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我们花钱花力培养出来的孩子,就是用来拿命换钱的吗?

东钱湖教育论坛 湖畔问教 2022-03-28

Hi~新朋友,记得点蓝字关注我们哟


人的生命有多重要?

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当然,后面他也说了,如果是为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可以牺牲生命。


很多事情可以称之为壮丽,很多理想可以称之为伟大,但我坚信,钱,算不上。


但是,你要如何说服今日的年轻人,不要拿命换钱呢?

拼多多22岁林姓女员工,凌晨加班到一点多回家途中猝死。公号大v远方青木的文章《拼多多说,底层人民应该拿命换钱》中有一条高赞留言:

孩子,不正是这样从小被量化的吗?分数,排名,升学率,一切评判标准,都淹没在了数字里。


有多少人,关心你快不快乐?身体舒不舒服?关心你与梦想的距离?

01

是谁让孩子

习惯了生活在“数字”里?


我们虽然嘴上不承认,但心里总以为,孩子能考上好大学,家长的任务就基本结束了——好大学就意味着好工作,好工作就意味着高工资,高工资就意味着幸福生活。


逻辑真的这么简单吗?


工作了,职场新人,谁关心你累不累?累是应该的。因为你已经习惯了,无论升职加薪,买车买房,还不都是钱吗?只有人关心你赚多少,以及这个钱是否值得你卖命——“就该拿命换钱”!

曾听到另一个故事,朋友的小姨在电话里哭诉了一个小时,姨夫做医疗用品生意,风生水起,小姨做教育培训,也赚得盆满钵满。之前很爱晒娃,孩子也优秀,奥数连续几年拿一等奖。


就在不久前,17岁的孩子再次参赛,惨败,孩子一下子精神崩溃,抑郁症,只能休学在家,高考也遥遥无期了。


夫妻两个关系原本就一直不大好,孩子的事一来,整个家庭崩盘。

数字,冷静,不带一丝感情,似乎客观地反映着人类社会运转的一切效能。然而,在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真实存在的家庭,各自承担的悲喜。

02

干瘪的人生许愿池


记得 “趁早效率手册”曾经做过一个调研,统计微博评论区中人们的新年愿望。


本以为会得到丰富的答案,没想到,99%的人写的都是金榜题名、升职加薪、结婚生子、买车买房。这些愿望都被描述得非常具体和确定,没有天马行空,没有人生新意,只有笃定的“数字”。

多么熟悉的场景。


后来,“趁早”制造了一个“极限场景”,一场“追悼会预演”——假如你的人生旅程结束了,你希望别人如何描述你的一生?你又是如何看待自己这一生的?


人生是一张单程车票,每段旅程都标注好了票价,这票价不是“钱”,而是那些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这次,“愿望”答案丰富起来——


不是考试成功,而是“精通一个专业”;


不是升职加薪,而是“做有价值的工作,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和尊敬”;


不是结婚生子,而是“付出很多爱,也得到很多爱”。

有趣的是,买车买房等等具体愿望,在答卷中几乎完全消失了。


钱,变成了对“自由”的描述——自由的生活,做喜欢的事,和爱的人在喜欢的地方生活。


这,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声音。而这些梦想,并不仅仅是用钱就能换来的。


分数能代表一部分,但无法代表一个孩子成长的全部。钱能代表一部分,但无法代表一个人一生的得失

03

一份调查报告


2018年,北师大曾发布了一份题为《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的报告,该报告对全国近20万名四年级、八年级的孩子和班主任开展调查。


报告结果显示,八年级学生都感受到家长对成绩有较高的期望,45.9%的四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希望自己考到“班里前三名”,42.7%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希望自己考到“班里前十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曾提出:警惕童年恐慌。他说,童年恐慌让生命难以生长,甚至扭曲、毁灭。

当一个孩子为了学习成绩,放弃了对自己身体的关照,放弃了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甚至放弃了情绪调节能力、放弃了思考和维权的能力、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我们还能要求孩子未来不为钱卖命吗?


一个刚毕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自然是一张白纸——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一些互联网“大厂”都青睐应届毕业生的原因——单方面讲条件,用相比其它企业略高的薪资吸引就范;钻法律和规范的空子,剥夺正常休息时间;威逼利诱洗脑PUA年轻人认为这样非常正常。


再加上如今互联网金融无比容易的借债和提前消费,让年轻人们轻易陷入了拿命换钱,报复性消费,再继续卖命的怪圈。

假如一定要用年轻的生命换取幡然醒悟,这个代价是否太大了?


然而,一个孩子从懵懂长到成年除了成绩,是否能够让自己生存下去的基本思考力更为重要呢?

比如,生命教育。

生命是宝贵的,任何他人的理想,都不足以成为你用生命换取的理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提出,“教育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教育要尊重生命,让人们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教育的目的是尊重生命,培养幸福的人。

比如,批判精神。

有人说,996不怪资本家,怪那些愿意接受的人。这么说固然有失公允。


但假如你在一个集体里,感觉到规则不合理,你会站出来据理力争吗?你会愿意分析和看到其背后逻辑的问题吗?甚至,你敢于提出申辩吗?还是你只是羊群中的一只,即使明知道前面是悬崖,还是主动放弃思考,跟着羊群一起走?

比如,诚信。

拼多多公关部的一波神操作,越抹越黑。遇到这样深痛的事件,难道不该第一时间理清真相,表示道歉和整改吗?

拙劣的掩饰背后,是对生命和真诚的亵渎。


想到我们今天亲手培养,精心呵护长大的孩子,即将进入这样的人生,想到冰冷的数字将主导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抉择,让人不寒而栗。


人不是机器,人有作为一个生物体该有的自然节律,有一个高级智慧生命该有的喜怒哀乐,和无法被算法和人工智能取代的精神追求。


而这一切,值得为数字出卖吗?


本文编辑:依澜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湖畔问教”及“东钱湖教育论坛”立场,仅做参考、交流之目的。

- END -

阅读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热点|专家建议缩短学制,更早当上“打工人”?你同意么?

年度最佳纪录片《棒!少年》,你相信吗?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用“体育”改变一生

朱永新|假如学习可以成为数字资产,你愿意成为终身学习者吗?


知行合一,欢迎转发



· 风起东钱湖 ·

 凝聚智慧   启迪未来 

 让教育不再独行 


湖畔问教


凝聚智慧,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