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赵朴初
过瓯江
欹帆侧舵夺中流,人立波涛怒打头。
阔水高山千里过,更乘风浪下温州。
石斋评:
赵朴老工于纪游之作,清新明快,海内传诵。此绝则于纪游之外别有寄托,颇能见其胸次之历落。
起二句极言船行之险境,势将没顶矣!虽于诗中见之,而犹为之胆落也。转结处一笔荡开,平生历险无数,此何足道哉!些些风浪,正好为送帆楫耳。谈笑间破千里浪,真人生之高境也!
江苏 钱钟书
返牛津旧赁寓
缁衣抖擞两京埃,又着庵钟挽梦回。
聊以为家归亦寄,仍容作主客重来。
当门夏木阴阴合,绕屋秋花缓缓开。
借取小园宜小隐,兰成辞赋谢无才。
石斋评:
此诗以简淡之笔造深微之境。两京(北平、伦敦)来去,浑如一梦。颔联写萍梗无定之慨,情理兼具,精妙无俦。颈联述时序迁流,借异域花木以寄乡思,佳处在令人不觉。一结看似平淡,实则一及兰成,而家国之哀不言而喻矣。作者又岂乏《哀江南》之才,第身羁他国,托言小隐耳!钱公之作望之若平,须透过一层,可知奇峰迭起,意蕴无穷也!
浙江 胡士莹
浣溪沙
十二楼西紫阁东,银灯如雪月如弓。风光约略去年同。
江水难量深浅意,巫云欲断去来踪。不成幽忆转朦胧。
石斋评:
此词句法极可取。起句楼阁东西相对,二句灯月上下相映,句式均匀相称。过片对句字字精工,益显上下片之整饬也。倚声之妙在乎意境之谐和,句法之未逮而求诸意境,不亦难乎!
广东 詹安泰
齐天乐.国难日深,客愁如织,孤愤酸情,盖有长言之而犹不足者。
海天风日波涛壮,凭将劫灰摩洗。去国陈辞,横戈跃马,眼底英豪余几?风情老矣。听商女琵琶,隔江犹是。杯酒长空,望深到处腾光气。
东华事随逝水。梦娇天路远,愁根谁寄?红雨迷春,娇花拥月,多少前游佳丽。消残痛泪。忍重觅秋魂,鬼歌声里。怅断关河,倚楼中夜起。
石斋评:
无庵先生词苍深健劲,以气骨胜,此词于集中堪推第一。家国黍离之思,生民水火之叹,一寓于悲愤之辞,令人击节!全词以内劲运气,故能放能收,沉郁处不减工部之诗,而于稼轩“烟柳斜阳”气格尤三致意焉。
四川 孔凡章
芳华曲 为梅兰芳大师作
碧城飘渺银河落,两行宫烛迎仙乐。
闻道扬州日涉园,梅林地近花神阁。
阁畔梅林擅馥芬,一枝分秀到燕云。
公孙剑舞风前试,王子笙歌月里闻。
菊部百年思济美,梅家三世欲论勋。
氍毹屈指推翘楚,应许斯人迥不群。
尧疆百战还龙裔,良辰更献逢场戏。
甲胄宁辞此夜劳,胭脂不减当年丽。
重现杨家穆桂英,深闺正决征辽计。
夜阑灯灺卸明妆,花草风雷岁月长。
碧海浮沤思浩劫,红旗稽首认归航。
哀乐平生余太息,缤纷尘梦一思量。
弈叶漪兰本世家,承平歌舞送春华。
入时燕赵工蝉钿,绝响同光忆凤琶。
卜居夙重芳邻择,斜街尚见刘安宅。
何物偏怀合浦珠,宁馨竟是连城璧。
坊间重币选萦喉,十斛明珠聘主讴。
金谷花开争烂漫,银霄鸾翥任翱游。
新妆自介盘龙髻,瑞锦新裁舞雉裘。
谁知微霞生拂晓,化为晴蔼丽星球。
峨峨宫鬓垂金凤,红楼再现游仙梦。
泣玉诗焚泪欲枯,惜花情重心难控。
一别阊门事已差,兰闺还泪是生涯。
神瑛槛外肠空断,仙蕙林中愿未赊。
文场轻笛促繁筝,若个花蹊踽踽行。
鹦鹉昨宵春梦恶,蔷薇别院晓寒轻。
两袖麝烟饶雅致,一犁鹃雨湿幽情。
本惜前身同薄命,更堪亲手葬倾城!
一自新声惊四座,不知芳誉满神京。
岂有才人拘一格,娵隅毕竟清池窄。
乡土何尝惯别离,关山不惮劳行役。
一江烟水一山岚,黛色东来玉管酣。
香帘独映琴边幕,油壁车迎柳外骖。
檀板韵从徐后疾,桐丝声在静中涵。
从兹歇浦无双誉,惟有河阳第一堪。
最是曲终人散后,余音浑欲醉江南。
江南一醉春林霁,沉香亭北花盈砌。
华清池畔眼波流,昭阳殿上眉山细。
唐宫醉酒擅风神,十万珠云拥太真。
玉辇笙箫归禁苑,银觞醽醁遣芳辰。
筵前御柳鹦哥慧,冠上宫花凤子驯。
迎驾无端嗔力士,降陛浑欲礼词臣。
明灯如月照朱颜,活色生香现玉环。
顾曲周郎应笑语,此生能见几华鬘?
最难珠玉深藏椟,东风雁简来殊服。
衣带量程苇一航,帆樯计日桑三宿。
远去才尝出岫心,高瞻自有横波目。
一时江户起狂潮,朝野知名竟折腰。
户外香轮垂紫幕,街头芳树系红绡。
源同夏后敦邻谊,乐衍春王谱正韶。
梅萼自来尊国色,樱花从此愧天骄。
瀛洲卅载成三访,锦瑟朱弦往事遥。
雕戈玉帛休重论,恩仇毕竟盈方寸。
健笔难描九畹心,情人自有邦家恨。
教人肠断感甄吟,清泪年年湿袂襟。
憔悴樊笼哀翠羽,邃深宫苑渺青禽。
春风玉佩湘皋远,夜月银箫魏阙深。
汴京物换愁何许?洛水魂归恨不禁。
摩挲酒迹怜衣衽,陈王此醉终难醒。
鹓翚依约凤来仪,雉尾依稀花弄影。
长门花落写婵娟,永忆飞琼谪降年。
寂寞但吟怀旧赋,渺茫空憬再生缘。
此心何事最难温?最是相逢铸梦痕!
五夜乌栖幽咽曲,人间天上一销魂。
云中皓月花前镜,身如花月交相映。
载誉翻愁小住难,迎宾转为高名病。
堂上王储伉俪尊,门前国使车骑盛。
最是鱼鸿应对难,飞来雅意如相竞。
彼美西方伫钿车,隆情隔海播春芽。
栽来连理和平树,种就芬芳友谊花。
交往不须劳使节,霓裳直欲替星槎。
阳春到处留新谱,异国冠裳争快睹。
丽彩纷生大厦辉,喧宾欲夺群芳主。
盛筵相识尽名流,高位频闻颁学府。
巨匠论交在艺林,行人风采留歌圃。
瑶台阆苑回翔走,梨园霸业应无偶。
倾盖萧翁莫逆交,忘年泰老多闻友。
一曲横吹调未终,虬髯碧眼同低首。
正是芳春鼎盛时,关东严邑起狂飔。
江山有地资强敌,风雪无人拯义师。
罪有攸归公论在,责无旁贷史臣知。
舆图唾手三千里,南宋君臣梦醒迟!
直北伤心休远眺,难将恢复期廊庙。
白日长怀悄悄忧,丹忱暗艺星星燎。
换柱新更敕勒歌,鸣琴顿废清平调。
赵宋兴亡在战和,韩程生死空啼笑。
天地苍茫强自宽,一行远应香江召。
香江此去路漫漫,一缕清芬拂艺坛。
箫鼓钧天方雅乐,帆樯沧海忽惊澜。
谁知南服嘤鸣意,转作逋逃避祸看。
血战雄关坚不守,时逢天运当阳九。
凭陵风雨会楼兰,满地烟尘思细柳。
泰岳军魂不可招,蒋山王气今何有?
附骥伊谁竟虎伥,沐猴有客宁鸡口。
江东涂炭事全非,白燕飞来正合围。
战后楼台哀冷月,劫余花木耐斜晖。
明珰翠羽抛难尽,雾鬓风鬟去不归。
谁怜孔雀珍毛羽?殄瘁东南独自飞!
纥干无地容寒雀,南溟一样风波恶。
异地依人夏屋难,兵时久客春衣薄。
等是龙潭虎穴中,归来尚免沦沟壑。
一夜鬑鬑忽有须,弹冠新贵漫揶揄。
首阳薇蒛情虽异,凝碧琵琶事岂殊?
颜色从今非卫玠,情怀长是托昆吾。
漫天金鼓身何病?报国银针血溅肤。
客边衣食谋生计,吟畔丹青抵宿逋。
怜君风义真男子,愧彼衣冠士大夫。
竟从脂粉识昆仑,气节炎黄一柱存。
尺寸但余唐土地,版图终是旧乾坤!
宁从玉石分鸦凤,肯向金陵侍犬豚!
冰心自葆坚贞质,不负黄河灌溉恩。
社稷飘摇妖焰烈,全民共挽金瓯缺。
大地横飞战伐声,名城苦滴英雄血。
三户能收牧鼎回,八年尽荡欃枪绝。
左衽狂心末日哀,前车旧辱崇朝雪。
白下降幡惨不飘,八纮妖梦如烟灭。
粉黛生涯未合休,妆成不改旧风流。
方期禹甸安阛阓,又报萧墙阋盾矛。
天命自来分顺逆,人心终古辨薰莸。
横江铁锁空天堑,蔽日银戈下石头。
天步艰难终有极,卿云缦缦起神州。
闭门久伫南征旆,卷阿喜赋鸾声哕。
开国新朝礼俊才,归仁上苑成高会。
清时无处不青春,雪拥征轺莅远邻。
胜利难忘凝血泪,艰危曾是共荆榛。
革命红场犹有迹,长征赤县已无尘。
友情无间交弥厚,文杰相逢意倍亲。
深情到处留鸿雪,今古歌坛更几人?
长蛟卷浪千山黑,由来拯溺原天职。
急难何须愁险巇,同袍肯惜劳心力?
鸭绿江桥一线横,国门箫管送佳兵。
山前弹雨闻鲸鼓,地下灯云起雁筝。
箪食竞援烽火急,弦歌能壮鼓鼙声。
紫塞两征完义举,青霜一舞播芳名。
此舞舞回千载事,风云楚汉忆龙争。
烟霞万古诗重读,大王墓上诗人哭。
封侯雍齿正从龙,兴暴重瞳空逐鹿。
一曲当场度别姬,干将掠影春山蹙。
中原抬眼遍干戈,不逝乌骓可奈何!
先入关中秦火熄,重围垓下楚声多。
离合神光留剑影,死生敌忾入琴歌。
万里尧疆归赤帝,千秋坛坫忆青娥。
蛾眉肯为君王死,此恨端应问太阿!
樽前项羽惊魂骤,残棋妃子双难救。
红颜金钿玉长消,碧血罗衣花欲透。
君看吕雉漫垂帘,却笑媚娘工掩袖。
争及春风婉娈花,美人名字留身后。
从艺宁教一息停,倚栏双鬓已星星。
鸿痕梦植花千树,燕影诗描画一屏。
有恨江城伤玉笛,无情天意靳金铃!
二竖弄人成祸水,一身如寄付空泠。
心期自践瑶池约,身世应书玉璧铭。
人生美善应无憾。骊曲凄凉未可听。
风雨江湖休再涉,冰魂珍重葆余馨。
盖棺无愧是行藏,朗月明珠许颉颃。
归省敬恭瞻故里,无衣慈惠赋同裳。
世事百年终是客,天才一代合称王。
迷离钗弁留双影,游戏仙凡又一场。
歌云叆叇飞寰宇,名字从来不愧芳。
平生事业诗难记,幽怀只借鹍弦閟。
慧敏真疑倩女魂,音容妙得闺人意。
绝艺珠峰独自臻,严妆轻饰总无伦。
延誉每多名士友,留芳不属女儿身。
恰如王冠杨卢骆,端合梅优程尚荀。
龙门评价惭芜笔,燕市传奇在锦茵。
漱玉披香原是梦,不须惆怅问兰因。
并世风华孰比高?更留清白惠儿曹。
红梅继美闻骍角,丹桂同芳嗣凤毛。
每试舞衣新蜀锦,如闻歌管旧云璈。
至今"探母"留佳话,姊弟珠旒对蟒袍。
弟子韩嫣容色近,音容暗得师门韵。
入室公然绮岁能,传灯不禁瑶华问。
羯鼓初停世已惊,昙花倏谢天胡靳?
后来桃李竟成行,新荫绿遍燕吴郡。
清浅蓬莱又几回,年年春去复春来。
潘鬓沈腰成水月,舞衫歌扇已尘埃。
罗浮一梦终成幻,吴会重吟剧可哀。
衣冠优孟登场罢,墓上鲜花锦作堆。
太息吾生驹过隙,十年宦迹邯郸客。
鴽马空怀冀北惭,精禽莫补天南坼。
愁碎关中处士琴,饱看邺下仙人弈。
身外浮名剧作场,心头隐痛诗成册。
每戒行吟失正声,更惭妄语违诗格。
绝世风华过眼才,万花山径几徘徊。
原因劲骨存松柏,莫遣贞心没草莱。
沉迷吟事浑忘倦,抒怀每借端州砚。
晚岁宁辞俭腹讥,诗成旷代名优传。
石斋评:
芳华一曲,梅傲千秋。孔凡老此作堪称当代歌行体之巅峰。不唯篇幅之巨雄视百代,其安排、对偶之妙,亦足见匠心。
诗以观剧切入,所咏之数剧皆梅先生之代表作,此所谓代表者,不单指其艺术,乃足以代表梅先生人品、气骨之剧也。论剧即论人,论人即论剧,此安排之妙也。
孔老诗瓣香老杜,以七律见称于海内,最工对属。此诗多有对句,亦梅村体所惯见。而孔老对仗之功实不亚于梅村,诗中对句无一联不工,无一联不美,令人叹为观止。对句之难在于上下锱铢相称,此作则更臻浑化之境,信手拈来,珠玑满目,可谓开后来无尽法门矣!
孔老与梅先生哲嗣葆玖先生交厚,此曲成时,葆玖先生尝登门拜候孔老。孔老物化多年,顷闻梅先生亦归道山,想见二先生“九重泉路尽交期”,而此曲则以其遏云之高唱,长留于天地之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