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年3月小结

刘艳君 艳君Yanjun
2024-09-04

图片来自unsplash.com

三月在公众号发了以下十一篇文章:

  1. 古诗教学

  2. 自我表达(by 丽君)

  3. 自我表达和沟通

  4.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

  5. 和王同学的日常 - 吃吃喝喝特辑

  6. 再谈目的语教学

  7. 深度访谈 | 十年,穿行在躁郁症的“风暴”中(by 丽君)

  8. 艳君推荐 | 简单心理Seed课程

  9. 遇到问题,你信谁的?

  10. 老外眼中的现代中国(书籍推荐)

  11. 十分钟读完《Brain Rules for Baby》

三月的天气和了一些,自从新年那天我们出了趟门,之后一直都宅在家里。我偶尔去比萨见个医生,出门参加政府安排的培训之类的,王同学就一直没有离开小镇。算起来也近三个月了。王同学实在受不了了,提出周末要出门走走,佛罗伦萨、五渔村或者博洛尼亚都可以,可惜这个周末偏偏天气不好。所以即使是复活节假期,也只能宅着。

在英国的两年,我在手机备忘录里列了个清单,把想去的地方都列出来。家里挂着张英国地图,每去一个地方就画个圈。来了意大利反而没什么动力了。前两天请王同学的两个小伙伴来家里吃火锅,一个是韩国人,博士期间来这边交换半年,快离开了,问起来基本是哪儿都没去。还有一个是加纳人,来这边读博,也是哪儿都没去。归结起来,都是语言不通惹的祸。

开始看一些关于育儿的书籍,感觉养个娃也是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我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比较随遇而安,干什么事情的呢,就想着把事情做好。比如,暂时在家当个家庭主妇吧,那就当好家庭主妇。接下来要养个娃,那就好好研究怎么养娃。前阵子突然意识到很多书看了又忘了,有的即使看第二遍也没法记住多少,更不要说改变自己的行动了。后来又读到一句话: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听说是王阳明说的,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读了再多的书,如果行动上没有任何改变,那读与不读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一个人读很多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要迷信读书多的人。

此外,《Brain Rules for Baby》的读书笔记我发布在了公众号上。读纸书或者用电脑看电子书的话,很多时候我用笔做笔记,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有的书用手机APP看(比如“多看”),我就直接复制粘贴做书摘,然后随手记下一些自己的想法。一般会再把这些记录传送到电脑上,存在OneNote里,方便之后查看和全文检索。这篇之所以整理出来,是因为朋友推荐给我后,在读的过程我中又把它推荐给了十多个小伙伴。也希望借由这份读书笔记可以跟读过这本书的小伙伴有更多交流。

有一些养了俩孩子的小伙伴看到读书笔记,第一反应是:第一个孩子“照书养”。也许暗含的意思就是“第二个孩子随便养”?我有一点点难以理解的是,如果第一个孩子真的是“照书养”,从书中借鉴了一些对自己有启发的东西,进而改变了自己的育儿行为的话,那么同样的东西是不是在养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也用得上?因为,学到的知识是没有办法“unlearn”的。此外,我还很好奇说“照书养”的这些父母们在养第一个孩子的时候真正看了多少本书(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说说自己的经历,看了多少本,有哪些是值得推荐的等等)

我在公众号发游记、读书笔记、读后感都不多,是因为这些东西我写得的确少。有时候会有一点点后悔,比如发现某次出行的照片文件夹整个不见了的时候,会后悔怎么当时没有第一时间把游记整理出来。在菲律宾、美国、英国这几个国家还真没少晃荡,只是游记没怎么写。读书笔记发的少一部分是因为给自己看的笔记乱一点不要紧,能看懂就好,整理出来让大家看总是要讲究一点的,比较耗费时间,但是关于育儿书籍的读书笔记,我会认真挑一些整理了发出来,因为身边的确有很多新手父母以及准妈妈小伙伴。

好啦,就写到这里。不知不觉2018年又过去了四分之一,你发现了么?

把以前在公众号发布过的跟书有关的文章整理了一下,放在下面(真的好少呀)

  1. 知识的诅咒

  2. 重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3. 成长之路:你的突出优势是什么?

  4. 老外眼中的现代中国(书籍推荐)

  5. 好书推荐:《语言与儿童——美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指南》

  6. 书的故事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艳君Yanju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