胞中定点校正了这一突变。


这一结果为研究早衰儿童的新疗法和治愈方法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新途径。


基于此,研究人员进一步在纯合的转基因早衰小鼠模型(C57BL/6-tg(LMNA*G608G)HClns/J)中测试了这一基因编辑策略,选用AAV9递送ABE,通过单次眶后注射。结果显示,该基因编辑器成功地恢复了包括心脏和主动脉在内的各种器官中大量细胞的LMNA基因的正常DNA序列。


▲a. 早衰突变;b. AAV9-ABE治疗过程(图片来源:Nature)

治疗后六个月,小鼠的多数细胞类型仍保持正确的DNA序列。在主动脉中,结果甚至比预期的要好,因为编辑后的细胞似乎已经取代了携带早衰突变并因早期恶化而退化的细胞。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出生后第14天单次注射AAV9-ABE可以改善活力,并且经过治疗的小鼠的寿命从七个月增加到将近1.5年。该研究中使用的小鼠的平均正常寿命为两年。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证明了,通过直接纠正根本原因,体内碱基编辑策略作为HGPS和其他遗传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极具潜力。Jonathan D. Brown博士表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为人类开发这种系统,但在这些系统中,还有一些额外的关键问题需要我们首先解决。”在《自然》杂志同时刊发的评论文章中,相关专家对这项研究成果也给与了积极的评价之余,也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


生物药创新技术大会(BPIT)即将于2021年3月拉开序幕,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碱基编辑——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


由于大约一半的已知致病性遗传变异是由单核苷酸变异(SNVs)引起的,因此,开发出高效的SNV纠正方法和工具是遗传疾病研究和治疗的重要目标。

碱基编辑是基因组编辑领域的最新进展之一,其将SNVs引入活细胞的DNA或RNA,在许多遗传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尤其DNA和RNA碱基编辑器在特异性、效率、精确性和递送方面的最新进展揭示了这些技术或将带来令人兴奋的治疗机会。

单点突变的纠正将是未来精准医疗的主要焦点。

推荐阅读:Nature综述:碱基编辑的前世今生丨医麦猛爆料


碱基编辑器主要可分为DNA编辑器RNA碱基编辑器。DNA碱基编辑能够对基因组进行不可逆的、永久的改变,而RNA碱基编辑则对细胞遗传物质进行可逆修改或RNA表观转录修饰。


DNA碱基编辑器主要包括刘如谦教授的CBE和ABE系统,同时也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而更新迭代,例如CBE已经经过了4个版本的优化(BE4),此外,无RNA的DddA衍生型胞嘧啶碱基编辑器(DdCBE)、能够编码单个TadA域的ABE8e、以及能实现C-A和C-G改变的糖基化酶碱基编辑器(Glycosylase Base Editors,GBE)等其他DNA编辑器也在进一步被开发。


另一位在CRISPR基因编辑领域极富盛名的华人科学家张锋则相对集中在RNA碱基编辑系统,主要包括REPAIR、RESCUE等。张锋教授和刘如谦教授还合作创立的了碱基编辑公Beam Therapeutics,已经于202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推荐阅读:


➤ 双碱基编辑已经到来


为进一步追求更高的编辑效率和更宽的编辑窗口,以及填补单碱基编辑器只能催化单一类型碱基变化等局限性,双碱基编辑的策略也开始被探索。


2020年6月1日邦耀生物与华东师范大学刘明耀教授及李大力教授团队合作的一项研究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进行了发表。该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双功能碱基编辑器A&C-BEmax,不仅可以实现单独的C-T或A-G,还可以在同一等位基因上同时实现C-T和A-G的高效转换,该碱基编辑器下的 C-T编辑窗口被拓宽,效率得以提升,RNA脱靶水平大大降低。



同在6月1日,J. Keith Joung 团队在同一杂志上报道了一种基于CRISPR/Cas9的同步可编程腺嘌呤和胞嘧啶编辑器(Synchronous Programmable Adenine and Cytosine Editor,简称SPACE),可以同时进行A-G和C-T编辑。  


随着碱基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我们期待这一极具潜力的创新技术能为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方法,或者为更多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更广泛的思路。

参考出处: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1-dna-editing-method-mouse-progeria.html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086-7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573-x#ref-CR10
4.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19-0343-4
5.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3-020-0084-6
6.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18-0338-6
7.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0-0592-2


    医麦客始终致力于生物创新药的前沿技术、行业动态、产业洞察等原创新闻报道,全媒体高端矩阵用户达16万+,其中工业用户占比超50%,科研与临床用户约为30%,投资机构用户超过5%。为促进产业细分领域的互动交流,我们组建了多个专业微信群,欢迎扫码加群。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