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辉存:朱老先生(二)

王辉存 硒园雅吟 2021-10-27

王辉存,网名童心未泯,湖北省巴东县金果坪乡十字路村人士。一个热爱写作,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年过半百的"草根文人"。



朱老先生(一) 


朱老先生(二)

文/王辉存

朱老先生在我家厢房屋里住下了,开始了他的乡下生活和接受再教育的岁月。

听说邹老婆婆不是他的原配,他孩子的亲娘早病死了。那年日本鬼子轰炸宜昌时,他的家被倭寇强盗的一颗炸弹给彻底毁掉了。没了安身之处,他一家子只好随着一群逃命的人逆水而上,逃难来到了巴东。在长江边上,他开始做点小生意,以便维持生计。

朱老先生为人谦和,与人初次见面时,不论老人小孩,他都是您前您后地躬身相待,文质彬彬,很有礼貌。

初来山村的那些年,他爱人只能在家给他简单地煮点熟食,或是下碗面条,以供俩人填充胃的饥渴。他却要每天扛起队里早已给他准备好的农具,和社员们一起下地干活。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生活。

下田干活,不论是冬天挖地,还是夏季锄禾,朱老先生总会给社员们留下许多笑料。挖地,挖出来的泥土又会被他那不停移动的双脚踩平。锄禾,时常把庄稼苗扯了扔掉,留下那些肥壮的杂草。为此,生产队还把手中的活儿停下来,开个短时的小组批判会,对他进行″再教育"

他爱人来到这里没两年就病逝了。他亲手给她的棺木上刷上了红色的油漆,对人们说他爱人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他逃难来到巴东后,在一无所有的日子里,第一位伸出援助之手的女士,后来俩人结合成夫妻,是他的恩人。

爱人走了,他一个人孤单地生活着。他的儿子和他的小弟也曾来过他的乡下小屋,那是埋葬他爱人的那几天。后来的一些日子里,他们再也没有来过,但每隔一段时间,他便托我上学的时候带上他的书信,投进邮箱寄给他的儿子。也常有包裹给他带回家,都是他儿子或是他小弟邮来的。

时间久了,加之他从不肯多言语,为人又和善,人们便对他没有了当初那种过批斗之瘾的冲动了。后来改革开放,他也分到了三亩责任田,大家都各自下水游去了,是早起还是晚睡再也没有人来管他。

在乡下的那多年,他学会了劈柴、担水、挖地、锄禾。自从实行责任制后,有时听见他还哼几声京剧调,话语也多了,笑容也多了。渐渐地他有很多才华,也显露出来,有些是我在学校的书本里都难以学到的。

他给小哥写的春联,就是在他来乡下多年后,写下的第一幅对联。也就是在这时,人们才知道他的书法如此之精湛。

他每天早上起床后,还穿着睡衣,就伸腰甩膀地来到吊脚楼下的小坝子里,开始一招一式的比划着太极。他说锻炼身体就要早起,先不要去上厕所。等他一阵慢动作做完了之后再才去穿衣,洗漱,他说只有这样锻炼才起得到一定的作用。

他的责任田里长出的庄稼,总是黄毛死怏地,时常有人指指点点地评论着。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点着头笑脸相迎地回道:"您儿说的是的,在这方面我还要努力向您儿学习。"末了他转过身来和我说:″什么叫吃咸萝卜操淡心,这就是。"

也不怪别人说他,在我眼里他种田确实是个外行。不过种田对他来说只是一种乐趣,好玩儿而已。除了种田,他懂得的有很多,而且,有些都是我们山里人一生也难以学到的。可以说他头脑里,装着百科全书。

有年春天,我从外面带回几棵树苗,他问我打算栽在什么地方,我说当然是房前屋后啊。他告诉我说:栽树也有学问的,前不栽杉,后不栽柳呢。他时不时和我闲聊,讲一些为人处世的哲理。什么为人要低调,好汉不吃眼前亏。要学会审时度时。什么枪打出头鸟,逢人能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又比如:三月清明为什么要挂青;过端午节为什么要喝雄磺酒;八月中秋吃月饼的来历,古人司马懿是怎么死的。哪家的房屋住的位置是金线吊葫芦;哪家又属于天鹅抱蛋;那一个地方又是四水归池等等。

他爱人死后的那些年月,他总是每天吃饭的时侯给桌上添两碗饭,一碗自己吃,另一碗放在他坐的对面,碗上放一双筷子。吃饭时首先挑点菜放到对面的碗子里,然后自己才开始吃饭。

他说他爱人跟着他一生受了不少的苦,到老来还陪他来到这山旮旯儿里,现如今命归西天了,葬在这深山老林里,很是孤单,我死了一定要和她葬在一块陪着她的。给她添碗饭菜,这是担心她在阴曹地府里挨饿,也是对她的一种思念。      

他这个习惯,直到他后来病了,自己都不能做饭吃的日子才算为止。

他不喝洒,不抽烟,爱和我们在一起走几盘象棋。每当开始摆棋子的时候,他都把红色棋子推给对方,走棋他从不先走第一步,不用当头炮。他说这是礼让讲礼貌。

每年到了五月端午节,他就用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赤口上天堂,白糟归地府。"贴在他家的门上或门边。然后泡上雄磺酒,用嘴含上一口后,喷在屋里屋外墙角边,再点燃艾草四处薰烟。他说这样能够消灭毒虫臭蚊,除恶辟邪。

朱老先生除了会唱京腔,他常唱的一首歌,我听久了那首歌的词我都记得了。″天上的梭罗儿什么人儿栽呀,地下的黄河什么人儿开。什么人走路倒骑驴呀,什么人推车子压着了一条狗呢宜玛红。"

以后的一些日子里,他也学着养几只土鸡  ,喂一头年猪。打猪草时,他也背个背篓拿把镰刀去路边,田边或沟边割些草回来,学着用菜刀剁碎后去喂猪。

— 未完待续 —


声明:凡在本公号发布的作品有署名的,均为作者本人投稿或约稿的原创作品,无论发布时是否标有原创,版权都归原作者所有,其它公号转载须征得同意并注明作者和来源《硒园雅吟》。本平台文章所采用的配图未署名的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莫吟儿:《硒园雅吟》投稿事宜

李希白:书画欣赏

田九洲:这一天

野   夫:讲故事的手艺人

柳茂恒:青龙河印象·人文篇

李婵娟:一棵开花的树

谭功才:词语的秘密-烘篮

张仁贵:心的远航

毛兴凯:岳 父

王辉存:朱老先生

郑远宏:青龙桥小学赋

周龙然:别等到父母走了,再回故乡



喜爱美食点击阅读原文不错点击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