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瑛法师楞严讲义PPT版 07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心自光明 僧伽吒经法门 2023-01-27


请读者以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原著为准。PPT与原著不符之处,请遵照原著!

感恩慧海老师编辑制作PPT以及讲义,感恩大德师兄们整理文字视频等资料。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此生速开智慧成佛,救度众生,不求余果。本内容发布已经取得慧海老师同意。主讲人慧海老师,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多年医生及科研经历,深入研修“楞严独步”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结合生理学制作简要PPT。





大家看一下幻灯片,真心本觉因一念不觉产生了无明,真空晦昧成为虚空,起了第一个细相【业相】;本觉的智光被无明力暗淡为第八识见分,也就是我们能见的主体,起了第二个细相【转相】;见分对着虚空继续打妄想,定要见到什么东西,便会结暗成色,出现了微细的境界,即第八识相分,起了第三个细相【现相】,或者叫境界相。在八识里面就有三种细相:业相、转相、现相。现相出来以后,相分也即境风去吹动见分,就生起了第七识,对应行蕴,起了第一种粗相, 即【智相】,开始恒审思量,辨别善恶,就开始有分别了。第七识执八识见分为“我”,“我”的感觉就产生了。第七识念念迁流,不相逾越,如同瀑布,就起了第二种粗相,即【相续相】。(注:相续相应属第七识,音频说第六识是有误的,此处以文字版为准)。第七识主要是法执,包括分别法执和俱生法执,认为物理世界,比如桌子、墙,认为物质性的世界都是真实的。

我们可以引用一些心理学的概念来看小孩成长的过程,小孩很小的时候是没有“我”这个概念的。当他开始有“我”的感觉时,就是开始叛逆的时候。相当于他的第七识已经发展比较成熟了。我们去分析一个人的人格,从婴幼儿、童年、青少年到成年,整个人格发展的过程来看,第七识对人格发展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用这张图结合发展心理学,对照一下人格发展各阶段,每一种心识是怎么出来的。以前在学《津巴多心理学》,这是心理学领域全球最好的教材之一。《津巴多心理学》会强调某些先天性因素的重要性,所谓“先天性因素”,在心理学家那儿根本找不到答案,在佛法里很容易找到答案,就是你的前世,八识的硬盘里面储存了每个人大量的前世的种子。很多人会说,孩子咋不像我,我脾气是这样的,孩子是那样的。其实孩子和你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人。他有他的前世,你有你的前世。他投胎到你的家庭里,他的硬盘仍然有前世的一些资料,包括音频的、视频的、语义的等等各种资料。当孩子很小的时候,第七识和第六识发展都不全面,我执还比较弱,这时候主要是先天性因素在起作用。人格的发展是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的结合。后天性因素包括家庭、社会、教育等因素。

后续接着生起了第六识,也就是意识,对应想阴,第三、第四种粗相,即【执取相】和【计名字相】就产生了。第六识就是我们的意识,发展比较全面的时候, 才是“我执”全面发展的时候。到第六识发展全面的时候,就有一个“个体”的自我认知了。小孩原来什么也不懂,带他到花园里,看到花及其颜色,他只是单纯地看到,当你告诉他这是红色的,是玫瑰花,马上【计名字相】就出来了。我们结合心理学,是比较容易理解这张图的。

再接下来就产生了前五识。我们有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种尘境产生了五识,第五种粗相,即【起业相】就产生了。

有了起业相以后,我们的眼睛看对面的窗户,有各种光线,还有窗帘、百叶窗,看到这些物理世界的显相,就已经是第六种粗相,即【业系苦相】了。

本觉真心本来是无形无相的,经过了三细和六粗,逐步到我们的肉眼看到森罗万象的世界,这就是整个的显相过程。今天我们就讲到这,听不懂不要紧,到卷四的时候会更加详细地分享,这是卷四乃至整部《楞严经》的核心内容。 

我们微信群里的蒋宏强(扎炯巴)师兄,在 7 月 10 日早晨打坐过程中,观修第 14 页PPT,总结出了以下的口诀,非常适合记忆。分享一下。

诸法显相之口诀(PPT 第 14/25 页速记口诀) 蒋宏强(扎炯巴)

觉性之海本光明,一念升起缘无因,

真空晦昧为虚空,智光暗淡成见分;

 见分即为因地心,因地之心凝虚空,

暗结成色现细境,八识相分由此生;

相分境风吹见分,巨浪汹涌起行蕴,

恒慎思量辨善恶,七识末那相待生; 

巨浪波涛滚不停,我与我所执取深,

遍计所执生意业,明了分别六识生;

 巨浪连绵不得停,催动眼耳鼻舌身,

身业口业起业相,五识生起依五根;

六识造业起现行,显相世界因果同,

善恶因果异取舍,六道众生各不同。

6.2    分论: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我们接下来分享“五阴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什么是五阴?通过上面PPT大家能看到什么是五阴(五蕴)。我们每个人都是五蕴和合之身。“阴”是覆盖的意思,我们经常说乘荫凉,就是大树帮你遮盖了太阳。“蕴”是集聚的意思,色蕴就是物质的集聚,受蕴就是感受的集聚,依此类推。五阴覆盖了真心本觉,真心本来无形无相的,五阴集聚而成有为法。

什么是如来藏?“如”是真心本觉不变之体,十番显见已经非常详细地讲了真心是不变的、不动的、不灭的。“来”是真心本觉随缘的妙用,我们听声音、看光线、吃美食等等这些行为,都是真心在起随缘之作用。“藏”是指一切万法, 心法也好,色法也好,物质的,心理的,生理的,包罗万象的显相,都含藏在“如来”当中。上述合称为如来藏。

可以把问题看简单一点,我们人类是透过六根(感官)去认识世界的,对世界所形成的印象就是六种感觉,比如桌子是硬的、海绵是软的,这些都是感觉。如来藏,比较亲切地去理解,就是“感觉之海(觉性之海)”。这个感觉之海完全突破了人类的局限性。比如猫头鹰的听力比人类高很多,猫头鹰可以听到十几万赫兹的声波,人类最高只能听 2 万赫兹。2 万赫兹以上人类就听不见了,叫超声波,只能在医院做体检用,但猫头鹰能听见超声波。而如来藏这个感觉之海是没有任何频率、波长、振幅的限制的,下不封底,上不封顶,无边无际,能感知十法界、十方三世。

什么是妙真如性?“妙”是指真心的本体具足了万用,真心本体如如不动、不生不灭,又可以随缘显各种各样的妙用。“真如”就真心本体,没有二元对立,只有“一真”,当然你也可以说是“一假”,如果一个是真的,则一切都是真的; 如果一个是假的,则一切都是假的。在真如层面,“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果你认为茶杯是幻化的,那么释迦牟尼佛也是幻化的,如果认为茶杯是真的,那释迦牟尼佛也是真的,观世音菩萨都是真的。也就是我们前面强调“一切”的意思。“性”即是真性,还是指真心自性。

简单来讲,就是真心本觉具有两个特征:不变随缘,或者叫随缘不变。这也是我们实修最重要的抓手。我们要修真心,如果它是动的,那就麻烦了,永远修不出东西。如果它是生灭的,那也永远修不出东西来。如果它不能随缘显出妙用, 每个人修到最后就都变成空定了,观世音菩萨也不可能有三十二化身、十四种无畏和四种无作妙力。真心的两个特征,第一是不动,所以观世音菩萨才能证得法身,第二是随缘起无边的妙用,众生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他能千处祈求千处应, 菩萨来救你,这些都是真实的。因为这些都是真心本自具有的功能。


五阴和八识完全是对应的。

第一个是色阴。前面做过一个实验,妄念让右手中指变长,手指就是物质,就是色阴。本来两只手指是一样长的,集中五分钟妄念于中指后,就变长了,那么在多出来的这一段手指,它以前藏在哪里?其实它已经含藏在真心本觉里面, 只不过是通过妄念(造业)而显相了。后来我们打打闲岔,说了几分钟不相关的话题后,长出来的那部分手指就缩回去了,所以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佛陀这里有个比喻,你用眼睛使劲瞪着虚空,大家也练习一下,瞪一会之后,眼睛会冒金星的,看到空中有一些狂华飞舞,其实就是眼花了。佛陀把空中华比喻成色阴,这个空中华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来分析一下空中华的来处。第一,它来自于虚空吗?如果来自于虚空的话,到处都是华才对啊,所以并非来自于虚空,是你眼睛瞪出来的。第二,它来自于你的眼睛吗?如果空中华来自于眼睛的话,你把死人眼睛扒开,岂非死人也能看到空中华?其实是看不到的,空中华也不是来自于眼睛。十番显见的第一番显见就讲过,能见是心,不是眼睛,空中华是我们的心见到的。这个空中华,既非从空中来,也非从眼睛来,找不到来处。空中华,是我们的真心显相出来的。而显相需要因缘和合,你要用眼睛去瞪着虚空,瞪就是一个缘,有了这个缘才能显相出空中华(也就是色阴)。色阴并非是由我们真心生出来的,它就是本觉真心,所以不存在生和灭的问题,只存在显相和不显相的问题。这位师兄的手指长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显相出长了这么多,因缘别离,显相结束后,多出来的手指就恢复回去了。这个实验,就是为了证明色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第二个是受阴。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种感觉都是受阴。佛陀举例是用触觉。接下来跟着佛陀的实验,我们也要做实验,大家来搓手,使劲搓,搓热一段时间后,去体会搓手之后的感觉,有没有体验到因摩擦而产生涩涩的感觉,而且手心也发热了?有两种触觉感受。这两种感受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要找到它的出处。


手的涩感和热感是从虚空来的吗?如果虚空有感受,跟你有关系吗?那是手掌来的吗?如果是手掌来的,你把死人的双手也让他去搓,看看死人有没有涩和热的感受。另外,如果手掌能有感受,你把手剁下来后,手掌应该仍有感受。我们用现代医学科普常识很容易知道,涩和热的感受,是我们的大脑皮层产生的。双手搓过之后,由皮肤传感器产生了电信号,通过神经纤维,把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由大脑皮层解码,产生了这两种感觉。涩和热的感觉,既不是来自于虚空, 也不是来自于手掌,也是查无来处,是我们本觉真心(如来藏)的显相。当然也是因缘和合,如果你不搓手,涩和热的感受就不会显现。

第三个是想阴,也就是第六识,意识,妄想心,这是最厉害的,烦恼都是它产生的。佛陀讲了两个关于“想阴”的比喻,第一个是听梅生唾,我们可以改为中国的案例“望梅止渴”,曹操带兵出征,渴的要命,他灵机一动对士兵说:快看,前面有片梅林。结果每个人口中生出唾液,立刻解渴了。我现在讲梅子,大家嘴巴里面是不是也有唾液?肯定有的,我自己已经出来了。第二个案例是“思踏悬崖”,当我跟大家说悬崖,张家界的悬崖,你的脚底马上会有一丝丝的凉风, 这就是想阴。一些语言文字的概念存储在我们的记忆当中,经加工以后产生的一种感受。我们来分析想阴的来处。“望梅止渴”,口水是青梅产生的吗?青梅是个水果,不可能生出唾液的。是嘴产生的吗?如果是嘴产生,那不吃梅子应该也有口水,我不说梅子的时候,应该一直有口水。所以不是嘴产生的。是耳朵产生的吗?如果耳朵能产生口水,那耳朵里面应该全是水。口水既不是梅子产生的,也不是嘴巴产生的,也不是耳朵产生的,是找不到来处的。如果我们较真的话, 科学会说这是唾液腺分泌出来的。但你要问一句,是什么东西让唾液腺分泌的? 这还是找不到来处的。想阴是查无来处的,是我们真心幻妄显相的。

类似的成语很多:望梅止渴、思踏悬崖、杯弓蛇影、惊弓之鸟,这些都是想阴。鸟被射过一次,大难不死,以后它听到弓的响声,哪怕没有箭,鸟也会吓的半死,这就是想阴,鸟也有想阴。大家想想,鸟是不是也有心的?惊弓之鸟,这种想阴也是查无来处,完全是妄想出来的。这个妄想其实也是如来藏,当然需要要有一个因缘才能显相,猎人要拉弓弹出声音,才会有惊弓之鸟。

第四个是行阴,第七识。第七识隐藏的很深,是没有办法用手边的实验来证明的。佛陀是用瀑布的比喻来开示行阴的。我在群里发了个瀑布的视频,现在要用到瀑布的比喻。大家来看视频里的瀑布,瀑布是垂直下来的,前际和后际是有秩序的,后面的水流无法超过前面的水流。第七识也是念念迁流,不相逾越,前念和后念,念念相续不断,非常有秩序。佛陀把瀑布的流动性比喻为行阴。来分析行阴的来处。这个流动性是来自于虚空吗?肯定不是,跟虚空是不搭界的。这个流动性也不是来自于水性(比喻为阿赖耶识),第七识不是由第八识生出来的。大家看视频,瀑布的上游是平静的水面,但是往下倾泄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势能,这种流动性的势能,其实并不是水性本身,但是它也不离开水性本身。这个水性就是前面讲的因地真心。我们把平静的水面的水性比喻成第八识。瀑布倾泻下来的流动性,既不是虚空产生的,也不是第八识产生的,查无来处。

如果流动性是虚空产生的,那满世界应该都是水,所以水的流动性不可能是虚空产生的。虚空比喻为真心,水的流动性比喻为第七识,因此第七识不是由真心产生的。如果是第八识产生的,第八识的本体是真如,那么八识生出来的东西就不应该是识了,另外,如果说第七识就是第八识,耳根圆通实修时,为什么破行阴后第八识才显露出来?色、受、想、行、识五蕴比喻为五层衣服,行阴不先脱掉的话,识阴这件衣服根本看不到。第七识既不是第八识生出来的,也不是第八识本身,也不是真心生出来的。行阴是由真心虚妄显相的,大家要理解生和显相的区别。“生”就是有母子关系,或上下层关系。显相就没有这种关系。通过瀑布视频来理解,行阴(水的流动性)其实是由真心虚妄显相出来的,所以行阴本来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第五个是识阴,第八识。根据佛陀的比喻,我们一起来演示一下。需要一个道具和一个演员来帮我们演一下。这位师兄的杯子借我用一下。佛陀当年是用双头瓶演示的,我们用杯子。这个杯子是空的,我先把杯子盖上拧紧。现在杯子里面有满满一杯子的虚空。我把杯子盖上以后,我这里有没有少了一块虚空?没有吧。现在请这位师兄把杯子拿到门口,再请你把杯盖打开,把杯子里面的虚空倒出来。大家看一下,门口那里有没有多出来一杯虚空?也没有。通过这个演示来比喻什么呢?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笑)。

第一层的比喻的解读,众生在迷位时,瓶子比喻我们的肉身,瓶子里的虚空比喻为识阴,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就是十番显见所指的因地真心。如果用双头瓶,就需要两个盖子,两个杯盖就是众生的我执和法执。这两种执着把盖子一盖,就把我们的真心就局限在肉体里了。如果说阿赖耶识住在肉体里面,从角度来讲是对的。众生在迷时,都有一个阿赖耶识,被我执和法执封在肉体里面, 被锁住了。这位师兄把杯子拿到门口,在《楞严经》里面叫【远行他国】,相当于从我这儿到门口,假设我这里是人道,门口是另外五道(天道、阿修罗、鬼道、地狱道、畜生道),这位师兄把杯子拿到门口后,把杯盖打开,阿赖耶识出肉体了,在其他地方出来了,到了另外的五道,又进入其他的色身里面去了。我这里的虚空(阿赖耶识)并没有减少,门口的虚空也没有增加(其他五道也没有多出一些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只是在六道里面轮转,并没有任何增减。八识本来是没有来去的,因为因地真心本来是不动的。但是众生因为我执和法执,形成了一种错误的知见和感受,认为阿赖耶识是在肉体内的。比如你这一世是人道的肉体, 下一世到了天道,获得了天人的身体,似乎阿赖耶识是从人道跑到天道去了,其实天道并没有多出来一个阿赖耶识,人道也没有少一个阿赖耶识,但是因为我们有我执和法执的妄念,觉得自己轮回到天道了。

第二层的比喻的解读,众生在修位。瓶子还是比喻肉身,两孔也比喻我执和法执,虚空比喻第八识。由于我执和法执,我们把瓶子里的虚空认为是“我”,【远行他国】,比喻着手实修去破除我执和法执。我们学了《楞严经》,理上已经知道真心是无处不在的,要证得法身真常,从凡夫位起修,证到佛的果位,这中间我们要经历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到十地、等觉。实修需要历经这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叫【远行他国】,我执和法执一破,就证到了【人空】和【法空】,也就是人和万法皆是“无我”的,不是真实存在的,都是虚妄显相的。这时候你会豁然开朗,原来瓶内的虚空和瓶外的虚空, 是一个虚空,这里的虚空,那里的虚空,都是一个虚空。盖上也好,不盖上也好, 虚空就是一个虚空。但是盖上以后,迷惑颠倒,你认为这是你的虚空,我认为这是“我”的虚空。只是因为我们分别执着,才有“我”这么一个概念。把我执和法执去掉以后,其实没有“我”,也没有“万法”也就是显相的物质、声音、味道、触感等等这些东西。

识阴的来处,是来自于人道,还是来其余五道?都不是。我们现在是凡夫,用第二个比喻,把杯子里的虚空拿到门口,打开杯盖,门口比喻佛的果位,凡夫位的虚空少了吗?没少。佛果位的虚空多了吗?也没多。这就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真心是不增不减的。《心经》说“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真心从来没有少过,也没有多过。我们现在都是凡夫,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都是佛,但是我们的佛性,我们的真心,比他们一克都不少,完全一样的。但是我们执着了,就觉得我们比佛少了很多。佛证得了真心遍一切处,我们就证得了在六尺之躯里。

真心就像无线网络一样的,无处不在。而肉身就像手机一样,没有网络的时候,是一部死机,接上网络以后,手机里面各种视频、音频,各种网页和 PPT,这些显相全部都来了。显相的内容都是由无线网络提供的。就算关机,无线网络仍然遍在,没有少也没有多。无论是蹲在厕所马桶上上网,还是在五星级的总统套间上网,无线网络是一模一样的,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所以识阴也是真心因为虚妄因缘的显相,本身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来明白,色受想行识五阴,都是真心在因缘和合时的虚妄显相,五阴就是真心本身。“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就是意思。

今天时间充裕,关于受阴,可以再做一个实验。请大家来吃个甜的东西,通过舌头来体验一下,吃提子也好,吃桂圆也好,舌头碰到桂圆的时候,能够感觉到有甜味,还有一种柔软的感觉,两种感觉。现在分析这两种感觉的来处,甜和软的感觉,是桂圆产生的吗?不可能是桂圆产生的,因为桂圆是无情物。那是虚空产生的吗?也不可能,因为虚空能够产生这种感觉,到处都是桂圆了。是舌头产生的吗?如果是舌头产生的,拿一个桂圆放到死人的嘴巴里面,他应该能感知到甜和软。但死人不可能感觉到的。其实都是我们的真心虚妄显相的。为什么会显相一个软软的甜甜的感觉呢?是因为有一个外缘,就是桂圆,在八识的种子仓库里面,酸甜苦辣咸所有的味觉,一切的感觉都有。遇到桂圆就显甜味,遇到麻辣烫就显相麻、辣、烫这三种味道。遇到什么缘显什么相,所以叫如来藏,一切万法的显相都藏在里面,没有缘则无法显相。

第一讲我们反复强调:真心【由尘发知,因根有相】。如果没有外尘来刺激,你的知觉是不会被调动起来的;如果没有舌根,真心也是没办法显相的。如果舌头的前三分之一没有味蕾感受器,比如舌头被烫得麻木了,那就尝不到味道了。显相是需要因缘具足的。

色受想行识五阴,都是真心随缘显相,五阴现象背后的本质就是真心。我们要破掉五阴之相才能见到真心。实修耳根圆通破五蕴,《心经》说“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因为五蕴现象本来就是空的,你才能把它照空了,如果五蕴是实实在在的,那观世音菩萨也没办法修了。因为五蕴是空的,我们用智慧去照,才能照出五阴是空性的,般若智慧才能够出来。

《楞严经》说显相都是虚妄的。“虚”是指真心本体无形无相,“妄”是指真心随各种妄因缘而显相了。真心的不变之体,可以随万缘可以显万相。又回到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东西的显相是真的,那无量东西的显相都是真的。如果一个东西是假的,那无量的东西都是假的。大家不能自欺欺人,希望好的事物都是真的,不好的则都是假的。

重温第一句话,【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大家牢记!


 第 6-7 讲补充内容:觉林菩萨偈,一念含五阴

 因为时间关系,有一些内容未及分享,今天补充一下。

我们引用了《华严经》里面的《觉林菩萨偈》其中的几句,用《楞严经》的教义来解释《华严经》。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我们的心真的就像工画师,画出了各种世间。真心分布了各种不同的色彩, 画出了世间各种各样的颜色,称为【虚妄取异相】。“异相”,就是我们经过起惑、六识造业,然后由六根虚妄显现出来的千差万别之相。真心能够不变而随缘地显相”异相”,就是【惑业苦】三联体里面的【业系苦相】,即依、正二报。依报,指器世间,也就是物理世界;正报,就是有情众生。无论是十二类众生,还是ft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于整个宇宙,这些千差万别的“异相”,其基本元素是没有差别的,叫【大种无差别】。“大种”即是我们的真心,真心是没有差别的。此处要讲一下初住位菩萨的境界,也就是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破五蕴、解六结、越三空(人空、法空和俱空不生)之后的真实境界,此时修行者看整个世界,无论是虚空,还是坚硬的大ft、还是海水、还是风,在初住位菩萨的体验当中,显相就是像净琉璃一样,没有任何的杂色,伴随着了了分明的觉知。我们是凡夫,眼耳鼻舌身意给我们造出了千差万别的显相。初住位菩萨破五蕴以后,就能亲身体验到无差别的“大种”,也就是真心的本来面目。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大种中无色】,妙明真心(如来藏)纯是一味,没有任何千差万别的色尘存在。而色尘之相是虚妄显相,是空中华,本来并不存在的。【色中无大种】,当千差万别的相显出来后,我们就体验不到妙明真心了,因为向外攀缘,就会“遗失”妙明真心。【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虽然这些千差万别的显相已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但都是“依真起妄”,都是依真心而显的相,如果离开了真心,也就无法显相了。你现在座在办公室,看着天花板、电脑,听着各个同事说话的声音,这些显相都是如来藏显相出来的。如果没有如来藏,是无法显相的。离开了真心,“色”也根本不存在。这就是中道之义,真心虽无形无相,又能不变而随缘显现出各种尘相。在显现出各种尘相时,真心是不动的。

我们在第7 讲也有一处没来得及讲,色、受、想、行、识五阴皆是妙明真心的虚妄显相,查无来处,灭无去处。我们有很多种妄念,就显现出了五阴。而在我们的当下一念之中,就全部包含了五阴。

一念当中,“坚执成碍”,非常坚固的、成为我们障碍的,就是【色阴】,就是物质性的显相。一念当中如果我们领受到苦、乐、不苦不乐这些体验,就是【受阴】。一念当中我们若去思维、取舍、爱或恨,这些爱憎取舍的境界,就是【想阴】了,叫“遍计所执”。我们的念头刹那生灭变化,不得停驻,念念迁流, 就是【行阴】。在这一念当中,也能了了分明地感觉到,有一个灵明不昧的觉知存在着,就是【识阴】,即阿赖耶识。


圆瑛法师在讲述“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提到,我们凡夫于一念当中,都包含着色受想行识五阴。所以,我们修来修去,就是在修【当下一念】。一念迷惑,五阴就现前,就变化出纷繁复杂的、森罗万象的花花世界。一念觉悟,色受想行识五阴都是空中华,是天空中漂浮不定的云朵,而虚空本不动摇、本不生灭。此处的虚空,比喻为真心。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6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05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4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3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2 (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1(视频加文字珍藏版)

圆瑛法师用整整半个世纪注解《楞严》

电影《首楞严演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