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时空
硒 园 雅 吟
家乡时空
家 乡 时 空
▢ 焰火
从田间地头残存的碑刻中可以看到,家乡小麦田这个地方,在清朝道光年间或者更早就有人居住了。凝望碑文,思绪万千,想像一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场景,一定是别有洞天,别有一番韵味。
虽然康乾盛世已过,清朝国力正走向衰落,然而小麦田地处偏僻,天高皇帝远,不受大环境之影响,依然富庶有余。人们“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民风淳朴,怡然自乐。勤劳朴实的品质以致影响到今天居住在此地的人们。
舒缓有度的山坡上散居着几十户人家。木质结构带吊脚楼的四合天井和低矮的土墙屋茅草屋,杂乱无章而又和谐统一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
那住在四合天井的,是被称为“地主”的人家,房屋高大阔气,大门上钉着专门打制的铁环,大门一开,叮当作响;地面结实平整,是用粘土夯实而成;丹墀上摆着练功用的石斗、石锁等物件。那时候时有抢犯(抢劫)之事发生,不像现在,治安出奇的好,简直是夜不闭户了。稻场(院子)里有拴马桩,以供自己或客人拴骡马之用。
那住在土墙屋和茅草屋的,是从湖南海北来的,他(她)们或因水旱之灾,或因瘟疫之祸,拖着家口,从远处逃荒而来,不得已租种别人的田地,以获取粮食和所需的生活用品,成为佃户。
然而,那时候的地主和佃户之间,并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佃户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成为地主,地主也可因为经营不善,奢侈腐化成为佃户。亦如现在千万富翁也可变成千万“负”翁,一贫如洗也可变得富甲一方。
小麦田之名,其来源有两个版本,一说是海拨适中(800米左右),土地肥沃,盛产小麦,故名。一说是秦佳耀起兵反清,曾屯兵于八垭寨,据关守险,因见此地平缓向阳,遂命其小妹带兵垦荒种田,以作军粮之需,人称“小妹田”,因“妹”与”“麦”土语相近,久之,便称作小麦田了。
小麦田,南依八垭寨,一衣带水;东与小村,毗邻而居;西边是大岩,险峻奇绝。前面,小溪河环绕而过,雄凤山逶迤而来。远处,金果坪、杨柳池的山如画屏般展开,青色如黛,共有六重,是适合人类居住的理想地方了,怪不得他们来了就不想走呢。
那时候的小麦田,田地里也种着大片大片的玉米,郁郁葱葱,行走在玉米地里,植株之间宽阔有余,因为人们信奉“稀苗大谷”这一理论。绝对不像现在有了化肥,过度密植,恨不得一亩产一万斤。也种植洋芋,红薯等杂粮一类,其品种一定是现在这些品种的祖先,纯正而无杂交之系,风味独特,好吃的不得了。黄豆(大豆)高大挺拨,约莫半人高,结荚后只见荚果累累,一株即可脱粒十几斤,那时候土壤有机质含量特高,最适合黄豆生长了。曾听爷爷讲,有几年黄豆太增产,不光人吃腻了,猪都吃腻了呢。
道路绝对干净整洁,亦如现在。不见一丁点娃哈哈瓶瓶塑料包装袋之类(压根就不生产),而现在,农村见了这些东西很是头痛,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只有焚烧了事。
山上浓荫蔽日,古木参天,乡村大道穿行其中。雉鸡、锦鸡、夸夸鸡随处可见。长尾巴雉鸡不紧不慢地走着,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捉到,人们习以为常,都懒的理它。长蛇当道,绝对没有人撸起袖子去捉,因为那时候不知道蛇肉可以吃,而且还哪样美味。他们吃野物主要是獐麂兔之类。
道路上偶有骑着骡子的商人,而运载货物多半是靠人力背,那时候人们都是力大无穷,背着二三百斤的货物,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而现在家家户户都通了公路,凡所需之物都是车辆运来。田间地头都修了车路,春季播种拖粪,秋季收获运粮,都是麻木车、三轮车了。
空气绝对是好极了,虽然现在小麦田的空气很不错,空气清新,负氧离子高高在上,甜丝丝的味道带有泥土的芬芳,比我所到过的城市公园的空气要好十倍还多。然而,那时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不是像抱着个氧气瓶在吸氧呢。
“跑啊”“来哒”……一阵喧闹和孩子们的欢笑把我的思绪打断,我从清朝道光年间回到到了现在,我揉揉眼睛,睁眼一看,时间正指向2018年6月28日16点,星期四。原来是霆霆和招招从官店放学回来,我要给他们做饭了。
写于2018年9月16日
原创作品经作者本人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硒园雅吟
欢迎趣味相投的你
来寻找一场灵魂相近的玩耍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养生,喜爱美食,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