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瑾琏:抗疫期间的修炼——建构“工作-家庭增益” | 聚焦战“疫”
抗击疫情以来,经常会看到朋友圈的段子或调侃,疫情防控期间宅家的成果:练就了厨艺,学会了玩抖音,迷上了诗词大会;用起了钉钉,下载了ZOOM。各种原来没时间接触的都学起来了干起来了嗨起来了……突然间发现,亲子关系更亲了,夫妻感情更浓了,对老人更牵挂了,对家更依恋了,对工作更期盼了。
有网友言,“这次疫情让我懂得这辈子什么最好?祖国强大稳定最好!人民安居乐业最好!亲人平安身体健康最好!有人关心惦记最好!”祖国强大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需要奋斗者,亲人平安健康有人关心惦记需要追梦者。诚然,这就涉及到兼顾工作投入和家庭投入并协同推进的命题。
以往,大多从消极的视角看待工作-家庭角色,认为资源(如时间、精力等)有限,个体面临工作与家庭两种角色的竞争性需求,他们在某一角色上投入资源必将降低另一角色的可用资源,所以两种角色之间常常存在冲突,即“工作-家庭冲突”(Eby, Maher, & Butts, 2010)。而如果从积极的视角看待两种角色的相互协同,即某一角色活动能为自身带来有意义的资源,从而促进在另一角色领域的表现,亦即“工作-家庭增益”(Chen & Powell, 2012; Eby et al., 2010)。工作-家庭冲突将引发个体在工作和家庭两个领域的不满意,从而导致他们感知压力上升甚至情绪耗竭(林忠, 鞠蕾, & 陈丽, 2013);相反,工作-家庭增益有助于个体将某一领域的经验、心理和物质资源、社会资源等溢出至另一领域,从而促使个体在两个领域都表现良好(Greenhaus & Powell, 2006)。这次疫情防控,宅家掌勺、带娃、陪孩子做游戏、辅导孩子学习等等体验,体会到了家政的学问家政的胜任素质,重拾自我、理解他人、冷静理性;照顾父母、陪伴独处老人,磨炼了更温和更包容的性情。这些变化或许能给赋工作行为和工作方式的变化,比如,作为领导者,威权型领导风格变得更仁慈,集权型领导关注授权;作为员工,习得了耐心宽厚,协作意愿更高,工作使命感更强。整体效能而言,修得了性情,开阔了思维,涌现了idea,有利于发展创造力,有利于创建组织归属感和团队文化,有利于激发家国情怀。
“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挖掘宝贵的课程资源”(参见《湖南教育》2月C刊,“生命教育”专版,总1073期),湖南湘潭县一中齐学军校长等发文,将这些素材资源总结归纳为五类课程:发人深醒的思政课、触手可及的哲学课、生动可感的科学课、自我成长的心理课、一以贯之的卫生课,认为“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而我想这课程素材并非限于中小学课程,也是社会课程。这些抗击疫情素材不仅仅可用于学习,已是经历了;不仅仅是感悟,或许已经渗透到行为。也可以说,触动心灵的经历终将带来最深切的改变。
疫情终将战胜,事业必将走入正轨。当一切恢复正常,人们努力工作的同时必将更加珍惜家庭,更加理解关爱,更愿意付出,这些又将给赋到家庭。谁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相信经历了这次重大疫情的人们,将迎来积极的工作-家庭观,从本质上实现工作-家庭增益。在全国各地逐渐复工的当下,企业管理者们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应着重关注员工工作价值的认知变化,关注员工组织归属感的变化,关注员工工作投入和家庭投入需求的变化,推动员工将工作(家庭)领域的经验、心理资本、物质和社会资源等溢出至家庭(工作)领域,从而帮助员工在工作-家庭两个领域都表现卓越,建构工作-家庭增益。
原文转自:人力资源教授荟
同济经管 组织管理系(筹)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管理学会(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人力资源管理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批准号:10JZD0045-2)首席专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管理世界》、《Internation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等期刊。
研究领域:组织悖论;团队效能;双元领导;女性领导力
更多阅读
周向红、姚轶力:从“小巷总理”到“国家治理” | 聚焦战“疫”
任浩:既要战疫情,又要促发展,产业园区如何统筹好“两手抓”?| 聚焦战“疫”
郑鑫:疫情爆发下从中小企业的视角看对中国经济影响 | 聚焦战“疫”
汇中德爱心,聚校友情谊:同济曼海姆EMBA校友捐赠瑞金医院援鄂医疗队 | 抗疫,我们在行动
王莉、李洪波 :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节后疫情防控工作 | 聚焦战“疫”
李垣:面对疫情后的经济问题,要做到这“三心二意”丨聚焦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