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小说的音乐性丨“贝多芬四重奏陈述了我们称之为世界的这个大物质团的真实存在。”
浅析伍尔夫作品中的音乐和绘画元素
隐晦的意象、复杂的内心独白、毫无情节感而言的故事是意识流小说一贯坚持的风格,而这又促使了作家将更多的视角投向文学作品之外的其它艺术创作,从中汲取大量灵感和营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而英国作家伍尔夫就是一位充满了实验精神的意识流小说家,其毕生都在追求小说写作方式的革新。本文试通过对伍尔夫多部作品的分析,从音乐和绘画的角度对她的写作方式进行解读。 限于公众号主题,这里仅选自了音乐部分。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女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她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日记、随笔及学术论文等。伍尔夫的写作摆脱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固有表现形式的困扰,以一种前卫实验和独立探索的精神创建了一种全新的美学思想,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了现代小说的未来走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伍尔夫不但是一位文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
意识流小说的突出特点是将笔触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之中,用一种更为透彻的表现方式去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意识流小说体现出来的主要是人的潜意识的自由流动,而潜意识本身是无法通过简单的文字直接描绘出来的,因此作品涵义的表达必须借鉴形象、色彩、光影、节奏和旋律等一系列外在元素来加以辅助。实际上,这些新元素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绘画和音乐艺术:将绘画和音乐元素运用到文学作品的创作当中,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意识流小说的表现力,尤其在描述人物的心理和精神活动方面时,天马行空式的意识流动和众多的意象设置,成功构建出意识流小说的独特性。
伍尔夫小说的音乐性
小说家借鉴音乐手段来进行作品创作由来已久,而伍尔夫则尤为突出。她对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她曾经说过:“整个世界是一件艺术品,我们是这件艺术品的组成部分。哈姆雷特或贝多芬四重奏陈述了我们称之为世界的这个大物质团的真实存在。但是,实际上没有莎士比亚,没有贝多芬,而且肯定而确切地没有上帝。我们就是世界,我们就是音乐,我们就是事物本身。”很明显,伍尔夫不满足于普通意义上的借鉴手法,而是把音乐当成文学的“理想自我”,追求音乐的主体性。伍尔夫在自己的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这两种追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通用音响来刻画人物的情感;
一是追求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和含混性。
1、《海浪》
《海浪》从谋篇布局上看就像一首悦耳动听的音乐,共分九个乐章,在每一乐章的开头部分排列着一段优美动听的引子,这引子不但引领着整部乐曲,更是伍尔夫有意安排的一种格局。比如引子中所描绘的太阳、鸟儿、花朵和海浪等事物的变化,正象征着人生的高低起伏,如同乐曲一样变幻莫测。作品中的语言也如音乐作品一样流畅自如、富于节奏感,给予读者如同聆听美妙音乐般的享受。《海浪》的主体部分其实就是六个人物的对话,它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虽然讲述的事情无所不包,但都来源于主人公们复杂的主体意识。六个孩子从年幼开始,懵懵懂懂地长大,他们各自的思想和语言呈现出不同的音调。孩童时期的生活是明快清晰的,对大自然的感受敏锐而迅速;青年时期主人公们的性格渐渐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方向;随着他们慢慢从中年期步入老年期,他们各说各话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作家赋予了每个人不同的表达特色。小说中的六个主人公如同六部单独延伸的音乐旋律,各自有独特的音色音调,当一种旋律强音之时,其他旋律就会淡出,但当淡出的旋律需要强音时,它就会找到突出,如同六个重奏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续续展开,虽然彼此无关,但又协调一致。伍尔夫借用赋格的音乐结构,创造出一种多层次的叙事形态,构建出一种所谓的复式意识流。应该注意的是,复式意识流不是一个单独的意识流,而是许多意识流的交汇。
2、《到灯塔去》
而在《到灯塔去》,小说的三个部分好比一部恢弘的奏鸣曲中相互关联的三段式。首先,是主旋律的呈现部。在这部分中,拉姆齐夫人的独角戏占了主要位置,旋律围绕着她持续展开,逐步深入,表现出了拉姆齐夫人贤妻良母式的人格特征和与人为善的性格特性。与此相陪衬,家族其他成员如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般融入拉姆齐夫人这一主旋律当中,拉姆齐夫人的主导思想如同“灯塔”一样照耀在家族每一个人的身上。这部分的语言舒缓而平静、节奏抒情而变幻,充分体现了家族中每个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从而突出了全家族成员渴望到具有现实和理想双重涵义的“灯塔”去的理想。
其次,是展开对比部。时光如流水,十年光阴转瞬即逝,整个家族随着外部世界的变革影响,原来安宁平和的景象发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似乎变得不可思议。在这一部中,作家运用的节奏和第一部分迥然不同,具有明显的对比意味,让小说在另一种音乐表达中进行,变奏感急促而鲜明。小说的基调被定格为低沉、混乱、感伤和怀念,充满了复杂变幻的音调。
最后,是再现第一主题。拉姆齐夫人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她并没有在整个家族中消逝;相反,她的人性光辉无时无刻不回荡于所有家族成员的心目当中,拉姆齐夫人的精神一直引导着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如同心灵中不灭的灯塔一样,永远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为他们指引着航向。最终小说的主题彰显的“到灯塔去”,不仅是一次现实中的艰难旅程,更是一次漫长的心灵考验,乐调虽然低沉,但又暗藏着克服困难、顽强不屈的主旋律。
三、结语
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绘画和音乐艺术,形式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再重要的形式也只有能够为主题服务才有意义。正如伍尔夫所说:“一首诗歌、一出戏剧、一部小说的字句结构和艺术效果、思想意义,同样是结合在一起的;只要前面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后面一个因素随之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正因为艺术作品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来的,所以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冲破原始的创作禁锢,就必须要从形式入手,这也是伍尔夫倡导的创作理念和鲜明特色。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并不在于诸如文字、光线、色彩以及音符等表现元素的徒有其表,而是每部作品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巧妙运用以及作品整体上的合理布局安排,用最恰当的形式体现出作家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反映的现实,让每个读者都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充分感受到作品带来的冲击和感悟,这才是艺术作品成功的唯一不变的准则。
但我们又不能片面否定形式的作用,认为形式这件外衣无关紧要,对于意识流小说这一个性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隐晦的意象、复杂的内心独白、毫无情节感而言的故事是它一贯坚持的风格。这样的特点便要求作家需要用更独特的形式去构建小说的结构,进而促使了意识流小说家将更多的视角投向文学作品之外的其它艺术创作,从中汲取大量灵感和营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伍尔夫自始至终坚持不懈地对意识流小说的主题、形式与写作技巧进行探索,她认为小说应该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不但要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主题,还要有富有意味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