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介 | 唐均:《红学•迻译•文化西行》

唐均 古代小说网 2022-05-13


《红学·迻译·文化西行》,唐均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为作者近10年来《红楼梦》多语种译介研究文章的首次结集,大致按照研究对象分为四个板块:

 “译本研究”主要是作者对《红楼梦》的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冰岛、希腊、锡伯、斯洛伐克、波兰等非通用语种译本或译文的初步探析,以及王际真、张心沧、梅维恒等英译片段的原创考察;“跨文本研究”是作者对《红楼梦》同一语种内不同译本的比较研究,涉及英译和日译;“跨语际研究”为作者对《红楼梦》不同语种译本之间的平行或交叉研讨,涉及英、法、德、俄、罗马尼亚、锡伯等多种语言的译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东方主义、“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初步理论思考;“红学人物志”涉及金启孮、周汝昌、黑山、高利克、王和达等中外学人对《红楼梦》译介和红学研究的某些细节,从多语种译介的视角揭示了红学人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书末附有全书英文目录,希望不仅仅是中文学界能够关注《红楼梦》的译介研究事业。



目  录

总序

自序

译本研究

《红楼梦大辞典·红楼梦译本》词条匡谬赓补

《红楼梦》芬兰文译本述略

《红楼梦》希腊文译本述略

王际真《红楼梦》英译本问题斠论

《红楼梦》锡伯文译本述略

北欧日耳曼语《红楼梦》迻译巡礼

《红楼梦》斯洛伐克翻译手稿论

《红楼梦》波兰文翻译述略

“瑙”河“阡”山石头记

英籍华裔汉学家张心沧英译《红楼梦·花冢》桥段研究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红楼梦》英译研究

跨文本研究

黄新渠《红楼梦》编译本的中英文本对应问题

“飞白”在《红楼梦》四个英译本中的翻译

论《红楼梦》三个日译本对典型绰号的翻译

裘里和彭寿英译《红楼梦》的语言差异管窥

《红楼梦》译评中的底本选择问题和选择性失明态度

跨语际研究

《好了歌》俄译本和罗马尼亚译本比较研究

《红楼梦》孔舫之德译本英文转译中的词汇迻译问题初探

《红楼梦》孔舫之德译本英文转译中的句法问题略论

《红楼梦》翻译中的东方主义问题摭拾

多语种视野下的锡伯文迻译《好了歌》解读

《红楼梦》译介世界地图

《红楼梦》标题迻译研究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外貌描写的五种译文

花近红楼伤客心,万方难读此登临

《红楼梦》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

“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与《红楼梦》国际传播

红学人物志

中西译坛上“美丽的错误”

金启孮先生为周汝昌先生题写女真文“红学旗帜”发微

高利克与红学

捷克汉学家王和达及其中国古典迻译事业

伏尔塔瓦河畔的杨宪益

附录:西文目录




 唐均教授是一位在《红楼梦》译介研究上卓有成就的青年学者,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他的新著《红学·迻译·文化西行》,正是他这些年在《红楼梦》译介研究上的成果结集,也是《红楼梦》译介研究的最新收获,很有学术价‍值。

唐均教授近照

 这些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为《红楼梦》译介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突出的成就。

 2017年11月,在深圳举办的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红楼梦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有三位教授当选为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他们是王鹏飞教授、唐均教授、任显楷副教授。

 据我所知,一个学院同时产生三位理事,这在全国的高校都是没有的。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能同时产生三位理事,这是对外语学院这些年来在《红楼梦》译介研究方面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也反映出红学界对《红楼梦》译介研究越来越重视。这正是着眼于《红楼梦》的当代传播、着眼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着眼于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

《红楼梦》意大利文译本

 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件事,一天一个朋友问我:《红楼梦》是世界名著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了。

 看到我对他提出这个问题的不解和疑惑,他说:“《红楼梦》是不是世界名著,不能只靠我们中国人自己说。如果一部文学作品不能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认识,就不好说是世界名著。只有让《红楼梦》像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的作品那样为世界更多的人认识、认可,才可以说是世界名著。”这位朋友的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十多年前,我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中欧文化论坛,会上会下中国学者对安徒生的熟悉、对小美人鱼的兴趣,给丹麦朋友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一位丹麦朋友对我说:“中国人怎么对安徒生这么熟悉?似乎比丹麦人还熟悉。”我对他说:“不能说中国人比丹麦人还熟悉安徒生,但中国人确实十分熟悉安徒生,因为安徒生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童话作家,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的翻译家就把安徒生的作品介绍到中国,安徒生童话已经成为中国少年儿童的阅读经典,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白雪公主》等童话故事。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尤其被中国的读者所熟知,小女孩划着一根一根火柴的情景,不知打动了多少中国孩子的心灵。”

《红楼梦》法文译本

 中国广大读者正是通过阅读荷马、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歌德、巴尔扎克、普希金、雨果、司汤达、托尔斯泰等文学大师的作品,而走进欧洲的文学世界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比起中国人对欧洲文学的了解,欧洲人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似乎相差很‍远。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的夫人写过一篇介绍瑞典人翻译《红楼梦》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她说了一件轶事:

 一位已故的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在20世纪60年代回答“为什么中文作家没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这个问题时,那个院士回答说,中国小说艺术据他看来还没有赶上西方的小说。马悦然听了很生气,马上在瑞典最大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公开信,说《红楼梦》比西方所写的小说好上千倍了。

 马悦然虽然对《红楼梦》有着高度评价,但也无奈地承认,多少年来,瑞典文学家不知道《红楼梦》是什么,普通的读者就更不知道了。直到本世纪初,通过马悦然的学生白山人的翻译,瑞典读者才读到了瑞典文《红楼梦》全译本。目前在北欧五国中,也只有瑞典有《红楼梦》的全译‍本。

 《红楼梦学刊》2014年第六辑在“红学动态”栏目里刊载了一篇文章,即《〈红楼梦〉登上英媒读书榜引发的思考》,这篇文章的冷静与透露出的信息,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

 据这篇文章介绍,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14年4月23日刊登的《史上十佳亚洲小说》,所列书单中第一个即是《红楼梦》。

 2014年4月25日我们的《参考消息》刊登了英文报道的译文,新华网、网易、新浪网、腾讯等多家网站纷纷转载了这篇译文,人们的第一反应是,《红楼梦》在当今亚洲文学和世界文学中有着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地位。

《红楼梦》德文译本

 我看到这条消息时,就是那样的“骄傲兴奋了一把”。但当人们冷静下来却发现一些问题,一是这篇《史上十佳亚洲小说》的文章,对《红楼梦》的介绍有问题,他们把《红楼梦》说成是“这部结构松散的小说”;二是虽然《红楼梦》被放在第一的位置,但该榜单之前加入的四张照片都与《红楼梦》无关;三是所谓的“史上十佳亚洲小说”,很难说是“十佳”,表明排列者似乎对亚洲小说不熟悉,没什么研究。

 这样一来,这个排行榜的权威性就很值得怀疑,它并不能代表西方世界对《红楼梦》的真实看法,倒是反映出西方世界的很多人真的不是很懂《红楼‍梦》。

 的确,真正能认识《红楼梦》的不朽和伟大也不是那么容易。文化的差异,令人望而生畏的方块字,特别是《红楼梦》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以及大量的诗词,都使得许多外国朋友面对着《红楼梦》,就如同站在喜马拉雅山的脚下,面对着巍峨的高峰充满了敬仰、迷惑以致于望而却步。《红楼梦》走向世界,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20世纪30年代,德国著名翻译家孔舫之翻译了《红楼梦》,但只有五十回,不是全译本,他自己也深感遗憾,但他还是不无自豪地宣布,他是“第一个登上《红楼梦》这座高峰的欧洲人”。孔舫之译本对欧洲人认识《红楼梦》还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红楼梦》英文译本

 到20世纪70年代,霍克思、闵福德英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的出版,英语世界才有了全本《红楼梦》。这两个英译本的翻译出版,对《红楼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对《红楼梦》走向世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81年李治华和夫人雅歌历经20多年翻译的一百二十回法文本《红楼梦》出版,立即轰动法国文学界,当年就被评为法国文学界一件大事。法文全译本的出版,与霍克思、闵福德英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的出版一样,是《红楼梦》传播史上的大事件。

 在《红楼梦》走向世界的历程中,多少勇于攀登《红楼梦》艺术高峰的翻译家,以他们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把《红楼梦》翻译成各种语言,为《红楼梦》的世界性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从《红楼梦》传播的历程看,仅仅靠语言文字的翻译,还是很不够的。《红楼梦》作为中华文化的使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是伴随着我们国家的影响和地位、伴随着国外汉学和海外红学的发展而进行的。

 国外读者对《红楼梦》的了解,一是靠译本,二是靠学者的研究成果即红学,三是靠对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了解,四是靠中外文化多元化的交流,如《红楼梦》的改编等。

 如果不对中华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不对红学有更多的了解,不管是翻译《红楼梦》,还是阅读《红楼梦》,你都会遇到巨大的障碍,也不可能真正读懂《红楼梦》。

《红楼梦》俄文译本

 在中国文学经典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我们寄希望于外国的翻译家用外国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讲中国故事。我们更寄希望于中国的翻译家和外国的翻译家合作,讲述真正“中国味”的“中国故事”,这样中华优秀文化、中国文学经典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我们的专家学者要对《红楼梦》在西方世界的真实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介绍和研究,从而真正知道我们的责任和任务。

 《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古典小说,在中国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和影响,但在世界上它的影响和评价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高,甚至不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的影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翻译的问题。

 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的障碍,特别是《红楼梦》特殊的艺术表现等原因,把《红楼梦》完整、准确、贴切地翻译出来,极为困难。因此《红楼梦》的译介及其研究,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翻译很重要,研究翻译也很重要。这部书稿的价值在于及时反映了《红楼梦》译介研究的最新成就。

张庆善先生

 唐均教授懂多种语言,这部书稿涉及多种语言文字对《红楼梦》的翻译情况,这些对《红楼梦》译介及其研究现状的介绍和评论,对于我们了解《红楼梦》翻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推动《红楼梦》走向世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应该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大力推动中国翻译学理论的建设,推动中国文学经典走向世界的历史步‍伐。

是为‍序!

张庆善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

2018年6月6日于惠新北里



自序


——朱阁枕黄粱

 我对《红楼梦》的认识究竟始于何时,又有何机缘,现在竟然毫无印象了,唯有的印象是自小就跟着大人看过徐玉兰——王文娟越剧版《红楼梦》电影,也细细读过文字竖排的上海人民美术版16册《红楼梦》连环画,继而过渡到完整看过1987年首播的36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并且兴致勃勃参与荧屏里头的《红楼梦》百科知识竞赛,这大概就是我在早年跟《红楼梦》数得上的因缘‍了。

《红楼梦》阿拉伯文译本

 去年将办公室储存的书籍搬回家中,无意中抖落出一本王昌定的《红楼梦艺术探》(1985年版)来,看到封底圆珠笔记下的价格:3.2元,搜肠刮肚才影影绰绰记起,这本书大概是在1990年左右,家乡县城新华书店清仓时买的一本折价书。

 到如今,这位作者似乎罕见于红学研究的涉及,我要是不再翻开此书也已早就忘记了内容是什么——然而抚今追昔,这无疑是我入手的第一本红学论著‍了。

 后来的读书经历,能够扯得上《红楼梦》的,就是研究生阶段有段时间执着于原型批评理论的文学解读:偶尔把林黛玉的形象同民间故事中常见的“下凡历劫—复归仙境”母题牵扯在一起考察,并且还洋洋洒洒做过文章,莽莽撞撞投给《红楼梦学刊》,许久杳如黄鹤,我也置之脑后。

 突然一天,《红楼梦学刊》杂志社自称何卫国的编辑给我打电话,说要刊用论文,叫我处理一下;我当然喜之不尽,迅速按照要求做好将文稿返回学刊编辑部,未几就在2007年第五辑学刊上登了出来。

 拿到样刊,掐指一算,这篇小文从投稿到刊发,竟然已经长达三年的距离了。即便如此,我还是没想到我跟《红楼梦学刊》此后回交情匪浅,跟何卫国兄会从电话两端的神交发展到拍肩击掌的近‍乎。

《红楼梦》捷克文译本

 从北大毕业后来到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在时任院长也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译介学大家傅勇林教授的关怀和指引下,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组成研究团队,有幸申请到校级重点经费的资助,集中开展《红楼梦》多语种译介研究工作。

 在傅老师准备带着我们部分团队成员前往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参访之前,我把2006—2007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偶尔发现并随手拍摄的《红楼梦》芬兰文译本照片整理了一下,觉得拿这个材料好像可以跟红研所的专家们请教下。

 果不其然,我们对《红楼梦》多种语言译本的多方搜集和研究设想,得到了红研所专家们的首肯——至少,我们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是还真是做学问的样子,既非索隐派的缘木求鱼,也非草根红学的无稽之‍谈。

 作为外语背景的我们,毫无中文文献学背景,在《红楼梦》译介研究中亟待留意的问题就是:译本与其底本之间的对应关系一定要夯实,切不可张冠李戴。

 这是红研所时任孙玉明所长给我们提出的谆谆告诫,也是我们交大外院《红楼梦》译介研究团队得以砥砺前行至今的强劲助力。

《红楼梦》日文译本

 就我个人而言,虽无红学的职业训练,却有传统红学圈没有的外语优势:我从南京晃到新京(“伪满”时期的长春)再晃到北京,“三京漂泊”的轨迹拉拉杂杂拖拽了几十种语言学习的印痕,正好在《红楼梦》的林林总总外语译本中摸爬滚打一番。

 2012—2013年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斯洛伐克访学一载,我同《红楼梦》斯洛伐克译者黑山进行合作研究,也同《红楼梦》捷克译者王和达契阔相交,更陆续识得《红楼梦》的韩国、以色列、丹麦等译者,了解到《红楼梦》还有挪威、冰岛、波兰等新见译本,我的多语种优势在《红楼梦》译介研究中至此得到极大的发‍挥。

 不知不觉,我的《红楼梦》多语种研究工作已经开展了将近10年,其间用进废退,相关研究文章散见于各种发表阵地。

 这次幸得北京语言大学段江丽教授厚爱,嘱我将所发文章结集,以便充分反映个人在《红楼梦》多语种译介研究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我也借机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看看这堪堪十年之间在红学研究方面,自己还有哪些尺寸短‍长。

《红楼梦》西班牙文译本

 本文集收录的是我从2010年到2018年9月之间已经公开发表的有关《红楼梦》多语种译介研究主题的论文,分成“译本研究”“跨文本研究”“跨语际研究”和“红学人物志”四个板块:

 “译本研究”主要涉及我对多种《红楼梦》译本、特别是诸如锡伯、希腊、斯洛伐克、波兰、芬兰等非通用语译本或翻译手稿的初步探索;“跨文本研究”都是我和学生合作,在同一种语言的不同译本之间进行某些细节对照考察的研究,涉及英译本和日译本两个语言类别;“跨语际研究”则是在不同语言译本之间进行的相关主题研究,涉及俄语—罗马尼亚语、德语—英语、民族语—外语、多种斯拉夫语、英语—法语等多个译本,也包括我个人对《红楼梦》译介的部分总体考量;“红学人物志”既有对我熟悉的《红楼梦》异域译者的成就总结,也有从某个细节切入、对当代著名红学家的“异端”认‍识。

 所收文章,皆为已经见刊的内容的结集,在收入本书时,在行文和格式上做出了一些处理,说明如‍下。

《红楼梦》荷兰文译本

 文集所收文章,其主题全为关涉《红楼梦》译介研究的篇目,文章在文集中的排序先按照内容大致划分为四个部分,在每个部分下面再按照文章原始发表时间的先后次序排‍列;

 收入文集的文章,删去原来发表时的署名和单位标注以及摘要和关键词,统一在每篇文章的末尾括注原始发表阵地以及起讫页码,合作文章在此注明合作‍者;本次结集时,正文除了明显的错别字径行修改、部分欠妥的措辞予以调整以及有些新见事实性的材料需要补正之外,其他文字即便有观点上的不足也一律不作处理,以便体现作者在研究中逐渐取得进步的历‍程;个别文章所附地图,由于现行出版规则的限制难以处理,本次结集时径行删去,文章中相关的文字表述因此做出了相应的修改,敬请留‍意;

 原来发表在各种阵地上的文章格式并不一致,本次结集时根据出版社提供的模板,将文章格式做了统一处‍理;文章原来发表时标注的基金项目,本次结集时一律删‍去。

《红楼梦》韩文译本

 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对纯粹《红楼梦》英译本的研究,都是指导研究生而开展的工作,相关成果基本上都是出自我作为导师的构思以及不厌其烦的修订,同时也包含合作研究生的脑力和体力付出,这些情况自然不敢掠美,都在相关文章末尾加以注明,大部分合作者而今已经不再留在学术圈,谨以此作为曾经合作的纪‍念。

 最后,我要感谢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张庆善研究员长期以来对我们研究团队以及对我个人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怹还慨然赐序为本文集增色,更是我在这里暂时搁笔之际所不能忘怀‍的。

唐均

2018年9月4日

于西南交大九里校区

北苑电梯公寓


【相关阅读】

新书推介 | 段江丽:《红楼人物家庭角色论》

苗怀明辑录:《红楼梦》译本欣赏

(新书推介)宋丽娟:“中学西传”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1735—1911)——以英语世界为中心

(新书推介)浦安迪著、夏薇译《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