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加速,「LABELHOOD蕾虎」如何重新理解中国设计师
作者:杨雪
出品:明亮公司
!2022年是上海时装周举办的第二十个年头,尽管受到本轮疫情的影响,中国本土时尚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时装周于3月宣布延期举办。但是,最终在组委会打造永不缺席的时尚盛宴的坚持下,带来了首季上海数字时装周。
6月17日至6月19日,上海时装周组委会与旗下先锋时装发布平台LABELHOOD蕾虎携手合力,突破重重困难,将新品发布由传统的线下实体秀场转为线上数字发布,以直播形式带来秀场联播,并通过多种创意方式进行数字发布。
蕾虎向「明亮公司」表示,上海首季数字时装周通过全平台新媒体渠道、视频平台、杂志数字封面释出等方式,为中国设计师品牌发布拓展出全新的、成熟的数字发布模式。这场为期3天的颠覆传统定义的“新概念秀场”,呈现出数字与时尚碰撞和交融的新体验。
作为上海首季数字时装周的重要组成部分,蕾虎本季的LABELHOOD先锋时装艺术节,与14个中国品牌、2位特别合作伙伴NIKE和CONVERSE,一同呈现了16场精彩大秀。
长达十多年里,蕾虎可以说是伴随着上海时装周和上海时尚产业共同发展。蕾虎的创始团队从建立第一家推广“中国设计”的买手店起步,将蕾虎逐步打造成一个设计师孵化平台,构建自有零售和内容矩阵,为中国设计师品牌提供资源和展示的舞台,为广大时尚爱好者和大众连接与时尚的交流渠道。创始人之一刘馨遐把蕾虎比喻成一个“养成系的商业机构”。
目前,蕾虎已挖掘出超过300个中国独立原创设计师品牌,涉及女装、男装及配饰,包括SHUSHU/TONG、YIRANTIAN、Uma Wang、Angel Chen等品牌,延伸出一个年销售额近30亿规模的市场。蕾虎为设计师品牌提供与之调性相符,且能放大其品牌价值的商业合作。
蕾虎旗下还拥有先锋时装艺术节以及LABELHOOD店铺群。先锋时装艺术节是中国第一个面向公众的时装周,作为上海时装周的官方活动,希望成为年轻设计师进入中国市场,进入到行业以及主流大众视野的最有效方式。LABELHOOD店铺群包括6家蕾虎的线下门店/快闪空间、天猫旗舰店、微信小程序,以及为多个品牌开设的天猫旗舰店。蕾虎近期也帮助SHUSHU/TONG在锦沧文华开设了第一家独立品牌门店。
除了入驻天猫旗舰店,蕾虎还开启了直播的新尝试,曾将设计师品牌带到了李佳琦直播间。近年来,加强私域运营的同时,市场和新媒体部门专注人群增长,对受到疫情管控的线下门店形成有力补充。
5月31日,上海宣布全面恢复正常生产,恰逢天猫618第一波正式开售。蕾虎当晚的淘宝直播观看量同比增长超120%,设计师矩阵整体销售额同比去年双11增长超52%,尤其是上海地区的客人占比非常高。
通过建立多种销售渠道,持续加大线上运营,在已经具备了一些成长性的前提下,蕾虎希望未来3至5年,能培养出至少10个年销售额1个亿的中国设计师品牌。
时尚行业的新常态:远程拍摄、数字展示、线上渠道
中国本土时尚产业的主要产业聚集在北京、上海、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近年来在后疫情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远程拍摄从PLAN B转变成为封控下的产业新常态,数字体验转移也是大势所趋。
因操作性质的缘故,“拍摄”成了封控期间最使不上劲的工作。行业人士通过各种办法,让工作较大程度得恢复运转。从秀场视频、广告大片、LOOKBOOK到街拍,蕾虎带着品牌和设计师一同学习和探索云创作的方式。
为了呈现首季数字时装周的开幕日主题秀,蕾虎和NIKE通过线上远程协作的方式,在上海、昆明、广州三地完成了拍摄。最终,主题秀以“At The Moment此刻,不息”为题,将当下和未来结合在一起。
蕾虎认为,远程拍摄需要品牌付出更多的坚持和耐心,放下先前所有的经验,大胆尝试创意的想象力和可能性,突破媒介的限制、固定的表现形式和工作模式,激发大家不断的挑战和尝试。
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后,“数字时尚”快速出圈,不仅是上海时装周,伦敦、巴黎、米兰等时装周纷纷加入数字展示,时尚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开启加速模式。
在当年3月,蕾虎携手上海时装周举办了全球最早的云上发布。时装周的呈现方式根据设计师品牌创作的成熟度,以及疫情的管控因素,随时在做相应调整。
在蕾虎看来,今年因为疫情而强制停下来的上海时装周,反而给设计师带来了新的思考,从之前高速成长的市场状态,调整到重点重新放回自己创作的内核上。
数字时装周是对时装周这个概念很好的创意补充。它让品牌的创意呈现更加多元化,设计师有了更理想的展示环境,如森林这样的自然空间去塑造舞台,甚至还有更天马行空的设计师直接将实体系列变成了动画。借助这种新的发布形式,品牌有了更大的发挥,不局限于一个实际的物理空间。
但是,传统时装周终究是无法被取代的,时装周是一个概念,传统与否取决于它诠释的形式是否与时俱进。品牌会更多元地选择自己的销售渠道和模式,共同点是它们都会聚拢到时装周这个平台。数字形式是未来的时装周可以呈现的一个部分,是一种选择。
5G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时装周静态传达的传统,数字技术的发展包括数字时装周的出现,丰富了品牌与观众互动的触点,数字和传统时装周将会有更好的结合。以后线上会更注重沉浸式的体验和创造过程的呈现和表达,而线下时装周则更关注实物的展示。虚实相生,虚拟的线上发布加上真实的线下发布,才能够完整地表达设计本身的意义。
蕾虎还在13年间不断探索线下和线上渠道,加快线上线下一体的新零售之路,为消费者提供7 X 24小时的零售体验。目前开设了6家零售店铺/快闪空间、蕾虎天猫旗舰店、微信蕾虎百货小程序,帮助多个品牌开设了他们的天猫旗舰店。
2017年,蕾虎收到天猫入驻线上渠道的邀约,先开设了蕾虎天猫旗舰店,再帮deepmoss、SHUSHU/TONG、motoguo等品牌陆续开设独立的品牌旗舰店。蕾虎为品牌提供专业的电商运营解决方案,与品牌一起探索线上的新零售商业环境。
2020年的云上发布,将时尚行业和直播结合在一起。蕾虎也带着品牌,开启了直播卖货的新尝试。尽管当时的销售数据尚在起步阶段,但蕾虎认为,这种方式让消费者感知到:买设计师单品不只在线下,除了时装周之外,线上也可以接触到设计师的作品;线上不仅只有一些性价比高的淘品牌,也有品质很好的中国设计师品牌。
通过加强线上的零售渠道,探索私域运营,2020年蕾虎整个天猫店的销售数据,收获了超过5倍的增长。
到了2021年,蕾虎将设计师品牌带到了李佳琦直播间,在上海时装周开启中国设计“琦”袭之夜,首次运用“即看即买”的策略。最终的销售额突破千万大关,平均客单价在2000元左右,热门单品和配饰都有良好的表现。与此同时,蕾虎的公司组织逐步完善,职能划分的更细致,由市场和新媒体部门专注人群增长。
蕾虎在今年继续加大线上渠道的拓展。5月,蕾虎首次开展了小红书直播,走进深圳旗舰店,连续4天、每天6小时带观众云探店,在直播间呈现不同风格的设计师品牌新衣。
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之日,恰逢天猫618第一波正式开售。蕾虎当晚的淘宝直播观看量同比增长超120%,设计师矩阵整体销售额同比去年双11增长超52%。蕾虎表示,完全没有预料到零点有这么多消费者冲进直播间,尤其是上海地区的客人占比非常高。
消费群体日趋年轻化,疫情后追求夸张风格
除了远程拍摄、数字时尚和线上运营的加重,十余年的发展中,蕾虎也观察到中国设计师有两大显著变化:一是更能适应商业环境,有了商业化目标。无论是品牌,还是参与其中的主理人、设计师,大家逐渐有了更为明确的商业化目标和时间表。二是本土化意识增强,运营品牌的思路更清晰。经过多年的市场打磨,现在的设计师已经懂得如何与从消费者、从市场出发,更加有商业运营的思路。
蕾虎希望今年可以帮助合作的设计师,从当下的市场困境中,获取更大的动力活下去,回到稳定的成长轨道中。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蕾虎最大的优势就是过去多年来积累在这个蕾虎潮流社区,超过100万对中国设计和创意有热情的观众。从关注某个设计师品牌,参与活动,抢票观秀,再到成为消费者。
现在,蕾虎的消费群体日趋年轻化。主要消费群体从原先25-30岁及以上的都市精英白领,逐渐变成18-24岁的年轻人,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上自发宣传中国设计师品牌。并且,他们的复购率和忠诚度较高,春夏季客单价2000元左右,秋冬季相对高一些,能达到3000-4000元。
消费群体的喜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更为多元化。尤其在疫情之后,蕾虎发现,现在消费者对于精彩而不平庸的生活需求更高,也开始接受稍显夸张的服饰单品,不再拘泥于极简和优雅风格中。未来,更多年轻人将用服装来定义自己的性格,成为表达、自我最好的工具。
线下店铺从最初的30万一个月,到现在可以单店做到150万。2021年多个月份,蕾虎线下店铺销售额合计超过了500万。2021年,蕾虎的整体收入接近2亿元。
下一个阶段,蕾虎还是以做好上海、深圳的店铺为主,不需要在所有的城市都开店。上海的店可以看作是全国性的店,重点要激活本地年轻人的市场,做好时尚教育和社群培养的工作。
蕾虎之前很少强调明确的数字,更多谈的都是设计的内容。但是在当下已经具备了一些成长性的前提下,也需要有数字和目标来激励大家。蕾虎希望旗下合作的品牌,从蕾虎系统成长起来的品牌,能把年销售额做到破亿。未来3-5年,通过打造更成熟的商业模式,蕾虎致力于培养出超过10个年销售额过亿的设计师品牌。
| 发福利!添加下方明亮公司主编微信有惊喜!
#疫情改变了什么
#当人们无法出境
大热荒野|ABC Camping|Homful|SNOW 51|Northface|日本户外品牌
#性价比品牌与效率零售
嗨特购|折扣MAMA|ALDI|瑞幸|舌尖英雄|盒马预制菜|叮咚预制菜|每日优鲜预制菜
#精神消费
小红书|诗与万花镜|暂停实验室|Heartlylab|Lululemon|观夏
#投资机构Q&A
无届创新资本|宽窄创投|弘章资本|斯道资本|番茄资本|栈道资本|力矩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