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夢碧《疏影·夢痕》小析
寇夢碧《疏影·夢痕》小析
魏新河
巫阳路阔,渺翠鬟十二,离恨千叠。非雾非烟,疑幻疑真,欲留还又飘瞥。烛花陪泪红心灺,算照到、分襟时节。恨晓风、吹散云踪,片晌旧情都别。
犹记飘灯影事,贳春浅醉里,芳绪轻撇。帘外残莺,被底残香,那更窗前残月。觉来惝恍无寻处,剩冷蝶、画裙尘黦。对屏山、休数欢期,万一趾离能说。
《秋扇词话·27》:“咏物词约可分为两类,描摹物态,曲尽其工,一也;不粘不脱,寄托遥深,二也。一阕之中兼擅二美,更佳。”
自来咏物,多取实物,咏虚物者少。如南宋周王张诸公之咏梅影,厉樊榭之咏柳影,此虽虚物而有形色可见,樊榭乃取不可见者如秋声而咏之,至梦翁之咏雪声、梦痕等,皆出神入化,令人一见三叹息。兹取梦痕一阕分析如下。
巫阳路阔,渺翠鬟十二,离恨千叠。
巫阳,代指梦,用《高唐赋》楚王幸神女事。阔,从门,本疏阔义,引为远。梦路遥远,则此梦之疏淡唯馀一痕矣。扣题何等精切。
巫山十二峰,而以翠鬟出之,巫山耶?神女耶?欢梦耶?一而三,三而一也。梦路既远,则翠鬟渺茫,不可见,亦不可即,隐约之间,痕迹模糊,再扣题,复勾勒一次。昔彊村论渔洋曰“把笔尽凄迷”,此亦不让。
梦想既不可就,则云山千叠,尽成离恨。稼轩词:新恨云山千叠。此借题发挥,施以我意,寄托其上,使载负之。神女绮梦,焉知非美人香草之意。
* 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非雾非烟,疑幻疑真,欲留还又飘瞥。
前八字真能摄梦痕之神魂也。盖其无形无色,虽可感可思,而莫见莫触,难于形诸翰墨。
好梦难留,乃欲留其痕,其情可怜。而其痕亦于一瞥间飘逝,并梦痕亦无痕矣,其情可悲。言志乎?身世乎?
烛花陪泪红心灺,算照到、分襟时节。
灺,音谢,烛将尽,残烛。已是欲留无梦,唯有长夜无眠,红泪长流,残蜡将尽。蜡无烛花则无泪,故曰烛花陪泪,一个陪字,示意离人亦在流泪。蜡烛有心,犹解陪泪至终,红心不改,照到分袂之时。此一句所言总总,皆留梦不果所导致,即梦之踪迹痕迹也。
恨晓风、吹散云踪,片晌旧情都别。
承上无眠到晓将别,此所谓云,即梦中神女自言之朝云也,梦后云踪,非梦痕而何。不言梦醒,而言晓风吹散云踪,扣题也。
梦云既去,顿觉旧日深情亦都别我而去。当此际,神情俱空,更无生理。深痛奇哀,略略点出,就此结束上片。
犹记飘灯影事,贳春浅醉里,芳绪轻撇。
此处换头最为得法,上结于别,下起于忆。乐笑翁《词源·制曲》:“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要承上接下。”
飘灯,雨飘落于灯光之中。此引用玉溪生句: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妙处更在其所歇后之语: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既应前之“路阔”,复含残宵依稀之梦,再次精切描写梦痕。读着倘忽此此一息音讯,则尽失作者之苦心惨淡经营。影事:一指佛谓尘世间一切事皆虚幻如影,《楞严经》:“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闭,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一指往事。此处奄有二者之义。从前事皆如梦幻泡影,再次勾勒梦痕。
贳,从贝,世声,借贷。春非我有,暂时清欢,一如借贷。所以浅醉而不沉醉者,珍惜贳春之时光也。其尤妙者,复在所歇后之语:浅醉闲眠。此玉田名作也。暗含闲眠,隐指梦也。梦醒人去,则梦中芬芳心绪轻易抛撇,所馀者,梦之痕迹也。
苟于此处求其寄托,心有感知,不能明指也。
帘外残莺,被底残香,那更窗前残月。
三句皆梦醒之时所见所闻,皆残梦馀痕也。梦醒人去,只馀帘外莺声渐歇,被底馀香渐灭,窗前月色渐隐。此中幽微消息,在于隐化“啼时惊妾梦”之句,处处可见用心之细。
觉来惝恍无寻处,剩冷蝶、画裙尘黦。
好梦觉醒,仍复流连,于是重寻梦境,而皆迷离惝恍,无处可寻也。此承前意进一步勾画梦之痕迹踪影。
庄生梦蝶,蝶梦醒而渐冷,所剩者,唯有画裙上之尘污痕迹。此恐不尽同于醉翁“旁有坠钗横”之意。黦,音月,一义为黑黄色,一义为玷污。
对屏山、休数欢期,万一趾离能说。
屏山,上绘山水之屏风。梦醒人去,独对画屏,则所见唯苍茫云山也,此照应篇首之翠鬟千叠。令人想见白石“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之句。
独对屏山,难免追忆,而却自警休要历数以往欢会之期,怕万一趾离能说出当时之幻梦影事也。既往之梦,泡影之事,除却自知,则恐司梦之趾离亦知。写到无穷珍秘影事,戛然而止,馀意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